滨水区城市设计策略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空间规划设计⽅法滨⽔空间划设计⽅法研究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1.2研究范围2.国内外滨⽔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空间探究2.2国外滨⽔空间探究2.3⼩结3.滨⽔空间形态设计要素3.1空间形态3.2⽔体尺度3.3其他物质影响3.4⼩结4.规划⽅法探讨4.1.不同⽤地类型与滨⽔空间设计研究4.2不同开发形式与滨⽔空间的研究4.3⽣态保护与景观处理4.4⼩结5.结论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城市滨⽔地区是城市中⼀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体的部分。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根据毗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城市滨⽔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域相连的⼀定区域的称”,⼀般由⽔域、⽔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美国学者安妮·布⾥恩和迪克.⾥贝根据⽤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业港⼝设施六⼤类。

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业区改建的滨⽔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区、与市中⼼相连的多功能滨⽔区、旅游休憩的滨⽔区、新开发的滨⽔区、⽣态保护的滨⽔区等。

1.2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滨⽔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区公共空间设计⽅案案例分析,对⽐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法和规划思想。

在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把握空间形态、⽔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界⾯、场地特征。

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对不同⽤地类型的滨⽔空间设计⽅法研究。

包括滨⽔商业空间、滨⽔居住空间、滨⽔休闲娱乐空间。

结合⽣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景观设计。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
关于城市滨水地区类型空间类型环水环湖夹江环海湾等巴尔的摩内港环西湖地区什刹海关于城市滨水地区类型空间类型纽约炮台公园黄浦江两岸地区关于城市滨水地区类型空间类型威尼斯苏州古城10关于城市滨水地区类型功能类型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看有旧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水区与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区旅游休憩的滨水区新开发的滨水区生态保护的滨水区11关于城市滨水地区类型功能类型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区多重功能的混合公共性较强12关于城市滨水地区类型功能类型旅游休憩的滨水区13关于城市滨水地区类型功能类型生态保护的滨水区生态保育为主多位于城市边缘区或不同组团的隔离绿带14关于城市滨水地区类型功能类型旧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横滨21世纪未来港简称mm21原来三菱造船厂与城市旧工业仓储码头区向连接的滨水地区16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机遇发展历程17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机遇发展历程形成时期18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机遇发展历程兴旺时期19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机遇发展历程衰落时期20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机遇发展历程复兴时期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
2021/5/18
54
2021/5/18
55
城市与海岸的结合,设计将原有城市道路系统和样式扩展到滨水地带以联系起
现有城市肌理,设计强调了一个长1097.3米的圆形码头和一个2.63公顷的开放
式圆形广场,圆形码头不仅起到防洪堤的作用,还将为市民提供一个尽览城市
风光和海湾景色的地方以及休闲散步的场所,而圆形广场更为市民提供了公众
2021/5/18
36
城市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设计控制——边界
● 保证滨水地区边界的连续性; ● 营造滨水地区边界的韵律感(重在城市轮廓线及地标的引导 和控制)。

滨水区规划案例分析

滨水区规划案例分析
香港中环滨水区规划
9
10
11
中环:中环及上环区可说是港岛区的中心地带。上环是住宅区,中环区则为香港的商业、金融及银行中心,也是特区政府决策及权力中 心,特区政府总部及立法会大楼均坐落于此。
商业:中环是香港其中一个最著名的购物中心,中外多间名牌旗舰店林立在德辅道中及皇后大道中,还有大型商场如置地广场及太子大 厦等。近年云咸街及安兰街一带开设了一些新兴而又富有特色的时装商店。而区内售卖古董的荷李活道更刚被选为世界十大购物街之一。各类 型的店铺包罗万有。
26通过综合发展商务和住宅区滨海南将更加便利人们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生活和休闲在面积为215公顷的城市中心区域滨海南将成为中心商务区延伸出的绿野和生态友好型都市社区不仅为人们提供9000套住房更通过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的绿化美化交通模式建筑标准等基础设施为人们打造花园中的城市使之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的有机组成
地铁:港岛线
12
生活+工作/过境 历史/中间 公民
文化&艺术
水上乐园
遗产 水上娱乐
休闲
13
14
滨水项目
连云港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
15
关键节点设计
将在该市红线界限内进一:海滨城镇中心
• 节点二:旅游度假村
• 节点三:国际化码头
对于每一节点,将有更为详细的开发
交通方面,“滨海南”以快速轨道交通和步行与骑行为主,主路实现无机动车辆,区域内任意地点可以步行5分钟到达最近的公交节点。 步行网络的核心是经过景观美化的长800米、宽30米的步行街,两侧以绿色和开放空间为主,分地表和地下两层,是漫步路线和社区活动的主 要场所。此外,滨海南还将架设高架通道并进行空中绿化,专供行人来往于东西两侧的海岸线和滨海湾花园。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摘要:城市滨水区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城市空间,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济南市滨水区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策略途径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它在城市中承担着防御、运输、防洪、防火和清洁城市等功能,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

如何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环境进行景观规划,把市民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交通系统把市区与滨水区联系起来,使滨水景观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成城市滨水区及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的重组与重造,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城市滨水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1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人们聚会、集合、娱乐的场所,是人们信息交流的平台,是大众活动的舞台。

而城市滨水区自身的开放性和吸引力等特色,使之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1.2滨水地带是典型的历史、文化、生态廊道滨水水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历经沧桑变化,它见证了城市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与变迁[3]。

许多风土文化、历史遗产都沿这一区域保存下来。

河流是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滨水区是水域和陆域交界的地带,是人工和自然融合的区域。

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城市生态中非常敏感的部分,也是最具生态价值的一部分。

1.3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以水域为中心,往往构成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开放性社区,形成丰富的城市生活空间;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能够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城市滨水区往往因其在城市中具有的开阔的水面空间成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居住、休闲区域。

2017滨水区规划

2017滨水区规划
公共性
解 释
让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水地区,倡导“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设计理念;平 等,重视每一个群体。
设计采用“综合利用河滩”及“园中园” 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生态修复原则,通 过“园”的空间营造来强化和促进游人的 参与性、互动性及亲水性。同时在硬质景 观的设计中,更加注重精细化的处理,道 路场地铺装、景观挡墙、水景设施、小品 等都刻意注重材料的选择及相互的搭接关 系。该项目共设置了水园、石园、规则园、 叠水园、星光剧场及亲水大平台等重要节 点,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同时包括可 休憩的云廊、满天星桥廊等小品建筑及老 龄健身、儿童活动场地。 李村河连接郑庄、侯家庄、王家下河、李 家上流等17个社区,各社区居民共同享有。
案 例
菲利斯.W.斯迈尔滨河公园(Sasaki作品)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特色性
解 释
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本土性特色,要体现具体场地环境特色。
案 例
加拿大多伦多蜜糖海滩(2012ASLA综合设计奖)
设计师们将之前的一个工业区里的 停车场改建为多伦多市第二大城市 海滩。公园位于下渣维斯街末端, 毗邻Redpath糖厂,是游客从中央水 域沿着皇后码头行进看到的第一个 公共区域。沙滩上有鲜艳的粉色沙 滩遮阳伞,还有标志性的条纹躺椅。 沙滩利用场地特点和周边糖厂的特 殊地理位置形成了最终景观。公园 包括沙滩、广场和林荫散步道。周 边的工厂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背景, 糖果色的遮阳伞等共同呼应了公园 “糖”的主题。
城市滨水区的特点
环境整治
国外滨水区开发的经验: 治理水体、改善水质、美 化环境是开发成功的基本 保证。同时,在滨水区的 开发中,保护水体及周边 环境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 题。
功能重组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滨水空间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滨水空间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4.休闲,饮食,娱乐与迷人的风景是许多区域活动的重点。(leisure)
24
不兼容性的使用(Incompatible Uses):
滨水地区通常为港湾设施、货柜场、仓储区、工业原料储槽区。甚至工业区或污水产
等使用,使得景观和环境质量均难以令人愉悦。
Waterfront areas are generally for industrial uses making it hard to please
关于城市滨水地区 Urban waterfront area
类型——功能类型 Function Forms
生态保护的滨水区
关于城市滨水地区 Urban waterfront area
类型——功能类型 Function Forms
新开发的滨水区
城市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
Urban design ideas
目包括一个新广场(square)的中心,一个巷道和在前面的渡轮建筑(ferry building) ,轻轨
连接海滨长廊和此区域的公共空间(open space),优化了亲水空间(water accessible
space),提升了民众亲水权益和生活质量。
18
温哥华城南部滨水区空间设计
指标Fast Facts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问题及策略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Design
小组成员:###########
学号:###############
城市滨水地区 Urban waterfront area
滨水(Waterfront)一般指在城市中同江、河、
少的建筑;提供了都市生活方式的绿洲。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
德国汉堡少女堤
设计理念
• 尽可能的开发少女堤的实际用途,满足 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保障行车、行人 和休闲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使得少女堤 既是交通枢纽又是休闲散步的聚会点。
滨水景观设计
关键词: • 大尺度座阶;
滨水景观设计
• 浪漫的林荫道;
一条临水的菩提林 荫大道: 3排行距13m,树 间距7.5m,高8m的 菩提树组成街道和 河岸之间新的林荫 大道。
⑦ 滨河林阴路的游步道与车行道之间应尽可能用绿化带隔离 开来, 以保证游人安静休息和安全。国外滨河路的绿化一 般布置得比较开阔, 以草坪为主, 乔木种得比较稀疏, 在开 阔的草地上点缀修剪成形的常绿树和花灌木。有的还把砌 筑的驳岸与花池结合起来, 种植花卉和灌木, 形式多样。
滨水绿地的活动
⒈ 水中的活动与景观
• 在水位较低的地方,可以因地势高低,设计成两层平台,以 踏步联系。
• 在水位较稳定的地方,驳岸应尽可能砌筑得低一些,满足人 们的亲水感。
• 在具有天然坡岸的地方, 可以采用自然式布置游 步道和树木,凡未铺装的 地面都应种植灌木或铺 栽草皮。如有顽石布置 于岸边,更显自然。
• 在适于开展水上活动,可 以考虑相应的活动项目, 如游泳、划船、冲浪等, 使之成为滨河绿地中的 特殊景观,在夏天和节 假日会吸引大量游人。
●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 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 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 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 适当留出透视线,不宜完全封闭。道 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 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 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 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 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 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 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 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 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 浑然一体。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2010.04.01
21世纪未来港,横滨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21世纪未来港 地理位置:横滨 工程性质:濒海中心商贸区 业主和开发商:21世纪未来港
公司 主要规划设计者:以大高正人
为首的规划委员会 规划设计时间:1983年至今 建设时间:1984年至今 用地面积:186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3700万平方米 规划人口:190000人的就业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沿海滨地带作为城市公园设计,它和区内的步行绿地共同形成绿带, 把商务区包围在中间。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三道轴线为骨架——皇帝轴线(King Axis)、皇后轴线(Queen Axis)和 大摩尔轴线(Grand Mall Axis)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城市设计准则
天际线 海景——城市 城市色彩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浙江省温岭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基地——城市分析
从城市空间结构角度 以中华路为南北向发展主轴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基地——城市分析
土地。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化文化中心 一个21世纪的信息城市 一个有水有树有历史的人文城市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把关内区和横滨站区连成一体,并完善了横滨的城市结构。
滨水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介绍
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把关内区和横滨站区连成一体,并完善了横滨的城市结构。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降水多集中于13项目规模生态湿地公园总用地面积约266000平方米其中一号地块约235000平方米二号地块约1000平方米三号地块约30000平方现状分析及优劣势分析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它们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机会21良好的自然禀腹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拦水坝使本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清澈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菖蒲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茂盛多种生物在此栖息
1项目概况 I .I 地理位置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 51 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县。休 宁县 区位优 势突出 ,交 通便捷 。 休宁滨江生态湿地公园位于休宁县城西南,毗邻休宁市政主干道 滨江 大道 ,是 休宁 通往 黄山 城区 的重 要交 通道 路。 12气候特征 休宁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 分明的特 征。年平均气温 15—16℃,大部分 地区冬无严寒, 无霜期 236 天。- ' 2- 均年降水量1 670毫米, 最高达 2706毫米 。降水多 集中于 5—8 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 长。 13项目规模 生态 湿地 公园总 用地面 积约 266000平方 米,其 中一号 地块 约 235000平方 米,二 号地块 约1 Ooo平方米,三号地块约30000平方 米。 2现状分析 及优劣势 分析 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它们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机会 2.1良好的自然禀腹 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拦水坝,使本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 质清澈,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 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莒蒲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茂盛,多种 生物在此栖息。 22 “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 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 流向水系,威胁水系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着 场地的景观 风貌。 23使 用需 求压 力 目前这一地块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 原有方式使用,如开荒种田;同时,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 场±也被低劣的建筑构筑物侵占。 2. 4开发 压力 由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采砂经营者的目光, 在水系沿岸分布多处采砂点,人为的破坏和无休止的- R- =采,给水系的生

滨水居住环境规划

滨水居住环境规划

滨水居住环境规划作者:齐兵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摘要】人们最早对水域空间的规划开发仅仅局限于水利和防洪等的治理,随着城市开发浪潮的推动以及对城市规划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极其珍贵的开敞地带,好的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水利、防洪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可以美化城市生活,还城市以生态良好、生动优美的环境。

另外,独具特色、视野开阔、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滨水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城市品味。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城市设计和建设的亮点,日益受到关注。

【关键词】滨水居住区景观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绿肺,为城市空气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物种栖息提供稳定的保护场所此外,滨水是反映城市独特风貌的区域之一如何规划营建,打造城市滨水区,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景观个性,并能与居住生态平衡可持续性共生发展是当前城市开发建设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的目标,在于把居住生存发展与自然共生相协调,使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获得共赢的局面自然水体与人人工构筑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成为了城市居住环境质的重要评价准则得天独厚的滨水区域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栖居空间,水域作为天然的屏障,虽不能像土地直接介入到人类的建构活动中,但其难以逾越的空间特征,却为人类的栖居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和互动的场所.滨水住区生态规划策略生态安全可持续性水系的构建依据当前城市滨水水系的规划构建依据主要是以城市经济学,景观建筑学,景观生态学三个学科作为指导,主要在研究滨水区土地开发的合理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某个具体水域或滨水区提出景观改造方案,以达到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局部生活环境的目的;着眼点均看重改善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系统,同时美化环境因此,如何构建生态安全可持续性城市水系,需要把三种学科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尤其是在水系复杂多变的城市河流的功能宽度流经的区位及水的流速不同,规划设计方法差异极大因此,在面向区域性的城市主体水系规划中,有必要以三种学科综合考虑,制定一套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设计指引,总结归纳出不同区域中滨水城市住区空间的重要特征,包括沿河土地的使用方式开发强度建筑造型绿化景观等一系列要素的设计要求,以指导和协调各类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水系构建模式根据使用特点和设计的侧重点不同,滨水区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连接的部分,由水体向外依次是:河道部分河岸区岸线向陆域纵深扩展的滨水绿带区和建设区,三者相互影响,但涉及的设计要素各不相同河道部分乌龙江滨水河域属河滩丘陵型河道,有凹岸凸岸深潭浅滩和沙洲它们为各种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稳定的景观基础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汛期可以蓄洪旱枯可以补偿水源,缓解旱涝之灾害,从而营造安全生态可持续的滨水空间生态景观营造以保护湿地绿化造林为主,构建生态河道,让水质得到改善,让原有生物群回迁,重新建立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特征:河道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潺潺的河水时而急时而缓,流经一个个弯道;两岸树林繁茂,河中树影斑斓,鱼儿在水草中嬉戏,鸟儿在绿地上栖息,重现自然和谐美丽的滨水画卷同时,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和水体的可接近性,营造多样化滨水活动空间,提高城市滨水空间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让居民能够融入自然体验自然回归自然驳岸部分构建多形式生态驳岸草坡式驳岸:在坡度较缓的河段,采取大面积的草坡式驳岸既满足居民亲水的需求,又使河道景观空间开阔明朗在护岸坡度较陡的河段,放置石块形成岸线,在河道内种植耐水灌木与乔木,达到绿化效果并减少河水对岸线的冲刷考虑河水水面变化情况,预留保护原有湿地区与湿地扩展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利用植物来巩固岸线,减缓河水冲刷。

(完整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完整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2 案例分析
2.3 规划目标
2016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 重塑可以自给自足的,持续发展的水陆生态系统,提升水质,建立稳定的野生动植物生物链, 并引入一定数量的公众进入途径。 2)通过与社区、城市、区域与州的合作,在不同的媒体、尺度与时间维度上传播湖区的独特性。 3) 创造安全的使用环境,激发、鼓励居民、游客主动探索身边的自然世界。 4) 让城市与居民在空间和情感上与湖区相连接,湖区成为巴吞鲁日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4觃划策略营造生境案例分析25策略总结湖底清淤重塑地形生物过滤建立生境湿地花园净化水源扩展保护区建自然教育中心梳理场地构建联系多功能步道沿湖绵延总结不启示一分区的合理平面二分级的处理竖向三系统模式的建立与维护框架
案例分析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简介
2016 ASLA分析及规划类荣誉奖: 美国巴吞鲁日湖区总体规划 / SWA Group + CARB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位于巴吞鲁日城市中心的湖区 总面积高达275英亩(111公顷) 的6个湖泊首尾相连。
本应成为城市生态与文化系统 的中心。然而,远远不能满足 所需的湖体深度以及缺少多样 性的生态系统使得湖区渐渐走 向衰落。
湖区的两个大湖如今被一个小小 的水闸所分隔。在未来,一条 200英尺的标志性景观桥将横跨 两个水域,让湖泊得以相连接, 同时也不分季节,为大学赛艇或 其他公共活动提供场地。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城市的滨水景观,海绵城市理念被引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

本文旨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避免过度水泥化,创造自然水域和湿地等海绵型环境。

采用生态修复手段,如绿化植被、构建雨水花园等,提高城市对洪水的抵御能力。

建立科学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与利用、地下蓄水和慢性排水等,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确保海绵城市理念的顺利实施。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工程和管理等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海绵城市;应用策略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洪水排涝问题并提升城市的滨水景观质量,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被引入城市设计领域。

本文旨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探讨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创造自然水域和湿地等海绵型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生态修复手段如绿化植被和雨水花园的应用。

然后,强调科学的排水系统对城市内涝预防的意义。

最后,强调加强公众参与和提高环保意识,促进海绵城市理念的顺利实施。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策略,我们可以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海绵城市应用提供指导和启示。

1.介绍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突出。

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土地开发、水泥化道路和建筑物的迅速增加,导致了城市雨水的排水系统不足以应对降雨的冲击。

减少自然地表的渗透性和水流的堵塞,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排泄,造成城市内部积水和洪水。

城市内涝给市民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城市内涝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震等。

城市内涝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便,而且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带来不利影响。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

改造: • 增设较多的台阶平台 • 以绿化弥补视觉上的单调 • 加建一些亲水平台
秦淮河护岸
设计要素 ① 护岸边坡
斜坡型
适用于滨水腹地较宽裕的区域
• 使人更容易接触水体,也较安全 • 有较大的展示面,能够呈现出护岸的石面和绿化等 • 能将人的活动分设在不同的高度 • 景观层次更加丰富
设计要素 ① 护岸边坡
3 小尺度
• 河道宽度适中,滨水两岸之 间有视觉联系,但没有对话 交流
• 水面的隔离作用不明显
• 河道较窄,滨水两岸不仅有视 觉联系,而且可以进行对话交 流
• 水面为两岸联系的纽带
2|设计要素
设计要素
滨水空间设计要素
• 护岸边坡 • 绿地和广场 • 滨水建筑 • 交通
设计要素 ① 护岸边坡
边坡要求
设计要素 ③ 滨水建筑
建筑布局 | 景观视廊 | 天际轮廓线
建筑 形体 布局 设计
预留视觉廊道 通向水域空间
建筑高度从临水处向陆域方面逐渐增大 建筑形体向水体跌落
靠近水域的建筑不阻挡内部 建筑朝向水域的视线

设计要素 ③ 滨水建筑
建筑布局 | 景观视廊 | 天际轮廓线
天际轮廓线:纵深方向建筑和景观层叠的结果
滨水绿地和广场的布局
01.滨水广场和绿地配比适当
• 绿地面积过大,易造成活动空 间不足、空间过于封闭
• 广场过大或过多会使人产生孤 立感,场地过于空旷
02.广场和绿地穿插布置
• 避免某一元素重复性所带来的 乏味感
设计要素 ② 绿地和广场
滨水绿地的形式(依据空间的开敞程度、植物的层次和种类)
01.开放式大型绿地
控制建筑高度
• 滨水由近至远建筑高度梯度上升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 念与实践
目录
• 引言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 未来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趋势与展

01
引言
滨水地区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紧邻江、河、湖、海等水体的区域。 这些水体为城市提供了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同时也是 城市交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1
生态保护
保护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景观设计
将自然景观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创造优美的滨水 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
现。
地域特色
挖掘和利用滨水地区 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彰显地域特色。
注重滨水地区的整体 性和统一性,保持城 市风貌的协调和一致。
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 价值的建筑和景观,
传承城市文脉。
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提升城市的辨识度和
吸引力。
03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追求单一的风格和形式,而现代的城 市设计则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背景,强调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活力。
从静态到动态
过去的城市设计往往注重空间的静态布局和形式,而现代 的城市设计则更加注重空间的动态变化和使用,强调可持 续发展和适应性。
02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 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 求。
加强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 让居民参与到滨水地区城 市设计的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