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2《诗两首》《再别康桥》中国现代唯美诗之双璧——《雨巷》《再别康桥》比较赏析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课件: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高一语文课件: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前期新月派诗人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 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 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 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 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主张 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 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 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 和自白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部分青年在理想幻灭后 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失去美好希望的痛苦在诗句里流 动。
篇目二 《再别康桥》
1.《再别康桥》的 2~6 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载记载( ) 巷巷道( ) 结识( )
结结巴( ) 哀曲( ) 软泥( ) 悄悄( )
曲曲折( ) 泥泥古( ) 悄悄然( ) 答 案 : zài/zǎi xiànɡ/hànɡ jié/jiē qǔ/qū n í /nì qiāo/qiǎo
五、按拼音填字组词
彷huánɡ( ) 辉huánɡ( ) huánɡ( )恐
高一语文PPT课件
第一单元
2诗两首
学国学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 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 对于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加以改进。”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选自《论语·为政》 【古文今译】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处理政事,
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
绕在它的周围。”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选自《论语·子路》

《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再别康桥)

《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再别康桥)

的形象,饱含了作者的情感,“物象”就变成了“意象”。(客观物象)+(主观 情意)=意象。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那幺它所烘托出的 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意象? 第一个是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油纸伞出现在白 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 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 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 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 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 8 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 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 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 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 幺要选用丁香?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 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 三、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二、《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 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 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幺看法? “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那幺“姑娘”象征什幺呢?诗中的我在寂寞的

每课一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每课一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橘子洲,万山红遍百舸流。

鹰击长空怅寥廓,鱼翔浅底竞自由。

峥嵘岁月风华茂,同学少年意气稠。

指点江山论伟业,中流击水遏飞舟。

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
雨巷诗人戴望舒,象征手法寓前途。

丁香美丽诱希望,纸伞枯黄抵幸福。

风雨飘摇呈梦幻,寂寥浓郁却模糊。

青鸟不传云外信,彷徨何处遇仙姑。

再别康桥(徐志摩)
写景抒发留恋情,诗情画意俱轻轻。

悄悄招手河边柳,默默撑船水底萍。

寻梦柔波照艳影,作别潇洒告康庭。

重游旧地为绝唱,吟罢余音绕画屏。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姓隐名埋大堰河,含辛茹苦为生活。

先凭乳液做保姆,后靠汗滴育众哥。

酸辣尽尝受辱骂,甘甜未享挨折磨。

曾经梦想做寿婆,可叹死前无处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2诗两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2诗两首

写作背 《景雨巷》
1927 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戴望舒 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 后他隐居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了 全国,革命转入低潮。
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了大革 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忧郁、苦闷,诗人便写下了 这首《雨巷》。
二、阅读思考 1.《雨巷》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 读完《雨巷》,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有怎样的情感体验? 3.《雨巷》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形象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4.《再别康桥》这首离别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直接体现这一情感的诗节有哪些? 5.《再别康桥》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别之情?
课文探究·雨巷
1.第一节中“油纸伞”“雨巷”两个意象有什么特点? 在诗中有什么 作用? “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雨巷”是悠长、 寂寥的。两者结合,为全诗创设了一个低沉、凄清的感情基调。
2.第二节,诗人希望逢着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什么样的特征?诗 人为什么用丁香比喻她? 从“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等诗句来 看,诗人希望逢着的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美丽的外表、芬芳的 气息、忧愁的心情。 用丁香比喻姑娘,是因为“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这位 “丁香一样的”姑娘实际上是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一种美好而又朦胧 的理想的象征。
内容小结
现实
(第一节)
轻轻的走 作别云彩
依依不舍

金柳

青荇
康 寻(2~6节) 清潭
桥梦
星辉
夏虫
康桥景色
秀美
首尾呼应
现实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1.2《诗两首-雨巷》课件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语文1.2《诗两首-雨巷》课件

而油纸伞与雨巷、 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 起来了。时间是暮春, 并且在寂寥地下着的 小雨,在幽深、寂静、 凄美、朦胧之外,又 平添了一份冷漠,凄 清、迷离、空蒙的氛
围,总体来说,朦胧、 感伤。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香
意象分析
丁 香 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开
花为白色或紫色,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意象分析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 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 深、寂静、朦胧、凄美 的氛围。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意象分析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漫
意象分析
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漫 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 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 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首尾呼应)两节上,从 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反复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久,悠久”; 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 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 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押韵
每节压ang韵两三次,使节奏舒缓悠扬。
丁 香 丁香开花开在暮春时节,易凋
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 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 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 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意象分析 丁 香 美丽 高洁 冷艳
哀婉 愁怨 惆怅
意象分析
雨 戴巷
望 舒
“雨巷诗人”——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 诗人。

高考语文必修课《雨巷》《再别康桥》课文分析与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修课《雨巷》《再别康桥》课文分析与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修课《雨巷》《再别康桥》课文分析与知识点总结第2课《诗两首》《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两首》知识点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

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朗诵技巧;通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现代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同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基本要素,通过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雨巷(1)课前: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准备教学素材,设计教学环节。

(2)课中:①导语:通过引入有关雨巷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②朗读: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体会诗歌的情感。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③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④赏析:教师对诗歌进行赏析,介绍诗人的思想状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发言,深入理解诗歌。

⑤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3)课后:学生背诵诗歌,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以《雨巷》为主题,进行短文写作或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2.再别康桥(1)课前: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准备教学素材,设计教学环节。

(2)课中:①导语:通过引入有关康桥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②朗读: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体会诗歌的情感。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③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2《雨巷》《再别康桥》ppt导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2《雨巷》《再别康桥》ppt导学课件

【自主校对】 一、 1.huá nɡ sù ɡāo liá o chì chù chó u chà nɡ wǎn pǐ xì nɡ zǎo dià n
chēnɡ 2.xià nɡ/hà nɡ
qiāo/qiǎo jiē/jié ní /nì zǎi/zà i 斓/谰/澜 忧/犹/优/尤
bié /biè
《再别康桥》 1920 年,徐志摩来到英国留学。 1921 年,进入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 )皇家 学院。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2 年启程回国前夕,他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 年,他重游英国。7 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 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他 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怅然若失。乘船回国途中,诗人挥 笔写下了《再别康桥》一诗。
店和《新月》月刊,两人有着浓厚的情谊。节选部分以徐志摩性情中的“同情 心”“爱”作为中心,通过叙写徐志摩去世之后朋友们的主观感受,表达了对 挚友的悼念之情。
预习案—聚沙成塔
[作者档案馆 ] 戴望舒 (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 人。1929 年 4 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 被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而成为传诵一时的名 作, 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 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 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 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其代表作。
他的一生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 朋友们,志摩是走了,但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 会永远在人间,他不曾白来了一世。我们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 曾白来了一世。我们忘不了他和我们在那交会时互办过《现代评论》周刊、新月书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ppt课件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____________________ 波光里的艳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 揉碎在浮藻间 康桥》)
栏 目 链 接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 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 相近的韵或不押韵。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
栏 目 链 接
文学体裁。作品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
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也有散文一样不分行, 不押韵的特点,如鲁迅的《野草》
栏 目 链 接
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
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 命失败后的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 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的。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
栏 目 链 接
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
[辨析]“凄清”形容清冷;“凄婉”是指(声音)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篇一」古往今来,离别诗就像文学长河中的颗颗璀璨的明珠,迄今仍然闪耀着晶莹的光芒。

而在这众多的离别诗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它独特的美广为传颂。

《再别康桥》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一、构思巧妙:气氛轻松。

古往今来,离别总给人一种沉重悲伤的感觉。

江淹在《别赋》中感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道出了离别让人黯然销魂的特点;《西厢记》中崔莺莺在送别张生去赶考时,眼中之景却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眼中景即是心中情啊,二人分别时的眼泪,把秋景都给染红了,可见离情多么浓重;《雨霖铃》中柳永在同歌伎女友告别的场面更是沉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悲伤得都说不出话来,哽咽了。

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营造的却是一种淡淡的伤感,贯穿于全诗的“轻轻的”“悄悄的”“沉默”等词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轻灵飘逸的氛围。

意象新颖。

诗人离别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云彩”“青荇”“金柳”“星辉”等可爱的景物,这些意象的存在,淡化了离别之情,而重于对康桥美丽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之感。

二、情景交融。

诗人把离别的主观情绪融于康河的客观风物,康河的风物是美丽而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本不可告别,云彩也不可能带走,然而云彩这个意象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了诗人离别康桥时淡淡的伤感,虽然有离别的伤感,然而作者没有沉溺于伤感,而给人一种飘逸轻灵和洒脱之感。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里,诗人把康河畔的柳树比喻成新娘,不但点出了柳之美,而且也传达了对康桥的恋恋不舍。

这种眷恋,已经不是由诗人眼睛流漏,而是深入到了诗人内心。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这里写青荇对他“招摇”,招手,打招呼,让他再呆一会,再看看母校。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诗两首》之《雨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诗两首》之《雨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教学设想]《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是中国现代新诗的经典之作。

但高二语文教科书上只选了后者,前者仅作为课外读物,选编在《语文读本》上。

“非指示性〞教学的选文原那么是:只要是精彩的、经典的作品,就可以拿到课堂里来;而教科书里语言不雅、意韵不深的文章,那么简要地由教师介绍着上,或者干脆不上。

因此,《雨巷》这首意境朦胧、情韵悠远的好诗,准备拿到课堂里,按照“非指示性〞教学的“二不〞、“四自〞原那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笔者新一届的“非指示性〞教改尝试从本学期正式开始,这是第五次。

与前几次相比,预计学生会有更多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在同学、老师、专家的感悟与理解面前,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的观点,不会盲目趋同。

本次教学流程基本按照“非指示性〞教学的常规形式进行:教师激趣;学生初读文本,交流原初体验;再读文本,确定各自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研读欣赏;交流研读心得;提问讨论,深化阅读;教师补充提问,并介绍自己的及专家的研读心得;学生反思,肯定优点,直面不足,并提出调整对策;教师提供课外作品,让学生比较阅读;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

每人发一X16开备用纸,边读边写,将自己的感想和体验及时记录下来。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同时培养,自信、主动、合作等心理品质也一起训练。

《语文读本》上的《雨巷》,正文前面有阅读提示,不利于“非指示性〞教学,因此弃之不用,另外打印一份发给学生。

[教学流程]一.教师激趣现代文学时期,我们某某大地上开满了文学的鲜花。

徐志摩,这位才子诗人,已经向我们描述了他心中的康桥美景;今天,一位叫戴望舒的诗人,又将用浪漫的笔调、迷离的情怀,向我们描述他的雨巷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诗人,走进《雨巷》,走近美丽的丁香姑娘。

二.自读两遍,说说原初体验导语:请各位放开声音,自由诵读。

〔学生自由诵读后〕请再读一遍,然后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

先在备用纸上写一写。

〔学生写完后〕读一篇作品,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现在,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体验与感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 第02讲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 第02讲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新体诗;2.了解作者及作品风格;3.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知识积累文化常识1.现代诗派:30年代,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的,同时还受到欧洲现代派影响。

代表诗人: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

现代诗派特点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特点。

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

2.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梁实秋等中国现代第一流的诗人。

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3.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4.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次教学设计的主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诗歌《诗两首》——《雨巷》和《再别康桥》。

这两首诗是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艺术修养的提升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并尽可能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期让学生在享受文学魅力的同时,全面发展自我。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雨巷》和《再别康桥》的背景和诗歌内涵;2. 能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格律、修辞等特点;3. 能写出自己对于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感受,并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诗两首》教学设计:雨巷、再别康桥。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有关壮丽山川的典型音乐,引导学生产生热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然后,利用PPT演示有关雨巷和再别康桥的图片,以及与诗歌相关的常识背景。

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情感和时间感去感受诗歌的气氛和情感。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整篇诗歌,并指出一些诗句,以及表现技巧。

在理清《雨巷》的词语、句子、音乐、美术空间,并让学生回答产生何种感情,了解作者的题意,用现代的语言再次描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在《再别康桥》中,通过音调、韵律、意象、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特写,想象作者经历的事实等等。

3. 探究以学生的诗歌理解为基础,从表现形式、韵律特点、修辞运用等方面谈论一下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和理解的讨论,再加深和拓展问题。

如,你是否喜欢这种风格的诗歌?为什么?此外,“再别康桥”的主人公是汉口,有无涉及作者的社会背景?4. 自由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雨巷》和《再别康桥》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感悟文,表达自己对于这两首诗歌的感情和赏识等方面的思考。

并分享自己的文章,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自己的文学审美观。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章第一单元— 2.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教案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1章第一单元— 2.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案本课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歌《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设计方案。

根据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整体优化原则,本课设计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几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在目标的导向下,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多媒体成为交互性、动态功能系统。

本课件采用Frontpage、的Dreamweaver和flash制作,主要应用框架结构,模块化设计。

课件全程中共用一个导航菜单,可以从菜单中进行任意跳转。

方便老师快速上手。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教学重点:诗情的领悟。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方法:一、片头部分:用Flash制作了一个片头动画,再用Frontpage制作主页面。

利用交互功能进行全程跳转。

二、导入课文: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

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我借用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导入新课(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照片(简介其曲折的爱情经历)三、朗读欣赏。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1.2《诗两首》雨巷赏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本素材:1.2《诗两首》雨巷赏析

《雨巷》欣赏戴望舒(1906—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余杭县人。

早年曾参加新月社,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主要成员之一。

代表作有《望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本诗发表于1928年的《小说月报》,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呼,是中国19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雨巷》发表于1928年。

这是一首象征诗作。

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但是欣赏者可以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对其中的涵义做出个性的理解。

首先从诗作的表层语义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它描写了一个一见钟情且失之交臂的爱情故事。

有人将这样的爱情进一步坐实,再结合诗人1928年前后的爱情经历而把它看作是诗人与女友曹某的一段爱情的写照和记录。

其次,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与信仰的失落与追求有关的诗作。

中国传统诗学有以香草美人喻政治境遇的传统,如屈原的《离骚》。

作品中的“我”寻找的姑娘可以被看作是某种信仰,它本来存在,但是后来失落,但是“我"仍然执著地寻找.有人同样进行了进一步的坐实,结合1927年后中国社会形势以及作家自己的精神,认为这样的诗作就是写诗人大革命失败后的心态的。

作者早年曾经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信仰失落,对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途都充满了失望和迷惘.因此,在这首诗里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了自己沉重而又不乏坚韧的情绪.再次,这首诗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我失落情绪的写照.作品中的“我"是忧愁和迷惘的,而所要寻找的“姑娘”也同样是忧愁和迷惘的。

姑娘的情绪和形象正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或者说就是诗人的“镜相".在连绵细雨中,诗人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是自恋的.但在那寂寥的雨巷里,却也寄寓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这首诗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具体表现为:(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唯美诗之双璧
——《雨巷》《再别康桥》比较赏析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说具有举足轻重的经典性意义,堪称现代唯美诗之双璧。

两首诗在艺术风格、意境上既有相通、相似处,又有相反相成相衬的绝妙旨趣。

而且,两首诗在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某种难以逾越的高度,作为中国现代唯美诗的经典范本,可以说名至实归。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在第一单元第二课的《诗两首》中,把两首诗相提并论的放在一起,应该是注意到了这两首诗的独特的经典性意义;但是,从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研讨中,却发现完全缺乏对两首诗的比较研究,让人难免有一种“得其门、却不知入”的遗憾。

而在我看来,只有在对两首诗的比较研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两首现代唯美诗的诗情画意,领悟到两位诗人殊途同归的艺术氛围、境界和旨趣所在,享受到一种蕴藉风流酣畅淋漓的读诗之美。

一、
我之所以把这两首诗称之为“现代唯美诗”,是因为两首诗在艺术风格上都明显的体现了一种唯美的艺术追求,都体现了一种玲珑剔透、精致典雅的形式美以及和谐铿锵、轻盈柔婉的音韵节奏美;而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上,二者都特别注重追求一种单纯典雅的艺术氛围,而并不特别注重诗意的深刻蕴藉。

所以,一般的读者刚一接触这两首诗,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被两首诗歌轻盈柔和的节奏、美丽单纯的意境所吸引,也就是说,两首诗首先都是凭借这种形式上的“唯美”风格而引起读者的喜爱的,以至于诗歌艺术内涵上的真正价值反而并不为人注意,或者说,反而显得并不重要了。

这个事实也许正好说明诗歌的形式美其实也可以视为诗歌的真正价值而独立存在的。

然而,当我们在强调二者的形式美的重要意义时,却并不意味着二者在诗意内涵上或许存在着某种缺憾;事实是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品味这两首诗的诗意内涵时,不难发现,两首唯美诗蕴藉的诗意之美其实是形式和内涵完美组合的结晶,在这里,形式和内涵水乳交融的揉在一起,以致很难将二者严格区分。

当我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诗歌轻盈柔美的节奏氛围里、情不自禁的轻轻吟诵出声时(不吟诵出声就觉得不过瘾、不尽兴),就很难说得清诗歌吸引我们的究竟是形式还是内
涵了。

这就是这两首诗的迷人之处。

然而我觉得更迷人的是两首诗在同样轻盈柔美节奏中呈现出来的相反相成,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构成了两幅风格迥异、色彩对比强烈,然而却同样精美绝伦的画图。

对比欣赏这两幅画图,各擅风情,各具特色,各呈异彩,却都给人一种难分伯仲、妙趣天成的美感。

二、
《雨巷》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充满古色古香的现代水墨淡彩图。

背境辽阔、空灵,色彩灰白、淡雅。

画面布局简洁,却意境深远。

一条悠长空静的由长长短的条石板铺砌而成的江南小巷,在朦胧细雨的温润洇染下,寂寥而忧郁的向前伸展着。

在小巷的深处,一位飘逸而落寞的女孩踽踽独行:朦胧的伤感,淡淡的忧郁,梦幻般的叹息,在灰黄色油纸伞的映衬下,定格成一幅古典的风景长轴,散发出一种馥郁而忧伤的丁香花一般的诗意。

这就是《雨巷》的诗意氛围。

它的灵魂是空灵、寂寥、忧郁,但同时又淡雅、玲珑、优美。

画面布局是典型的古典山水虚实相间式构图,且以虚为主,以空白为主。

朦胧氤氲的细雨洇染统治了整个画面;然而,那种似乎一眼就能看透的简单之极的画面布局却不知怎的总在散发着一种余音绕梁般的韵味,一种挥之不去、欲罢不能的惆怅,一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朦胧的初恋般的美好情愫就此却让你魂牵梦萦。

这就是《雨巷》的独特之处,它以极其简单的意象却表达了一种极其丰富的诗意,这就与《再别康桥》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

《再别康桥》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

这是一幅颇具西方印象派油画特点的风景小品。

浓墨重彩,色彩绚丽,热情洋溢。

你看那河畔的“金”柳,在夕阳映照下,金碧辉煌,美丽无比;柳丝披垂,微风细语,裙摆袅娜,柔情万种,像一位美丽羞涩的“新娘”。

绿油油的水草在水中柔柔的“招摇”,榆树下的深潭反射出彩虹般的梦幻之光,更有“星辉斑斓”的“青草更青处”,“撑一支长篙”的“寻梦”之旅……这些繁复绚丽的意象与《雨巷》的清纯简洁恰好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雨巷》是一位古典含蓄的小家碧玉,那么《再别康桥》就是一位时尚浪漫的现代女郎。

二者相辅相衬相映照,各擅风情,各具风韵,却又不相伯仲,互补兼容,同样令人目醉神迷,这是一种怎样奇妙的对照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