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太康二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武帝太康二年

晋武帝太康二年

侯德云

晋武帝太康二年,也就是公元281年。那是自汉末以来最为平静的一年。那一年,晋武帝的心情很好。说起来,他的心情也没有理由不好。就在前一年,也就是太康元年,他的几路大军分头并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席卷了东吴,一直卷到石头城下。农历三月,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历史上所谓的三国时期,就这么轻而易举地结束了,速度之快,让人有点发愣。不管愣不愣,毕竟是结束了。用古人的话说,是“四海定,天下一”。对于晋武帝来说,这是多大的功绩啊。曹操没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诸葛亮没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他爷爷司马懿没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他的心情怎么会不好呢。喝几杯酒,唱几首歌,跳几个舞,跟后宫的美媚们欢乐一下,或者欢乐很多下,都不算过分。从此天下无大事嘛。

转眼到了太康二年的农历三月,可能是为了庆祝吴主孙皓投降一周年吧,晋武帝从东吴挑选了五千个江南美媚入宫。一说是把孙皓后宫里的美媚全部收编,属于集体调动。这个时候,他的后宫里已经装满了美媚,有上万人之多。上万个美媚,就是上万种风情啊。古人说的“风情万种”,看来是句大实话,一点夸张的成分都没有。不过,要是设身处地想一想,还真有点替晋武帝他老人家发愁,那么多美媚,怎么忙得过来?

说起来还是人家晋武帝聪明。能够统一天下的人,谁能说他不聪明?连《晋书》上也说他“明达善谋”。真的是善谋。他略施小计,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他坐上羊车,在后宫里旅游,羊车停在哪个美媚的门口,他就在哪个美媚“家”里大摆宴席。当然,也不仅仅是大摆宴席,宴席之后,还要有点儿童不宜的内容。那些美媚呢,也挺聪明,“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沥地,以引帝车”。好一番热闹的景象哎。至于朝政嘛,晋武帝已经没有心思去管了。把权力交给皇后的父亲杨骏和杨骏的两个弟弟,懒得再去过问。

历朝历代的皇帝里边,能把后宫弄得如此热闹的,很难找出第二人。后世的唐玄宗也很会玩,喜欢在春天的时候,从早到晚搞宴会,让嫔妃们“争插艳花”,他呢,“亲捉粉蝶放之,随蝶所至幸之”。也挺热闹。热闹归热闹,要跟晋武帝相比,似乎有了点模仿的痕迹,算不上是“原创”。从事写作的人都知道,模仿比较容易,而原创很难。

可惜,晋武帝的好心情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就像后来唐玄宗的好心情也没有延续很长时间一样。八年以后,也就是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帝极意声色,遂至成疾”。嗨,玩大了吧。又过了一年,“帝崩”,“时年五十五”。算得上是英年早逝。说起来,死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不管哪个皇帝,或早或晚都要“崩”一下。问题在于,晋武帝只顾自己开心,却把好端端的一个西晋帝国弄得很不开心,把以往的功绩抵消了一大半,实在是得不偿失。在他身后,到了晋惠帝的时候,发生了贾后之乱和八王之乱,再往后,“五胡”纷起,晋怀帝和晋愍帝先后被俘,西晋灭亡。而祸根,就是在太康二年埋下的。是他的一念之差,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当然,后来的皇帝也要担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他身上。难怪《晋书》要感叹:“中朝之乱,实始于斯矣。”

说句公道话,晋武帝这个人还是有些优点的,比起他那个混蛋儿子晋惠帝不知要强多少倍。他在登基之前,也就是做晋王的时候,很有一番作为,志向也很高远。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抚宁万国,绥静四方”。即便在他登基之初,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针对曹魏的刻薄奢侈,“欲矫以仁俭”。只是后来,统一天下之后,面对后宫风情万种的美媚,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一下子松懈了,完全彻底地松懈了,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万事大吉,想好好玩玩了。他一生的命运,正好应了一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晋武帝的松懈使他犯下了一连串的错误。把朝中大权交给杨骏三兄弟是一个错。“三杨”势倾内外,压制朝中的“旧臣”,有人多次上书举报,“帝虽知而不能改”,又是一个错。大臣羊琇、王恺和石崇争相比富,闹得乌烟瘴气,他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暗中推波

助澜。有人上书提出对杂居内陆的少数民族加强管理,他“不听”。有人上书提出对官员管理的弊端进行改革,“帝虽善其言,而终不能改。”诸如此类的错误一件接一件犯下来,不出问题就怪了。

说起来,“五胡”作乱的事件,在晋武帝坐羊车旅游的当年就发生了。十月,鲜卑族在今天的辽宁省凌源县一带起事。这是一个信号,但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这是他一连串错误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是导致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很佩服晋武帝的好脾气。历史上有不少脾气好的皇帝,但像晋武帝那样脾气好的,还真是难找。史书说他“宽惠仁厚,沉深有度量”,表述很准确,没有夸张的成分。举一个小例子。有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问他的臣子刘毅,说,我跟汉朝的哪位皇帝比较相似呢?刘毅回答,跟汉桓帝和汉灵帝比较相似。众所周知,汉朝的桓、灵二帝都不是什么好鸟。晋武帝似乎有点不高兴了,问刘毅,“何至于此?”回答说,桓帝和灵帝把卖官的钱收入国库,陛下却把卖官的钱揣进自己的腰包,如此说来,陛下还不如他们两个呢。刘毅的胆子太大了,按常理,说这种话是要掉脑袋的。晋武帝的表现却大大出人意料。他大笑起来,说什么“桓、灵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你说,晋武帝的脾气好不好?可惜,在这好脾气的背后,却把刘毅的一番直言当成了耳旁风。我们很难想象,当时刘毅心里到底是个啥滋味。

历史本来给了晋武帝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再创可与秦汉相比的辉煌。可惜,这个机会被他轻轻地放弃了。从太康二年开始,就已经放弃了。而西晋的短暂统一,也只能成为秦汉之后的一段回光返照。很可惜,但谁也无能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