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成本价格
1.概念: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用K表示,公式:K=C+V
商品价值转化为W=K+m
2.意义:产品出售的最低价格界限竞争胜败的关键,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盈亏的界限。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C与V的区别
商品价值:W=V+c+m
成本价格:K=C+V m剩余价值
二、背景资料:马克思主义成本与西方成本的比较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十分强调,成本价格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成本价格同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按照全部的劳动耗费计量的,它包括物化劳动耗费c 和活劳动的耗费v+m。

它同商品的价值是完全一致的,即等于c+v+m。

成本价格同生产商品的实际的生产费用的差额是剩余价值或利润。

因此,成本价格是不包括利润的,利润是商品的销售价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剔除资本的私有性质,生产成本概念对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也是同样适用的,也是投入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总和,表现为产品价值中的c+v。

2.西方经济学也十分注重对成本价格的研究。

但其成本价格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成本价格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价格通常被看作是企业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包括在成本价格之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经济学更关心的是相对于作为现实成本的会计成本来说的机会成本,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主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 利润:
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符号P,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 转化为p,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
四、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
1.利润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3. 利润率的公式:
4.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关系
联系: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量对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本质,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区别:从质上看:前者反映剥削程度,揭示m真正来源,后者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m的真正来源。

从量上看: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
五、利润率的影响因素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通常成正比例地变化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资本有机构成呈反比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呈正比
4.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省成正比例
六、个别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的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较高的利润率而进行的竞争。

2.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投资者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所得到的利润率。

七、个别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总资本×100%
(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和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投资者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

2.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九、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 概念:
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2. 公式:
3.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
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
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十一、生产价格规律与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个别: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
个别:生产价格与价值不相等,全社会:总额相等
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
意义: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
十二、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
1. 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臵。

2.促进企业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调节剩余价值在各部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

十三、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
1. 平均利润率从长期看有下降趋势。

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也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因为,剩余价值率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快慢都对利润率产生影响。

即使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也可导致平均利润率水平的普遍下降。

2.平均利润率水平呈下降趋势的因素: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资本总周转速度减慢的因素;
3.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产生的条件与职能
1.概念: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
2.条件
商品销售成为商业投资者的独立业务
商业资本家必须有独立投资
3.运动形式:G-W-G'
4.商业资本职能
(1)产业资本减少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
(2)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3)有利于加快整个产业资本的周转
二、商业利润的概念
1.概念
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2.来源
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

3.公式变化
W=k+ p(产业利润)+h(商业利润)
P`=∑M /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三、商业利润的质和量
1. 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中活动,除了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继续的那部分商业活动,即商品的包装、保管、运输等活动属于生产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或资本增殖外,单纯从事商品买卖的纯商业活动,是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

2.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利润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其真正来源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四、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商业流通费用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大类。

(1)生产性流通费用从商品价值中直接获得补偿,耗费的生产性流通费用在必要的限度内会全部加入到商品价值中去,连同增殖的价值最终通过价值的实现获得补偿。

(2)纯粹流通费用作为商业资本家或商业企业的一部分预付资本,不仅要得到补偿,还要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

它在流通中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价值补偿方式不同于生产性流通费用,只能来源于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

五、商业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1. 商业资本对商业员工的剥削
2.商业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1)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即劳动力价值
(2)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部分,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商业利润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及其来源
1.概念: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来源
积累中折旧费
闲臵待用流动资本
尚未投资的剩余价值
3.特点
(1)、商品的资本(资本商品)
(2)、所有权资本(财产资本)
(3)、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G—G`)
二、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关系
1.联系:它们都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2.区别:
(1)高利贷资本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产生,但它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与当时的小生产相适应;借贷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息资本形式,它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独立出来,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2)高利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储藏的货币;而借贷资本是由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臵货币资本转化而来的。

(3)高利贷资本的直接剥削对象主要是小生产者,借款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开支,应付意外之需等;借贷资本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工商业资本家,借款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利润。

三、利息概念及特点
1. 概念: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2.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
3. 实质: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
表现特点:利息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采取货币支付。

是平均利润的部分转化形式。

四、利息的作用
1.利息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2.在货币市场上,利息或利率的决定与商品价格的决定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由竞争和供求关系来调节的。

3.利息作为资本商品的价格,与一般商品价格一样,反过来又具有调节借贷资本供求的作用。

4.在一般情况下,平均利润分为两个部分:利息和企业利润。

五、利息率
1.概念:
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利息量与借贷的货币资本量的比例。

2.公式: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
3.利率的界限:最高界限:平均利润,最低界限:零
4.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
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六、银行资本
1.概念:是指银行资本所有者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2.来源:自有资本和通过吸取存款的借入资本
3.主要职能: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4.业务
5.银行利润
(1)概念: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和银行雇员发工资后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2)银行利润来源
(3)本质: 银行资本瓜分产业工人剩余价值是通过直接剥削银行店员的剩余劳动实现的
6.股份公司和股票
(1)股份公司:是不同所有者通过认购股票共同出资创建企业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或企业组织形式
(2)产生原因: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信用竞争
(3)股份公司的主要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4)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也是取得一定权利的所有权证书。

(5)股票的特点:没有价值,有价格
7.股息和股票价格
(1)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票面额从企业盈利获得的收入
(2)股票价格:是指股票在市场上交易时形成的价格。

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
在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预期股息越高,股票价格越高;反之则相反。

当预期股息不变时,利息率越高,股票价格越低;反之则相反。

总之,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

8.虚拟资本与创业利润
(1)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够持有者定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2)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区别
从质的角度:虚拟资本没有价值,是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证书;实际资本是职能资本,本身有价值
从量的角度:第一,两者的总量不一致;第二,有价证券价格涨落引起的虚拟资本量的变化,不反应实际资本量变化;第三,虚拟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实际资本的增长速度。

(3)创业利润:是指创办股份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价格总额同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
第四节地租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地租:是土地使有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2.不同所有制下的地租
封建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社会主义地租
3.资本主义地租本质: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扣除平均利润的余额
4.资本主义地租反映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三大阶级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及来源
1.概念: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

优中等地可获得超额利润
2.条件:土地本身的等级差别。

地块和地理位臵差别、连续投资上
3.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与土地所有权无关
土地有限
价格由劣等土地产品价格决定
超额利润稳定广泛
4.来源: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三、级差地租的基本形式: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1)概念
级差地租Ⅰ是由肥沃程度较高和地理位臵较好的土地带来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快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2)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区别
1.它们形成的条件不同
2.它们为谁占有也有所不同
(3)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的联系
1.级差地租Ⅰ先于级差地租
2.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

3.两者的本质相同
四、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1.概念: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2.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可能保留在农业内部并形成绝对地租
使农产品可以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形成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绝对地租
3.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4.绝对地租的趋势:垄断地租
五、土地价格及地价和地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却有价格
2.土地价格:等于资本化的地租
3.计算公式:
4.地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减慢了资本积累的速度
(2)降低了新技术的采用和土地的改良
(3)提高了劳动力的价值,增加了资本家可变资本的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