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运动教育中学生目标能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运动教育中学生目标能力分析
摘要:近代我国学校体育几经波折,最终落实到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上,但仍然没有把握住社会和学生的实施需求,也没有真正理解体育的实质内涵。本文从我国体育的发展阶段入手,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青少年体育的核心需求,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教育目标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19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口号:“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生存是人类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人类掌握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本领。
1 学校运动教育的发展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几经变化,促使中国的体育思想及运动教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变革,最终还是走上了包容、融合之路。
1.1 军事运动教育
在1840年鸦片战争这特定历史条件下,倡导军事运动教育思想的动机和目的有所不同,形成了以增强国民的体质、凝聚力来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体现了“强民救国”的核心价值观。
1.2 西方运动教育
“五四”新文化运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传入我
国,它倡导要开展适合儿童、青少年的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西方实用教育思想给我国带来了较为系统的体育理论,使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当时集中表达了“实用”的核心价值观。
1.3 苏联体育思想主导
苏联“三基”体育思想对我国运动教育的影响长久而深远。虽然,在这一特定时期“三基”体育在摆脱“东亚病夫”和改善人民体质状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三基”体育教育仅仅将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形成。
1.4 “健康第一”运动教育
20世纪90年代“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提出,出现了“快乐体育、游戏体育、休闲体育”等改革。但片面的追求健康和愉快,使体育失去了原有的本质,导致了我国学生体质水平持续下降,终身体育习惯没有养成。
2 青少年运动教育的实质需求
2.1 健康能力
健康是一种接近于完美的状态,通过身体锻炼获得的是一种健康的“能力”,有了“能力”才有可能获得健康“状态”。健身就是体育之路的真正起点,拥有健康的人在从事工作、学习和生活时游刃有余,不容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与健康有关的运动能力是指为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各种疾病、增进工作和学习效率、提升生活质量等目的所需的能力,是一般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对于任何人都是极其重要的基本能力。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
并运用这些信息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2.2 休闲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方式的改变,社会闲暇越多,人们花费于生产的必需时间逐渐减少,休闲时代已经到来。休闲是个人在摆脱了劳作、负担、限制与束缚之后的一种全身心放松,是一种惬意的、自由的、多元的存在方式。体育一直以其无可比拟的参与价值、健身功能和交流手段成为人们进行休闲的重要内容,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轻松愉快的休闲时间内,进行身体锻炼活动,能有效地促进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休闲、生存能力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所以人们休闲观念的培养和休闲技能的获得与提高,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学习与教育。将休闲体育引入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可以促进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2.3 应急能力
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和灾难时易受到伤害。因此,意外伤害已成为现阶段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绝大部分灾难和事故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没有灾害意识、知识和相关能力是非常致命的。人类在应对偶然的灾害发生时所必需的保持行动能力和进行自救与救他的能力。加强运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和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应急能力。良好的运动技能不仅是可以提高学习运动技巧的效率,同时可以降低运动产生的伤害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同
时,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与能力。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改变还具有恒常性的反应特点,即人体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机体功能状态的相对稳定,而不至于由于功能状态的巨变引起身体的不适反应甚至产生伤害或疾病。
3 结论
(1)在社会的不断进步过程中,人类进化过程中其生物属性不断退化。并且其生物性的缺憾在高强度的脑力劳作、体力活动减少的现代文明社会加速凸显。人们为克服新的危机,并完善和超越自身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必须更加努力地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休闲能力,以应对意外的发生和运动能力减退带来的健康等问题。这个变化改变人们的原有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等。从达尔文适者生存学说,体育要承担起教育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弥补其生物属性退化的作用,帮助个人和群体适应其生活环境。学校运动教育应以终身体育观为核心,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调整运动教育目标,以适应人的发展为实施主线。通过学校的运动教育系统学习健身知识和多种运动技能、养成健身习惯,从而为进入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保障。
(2)突破“健康第一”体育的价值观,从更加丰富的层面看待学校运动教育与人的生存发展,建立指向学会生存这一符合时代要求和青少年发展的体育价值观。运动教育可以教给青少年基本生存、休闲技能和提高健康水平。
(3)提升学生健康综合能力,形成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运动知
识与技能,使学生形成认知-行为-习惯的关系,从根源上解决终身体育的实施困境和健康习惯的养成。使我国学校运动教育形成模块化、常态化和多元化开展和实施,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习惯养成等,最终形成良好的健康观。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n].体育工作情况,2003-07.
[2] 岳保柱.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4):75-79.
[3] 张军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国内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思考[j].科技信息,2009(3):163,191.
[4] 马明永.欧美体适能研究进展对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0(29):30-31.
[5] 于可红,毋顺碧.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测试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15-17,24.
[6] 王正伦.科学健身新概念[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