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合并高尿酸血症人群应用苯溴马隆片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合并高尿酸血症人群应用苯溴马隆片的疗
效观察
目的观察苯溴马隆片对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合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疗效。方法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苯溴马隆片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3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TIA发生缺血性卒中情况、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经苯溴马隆片治疗3月后,血清尿酸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对照组12.8%TIA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治疗组6.3%TIA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对照组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21.3%,治疗组复发率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溴马隆片可有效降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可以有效的预防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复发。
标签:苯溴马隆片;血清尿酸;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两种急性恶性脑血管事件,具有“非致残性”和“早期不稳定”等共同特征。许多因素可以促进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和加重,高尿酸血症(HμA)便是其中之一。应用苯溴马隆片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是否可以降低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降低TIA 卒中风险,尚无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58例,卒中患者行NIHSS评分,NIHSS≤3分的卒中为轻型卒中。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发病在48 h内。TIA诊断符合2011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的诊断标准。其中TIA合并HμA患者108例,轻型卒中合并HμA患者150例,男141例,女117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56.5岁。采用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29例。排除标准:①肾功能不全(空腹肌酐>97μmol/L);②发病后曾行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③既往有卒中史且有严重后遗症的患者;
④妊娠妇女;⑤恶性肿瘤患者;⑥多脏器功能衰竭者。⑦入院前血清尿酸水平高并已服药治疗的患者;⑧痛风发作急性期。
1.2方法
入院后完善临床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T1、T2、DWI、ADC)、血管影像(包括CTA、MRA、DSA、TCD)及其他病因学检查(如血清尿酸等)。
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情况下,同时改变生活方式。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苯溴马隆片(Excella GmbH (德国),批号J20090012)50 mg/次,1次/d,早餐后服用,连续服用3月。
第一天清晨起,入选患者均空腹进行血清尿酸水平化验,检测方法:抽空腹血5 mL,4000 r/min离心10 min,以OL YMPμS A9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尿酸酶比色法测定血尿酸浓度,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如男性>420μmol/L,女性>360 μmol/L,则第3天清晨再次复查,非同日两次空腹SUA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治疗前尿酸水平取2次检验的平均值,3月后再次空腹复查血清尿酸水平。
在下列情况下患者应停药并退出研究:要求停药的临床并发情况(例如化验值异常、严重的过敏或不良反应);妊娠试验阳性或有妊娠的愿望;避孕终止。
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的办法,对入组的患者进行随访3月,半月一次,我们尽最大努力与每个患者联系电话或预约门诊随访,如不能及时联系视为失访,退出研究。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尿酸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积极生活方式干预3月后血清尿酸呈下降趋势,但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苯溴马隆片治疗3月后,血清尿酸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对照组血清尿酸为(402.28±32.17)μmol/L,治疗组为(289.28+20.29)μmol/L,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TIA发生缺血性卒中情况比较
对照组包括TIA患者47例,完成随访39例,失访8人;治疗组包括TIA 患者61例,完成随访48例患者,失访13例。3月后对照组TIA发生缺血性卒中5例,占12.8%,治疗组TIA发生缺血性卒中3例,占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完成随访108例,失访21人;治疗组完成随访100例患者,失访29例。3月后对照组复发23例,占21.3%,治疗组复发8例,占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轻型卒中。在我国,每年约有65%的新发卒中事件为脑缺血事件,而其中有10%以上的患者为缺血性小卒中。目前,我国还未曾有过与TIA发病率有关报道。基于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国每年约有近百万人被诊断为新发TIA,但TIA或小卒中不被公众和医生重视。许多研究表明TIA和小卒中在短期内发生卒中的风险高于完全性卒中。因此对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寻找新的临床治疗靶点,采取有效治疗,预防复发,将显著降低整体卒中负担。
3月后对照组12.8%TIA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治疗组6.3%TIA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对照组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21 3%,治疗组复发率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随着苯溴马隆片的应用,血清尿酸水平下降,TIA发生缺血性卒中、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在下降。HUA参与了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全过程。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
对照组经积极生活方式干预3月后血清尿酸呈下降趋势,血清尿酸下降的原因和生活方式干预有关,也可能和药物控制危险因素有关。治疗组经苯溴马隆片治疗3月后,血清尿酸明显下降,较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苯溴马隆片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综上所述,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容易复发或进展为之致残性脑梗死,应用苯溴马隆片对其进行干预,也许会是防止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进展为致残性卒中的一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