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骨骼肌肉解剖图谱
合集下载
口腔PPT幻灯片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质韧、(形)有点彩。正常龈沟深度不超过2mm。两牙之间突起 的牙龈为牙龈乳头。
④ 牙骨质 在组织发生和功能上与上述三组织一致。
24
5. 咬合关系、牙合、牙弓关系
上下颌牙齿互相接触的关系叫咬合关系。正 中牙合是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的标准。
➢反合 ➢开合 ➢深覆合 ➢锁合
25
正 常 牙合
26
前牙牙合 型
39
✓ 舌背部粘膜的舌乳头 a)丝状乳头 呈天鹅绒状遍布于舌体上面,司一般
感觉。
b)菌状乳头 数目少,散在分布于丝状乳头之间, 有味蕾,司味觉。
c)叶状乳头 位于舌侧缘后部,含味蕾,司味觉。 d)轮廓乳头 位于界沟前方,乳头周围有深沟环绕,
沟内有味蕾,司 味觉。
40
舌背
41
42
43
舌腹
44
由颞骨关节窝、颞骨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状突以
及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构成。
83
84
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摄食 咀嚼 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发音 辅助呼吸
85
口腔颌面部解剖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 义
▪ 位置显露
易受伤
▪ 血供丰富
易恢复同时出血多
▪ 解剖结构复杂
▪ 有皮纹
与美容密切相关
▪ 易影响形态和功能
▪ 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
86
谢谢!
87
③ 口腔前庭沟、翼下颌皱襞、颊脂垫尖注射 麻药的进针点等有关。
31
32
2、固有口腔内的常用解剖标志
① 牙列 ② 牙槽突是颌骨上与牙相连接的骨性突起,
受压力后吸收,受牵张力后再生,骨改建 活跃,这一特性是牙齿矫正时牙齿得以移 位的基础。牙拔除后牙槽突萎缩,不宜于 活动义齿固位,也不利于牙种植体的植入。
④ 牙骨质 在组织发生和功能上与上述三组织一致。
24
5. 咬合关系、牙合、牙弓关系
上下颌牙齿互相接触的关系叫咬合关系。正 中牙合是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的标准。
➢反合 ➢开合 ➢深覆合 ➢锁合
25
正 常 牙合
26
前牙牙合 型
39
✓ 舌背部粘膜的舌乳头 a)丝状乳头 呈天鹅绒状遍布于舌体上面,司一般
感觉。
b)菌状乳头 数目少,散在分布于丝状乳头之间, 有味蕾,司味觉。
c)叶状乳头 位于舌侧缘后部,含味蕾,司味觉。 d)轮廓乳头 位于界沟前方,乳头周围有深沟环绕,
沟内有味蕾,司 味觉。
40
舌背
41
42
43
舌腹
44
由颞骨关节窝、颞骨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状突以
及关节盘、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构成。
83
84
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
摄食 咀嚼 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发音 辅助呼吸
85
口腔颌面部解剖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 义
▪ 位置显露
易受伤
▪ 血供丰富
易恢复同时出血多
▪ 解剖结构复杂
▪ 有皮纹
与美容密切相关
▪ 易影响形态和功能
▪ 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
86
谢谢!
87
③ 口腔前庭沟、翼下颌皱襞、颊脂垫尖注射 麻药的进针点等有关。
31
32
2、固有口腔内的常用解剖标志
① 牙列 ② 牙槽突是颌骨上与牙相连接的骨性突起,
受压力后吸收,受牵张力后再生,骨改建 活跃,这一特性是牙齿矫正时牙齿得以移 位的基础。牙拔除后牙槽突萎缩,不宜于 活动义齿固位,也不利于牙种植体的植入。
口腔专业颌面解剖-面浅层PPT课件
颌面解剖学为口腔颌面部手术提供了 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手术的 精准度和安全性。
指导临床实践
通过对颌面解剖学的学习,口腔专业 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颌面部疾病的发 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颌面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颌面解剖学
古代的医学家和解剖学家对颌面部结构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观察和描述,为后来的颌面解剖 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浅层肌肉的组成和特点
组成
面浅层肌肉主要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大肌、颧小肌、上唇方肌、 下唇方肌等。
特点
面浅层肌肉主要负责面部表情和咀嚼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面浅层肌肉与口腔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额肌
额肌通过收缩和舒张,可以控制 眉毛上提和下压,影响眼睛的睁 开和闭合。在口腔专业中,额肌 的功能对于面部表情和美容具有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转移途径之一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因此了解面浅层淋巴 的结构和特点对于口腔专业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需要注意保护面浅层淋巴管和淋巴结,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骨骼还是钙、磷等矿物质的储 存场所。
面浅层骨骼的组成和特点
面浅层骨骼主要包括 上颌骨、下颌骨和颧 骨等。
颧骨位于眶的外下方, 构成面中部的前缘。
上颌骨和下颌骨是面 部的主要骨骼,支撑 面部轮廓并保护口腔。
面浅层骨骼与口腔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形态和位置对 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有重要影响。
神经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的 各种活动。
血管
负责输送血液,为身体各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 代谢废物。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牙槽孔:
为牙槽管的开口 有上牙槽后神经 通过。
通眶下管,管内 在前段发出上牙 槽前神经,后段 发出上牙槽中神 经。
眶下孔:
在眶下缘中点 下方约0.5cm处。
翼腭管:
腭大沟与蝶骨翼突 和腭骨垂直部相接 共同构成,管内有 腭降动脉和腭神经 通过。
尖牙窝:
提口角肌起始 与此处,一般为 于前磨牙根尖 的上方,与上颌 窦仅有薄骨板 相隔。
2. 3.
动脉
1. 颈总动脉 约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
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在颈鞘内颈总、 颈内动脉居于颈内静脉的内侧,迷走神 经位于动静脉之间的后方。 颈总分叉处有两个重要的结构: 颈动脉窦: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 分叉处的膨大,窦壁内有特殊的压力感 受器;颈动脉体:西医棕色的椭圆形小 题,有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 后壁或附近。
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后腹起自颞骨乳突切迹,向前下外止于中间腱。前
腹起自下颌骨的二腹肌窝,向后下止于中间腱。中 间腱附着于舌骨体与舌骨大角的交界处。 •下颌舌骨肌 起自内斜线,向后内止于舌骨体的前面。 •颏舌骨肌 位于中线,起自颏棘,向后止于舌骨体上面。 •茎突舌骨肌 位于二腹肌后腹的上方
除了茎突舌骨肌是牵拉舌骨向后外,其他舌骨上肌都有降下颌并 牵拉舌骨向前的作用。
1.
腭咽部肌
• 腭帆提肌 • 腭帆张肌 • 腭舌肌 • 腭咽肌 • 腭垂肌 • 咽缩肌 • 咽提肌
唾液腺
1. 腮腺 位置、形态和毗连 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和淋巴回
流
2.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下三角内,有深浅两部组成,在下
颌舌骨肌下缘连接;下颌下腺导管从下颌下腺深部穿出, 行于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之间,开口于两侧的舌下肉阜; 感觉有舌神经分支支配,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起自交感干颈 上神经节,随面神经分布至腺体,副交感纤维起自脑桥的 上涎核,经面神经鼓索支,随舌神经走行,进入下颌下神 经节,更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至腺体。 3. 舌下腺 位于舌下区,在口底粘膜舌下襞的深面,下颌舌 骨肌的上方。舌下腺导管有两种,小管开口于舌下襞,部 分汇入下颌下腺导管;大管经下颌下腺导管外侧开口共同 开口于舌下肉阜或单独开口于舌下肉阜。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彭大才
舌的淋巴最后回倒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 骨肌之间沿颈内静脉排列颈深上淋巴结。 并有一定的规律。
二、咀嚼肌
颞肌
三、颈部肌
颈阔肌
四、腭咽部肌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1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状排列。由口
轮匝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这个肌 链像括约肌样,它和舌肌组成一对互相 对抗而又平衡的肌组,影响着整个牙弓 和牙合的形成.
三、唇
(一)境界及表面标志
(二)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肌层 4,粘膜下层 5,粘膜
(三)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唇的动脉、静脉 2,唇的淋巴
A 上唇及下唇外侧的淋巴注 入下 颌下淋巴结;
B 上唇的淋巴可注入耳前淋巴结或颈 深上淋巴结;
C 下唇中部注入颏下淋巴结、中线或近 中线的可交叉注入对侧下颌下淋巴结、 下唇 外1/3还可经颏孔进入下颌骨。
五、牙龈
牙龈为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 口腔粘膜,内与腭或舌下区、外与牙槽 粘膜相连。牙龈的边缘称为龈缘,呈波 浪状,其突入牙间部分称为龈乳头〔或 牙牙龈手术时,应将粘骨膜作为一层切 开,自骨面将其完整剥离。在口腔内行 浸润麻醉时,药物应注人口腔前庭沟粘 膜下层内,而不应注人牙龈深部,以免 引起疼痛或牙龈撕裂。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重医大解剖教研室 彭大才
第一节 骨
一、上颌骨
(一)外形 外形不规则,一体四突。 1.上颌体 (1)前面:眶下孔及方向尖牙窝
(2)后面:颧牙槽嵴;上颌结节 (3)上面:眶下沟眶下管; (4)内面:上颌窦裂孔;翼腭沟 2.四突 (1)额突 (2)颧突 (3)腭突 (4)牙槽突
(二)结构特点
2,层次
A 粘膜
B 粘膜下层,含较多粘液腺、在腭垂 腭舌腭咽弓处松易水肿。
二、咀嚼肌
颞肌
三、颈部肌
颈阔肌
四、腭咽部肌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一)口颌系统的肌链 1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状排列。由口
轮匝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这个肌 链像括约肌样,它和舌肌组成一对互相 对抗而又平衡的肌组,影响着整个牙弓 和牙合的形成.
三、唇
(一)境界及表面标志
(二)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肌层 4,粘膜下层 5,粘膜
(三)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唇的动脉、静脉 2,唇的淋巴
A 上唇及下唇外侧的淋巴注 入下 颌下淋巴结;
B 上唇的淋巴可注入耳前淋巴结或颈 深上淋巴结;
C 下唇中部注入颏下淋巴结、中线或近 中线的可交叉注入对侧下颌下淋巴结、 下唇 外1/3还可经颏孔进入下颌骨。
五、牙龈
牙龈为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 口腔粘膜,内与腭或舌下区、外与牙槽 粘膜相连。牙龈的边缘称为龈缘,呈波 浪状,其突入牙间部分称为龈乳头〔或 牙牙龈手术时,应将粘骨膜作为一层切 开,自骨面将其完整剥离。在口腔内行 浸润麻醉时,药物应注人口腔前庭沟粘 膜下层内,而不应注人牙龈深部,以免 引起疼痛或牙龈撕裂。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重医大解剖教研室 彭大才
第一节 骨
一、上颌骨
(一)外形 外形不规则,一体四突。 1.上颌体 (1)前面:眶下孔及方向尖牙窝
(2)后面:颧牙槽嵴;上颌结节 (3)上面:眶下沟眶下管; (4)内面:上颌窦裂孔;翼腭沟 2.四突 (1)额突 (2)颧突 (3)腭突 (4)牙槽突
(二)结构特点
2,层次
A 粘膜
B 粘膜下层,含较多粘液腺、在腭垂 腭舌腭咽弓处松易水肿。
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判断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牙弓关系异常可 表现为牙合关系的异常——反牙合(前牙、后牙、单个牙) 、开 牙合(前牙、后牙、单个牙)、深覆牙合、锁牙合(正、反)
前牙覆颌,覆盖;
后牙咬合关系:中性, 近中,远中。
(五)舌
(六)腭
(七)口底
四、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为了缩减临床书写或口述牙的全名,常用代号来表示,目前最 常用的方法有:
(二)表面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平对7牙冠颊粘膜上。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二、固有口腔及其表面形态
(一)固有口腔
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为上下牙弓,后为咽门。 固有口腔亦称口腔本部,可见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标志。
(二)表面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软腭: 口底:
• 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
• (1)颏唇沟
• (2)颏下点
• (3)颏孔
• 5、其他区域的表面标志
• (1)耳屏
• (2)眶下孔:鼻尖至外眦
•
连线的中点
• (3)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
•
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
•
中点连线的中1/3
(二)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 1、颌面部的水平比例关系 • 2、颌面部的垂直比例关系 • 3、鼻、眼、眉的关系 • 4、鼻、唇、颏的关系 • 5、左右对称关系
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 ;垂直线用以区分左。或以A B C D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 ,B代表左上区,C代表右下区,D代表左下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 1、2、3、4、5、6、7、8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 Ⅴ代表,乳牙名称及代号见,恒牙名称及代号见,例如
前牙覆颌,覆盖;
后牙咬合关系:中性, 近中,远中。
(五)舌
(六)腭
(七)口底
四、牙齿分类、名称及临床牙位记录法
为了缩减临床书写或口述牙的全名,常用代号来表示,目前最 常用的方法有:
(二)表面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平对7牙冠颊粘膜上。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二、固有口腔及其表面形态
(一)固有口腔
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为上下牙弓,后为咽门。 固有口腔亦称口腔本部,可见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解剖标志。
(二)表面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软腭: 口底:
• 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
• (1)颏唇沟
• (2)颏下点
• (3)颏孔
• 5、其他区域的表面标志
• (1)耳屏
• (2)眶下孔:鼻尖至外眦
•
连线的中点
• (3)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
•
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
•
中点连线的中1/3
(二)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 1、颌面部的水平比例关系 • 2、颌面部的垂直比例关系 • 3、鼻、眼、眉的关系 • 4、鼻、唇、颏的关系 • 5、左右对称关系
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符号的水平线用以区分上下 ;垂直线用以区分左。或以A B C D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 ,B代表左上区,C代表右下区,D代表左下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 1、2、3、4、5、6、7、8代表,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 Ⅴ代表,乳牙名称及代号见,恒牙名称及代号见,例如
口腔解剖生理学_图文
*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 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 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 门。
解剖外形标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为牙冠、腭、舌 及口底的外形。
口腔的组织器官
唇 (lips)
分为皮肤、肌和黏膜三层。 唇部皮肤有丰富的汗腺、皮脂腺和 毛囊,为疖痈的好发部位。
颊 (cheeks)
淋巴组织
颌面部的淋巴组织分布极其丰富
常见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和位于颈部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
淋巴结对于炎症、肿瘤的诊断、肿 瘤的治疗、转移及预后具有极其重 要的临床意义
神经
主要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第五对脑神经,为脑神经中最大者。 主管颌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 自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三支出颅,即眼支、上
颌支、下颌支
主要运动神经:面神经
面神经( 第Ⅶ对脑神经神经):主要为运动神经 ,伴有味觉和分泌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颈阔肌等
涎腺
口腔颌面部有三对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 腺,及多个小黏液腺
腮腺: 最大,主要分泌浆液,有面神经分支穿
过,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黏膜上
颌下腺: 分泌浆液为主,少量粘液,开口于舌
等。 自然皮肤皮纹:向不同方向形成天然的皮肤皱纹
。 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疾患:导致颜面畸形和功能
障碍。 疾患容易波及毗邻部位:如颅内和咽喉部等
第二节 口腔
以牙列为界 口腔前庭(vestibule of
mouth) 固有口腔(proper cavity of
mouth)。
*口腔前庭
肌肉
因功能分咀嚼肌群与表情肌群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2.3 经典20世纪的繁荣阶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绘制了人体躯干部横断层解剖图谱
Morton (1944年)
• 制作了《人体横断层解剖学手册》,含人体全身的横断 层解剖线条图
Ludwig (1951年)
• 研究了脑横断层解剖
Singer (1954年)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五、口腔颌面部矢状断面解剖
经中线由前向后的矢状轴方向切制 制成:
• 正中矢状断面 • 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正中矢状断面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面 显示鼻咽、口咽和喉咽腔的分界 显示:鼻中隔、额窦、蝶窦、舌骨、
会厌与会厌谷、咽扁桃体和部分颈椎
• 蒙迪诺首次制作人体断层标本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原始阶段
意大利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
• 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
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亚斯 ·维萨里)
• 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原始阶段
17世纪,一些学者
• 分别展示了脑、眼和生殖器等的断面
2.经典阶段
荷兰解剖学家r(1818)
• 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图谱
Gerota(1895)
• 将5%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 从而完善了冰冻切片法
• 目前仍沿用这个原则制备人体断层标本
Huschke(1844)
• 利用18个月的女孩尸体发表了10幅精美的颈、 胸、腹、盆的横断面图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3.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2.3 经典20世纪的繁荣阶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绘制了人体躯干部横断层解剖图谱
Morton (1944年)
• 制作了《人体横断层解剖学手册》,含人体全身的横断 层解剖线条图
Ludwig (1951年)
• 研究了脑横断层解剖
Singer (1954年)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五、口腔颌面部矢状断面解剖
经中线由前向后的矢状轴方向切制 制成:
• 正中矢状断面 • 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正中矢状断面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面 显示鼻咽、口咽和喉咽腔的分界 显示:鼻中隔、额窦、蝶窦、舌骨、
会厌与会厌谷、咽扁桃体和部分颈椎
• 蒙迪诺首次制作人体断层标本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原始阶段
意大利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
• 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
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亚斯 ·维萨里)
• 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1.原始阶段
17世纪,一些学者
• 分别展示了脑、眼和生殖器等的断面
2.经典阶段
荷兰解剖学家r(1818)
• 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图谱
Gerota(1895)
• 将5%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 从而完善了冰冻切片法
• 目前仍沿用这个原则制备人体断层标本
Huschke(1844)
• 利用18个月的女孩尸体发表了10幅精美的颈、 胸、腹、盆的横断面图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3.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颌面部骨骼解剖
1.尖牙支柱 (鼻额支柱)主要传导尖牙区的咀嚼压
力。
2.颧突支柱 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 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四)薄弱部位
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 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突
眶下神经
尖牙窝(canine fossa)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参与构成: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后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上颌结节 后下部的粗糙圆形隆起(上齿槽后N )。 (3)上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眶下沟 位臵及方向 (4)内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上颌窦裂孔:可通向鼻腔。
二、下颌骨
(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1 下颌体 (1)外面 骨性标志: 正中联合(central union)
颏结节 (mental protuberance)
外斜线(oblique line)(降下唇肌、降口角肌) 颏孔(mental foramen)(颏神经)
(2)内面
骨性标志: 颏棘(颏舌肌、颏舌骨肌) 内斜线(mylohyoid line)(下颌舌骨肌) 内斜线上方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有下颌下腺窝和二
翼肌粗隆(翼内肌)
(4)外面
(二)内部结构
1.下颌管
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四)血管、淋巴、神经 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 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
口腔颌面部解剖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 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言语和呼吸
.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暴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影响形态及功能 6.易波及毗邻器官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 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 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2.其外表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腭与软腭
.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
五、神经
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 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言语和呼吸
.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暴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影响形态及功能 6.易波及毗邻器官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 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的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 须经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2.其外表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腭与软腭
.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
五、神经
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学习_口腔医学【口腔】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00)
图1-7唇部正常的解剖结构(图1-6)
二、口腔的组织器官
(二)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
庭的外侧壁
上界:颧骨颧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鼻唇沟,口角 后界:咬肌前缘
口腔的组织器官
(三)牙:牙体由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冠的形态:分为五个面,组成不同的牙冠
形态,切牙主要切割食物,尖牙撕裂食物, 磨牙研磨食物。
颞骨骨面
下颌骨喙突
翼外板内侧面
下颌升支及下颌角内侧面
翼外板外侧面,蝶骨大 翼下面
前腹起于下颌骨二腹肌 凹,后腹起于颞骨乳突
切迹
下头止于踝状突颈,上头止 于颌关节盘前缘及部分关节
囊
舌骨体中间腱
下颌骨颏棘
舌骨体前面
提下颌向上
提上颌向上,后部肌 纤维可拉下颌骨向后
提下颌向上,并有前 伸及侧颌功能
主要是张口和前伸, 单侧收缩则下颌偏向
恒牙
恒牙有28~32个。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特性,恒牙分类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双尖牙 (第一、二前磨牙),磨牙(第一、二、三磨牙 )。
恒牙32个
牙的标识和书写
以“+”符号将上下牙弓分为四区。符号的水平线
用以区分上下;垂直线用以区分左右。或以A B C D
分别代表各区,A代表右上区,B代表左上区,C代表
口腔科学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 理
第一节 概 述
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颜面部的定义:上自发迹,下至下颌骨下 缘或达舌骨水平,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 突之间的区域通常称为颜面部。
口腔:位于颌面部的区域内,是指由牙、颌 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 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口腔颌面部(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 硬腭前部,自腭中缝向两侧呈 放射状的软组织嵴上颌硬区及 上颌隆突 • 硬腭中央部分,黏膜薄而缺乏 弹性 • 硬区前部有时可出现骨质隆起, 即上颌隆突
• 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amen)
• 硬腭后缘前方的0.5cm处
口底 floor of the mouth
• 又称舌下部,位 于舌体和口底黏 膜之下,下颌舌 骨肌和颏舌骨肌 之上,下颌骨体 内侧面与舌根之 间的部分 • 舌下肉阜,颌 下腺导管开口
Langer皮肤裂线
与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排列方向一致
面部皮肤皱纹 与langer皮肤裂 线的区别
面部手术皮肤切口的选择 皱纹线明显时, 按皱纹线方向切口不明显 时,按langer线切口
口腔
• • • • • • 前界——上、下唇 后界——咽门和口咽 两侧为颊 上界——腭 下界——以舌下区为界 中间——舌
口底血管神经与颌下腺导管
舌下腺
舌下腺囊肿 潴留性囊肿 炎症、损伤
颊cheek
• • • • • • • • • (一)境界 上界:颧骨下缘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唇面沟 后界:咬肌前缘 (二)层次 1、皮肤 2、皮下组织:颊脂垫 3、颊粘膜
舌tongue
• 以“∧”字沟为界 分为前2/3舌体, 后1/3舌根,界沟 尖端为舌盲孔(甲 状舌管残迹)
• 上为舌背,下为舌 腹,两侧为舌缘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口腔颌面部范围的划分
•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对口腔颌面部范围的划 分
发际
• 上颅底 • 下颈部 • 两侧达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锁骨
口腔
• 固有口腔
• 口腔前庭
颌面部
• 上界: 颌部发际 • 下界: 舌骨水平 • 左右界:颞骨乳突垂直线
• 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amen)
• 硬腭后缘前方的0.5cm处
口底 floor of the mouth
• 又称舌下部,位 于舌体和口底黏 膜之下,下颌舌 骨肌和颏舌骨肌 之上,下颌骨体 内侧面与舌根之 间的部分 • 舌下肉阜,颌 下腺导管开口
Langer皮肤裂线
与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排列方向一致
面部皮肤皱纹 与langer皮肤裂 线的区别
面部手术皮肤切口的选择 皱纹线明显时, 按皱纹线方向切口不明显 时,按langer线切口
口腔
• • • • • • 前界——上、下唇 后界——咽门和口咽 两侧为颊 上界——腭 下界——以舌下区为界 中间——舌
口底血管神经与颌下腺导管
舌下腺
舌下腺囊肿 潴留性囊肿 炎症、损伤
颊cheek
• • • • • • • • • (一)境界 上界:颧骨下缘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唇面沟 后界:咬肌前缘 (二)层次 1、皮肤 2、皮下组织:颊脂垫 3、颊粘膜
舌tongue
• 以“∧”字沟为界 分为前2/3舌体, 后1/3舌根,界沟 尖端为舌盲孔(甲 状舌管残迹)
• 上为舌背,下为舌 腹,两侧为舌缘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口腔颌面部范围的划分
•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对口腔颌面部范围的划 分
发际
• 上颅底 • 下颈部 • 两侧达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锁骨
口腔
• 固有口腔
• 口腔前庭
颌面部
• 上界: 颌部发际 • 下界: 舌骨水平 • 左右界:颞骨乳突垂直线
颌面部局部解剖
精选ppt
22
❖ 2)颈外动脉自甲状软骨上缘平面从颈总动脉分出, 上行达下颌后窝,初位于腺之深面,然后在下颌 支中、下1/3交界处进入腮腺前内面(有时经过腮腺 深面),于腺内分为三支:耳后动脉从其后内面穿 出;上颌动脉从前内面穿出;颞浅动脉从其上缘 穿出。
❖ 根据腮腺内血管神经的走向,可将其分为纵行 和横行两组:
缘为界。
精选ppt
5
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
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
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下
为颧骨下缘,前界为上颌骨颧突
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7.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区,
后界为咬肌前缘,上邻眶下区和
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
下缘中点微上方,距正中线约
2~3cm 15.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
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精选ppt
10
皮肤及皮肤分裂线
❖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 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后
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
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精选ppt
6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 支的深面,前为上颌骨的后面, 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 外以下颌支为界。该区亦即颞下 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10.额面区:上界为发际, 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
【口腔医学】颌面部骨2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第四节 颧骨
➢结构 ➢一体三突
第四节 颧骨
➢体部
➢颊面:隆突朝前外 ➢颞面:凹向后内→
颞下窝前外壁 ➢眶面:平滑内凹→
眶的外下壁
第四节 颧骨
➢突起 ➢额蝶突:上→接额骨和蝶骨大翼 ➢上颌突:内下→上颌骨颧突 ➢颞突:后→颞骨颧突→颧弓 ➢颧骨、颧弓位置突出易骨折
第五节 腭骨
➢形态和位置 ➢一对L形骨板 ➢鼻腔后部,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 ➢作用 ➢鼻腔底和侧壁、腭、 翼腭窝、翼突窝
(二)下颌支-外面
➢下颌角:
➢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 下缘移行处 ➢茎突下颌韧带附着处
(二)下颌支-喙突
➢解剖标志及临床意义 ➢肌突/冠突/前突 ➢呈扁三角形 ➢有颞肌和咬肌附丽
(二)下颌支-髁突
➢特点及临床意义 ➢髁状突/关节突/后突 ➢下颌骨主要生长中心 ➢参与颞下颌关节构成 ➢分为头、颈两部分
第六节 蝶骨
➢形态和位置 ➢形似蝴蝶 ➢位于颅底中部 ➢嵌入额骨、颞 骨和枕骨之间
第六节 蝶骨
➢邻接 ➢前接额骨 ➢后接颞骨和枕骨 ➢下接犁骨和腭骨
第六节 蝶骨
➢结构 ➢蝶骨体 ➢小翼 ➢大翼 ➢翼突
第六节 蝶骨
➢蝶骨体
➢蝶窦:蝶骨体前面中隔 (蝶嵴)两侧的气窦 ➢蝶轭:蝶骨体上面前方 平滑处 ➢交叉沟:蝶轭后方 ➢视神经管:交叉沟外侧
第三节 鼻骨
➢邻接 ➢内侧:两侧鼻骨相接→ 鼻背 ➢外侧:接上颌骨额突 ➢上缘:窄而厚,接额骨 ➢下缘:宽而薄,构成梨 状孔上缘
第三节 鼻骨
➢鼻骨下部较薄且向 前突出,容易骨折, 而且多双侧同时发生
第四节 颧骨
➢外形和位置 ➢近似菱形 ➢左右各一 ➢位颜面外上部
第四节 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