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_十四行诗

合集下载

冯至对十四行诗发展的作用

冯至对十四行诗发展的作用

冯至对十四行诗发展的作用
冯至对十四行诗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十四行诗的传播和发展:冯至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推广活动,推动了十四行诗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他不仅在自己的诗歌中采用了十四行诗的形式,还积极参与文艺活动,组织了一系列文学讲座和诗歌朗诵会,推广了十四行诗这种形式,启发了许多年轻诗人的创作灵感。

2.创新十四行诗的形式和内容:冯至在创作十四行诗时,不仅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还注重内容上的创新。

他以里尔克艺术精湛的变体十四行诗《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为模板,探索了汉语在商籁体的表现方式,探索一种“等效翻译”(金隄语)式的创作,把中国古代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用典美等运用到创作中,把中国新诗提高到可与最完美的中外古典诗歌相媲美的水平。

3.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冯至致力于将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思想和成就将继续激励和影响后来的诗人和文学家,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冯至对十四行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推广活动,推动了这种形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
实基础。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冯至(1921年-2012年),原名冯景龄,笔名至冯、冯竹山等。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

冯至的诗作以其朴实、朗朗上口的特点而著称,他的诗风通俗易懂,直接表达了人们的心声。

他的诗歌大多数叙事性较强,描绘了农民、工人、渔民等底层民众的生活,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多情并富有深情。

以下是冯至的十四行集的一些作品:1.《歌中自述》家里家外得安静,香车宝马穿杨里。

夜来也近在咫尺,东家西家半打分。

阴阳两处足须填,人多势众未能说。

软弱如丝只多病,一个娘亲养便够。

大概如此无费力,等待天昏透沉黑。

2.《故园》一别故园纳百忧,空余色眸世相流。

登七年楼鸟啼处,古今愁恨万如秋。

一夕少年似忘返,星星欲织细楼头。

千里愁来故国梦,彩云难乘踏平畴。

3.《闺中》梅花落尽踏青寒,纱窗疏影过红颜。

银钿红字心无倦,苦思满怀起禅看。

江南无眼情无限,照见天上最相似。

手把青胡看幻境,珠帘乍卷晓云卷。

4.《久别》久别已融余脉气,早起忘情母月白。

巢兄巢妇回寒地,琴火烧焦向我来。

再嫁汉子空设想,断尹乡心枕云才。

征途奇难著黄鹤,南去核舟过上苔。

5.《晨光》升柱一柱露烟开,曙色飘散大如盘。

潭光初人臆假相,鸟事依前际幸赞。

庄周岂有徒然说,明月岂落不关闭。

鹊桥十二吐星河,思妇指望夜可怀。

6.《秋日寄情》写出一字是长秋,归来翠帙作纹章。

桐花填郭留香羽,庐山青叶盛笳章。

羡他田舍知耕牛,念及芳丛眼亦愁。

愿得远赴河西去,青云度晕不晴修。

7.《独立》楚树无休蝶翡翠,乌奏云间鸣宝贝。

石楚坐臣报天鸡,瑟弦犹有何心取。

岳阳小子捉北风,飘飖龙副悬珠金。

社稷残春乐未荐,一度纵横鸣凤吟。

8.《夜行船》一声我去船型上,两岸毂鸟通索索。

酒杯三半是多事,利心疾笑吾脉扣。

秦玺何年才点头,浮云晴去白日多。

晓光不闪明夜街,路窄人行慢重坐。

9.《梅花》南挚五眠御厨满,陈后五魁喧嚣赞。

危坐红楼抛转追,日出露珠残深雪。

何妇笑人无与比,何妇恶人无与杀。

山东人说山东话,山东话诸君说达。

冯至十四行诗特点

冯至十四行诗特点

冯至十四行诗特点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冯至的十四行诗!冯至的十四行诗啊,那可真
是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一样独特闪耀呢!
他的诗,有时候就像一首悠扬的曲子,缓缓流淌进你的心里。

比如
说这首诗,“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静静地没有言语”,哎呀呀,这比
喻多妙啊!就好像寂寞真的变成了那条在你身边默默游动的蛇。

再看看,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坚定和憧憬,真让人热血沸腾!“我
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这是多么有力量的表达呀!
冯至的十四行诗还特别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那些细微的情感
和瞬间,被他用文字完美地呈现出来。

就好像他有一双神奇的眼睛,
能看到我们平常忽略的美好。

比如在里,“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
们都让它化作尘埃”,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深的思考。

他的诗也不总是那么高深莫测,有时候也很接地气呢!就像和你聊
天一样亲切自然。

这难道不就像咱身边的好朋友,会和你分享快乐,
也会和你倾诉烦恼?
冯至的十四行诗,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啊!每一首都值得我们细细
品味,反复琢磨。

它们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魅力,能让我们的心灵
得到滋养。

这就是冯至十四行诗的特点,独特而迷人,不是吗?
我的观点就是,冯至的十四行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内涵,是诗歌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欣赏和学习。

冯至 十四行诗资料

冯至 十四行诗资料

冯至十四行诗十四行集(二十七首)一我们准备着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二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象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象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象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三有加利树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筑起一座严肃的殿堂,让我小心翼翼地走入又是插入晴空的高塔在我的面前高高耸起,有如一个圣者的身体,升华了全城市的喧哗。

你无时不脱你的躯壳,凋零里只看着你成长;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

四鼠曲草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五威尼斯我永远不会忘记西方的那座水城,它是个人世的象征,千百个寂寞的集体。

一个寂寞是一座岛,一座座都结成朋友。

当你向我拉一拉手,便象一座水上的桥;当你向我笑一笑,便象是对面岛上忽然开了一扇楼窗。

只担心夜深静悄,楼上的窗儿关闭,桥上也断了人迹。

六原野的哭声我时常看见在原野里一个村童,或一个农妇向着无语的晴空啼哭,是为了一个惩罚,可是为了一个玩具的毁弃?是为了丈夫的死亡,可是为了儿子的病创?啼哭的那样没有停息,象整个的生命都嵌在一个框子里,在框子外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

冯至十四行诗写作背景

冯至十四行诗写作背景

冯至十四行诗写作背景
冯至十四行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冯至在1941年冬天创作了这组十四行诗。

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冯至作为身处沦陷区的知识分子,深感民族危机和生命脆弱。

这种时代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特殊的背景和灵感。

其次,从个人背景来看,冯至是一位具有深刻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的诗人。

他曾经受到德国文学家和思想家如里尔克和歌德等人的影响,对生命意义和人类孤独等主题有着独特的见解。

这种个人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此外,昆明时期的政治环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对冯至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昆明,他与其他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交流频繁,这种交流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同时,昆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最后,从诗歌本身来看,冯至的十四行诗将作者的主观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理性中又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这些诗歌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孤独、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考为他的诗歌创作赢得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冯至十四行诗的写作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时代背景、个人背景、环境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特殊的灵感和思考方式,同时也为他的诗歌赢得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

冯至的诗集《十四行集》

冯至十四行诗二十七首1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2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会在泥里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3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筑起一座严肃的庙堂,让我小心翼翼地走入;又是插入晴空的高塔在我的面前高高耸起,有如一个圣者的身体,升华了全城市的喧哗。

你无时不脱你的躯壳,凋零里只看着你生长;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

4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但你躲进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5我永远不会忘记西方的那座水城,它是个人世的象征,千百个寂寞的集体。

一个寂寞是一座岛,一座座都结成朋友。

当你向我拉一拉手,便象一座水上的桥;当你向我笑一笑,便象是对面岛上忽然开了一扇楼窗。

等到了夜深静悄,只看见窗儿关闭,桥上也敛了人迹。

6我时常看见在原野里一个村童,或一个农妇向着无语的晴空啼哭,是为了一个惩罚,可是为了一个玩具的毁弃?是为了丈夫的死亡,可是为了儿子的病创?啼哭得那样没有停息,像整个的生命都嵌在一个框子里,在框子外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我觉得他们好象从古来就一任眼泪不住地流为了一个绝望的宇宙。

冯至十四行诗《鼠曲草》赏析

冯至十四行诗《鼠曲草》赏析

冯至十四行诗《鼠曲草》赏析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魅力。

其中不乏女子。

这些女子虽然没有盖世英雄那样受到后代人们广泛的关注,但也总能让人从她们身上发现闪光点。

有人说:“江南多才女,秦淮尽佳丽”,而我则认为:“清朝一个女子,便足以让人对其敬佩不已!”这个女子就是冯至。

他用自己最美好、动听的语言,写下了最为真实感人的文字——《鼠曲草》。

读冯至的十四行诗《鼠曲草》,你会被它深深地吸引住。

作者将笔触伸向大千世界里各种生物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体味着万事万物所带来的思索。

这首诗,仿佛就像作者内心情绪的最直接反应,完全摆脱了形式化,单纯而又热烈,充满着活泼欢快的生命气息,细腻而富于变幻的节奏韵律。

此外,诗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所拥有的朴素的美学理想与人道主义情怀,即我们可以看见并感觉到一种深刻却又平易近人的温暖色调。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篇杰出的散文诗。

通过此文,使我更加明白了何谓写作。

所谓写作,就是要把内心所渴望的美的东西或是善良无私的精神品质用语言传
递给别人;写作,还意味着一颗赤诚的心;写作,是灵魂对肉体诉说的方式……这就是作者,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
是谁唱出了春天的歌谣?是百灵鸟!——当阳光照耀着肥沃的土地时,她在花丛中欢快地跳跃,弹奏着春天的乐章;是雄鸡,啼叫出旭日东升般的灿烂;是杜鹃,将五彩缤纷的锦缎撒满山野;是布谷鸟,催促农民耕耘播种,播撒希望……是勤劳智慧的人们创造了春天的华
丽与生机,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新的生命——充满着希望和收获的未来。

冯至十四行诗最出名的几首

冯至十四行诗最出名的几首

冯至十四行诗最出名的几首
冯至的十四行诗中,比较出名的有《我们准备着》、《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等。

《我们准备着》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对于生命、爱情和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诗人通过对生命、爱情、未来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于生命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这首诗则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蜕变和变化。

诗人通过对于“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提问,引导读者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如何面对人生的种种变化。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考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冯至《十四行诗》

冯至《十四行诗》

冯至《十四行诗》
四、《鼠曲草》
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
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

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赏析
·借描叙鼠曲草平凡、渺小的生存过程来探求人生的真谛。

·鼠曲草对平凡的生活状态静默自足,对人世间为追名逐利而发生的“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的默默否定,从对它的高贵品质的礼赞中,领悟着一种严肃的人生思考。

·对高洁的人格追求;对平实、认真、执著的生活态度的赞许。

十二、《杜甫》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饿,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

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有健儿的死伤,天边有明星的陨落,
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像一件圣者的烂衣裳,
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只照出可怜的形象。

赏析
刻画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忍受饥肠,在漂泊与流浪中仍然忧心人民、痛惜祖国江山破碎、呕心沥血地唱着悲壮哀歌的具有担当精神的“诗圣”形象。

诗人通过对杜甫形象的塑造呼吁知识分子对民族与时代危难的担
当精神。

十四行集(冯至文存)

十四行集(冯至文存)
05
五威尼斯
06
六原野的哭 声
八一个旧日的梦想
七我们来到郊外
九给一个战士
十一鲁迅
十蔡元培
十二杜甫
十三歌德 十四画家梵高
十五看这一队队的驮 马
十六我们站立在高高 的山巅
十八我们有时度过 一个亲密的夜
十七原野的小路
十九别离
二一我们听着狂风 里的暴雨
二十有多少面容, 有多少语声
二二深夜又是深山
1
冯至先生1928年创作的诗歌放到现在读起来还是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看《我在岛屿读书》,西川推荐了这本。
冯至的十四行诗写得真优雅,不失雅致的节奏韵律,同时又不将人拒之诗外——我可以捕捉到诗人的一些所 思所感,并引起了共鸣。
目录分析
01
一我们准备 着
02
二什么能从 我们身上脱 落
03
三有加利树
04
四鼠曲草
5
歧路
我们的时代
招魂
作者介绍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 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四中。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 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 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 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93年2月22日逝世。
二三几只初生 的小狗
2
二四这里几千 年前
3
二五案头摆设 着用具
4
二六我们天天 走着一条小路
5

关于冯至的诗《十四行集》

关于冯至的诗《十四行集》

关于冯至的诗《十四行集》苗雨时冯至(1905—1993),河北涿县人。

1921年入北京大学学习,1930年赴德留学,攻文学和哲学。

归国后历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六十年代后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所长。

他是在大学时代开始创作,最初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奠定了诗坛地位,被鲁迅生先称许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十四行集》是他的第三本诗集,1942年由桂林明日出版社出版。

出版后,受到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喜欢。

诗人这时期的创作明显受了里尔克和德国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

1938年他翻译出版了黑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的诗歌观点,使他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契合。

十四行体,亦称商籁体,是西方的一种格律体。

冯至的《十四行集》就是在里尔克的作品和理论的启示下进行创作的。

对这部诗集,李广田率先写了长篇论文《沉思的诗》,对诗的内容和艺术表现作了深入、独到的剖析。

他指出,诗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人生哲理,把“平凡的事物”表现得“又深邃,又生疏”。

例如,诗人写一群在“潮湿的阴郁”中降生的小狗,被大狗衔到太阳地晒太阳,然后又衔回窝中。

诗中写道:第一次领受光和暖,等到太阳落后,它又衔你们回去。

你们没有记忆,但这一幕经验会融入将来的吠声,你们在深夜吠出光明。

关于诗歌形式的建构和艺术表现,李广田写道:“……十四行体,这一外来的形式,由于它的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它本来是最宜于表现沉思的诗的,而我们的诗人却又能运用得这么妥贴,这么自然,这么委婉而尽致……”朱自清在《新诗杂话》中,说冯至是“从敏锐的感觉出,在日常的环城体味出精微的哲理的诗人”,并指出“十四行体”在诗人手中“渐渐圆熟”,“冯先生的集子里,生硬的诗行便很少”。

但是,在冯文炳的《谈新诗》中,则表示了某种批评的意见。

他说:“新诗本不必致力于形式,新诗自然会有形式”,“十四行体不能保护一切”。

冯至十四行诗

冯至十四行诗

冯至十四行诗一、冯至十四行诗的定义和起源1.1 什么是冯至十四行诗冯至十四行诗,简称冯至诗,指的是中国现代作家冯至创造的一种诗体形式。

这种诗体借鉴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则与特点。

1.2 冯至十四行诗的起源冯至十四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文学界受到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诗人冯至开始尝试写作十四行诗。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创作,冯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十四行诗风格,被誉为中国的十四行诗之父。

二、冯至十四行诗的特点和形式要素2.1 冯至十四行诗的特点冯至十四行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纯粹的艺术性:冯至十四行诗以艺术性为首要追求,注重诗歌的美感和音韵的优美,追求诗歌的审美价值。

•短小精炼:每首冯至十四行诗仅有14行,字数有限,因此要求诗人能够精炼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定型结构:冯至十四行诗采用了莎士比亚诗体的结构,其中前两行为双韵,后两行为交叉韵,依此类推,最后两行为回韵。

•主题多样:冯至十四行诗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表达。

2.2 冯至十四行诗的形式要素冯至十四行诗的形式要素包括:•行数:每首诗共14行,按照特定的押韵方式排列。

•韵律:冯至十四行诗遵循十四行诗的基本韵律,前两行和后两行的韵脚相同,依此类推。

•篇幅:每行字数不固定,整体篇幅相对较短。

三、冯至十四行诗的创作技巧与方法3.1 冯至十四行诗的创作技巧创作冯至十四行诗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押韵技巧:要注意诗句中的押韵安排,将诗句组织成符合要求的韵脚形式。

•行与行之间的衔接:要注意每一行与前后行之间的衔接,使整体诗句流畅自然。

•简洁凝练的表达:由于字数有限,要求诗人能够用简洁凝练的表达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选题与主题的把握:选取合适的题材和主题进行创作,使诗歌更具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3.2 冯至十四行诗的创作方法创作冯至十四行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灵感法:抓住生活中的瞬间,用心感受,然后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触。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

冯至的十四行集共收录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诗集收录了冯至先生写于1954年至1972年间的大量十四行诗作。

诗集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度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今天,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这部作品的一些问题,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冯至的十四行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冯至先生。

冯至(1922-1996年),湖南浏阳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位重要文学家、评论家和翻译家。

他曾毕业于延安临时大学文艺系,后在中国科学院文艺研究所工作。

冯至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研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

冯至的十四行集,正如其名,是一部收录了冯至创作的十四行诗作的集合。

十四行诗,又称为“英国式十四行诗”,是一种诗体形式,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的作品。

这种诗体形式由14行组成,一般分为四个四行诗和一个两行诗(也可以是八行加六行)。

每行诗的音步通常为十个音节,按照特定的韵律规则进行。

冯至的十四行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创作的十四行集。

这部诗集共收录了162首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作,涵盖了多个主题和情感。

其中包含了对生活、自然、人生、爱情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与传统的十四行诗相比,冯至的十四行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和节奏。

冯至的十四行集中,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的诗作,是一大特色。

这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进行阅读和理解。

比如,[冬日白日漫天飞舞]这首诗,以冬天和白日的景象为主题,描绘了寒冷季节中的美丽和活力。

通过对冬天和白日的描写,詹冯至向读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感受。

除了主题的选择,冯至的十四行集还以其深度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冯至先生擅长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意境和哲理。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反思,对人生、自然和爱情等问题的思考。

这些诗作不仅在形式上独具匠心,也在思想内容上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冯至《十四行诗》赏析

冯至《十四行诗》赏析

冯至《十四行诗》赏析十四行诗(1)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赏析:冯至的《十四行集》以其哲理和深思独步诗坛,说它是中国十四行诗的魁首也不为过。

这是第一首,写的是“意想不到的奇迹”。

然而,这奇迹是什么,为什么是意想不到的呢?岁月无常,世事苍茫,的确,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彗星出现,狂风乍起,这些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但是这种意想不到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此时,诗人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中去,生命在一瞬间凝结,过去的悲欢映现,形体屹立不动。

此刻,诗人想起了那些小昆虫,那些幼小的生命在经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一次危险之后“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这样的语言看似平缓,思考却是冷峻的。

最后,诗人写到“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原来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承受生命的狂风暴雨啊,奇迹于此!十四行诗:(16)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赏析:人类与世界万物有什么关系呢?诗人就此发问,构造诗篇。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在此,我们、山颠、一望无际的远景、广漠的平原、交错的蹊径等要素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我们就在其中穿梭着、行进着。

路、水,没有关联;风、云,没有呼应,然而,“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十七 原野的小路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
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
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
好把星秩序排在人间,
便光一般投身空际。
如今那旧梦却化作
远水荒山的陨石一片。
九 给一个战士
你长年在生死的边缘生长,
一旦你回到这堕落的城中,
听着这市上的愚蠢的歌唱,
你会象是一个古代的英雄
在千百年后他忽然回来,
从些变质的堕落的子孙
啊,一次别离,一次降生,
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耕耘,
为了再见,好象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象初晤面时忽然感到前生。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
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
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你知到飞蛾为什么投向火焰,
蛇为什么脱去旧皮才能生长;
万物都在享用你的那句名言,
它道破一切生的意义:“死和变。”
十四 画家梵[言可]
你的热情到处燃起火,
你燃着了向日的黄花,
燃着了浓郁的扁柏,
燃着了行人在烈日下——
他们都是那样热烘烘
你为过许多平凡的事物感叹,
你却写出许多不平凡的诗篇;
你八十年的岁月是那样平静,
好象宇宙在那儿寂寞地运行,
但是不曾有一分一秒的停息,
随时随处都演化出新的生机,
不管风风雨雨或是日朗天晴。

冯至-十四行诗

冯至-十四行诗

十四行集(二十七首)一我们准备着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二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象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象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象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三有加利树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筑起一座严肃的殿堂,让我小心翼翼地走入又是插入晴空的高塔在我的面前高高耸起,有如一个圣者的身体,升华了全城市的喧哗。

你无时不脱你的躯壳,凋零里只看着你成长;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上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

四鼠曲草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

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

五威尼斯我永远不会忘记西方的那座水城,它是个人世的象征,是同样的运命在我们的肩头。

要爱惜这个警醒,要爱惜这个运命,不要到危险过去,那些分歧的街衢又把我们吸回,海水分成河水。

八一个旧日的梦想是一个旧日的梦想,眼前的人世太纷杂,想依附着鹏鸟飞翔去和宁静的星辰谈话。

千年的梦象个老人期待着最好的儿孙——如今有人飞向星辰,却忘不了人世的纷纭。

他们常常为了学习怎样运行,怎样降落,好把星秩序排在人间,便光一般投身空际。

如今那旧梦却化作远水荒山的陨石一片。

冯至的十四行诗赏析

冯至的十四行诗赏析

冯至de十四行诗赏析内容摘要:冯至的《十四行集》并不是哲理诗,而是诗人对生命存在本质的深刻体认。

冯至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比较深,这使他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悲剧意义。

具体来说,冯至体验到的生命存在悲剧性包括:生命的渺小和短暂、生命的孤独和无助、生命的无法把定和虚无、生命的必死性。

但是,冯至对生命存在悲剧性的体认并没有使自己走入悲观主义的泥淖。

关键词:生命;存在;悲剧有的论者在论及冯至的《十四行集》时,认为冯至此时已经成了一个人情练达的哲理诗人,笔者对此不以为然。

冯至并不是哲理诗人,他的诗都是关于生命的体验。

其实冯至先生本人就否认他是哲理诗人,他说:“其实我是最不哲学的人,我的思想不大逻辑。

”他还说:“沉思不等于哲学,说是沉思还比较接近,说是哲理,我总觉得我还够不上。

”[1]也有不少学者探讨了存在主义哲学在他的诗歌中的反映。

诚然,存在主义给冯至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1,在思想方面,这使他摆脱了浪漫主义的伤感、忧郁,克服了对人生的逃避与抗争,而是从容、深邃地理解人生和宇宙的变化,理解人在现实面前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

2,在文学方面,存在主义帮冯至完成了由浪漫主义抒情诗人向现代主义作家的转变,他作品中的现代性,以及深沉、凝重、沉思的风格,得益于存在主义的影响。

3,在性格方面,存在主义使他养成了不事喧哗、静默守持、认真执著的秉性[2]。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存在主义对冯至影响的另一方面,因此很少有人探讨过冯至《十四行集》的悲剧意识。

其实,存在主义更深切地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悲剧。

存在主义哲学恰是一种与人的忧虑感相结合的形而上学经验论,注重探讨忧虑、不安、恐惧、死亡等情绪[3]。

存在主义是用一颗热切而悲悯的心来关注这个世界、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

一般意义上的存在主义,认为整个世界从根本上是荒诞的,不可理解的,因而,悲观主义色彩较重。

笔者通过对《十四行集》的反复解读,感受到其中潜藏的悲剧意识。

不过要体味这些诗歌中的悲剧色彩,必须“从相反的方向看”。

路的哲学——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路的哲学——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路的哲学——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路的哲学——论冯至的十四行诗
冯至的十四行诗是一首古老的诗歌,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作
品之一”。

该诗以四句形式来抒发内心感情,包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
哲学,反映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生活间路的关系。

该诗描述了一条路径,它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旅程。

它以“风”作为开始,以“雨”作为结束,中间以“雾”和“雪”两个季节来表示这条
路上不断发生的变化。

风、雾、雨、雪,四个季节成为一条不断前行
的路线,每一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有相似之处。

该诗也暗示了人
生应该有所向前的追求,应该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坚持下去,最终
将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冯至的诗中有一句“不见终日路,吾心发愤勇”,表达了冯至对于生
命追求的坚持不懈,并建立起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它也暗示了路的
重要性,即使路不明,也要勇往直前,最终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此外,还可以从诗中看到深刻的哲学思想,比如“一路风雨兼程”,暗示着
在生活中,路上总有风雨,但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获得更美好的结果。

总之,冯至的十四行诗确实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深刻的人生
哲学。

它暗示了路的重要性,以及勇敢地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更加充分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朝着理想的彼岸前进。

现代诗诗句积累摘抄大全

现代诗诗句积累摘抄大全

现代诗诗句积累摘抄大全冯至《十四行诗》: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何其芳《迟暮的花》:在你的眼里我找到了童年的梦,如在秋天的园子里找到了迟暮的花。

辛迪《秋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覃子豪《独语》:我向你倾吐思念,你如石像,沉默不应。

如果沉默是你的悲抑,你知道这悲抑,最伤我心。

纪弦《你的名字》: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

杜运燮《井》:屏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

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

穆旦《冥想》: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袁可嘉《沉钟》:让我沉默于时空,如古寺锈绿的洪钟,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

屠岸《树的哲学》:我让信念扎入地下,我让理想升向蓝天,我——愈是深深地扎下,愈是高高地伸展,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

周梦蝶《刹那》:让软香轻红嫁与春水,让蝴蝶死吻夏日最后一瓣玫瑰,让秋菊之冷艳与清愁酌满诗人咄咄之空杯;让风雨归我,孤寂归我,如果我必须冥灭,或发光——我宁愿为圣坛一蕊烛花,或遥夜盈盈一闪星泪。

羊令野《红叶赋》:我还是喜欢那位宫女写的诗,御沟的水啊缓缓地流,啊小小的一叶载满爱情的船,一路低吟到你跟前。

方思《仙人掌》:爱你,就如以整个的沙漠,爱一株仙人掌,集中所有的水分于一点,而贯注所有的热与光。

余光中《绝色》: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罗门《都市之死》:去追春天,花季已过,去观潮水,风浪俱息。

蓉子《生命》:生命如手摇纺车的轮子,不停地旋转於日子底轮轴。

有朝这轮子不再旋转,人们将丈量你织就的布幅。

痖弦《如歌的行板》:世界老这样总这样: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

叶维廉《赋格》:我们商定不触痛往事,只作寒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至《十四行诗》导读
冯至是一个沉稳的人,他的诗也沉稳。

早期的情诗很受新月派的影响,风格轻清。

他的最好的作品是二十多首十四行。

十四行诗,中国人写了不少,其中大多是新月派诗人写的。

在当时,打倒了旧体诗后,新月派提出了新格律体,最方便的是直接拿来西方的格律。

最早的十四行好象是闻一多写的。

此体写得好的,除了新月派一干诗人外,就是梁宗岱,再就是冯至。

冯至后出,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至的《十四行集》一出,登时把以前的十四行都比下去了。

这二十多首十四行,或咏物,或咏人,几乎没有情诗,显得大气,非同一般。

读过他的诗,才觉得新诗并不只是鸳鸯蝴蝶,哥哥妹妹,也可以象旧体诗那样,回味无穷。

十四行正体分两种,分别是意体和英体。

英体前三段都用交韵,后两段作“尾声”用随韵;意体则前两段用抱韵,后六行分两段,可用二至三个韵,但每两个韵间距离不得超过四行,韵脚安排可随意。

一般每行的顿数一致,用汉语写字也最好一样多冯至的十四行对顿数很严,字数上时有增减,但还是十分严谨的。

《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1、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2、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

3、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

4、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十四行集》之十六
本诗一开始即言明我们的人生经验,我们所经历过的任何事物,终将成为我们生命中
的一部份,这也是本诗一而再,再而三所强调的意涵,「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正是此描述。

而「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和「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是某某山坡的一种松树,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在意义上遥相呼应,也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解释,这在说路、水、风、云之所以有关连有呼应,正是由于那儿有着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充斥着人生经验,已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份,而之所以那儿充满那么多回忆,也是由于那些是我们人生经验的发生地,就好比在巷子口被狗咬了一下,从此经过那都会不经意地「停、看、听」方始离去。

所以这正说明这些事物是有关连的,因为同样都是我们经验的投射。

而最末「我们隋着风吹、隋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与「我们并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这两部份首尾呼应,而且皆应用了排比、类叠的修辞法,其意义也就是说,既然我们自小到大的人生经验及经历散布在大自然的每处,那么我们整个人的精神不也就等同于这世界的每处,四处皆然。

※读冯至的《十四行诗集》要抓住"生命的体验"这一环节。

在本诗里,诗人选取了一个特定的视角--高高的山巅,站在那里,于一呼一吸之间,体验着风吹水流式的生命感应。

试还原诗的情境,想象自己也身处于高高的山巅,细细体验:自我生命怎样融化入大自然,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那流动着的生命(水,风,云,雾……)如何凝定在生命的静态(山,平原,路,树,蹊径……)之中……
※《十四行集》之二十六.这是另一种生命体验:如何看待我们自以为已经熟知的外部与自我世界?阅读此诗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诗的一开始就提出"熟路"这样一个意象,然后不断以"隐藏"、"生疏"、"迷途"这样的抽象词语加以颠覆,自然引出第三节的意念提
升:对"身边"的"事物"要保持一种新鲜的紧张感,不断有"新的发现";最后一节更是引向"自己":连自己的发肤属于谁都是可以提出疑问的。

反复吟诵这两首诗,以体会"诗与思相结合"的"沉思的诗"的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