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培养语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语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更新语文教育观念,将“语文教学由面向作为物的工具转而面向作为人的学生,由旨在使学生获得一种工具转而以语感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整个文化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地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落实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习得

语感来自积累。从历史上看,除极个别的“神童”之外,任何一位文学文化大师都是饱学之士。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法,可见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好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怎样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到积累文字的过程中来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师进课堂前让学生齐读或齐背古诗词,每周一篇。内容是附录中的古诗词及师生推荐的优秀诗作。通过这一环节,毋需其它时间,学生就可以把该背的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

(二)、在黑板上设立名人名言专栏,由学生根据学号轮流上来写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把他们推荐给大家。每天上语文课前,这个同学就领着大家念一下,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其他同学把这些记录在自己的摘记本上。当天的内容当天记,并且把他读熟,甚至会背。这个活动全班参与,不仅练了字,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还可以让名人的深邃思想在无形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做好摘记。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主要在课后落实。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做好抽查督促工作。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篇课文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总之,要造就语文这座金字塔,大脑中总是要积累一些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应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汇,以形成更多的概念、判断。要把记忆背诵佳作名篇、典范文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名篇佳作、典范文章是作者思维敏捷、条理明晰的直接反映,学生通过学习,特别是记忆背诵这些文章或诗篇,可以从中学习并进而掌握更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提高语感能力。

二、加强语感实践,体验语言韵味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形成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语感实践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说话

课前三分钟说话,内容由学生自定,可以说说新闻,可以谈谈趣事,可以说一则笑话,也可以读一篇佳作,还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不要小看这“课前三分钟说话”,它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

首先,因为语文是一门外延十分宽广的学科,需要创建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学语文的广阔天地,千方百计地拓宽语文内容、形式和渠道,给学生开发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营造一块富有人文内涵的沃土。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兴趣,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口语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观察和表达中渗透语感训练。通过说新闻,谈趣事,说笑话,读佳作等活动,让这些丰富多彩的知识来影响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加强语感培养的效果。

其次,通过说话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言语对象,多方面的准确的直觉感知,因为我们要求学生说话说得清晰、准确、得体,注意衔接与过渡,注意语气的贯通与变化,让学生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注意话语的情味,学会含蓄地表述个人的请求与意见,达到委婉含蓄的效果。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感能力。

(二)重视课文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诵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重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地引导学生吟咏诵读,以触发学生的语感。具体方法有: (1)示范美读: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叶老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像七年级上册的《春》、《敬畏生命》、《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由老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教师范读前,应给学生布置任务,这样学生会听得更认真。当然也可以放课文录音。但我觉得教师范读的效果更好,学生听得更认真,他们还会对你的朗读加以评点。评点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自己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

(2)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时做到眼到、口到、目到、心到,调动全身心多种感官功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投入诵读。这样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更准确、更细腻、更真切,从而获得审美感受。齐读、小组读、学生个别读,各种方式综合运用,教师再运用一些小技艺(如朗读比赛),学生朗读热情会高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诗歌时,我就经常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感情,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操。

(3)理解朗读,重在体会。教师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对象的内容。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笔者在教读时,引导学生反复有事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技艺指导,尤其是重音的处理,让学生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事实证明,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投入朗读了,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拨,学生往往体会得很快,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叶老认为:“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着力“口语交际”,尤其要突出的是写作训练。“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写随笔、写读书心得,还应当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