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方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方言,西北方言也叫西北官话,官话的一种。学术上“西北方言”并不等于西北地区的方言。分布在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部分新疆汉族(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些团场就例外)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西北方言,官话的一种。分布在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部分新疆汉族(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些团场就例外)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西北方言也叫西北官话,学术上“西北方言”并不等于西北地区的方言。因为陕西东部、北部、东南部,山西大部都是晋方言(或称“晋语”),西北地区除了官话还有“晋语”。

晋方言原本与陕西的关中方言、陕西西部的兰银官话同属秦晋官话。1986年经李荣先生首先把晋方言从北方官话中独立出来,自然也脱离了原本的秦晋官话,这样一来原本的秦晋方言就不存在了,但是其它的非晋语地区有部分人把它与兰银官话合并称为“西北官话”。语音特征上要从不同的“片”来考虑的,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据我所知部分地区(比如关中方言)与赣语一样古全浊塞音、浊塞擦音“无论平仄一律送气音”,存在复杂的连读变调,部分地区保留入声(喉塞音韵尾)。

要想明白其语言特色,如果你有一定的音韵学基础,最好看下《兰州方言词典》、《银川方言词典》,里面讲的很清楚的!

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阉割了语言的地域行色和个性。听多了,倒觉少了一些什么。久居异地,一声乡音,几句方言土语,便如一缕清泉,直入游子思乡的心,。其间的亲切劲,自不必说。

方言的魅力就在一个字:土!土得掉渣的那种。我的家乡陇南徽县,有许多丰富的民间语汇土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但其表现力却非普通话所能代替。如水太凉,就说“渗人”,形容人好表露炫耀,就叫“烧料子”,说活儿沉重负担重就说“扎背”,说一个人的承受能力大不大常说“背活(荷)”大不大,把小腿下部和脚踝骨叫“脚把骨”,把屁股叫“沟子”,萤火虫不叫荧火虫,叫“明火虫”(也叫“明花虫”)。

徽县方言属西北方言秦陇一片。由于徽县地处甘陕川交界处,在方言中就遗留了一些西南方言和西北方言杂揉的东西,使徽县方言更为丰富古朴。古县志有“山

尤为蜀色,人已作秦音”之说,即是说徽县位于三省结合地带,

山形地貌仍有巴蜀之色,说话却带有陕西口音。徽县方言中l和n、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这一点,分明可见西南方言的一些遗韵。

两个徽县人见面打招呼,挺有特色:

“你到阿达去?”

“我到脑盖里去。”

“等一阵子到我这达来游啊。”

“不了,我还要到喔达去一下”

外地人一定听不懂了。别以为这两个徽县人在搞什么鬼,其实什么也没说,只是日常性的问候。一个问你上哪儿去,一个说我到前面去,一个就说你待会儿来我家串门儿,那个人说不了,我还要到那个地方去一下。

有点意思吧。再譬如把第一层,表面一层叫“撩皮”或“浮皮子”,把尘土叫“薄(po)土”,细小的脏物叫“扎扎”(第一个“扎”读一声,第二个“扎”要读成二声,不然就不像了),有异物打进眼里就说把扎扎打眼睛里了。男娃子在夏天去河里玩水,叫“打浆水”。这里的“一杂刮”你都拿去,就是说全部、一股脑儿都给你了。这个月你“满共”上了几天班,是说总计上了几天班。这姑娘“心疼”,没说心脏不好,是说人长得俊,惹人爱。

有些方言太土了,土得一出徽县就没人能懂,但它的形象生动却在两个徽县人之间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一个对另一个说,你今年过来“窝也”了(也称“彻也”),“窝也”(“彻也”)有妥贴、舒适的意思。但这里面所包含的信息实际上要比妥贴、舒适多得多了,既说身体、心情,也包括家庭、子女、收入各个方面的情况。“窝也”有时也说做“欠活”,但说“欠活”时通常是指身体方面的多。问候老年人的身体又常用“俏牵”,你身体还“俏牵”得很哩,是说精神气色好,走路说话轻松不显吃力。天下雨了,主人对客人说“今儿黑了你别走了,就在我家里立上一晚上。”立一晚上就是住一宿的意思,但徽县人说让你立一晚上,却有许多说不尽的亲情和厚谊,既显随和,又觉亲切。

也有在外面闹笑话的。据说一徽县学生大学报到的头一天,老师问他啥时到的,他回答说“我是夜里来的”,老师一想说,“噢,你是晚上来的。”学生纠正说“老师,我是夜里中午来的”。老师不明白了,怎么又是夜里又是中午的?就问你到底是夜里来的还是中午来的?徽县学生说“我是夜里的中午来的”,真个把老师弄糊涂了。原来徽县话里“夜里”指的是昨天。

方言土语,虽然有很强的地域局限性,但毕竟经历了一个地域的人长期生活的积淀和不断锤炼,成为一地语言最精华的部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故土难离,乡音难改。因为方言里浸透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因为方言里贯通着父老乡亲世代相传的血脉。方言,是故乡打在每一个游子身上深刻而久远的胎记,纵然你在蓝天凝视着机舱外浮动的白云,在海轮上数着涛声里翻飞的海鸥,一声乡音,一声乳名,却把你唤回生你养你的乡村记忆——那里才有离你最近的语言。

有句话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不妨套用一下,越是乡土的,才越是不朽的。儿句土话,一下子就道出了根底,哈,原来你也是徽县的!因为不是在徽县长大的人,谁还会知道“曲娃”、“河马虼邹”、“魏家狗娃”、“腿猪娃子”"黑辈子"所指何物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