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调研

本文阐述了济源市的自然及人文背景,考察分析了济源市轵城镇生土建筑及生态环境,得出结论。指出,当前生土建筑由于缺乏完善的保护、发展措施,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所以,对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调查研究对缓解我国不断加剧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人居环境;考察分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传统村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黄土高原沟壑区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存在着地形破碎、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等众多生态环境问题”[1]。

生土建筑作为一种低能耗的绿色环保建筑,不仅可以降低住房造价,提高房屋的综合性能,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这反映了生土建筑巨大的发展潜力[2]。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经济与技术水平的落后是当地生土建筑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尤其在豫西北地区,村落的靠山窑洞多数被废弃,部分的坡地被开垦成梯田,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问题。如何在改善当地生活条件的同时,发展适合当地现状条件的生土建筑目前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济源市自然及人文背景

1、自然背景

豫西地区是中国六大窑区之一,济源市地处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为豫西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济源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群峰峥嵘,绝壁林立的太行山脉;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为150~400米,土层深厚,疏松,易遭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残垣阶地,沟壑密布,地形破碎[3]。济源市位于黄土高原的末端,黄土层不是很厚,地形多为丘陵沟壑,这为生土建筑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图1 济源市地理区位图

2、人文背景

济源市因济水发源而得名,市内现存窑洞主要分布在轵城、坡头、大峪、邵原、王屋五个乡镇的47个村,其中轵城镇所辖村落内现存生土建筑较多,主要为窑洞和土坯建筑。

二、济源市轵城镇生土建筑及生态环境考察分析

考察对象选取轵城镇若干有代表性的村落,通过实地考察、测绘、访谈及文

献查阅获取相关数据及资料,以分类列项的方法针对不同调研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情况,从多个角度加以比较分析,本文主要从生土建筑形制及其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分析。

1、总平面布局

研究区域内地形多为丘陵沟壑,沿着沟壑的边沿,建造大量的靠山窑。单孔的窑洞过于单一原始,不能适应即便很简单的生活方式。因此,当靠崖窑前比较开阔时,用夯土或土坯筑围墙或在窑洞的前面院子里建造土坯房,两三孔窑洞为一院,形成了前房后窑的基本布局——窑院。而庭院则成为前房与后窑连接的枢纽空间三、结论

在全球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规划,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的调查研究对缓解我国不断加剧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存留着的大量生土建筑,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些村落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甚至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生土建筑亦缺乏完善的保护、发展措施,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改善其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地保护和利用以济源市为代表的豫西北地区生土建筑,使其成为展示豫西北地区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乡土建筑文化的“活性”载体,有效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是学界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