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在综述以往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观点。

一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制度建设;二是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资源配置;三是充分
发挥其心理促进作用;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管理培训;五
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心理促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
探索与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缓解学生心理问题、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如
人意的地方,如重治疗轻预防、专业人员缺乏、体制不健全、管理
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归结起来,主要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跟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一般不开设心理学专业,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队伍缺少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专业学生的指导和支持,在课
程设置、科研发展、资源配置和制度保证方面与本科院校存在差异,
且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也决定他们与本科生所面临的
主要心理问题不一样。

本文在综述以往文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职
院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使心理健康工作有章可循健全的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

一方面,要深入贯彻各级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实施细则、心理咨询师工作守则、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办法、心理测量工作手册等。

另一方面,强调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

随着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逐渐深入与规范,对心理工作者职业道理和伦理规范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尚无明文规定针对心理从业者的伦理道德要求,完全借鉴或者照搬国外心理学会制定的伦理原则,也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

因此,制定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伦理道德规范变得尤为迫切。

2 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资源配置,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开展。

首先,要保证基础的硬件设施完整,确保拥有独立的、设备齐全的个体心理咨询室和接待室、团体辅导活动室、教师办公室等场地,按学生人数比例每年配足一定的经费,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其次,软件设施要跟上,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工作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明确规定,各高校按照1:3000到1:5000的比例配足一定数量的专职
心理教师,同时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一般不开设心理学专业,缺乏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指导和合作。

因此,对高职院校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涉及到学校、学院、班级等各个管理层面,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合作,这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要形成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寝室长或心理信息员)构成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科研、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委员培训等工作,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主要负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则肩负着及时反映周围同学心理健康状况的重任。

3 充分发挥其心理促进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最大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其潜能,增强其社会适应的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长。

只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心理促进作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最大化,才能真正实现上述的目标。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实现其心理促进的功能。

第一、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

目前,浙江省教育厅明确要求各高校
要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约
32-36课时。

该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同时,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制定心理健康小册子或者举办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专题讲座,如新生适应、人际关系、情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挫折应对等讲座。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网站、心理班会、黑板报、心理健康导报等方式定期开展知识宣传。

第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咨询和辅导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基本的工作内容。

根据学生在学业、人际、情感和职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或者发展性的咨询与辅导,可以分为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是面谈的方式,也可以是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

针对来访学生的特殊情况,还可以提供心理测验和结果解释的服务。

第三、强化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

通过开展常规的新生心理普查和心理建档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定期汇报制度,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排查和筛查工作。

通过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和寝室的四级预防干预网络,做好预防严重精神问题的支持保障工作,必要的时候,转介到专业的精神病院接受临床治疗,并做好定期随访和跟踪的工作。

此外,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应联合家人一起帮助学生度过危机。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培训,提高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专业化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心理工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

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构成比较复杂,有心理学背景的专职心理教师,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政治辅导员,他们大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限很短,缺乏工作经验。

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队伍存在着素养参差不齐、专职不多、队伍流动性比较大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规定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只有拿到二级或者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同时,需要定期参加各级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培训、工作坊或者研讨会,或者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从而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

5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纵深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知识宣传、教学、咨询等常规工作,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以科研为指导,科学引领,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

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科研平
台,根据日常的教育与教学工作,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指导,更好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明.论高校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5):97-100.
[2] 王雷.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256-258.
[3] 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心理科学,2007.30(1):2-5.
[4] 卢爱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理论月刊,2007.8:177-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