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及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及预防
容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做为天之娇子的大学生,同时也深受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
由于各地区文化、家庭教育、自身的差异等,使一些大学生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大学生犯罪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大学生个人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等。
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有:第一,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培养;第二,建立咨询平台,提高心理素质;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四,加强法律知识教育;第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第六,司法机关的配合协助。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原因;教育;预防措施
目录
一、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3)
(一)大学生犯罪的现状概述 (3)
(二)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3)
二、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 (4)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4)
(二)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4)
(三)大学生个人因素 (4)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4)
三、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4)
(一)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培养 (4)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5)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5)
(四)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5)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5)
(六)司法机关的配合协助 (5)
四、小结 (6)
五、参考文献 (6)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及预防
改革开放30多来,我国经济发展取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各种新思潮出现,冲击并重塑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无确辨别新文化思潮的好坏,导致其价值观沦陷,使一些大学生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研究与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犯罪问题,是全社会的职责,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久安,关系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
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剖析入手,谈谈自己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犯罪的常见问题与特征概述
(一)大学生犯罪的现状概述
大学生犯罪近年来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项调查显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学生犯罪约占l%;“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学生犯罪约为17%。
2010年的药家鑫的撞人杀人案、启铭开车在大学撞倒两名女学生致一死一伤案,2011年理工大学敖翔强制猥亵妇女罪、故意杀人罪案的等等,无不触动着大众敏感的神经,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人们在看到这些新闻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痛心,虽然他们已经伏法,却引起了我们乃至全社会的深思,他们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的社会和高校能为大学生做些什么才能消除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这种现象?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自身修养?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大学生犯罪这个课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的环境因受到自身教育、思维方式都与其他青少年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因此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有其独特的特点。
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喜好感情用事,行为易冲动,易产生挫折感。
以上心理特征,使得当代大学生犯罪呈现如下特点:第一,犯罪人数呈增长趋势。
随着各地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众多,同时大学生犯罪案件和人数也呈增长的趋势,近几年犯罪数量增加数据调查表明,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从1999年起开始上升, 2001
年比1999年增加了54. 5%, 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 1%, 2003年以来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从以上的数据看出,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频繁和严重,犯罪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第二,犯罪类型向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发展。
从大学生犯罪的类型来看,近年来发生的案件从以前的盗窃、打架斗殴和侵犯财产类型犯罪,逐步发展为抢夺、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强奸猥亵、杀人放火、投毒等多种类型,这些案件反映出大学生犯罪有向复杂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第三,犯罪智能化、高科技化。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掌握着先进知识的大学生犯罪出现了向智能化、高科技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出现了如计算机网络犯罪、破译用户银行密码、盗取虚拟货币、信用卡诈骗等。
第四,犯罪动机情绪化。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同其他年轻人一样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情往往不计后果,常会做出一些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来。
在一般情况下,这类犯罪通常没有什么预谋,当事人之间也不存在什么仇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突发性。
第五,犯罪手段暴力化、凶残化。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手段日益凶残化,从马家爵案、药家鑫案、敖翔强制猥亵妇女罪、故意杀人罪案等案件可以看出,杀人、强奸、绑架等在也不是远离校园的事。
第六,犯罪形式团伙化。
社会上一些低俗的人际关系文化同样影响着大学生这个群体,在一些学生的交往当中,会以老乡、班级、兴趣爱好、哥们义气、价值观等为纽带,在他们之间形成无形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之间拉帮结派、追求刺激享受,会集体出动,分工相互配合作案。
如果不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旦出现犯罪诱因,极易酿成犯罪。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研究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前我国许多学者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以前我们总是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方面去研究,却忽视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处具体社会环境的重视。
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摸清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就必须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形成环境及条件,去探索大学生犯罪的一般规律,以便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从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案例分析,造成大学生犯罪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同样也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文化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如不能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一些大学生当中,由于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错误的把金钱的多少作为唯一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在自己没有能力去满足的时候,就会迫使一部分大学生进行盗窃、抢劫、诈骗、从事卖淫等犯罪活动。
同时一些、图书、音像制品为了达到赚钱盈利的目的,传播一些宣扬暴力、淫秽方面等容,这些低俗文化的传播会使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对大学生犯罪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高校重智育轻德育。
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学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却很少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既然大学校园后,高校仍然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法制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未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其次,学校管理不规,制度存在漏洞,给大学生犯罪留有空间。
由于部分高校管理混乱,校纪校规不能得到真正执行,班主任或辅导员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对学生的一些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采取睁只眼的态度,未能有效地预防控制,最终使校纪校规成为摆设,从而使少数学生有恃无恐,逐步滑向犯罪边缘。
(三)大学生犯罪的个人因素
首先,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金钱观念、个人主义意识。
各种腐朽、堕落的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抵挡不住腐朽生活的诱惑不劳而获、贪图享乐,以致道德沦丧走上犯罪道路。
其次,身心发育不同步、易情绪化、自控力差。
由于大学生没有社会阅历,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方面还不成熟,因此自控力差,遇事易冲动。
再次,不能正确看待压力,存在心理障碍。
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就业、学业、人际交往等等各方面的压力,如不能正确的加以及时有效的疏导释放,往往会激发犯罪。
最后,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大学都有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但是有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态度不认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理性思维能力。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培养对一个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出怎样的子女,形象的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为大学生犯罪埋下了隐患。
现在不少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品德培养,缺乏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家长自己不以身作则却责备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在孩子这边,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
各种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扭曲的心态,一旦进入大学校园远离父母,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刺激,极易产生偏激行为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培养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受环境影响非常大,而这一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应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及时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人格与心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其次,学校要结合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特点,全面落实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各班主任、辅导员要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寻找方法,做到防微杜渐,防止学习滑向犯罪的边缘。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犯罪固然与其法制观念有关,但从近年来的案例如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等案分析可知,使大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预防大学生犯罪,应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其中又应以心理健康教育育为主,首先,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针对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高校要经常开展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由心理学老师、教授组成的咨询平台,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大学生及时排出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其次,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多交朋友,多和朋友谈心,使自己的心理时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最后,引导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和友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两性关系,如果在大学生犯罪行为发生以前,心理咨询活动就积极介入将其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引向正轨,做到防微杜渐,那么,大学生必然能朝着正确道路健康成长。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重要补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要倡导学生多阅读。
学校要有导向性的向学生推荐图书,并把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纳入毕业考核,定期举行读书评优表彰活动,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冶情操。
第二,开展系统专题讲座。
如伦理道德、法律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做到全方位,不留死角的培养学生素质。
第三,开展各种咨询活动。
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整,形成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能经受住挫折和逆境的考验,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第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作用。
利用宣传栏、期刊、校广播、校报等宣传媒介,强化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高校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中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增强成长意识,同时也能减少因社会诱惑而发行的犯罪行为。
(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目前,我国各地高校在针对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仍然显得很薄弱,在课程设置上,各高校虽然开设有法学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但针对性不强、容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一般只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
特别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校方对学生的管理有所削弱,存在重专业知识轻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致使一些大学生在对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中迷失了方向。
首先,各高校应增设法制宣传栏,开办法制宣传刊物,增设法制宣传方面的校园广播等各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
其次,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定期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来校结合真实的大学生犯罪案例开展法律讲座,通过实案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大学生能懂法守法。
最后,学校要将法律学习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法律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比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于家庭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因此,家长要对家庭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责任,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良好的家庭教育功能。
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对跟孩子多沟通谈谈心,及时排除孩子不健康的心理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六)司法机关的配合协助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司法机关也要积极配合各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首先,发挥法制宣传职能,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好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关。
其次,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应紧紧围绕大学生犯罪这条主线,向大学生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维护好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最后,发挥法律矫正职能作用,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把好大学生犯罪的转化关。
四、小结
大学生是一个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特殊群众,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犯罪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犯罪问题,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滋生大学生犯罪的土壤,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增森.崇高的使命——学子歧途探究[M]师大学,2000年。
[2]朱作鑫.法制综论[M].大学,2004年。
[3]士昌.高校管理改革研究[M].人民,1999年。
[4]忠忱.当代大学生犯罪与预防[D].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桑精.大学生维权必备[M].新星,2005年。
[6] 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 中国检察, 2004年
[7]明.《走向歧途的心灵》[M]. 科学, 2004年
[8] 艳.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