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遇犯罪与预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犯罪预防及其案例分析
大学生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

深入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已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多种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

大学生犯罪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毁掉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美好前程,进而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危害的严重性、长远性不言而喻。

因此,大到国家、社会的各个部门,小到社区、学校、家庭,都有责任互相配合、共同行动。

针对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与趋向,加大防范力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全方位预防网络。

当代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的基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剧变迁和社会机制以及个人机制的弱化、学校弊端的影响、多元文化、不良媒体文化的影响以及人文主义的缺失。

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体制、改进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各方面综合出发。

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

下面就如何做好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减少大学生犯罪,作一个大学生犯罪预防及其案例分析。

(案例)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从马加爵残忍杀害4名昔日同窗,再到西安发生的5名在校大学生合伙猥亵轮奸2名女青年到江西医学院学生李某遭割断喉,。

这一起起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件,发人深思,催人猛醒。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群体的典型代表,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批批的大学生成长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但也有一部分失足落水、违法犯罪。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例分析)
据调查,杨某也是年轻大学生生,大学生算得上是高素质的人群,是什么使得他们当中有的人变得如此暴力和凶残呢?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
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障碍,防止和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特别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教育与预防,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对犯罪心理的自我防范。

建议学校应与权威心理咨询机构相结合,针对大学生生
犯罪心理干预做预防。

女大学生被割喉案再次警示:加强大学生犯罪心理教育与预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心理专家建议,可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进行心理咨询,干预心理危机。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有:
1、犯罪类型多样化
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

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

比如轰动一时的郑州银行被劫案,主犯儿子是警校毕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因此,是破案难度增加;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从事高科技犯罪等等。

2、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普通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

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1、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

于是,见利忘义、以权谋私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

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据调查,女大学生盗窃,除了少数是因为经济窘迫所致外,绝大多数是因为虚荣心过强,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造成的。

这些都说明了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

2、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

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他们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3、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封建迷信活动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大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

有些大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也往往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能否得到同龄伙伴的承认和赞许,并把它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还要重要。

特别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对他们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都能产生大学生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

4、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比如学校只抓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等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此外,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校方对学生的管理却未加强,存在重
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

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三、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呈现三大特点:
“犯罪心理”的含义在理论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仅指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的心理因素,即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其认识、感情和意志的活动规律,以及其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广义的犯罪心理则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

1,享乐欲望强烈
现在许多高校周围的餐馆、游戏厅、网吧几乎被学生占满,而教室里往往空空荡荡,许多学生更愿把精力投入玩乐而不是学习上;另外,学生高消费心理突出,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商品看成一种时髦。

然而,由于大学生几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只能靠父母给予有限的生活费,在金钱的极其有限和现实强烈的物质诱惑之间便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加之同学之间,各自家庭经济条件不同,他们之间物质条件差距极大,这更在有的同学心理上造成了极大刺激。

于是,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进行攀比,以满足虚荣便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行为模式。

而没有太多获取收入能力的现实,则使通过违法犯罪这种无需投入而又极快收益的方式成为有的人的必然选择。

2,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而大学生中有16%~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

而这些都是不良情绪情感体验,是消极的,当这种消极情绪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行为人就会出现情绪发作,产生犯罪动机,进而实施犯罪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已初现端倪,强者和弱者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知识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大学生成为社会的、家庭的关注载体,使他们往往被赋予过高的期望值,从一开始,他们就面临较大的压力。

然而在大学中,往往是强者与强者的对话,中学中的那种倍受老师关爱、备受同学羡慕的心理优势已不复存在,这会造成一些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心理失衡,使其压力进一步增大,如果再缺少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找不到释放这种压力的正常渠道,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加上一定诱因,就有可能通过犯罪释放出来。

四、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有的大学生根本没有理想,更不用说为了理想而努力,他们不愿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现实上,整天挖空心思想现在就能如何更好的享乐。

然而理想一旦丧失,生活也就失去了方向,若再有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犯罪心理便成为可能。

此外,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即使没有经济条件,也努力贪图享乐,甚至为了享乐而不惜以身试法,他们不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对家庭、对社会造成的后果,缺乏应有的良知。

2、加强心理教育。

针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等特点,学校也要有意识的开展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制。

从而帮助在校学生形成健康的、向上的心理。

而当前尤为重要的就是:第一就是引导在校的学生控制其情绪,增强其社会应的变能力,学会处理现实和愿望中的矛盾,学会自我调适,做事之前能理智的思考。

其次就是注意要引导在校学生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校学生也要放弃自身的自卑心理,使其充满信心地去对待生活,并且能够接纳
他人,让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

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学生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同时,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把一般的教育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讲正气、讲进步、讲理想的校园文化氛围。

3、素质教育要强化法制教育
增强对大学生的强化法制教育教育。

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方式更加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开发,而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和锻造。

特别是在中学进行的文理分科,使学生所受的教育难免发生失衡。

如很多理工科的学生,在人文、对社会的认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水平一般都很低。

诚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到伤熊事件时指出的那样:“不少学校目前更重视自然科学的传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还不够,以德育为例,从习惯上说,这门课更多的是一门成绩,而非指导自己的活动的信念。

我们的教育应该把他律变成自律。

”所以,如何用人文精神指引大学生服务于社会,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4、建立学生自我安全教育机制。

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其友谊真挚,而彼此也互相的了解,可以成为心理有缺陷同学的贴心的老师。

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的机制还能及时地发现同学犯罪的前奏,从而及时消除其犯罪的动机,并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学校也可以利用这点,通过和谐文化的倡导,加强其自治能力,鼓励其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建立起一支由学生会、学生纠察大队与班干部所组成的帮教队伍,而利用同学之间的零距离的接触,鼓励帮教队伍当中的学生敞开胸怀,多多的与精神抑郁、不愿与人交往、脾气暴躁、行为异常、性格怪僻的同学相互交流,通过生活当中的关爱和谈心等方式去感化或是开启他们的心灵。

这样就能通过加强心灵上的沟通,尤其是加强和心理有障碍同学之间的交流,帮助那些违法行为倾向的同学早日的纠正自己心里的错误,阻止他们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而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的报告辅导员,以便于学校能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措施,避免学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五、对大学生犯罪自己的看法
道德观念、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

所以说,学生违反校规,应该教育为主,处分为辅。

除开除学籍之外学校还有许多对于学生的处分等级,如批评、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保留学籍的前提下的处分,都是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也就是说,学校在做出这样的处分之后仍然实行对学生的教育义务;而开除学籍则不同,是学校单方终结与学生共同达成的上述契约关系,不再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义务。

因此开除学籍必须合法,有理、有情,还要有依据。

学院的管理者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学生不遵纪守规,也是学校缺乏传导有效性、教育者缺乏教育艺术的表现。

如果传导失败,学校应当检讨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善。

我不否定从严治校。

但从严治校不是动不动就开除学生。

1、加强品德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受环境影响非常大,有时因一念之差就可误入歧途。

院校应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使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尊、自爱和互爱的意识,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在生活中相互攀比,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侵袭。

同时要特别注意对一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同学的教育和培养,不能使其成为了品德教育的死角。

2、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目前,我国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仍很薄弱。

有些人在实施盗窃行为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犯罪。

对此,各大专院校应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另外,各大专院校应与司法机关加强联系,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结合所办案件,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将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国家培养一个拥有丰富文化知识的大学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对犯罪的大学生进行挽救,使其仍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

由于大学生犯罪,相对于社会一般人员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也容易改造,且犯罪后认罪态度一般都较好,案发后能够积极主动退赃。

因此,建议对大学生犯罪应当区别对待,充分体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