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正午》主题3.14—评书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京报:评书“海贼王”你听过?

靳海舟

2015年03月10日09:24 来源:新京报手机看新闻【打捞评书记忆系列之二】

I.广播时代

说到评书创新,还要从刚刚离开我们的袁阔成先生说起。袁先生不但自幼学艺,家学渊源,又投身名门,还得遇评书艺术史上留名的前辈指点,传统书目的功底精湛。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少传统曲艺因为形式陈旧、观念落后,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走入低谷。袁先生将深厚的艺术修为与新题材相结合,创编了《林海雪原》、《平原枪声》和《红岩》等播讲革命斗争故事的新评书。

同时,袁先生还在表演形式上创新,比如1982年他录制的评书小段《肖飞买药》中,袁先生撤去场面桌,身着中山装,表演节奏明显快于传统评书,摹状英雄侦察员肖飞、汉奸特务何志武和日伪军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无一处不新,但却处处暗合评书艺术的表演规律。这些创新获得了观众认可,他也被誉为“说新书的带头人”。

有些不了解袁阔成艺术底蕴的听众听他的《三国》,以为他专长说袍带书(以大将领兵作战为主要题材的书目。因书中主要角色顶盔贯甲罩袍束带骑马打仗而得名),或者主要创演新书。其实袁先生父亲和伯父家传的把杆活(看家手艺)是《五女七贞》等短打书(以江湖好汉惩奸除恶,协助公门办案为主要题材,因争斗多用短兵刃步战而得名),虽然袁先生没在观众面前说过《五女七贞》,但你听对肖飞紧趁利落身手如电的形容,有没有传统评书中侠剑客身上的英姿?

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朋友们或许还依稀记得那依偎在祖辈身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半导体里传出的《杨家将》、《隋唐》和《三侠五义》的时光,而这已经是广播评书年代最后的辉煌。

II.电视时代

随着电视普及,评书也有了新的播讲平台。电视评书的先行者是田连元先生,他在1985年为辽宁电视台录制播讲的长篇评书《杨家将》,开了电视评书的先河。说到这段往事,还有一个小趣谈:《杨家将》刚刚开播,观众反响如何,电视台和田先生都心里没底,某天因为直播足球比赛中断了一期,次日询问停播原因的信件雪片般地寄到了电视台,负责转接电话的话务员也忙得热火朝天,制作方才知道电视评书多受欢迎。

《杨家将》一炮而红,全国各地电视评书节目雨后春笋般出现,占据了午间和晚饭前的播出时段,央视也专门设立了《电视书场》栏目,袁阔成、刘兰芳两位大师还先后登上春晚表演小段,评书艺术进入了电视传播的时代。

为适应电视这一新普及的传播媒介,评书艺术发展出了不少新的特点:录制节目的摄影棚往往会根据评书的内容作相应设计,令观众更容易进入播讲故事的情景;过去评书演员常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咬牙切齿顿足捶胸”,也有了具象化的呈现;听众通过广播无从欣赏的表演者的眼神、表情和身段,已能为观众所见。

III.网络时代

电视评书兴盛不足二十年的光景,网络时代接着到来。“新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新奇的故事情节与说书先生精心设置的悬念原本是评书独特的魅力之一,而今网上文本和视频音频资源的极大丰富,却让这独门秘籍的吸引力有所消减。听众和观众往往等不得说书人一天甚至一周之后再揭示谜底,“留扣子”的表演技巧显得有些落后于时代了。

为适应新形势,评书艺人们一方面恢复了书馆、茶馆的演出,用电视、网络无法替代的现场感和观演互动继续吸引观众,仅在北京就有老舍茶馆、宣南书馆和康龄轩等评书表演阵地。另一方面,青年演员们也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故事用评书的形式重新演绎,如《火影忍者》《海贼王》,都不失为大胆的尝试。

当然,一门艺术要创新,就备不住有赞有弹,比如青年评书演员王玥波播讲的《火影忍者》,就有动漫迷认为节奏过慢,无法传递原作神韵,比如开篇第一回,鸣人在木叶村外山上三代火影头像上乱写乱画,村民报知火影,原画也就是三篇十几格交待完毕,而评书则连带木叶村环境描写(摆砌末),一共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节奏比动画还慢;也有评书迷觉得传统评书的赋赞手法常用套子,用在东洋漫画的架空故事背景之下显得猴吃麻花——满拧,怎么听怎么觉得“伊鲁卡老师越众当先来到山根以下,垫步拧腰噌噌噌……”的形容是短打书中的剑侠客改了个日本名。这些意见,希望表演者们能听进耳去,哪怕试错了都不要紧,能证明“此路不通”也算有收获。

多年前,袁阔成先生在谈及评书创作技巧的文章中曾举过一个例子:宋朝时勾栏瓦舍就有评话,有说书人说到黑旋风,却不知李逵就在台下,听了说书人的一番形容哈哈大笑。那时的新书在袁先生学艺时早已成了传统书目,而袁先生创作的新书又成为今天青年评书演员学习的教材和播讲篇目。可见不弃传统,不惧求新,评书艺术就是这样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壮大起来的,不断地“且听下回分解”。

□靳海舟(曲艺爱好者)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逝世

袁阔成的评书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时间:2015-03-03

3月2日凌晨,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先生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3月8日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袁阔成先生1929年出生在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他14岁登台,18岁就已经成名。除了《三国演义》,他的《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等评书也都脍炙人口,堪称经典。而《红岩》、《林海雪原》等是袁阔成率先撤掉桌案、脱去长褂改短装的代表作。

袁阔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一家人的午饭和晚饭时间都是在听着袁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中度过的。

范军:他有学者风范

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说起袁先生感慨万千,他说,自己是1995年通过赵维莉老师与老爷子认识的,当时二十来岁的他见到自己从小就崇拜的评书大师特别激动,参加相声比赛时还模仿过他,但老先生没有架子,对后生晚辈的喜爱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他叫我‘小胖小’,常说‘你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别着急’”。

范军说:“老爷子是评书界的一面旗帜,他对河南感情很深,因为三国故事很多都在河南,老爷子对这些地方都很熟悉,也多次受邀来河南,说起许昌、中牟这些三国故地都侃侃而谈。他的文化修养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理解达到了一个高峰,所以他的评书才有韵味有魅力。他不仅是一位泰斗级的表演艺术家,更有学者风范,不亚于任何一位走上百家讲坛的学者。”

范军本来和赵维莉老师约好今年再去看望老爷子,不料老爷子这么快就走了,“心里很难过,非常遗憾”。

赵维莉:他是评书的改革家

袁阔成先生的学生、著名评书艺术家、河南省曲协理事赵维莉说:“老师无论是做人还是艺术造诣,都是我们的楷模,艺术方面真是高深莫测,无人能及,但为人又非常谦虚,非常平易近人。”赵维莉说,先生“思想上比一些年轻人还先进、清新”,他率先改革评书,脱去长褂改西装短打扮,在传统说书人眼里是叛逆,但在评书的传承与创新上,正是“师傅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让评书一直保持着活力。

赵维莉说,自己春节前还不止一次与老师通话,一生乐观的先生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一直隐瞒自己身体不好的事实,当被问起健康状况时还在电话里说:“听听我这声音,有底气吧?没事。”说到这些细节,赵维莉语带哽咽:“我永远没这个机会让老师麻烦了。作为弟子,没能见上师傅最后一面,这是我永远的伤痛和遗憾。”

张剑华:他的作品是几代人的艺术享受

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编导、相声名家张剑华说:“袁先生的去世是曲艺界的一大损失,他留下的作品和形象是几代人的艺术享受,也是很多艺术门类学习的范本,我们从中得到不少启示,我为先生的离世惋惜、表示哀悼。”

网友:他的评书伴随自己成长

袁阔成先生的评书是几代人的文化记忆。“听袁先生的评书,真好似看一部电影、一场大戏。”有网友说,从小伴随自己成长的就是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水泊梁山》《烈火金刚》,对于古典文化的粗浅认识,全由评书中得来,曾经还能背诵梁山好汉108将的名号。尤爱袁先生儒雅亲切的声音,一听就如临其境,似能看到孔明挥鹅毛扇舌战群儒,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还有网友说,袁先生是他青少年时期唯一的偶像,《三国演义》完整听了十遍,初中时期每天中午的半个小时都交给了袁先生,如今袁阔成先生逝世,又一个时代的象征逝去了。

评书对中国文化影响是深远的

评书一直带着中国人的情感色彩,评书演员被尊称为“说书先生”。范军说:“都说‘说书人肚里宽绰’,是因为说书先生靠着一块惊堂木、一块方巾就可以‘上说天文下讲地理’,可谓‘一人千面’,描绘千军万马、讲述历史人文,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都在评点中,上下五千年都在肚子里装着呢。”

“如果说相声是‘语言的漫画’,评书就是‘语言的国画’,描绘更细致、生动,”范军说,“评书彰显着语言的魅力,很多人的历史人文学习是通过听评书完成的,评书重在评,在评论中有了思想,有了对历史对文化的思索,评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过去,尤其在电视机不太普及的上世纪80年代,听评书是一代人的文化大餐。现在,网络的发达让大家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可选择的文艺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评书这一传统艺术通过广播、手机APP等新媒体渠道和热爱它的听众继续保持着连接。在记者了解到的一个APP上,仅袁阔成先生的经典评书作品《三国演义》的下载量就接近2000万,说明仍有大批忠诚听众热爱着评书艺术,但同时也注意到,主要的评书艺术家依然是袁阔成与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这四位,鲜有评书新人的作品。

“评书是艺术之集大成者,非常吃功夫,需要表演者有极高的文化修养、表演的修养以及语言功力,要达到登台表演的水平,非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可以做到的,用我们的专业话来说,要能‘使活儿’,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张剑华说,现在评书的传播平台看似多了,其实是少了,因为下载的便捷让评书的舞台表演机会越来越少,“没有了表演平台,演员就难以生存,”加上培养难度极大,都严重阻碍了评书艺术的发展。而对于河南本土来说,虽然有马街书会,但只能在农村、出于怀旧将一个故事说上一段,像过去那种连续“说大书”的人很难找到了。

【链接】名家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