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八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9讲中国历史人物评说练习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讲中国历史人物评说
A组基础过关题组
非选择题
1.(2017江苏四市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时八年战争,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安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
——摘编自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材料二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摘编自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材料三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摘编自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3分)
答案(1)原因:三藩之乱因康熙自己误判引起;战争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分) 品质: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任答1点,1分)
(2)方式:规范伦理道德;加强文化控制;加大法律惩戒;控制社会经济。(任答3点,3分)
特点:德法并重。(1分)
(3)理由:康熙帝注重对内控制;强化封建统治;拒绝改革。(3分)
2.(2019江苏宿迁模拟)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孙中山及甘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
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清朝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1925年3月,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但孙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上继其遗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甘地把历史上自发的非暴力抗争,不仅发展成大规模发动民众的现代政治手段,也发展出
相应的一套理论,最后也确实成为达到印度独立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但对甘地非暴力思想也有不同意见。印度另一位政治领袖真纳就认为甘地改变了国大党成立的初衷。在非暴力不合作的口号下,国大党发动群众斗争,最终伤害的可能是印度的长远利益和民众利益……(家
庭纺织运动)要求全国民众回归土布手摇纺车时代,尽烧价廉物美的洋布,最后实在无法推行,不了了之。
——摘编自林达《历史在你我身边》(1)为“超越……狭隘的种族诉求”,孙中山先生作了怎样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先生晚年
为“进步”奠定了怎样的基础。(6分)
(2)根据材料二,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认识有两种:①推动印度独立,产生较大积极影响;②政治上
和经济上伤害了长远利益和民众利益。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认识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答案(1)努力:提出新三民主义,把民族主义从排满发展到推翻清朝封建政府,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明
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3分)奠基:孙中山晚年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积极促成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创办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人才。(3分)
(2)①唤醒了民众抗争意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实现独立奠定了基础,非暴力不合作
思想也成为全世界的精神财富。②群众运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印度的制度建设和社会稳定。家庭纺织运动在抵制经济侵略的同时也违背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4分)
3.(2019江苏泰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9月13日,邓小平从朝鲜访问回国,在东北三省等地视察中,发表了“北方谈话”。其核心思想是:现阶段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地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和实事求是地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在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1979年7月,邓小平又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南方谈话”时,邓小平再次指出思想路线是制定和执行其他一切路线的理论基础,组织路线是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完整地、系统地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思想路线。”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至此,中国共产党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彻底完成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发展和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摘编自《从“北方谈话”到“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思想理论的核心内涵。并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运用科学理论思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果。(3分)
答案(1)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实事求
是是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组织路线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重要保证;实事求是是进行历史评价的标准。(4分)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消极影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思想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3分)
(2)成果: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动现代化建设;提出“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行“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和建立;完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