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正福

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具有决定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和影响特色创建进程的重要作用。未来的学校一定有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未来的课程体系与当前的课程体系必然存在着联系和差异。但不管课程体系如何改变,它服务于达成教育根本目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由于未来学校的具体形象还不清楚,对课程体系的展望也只是基于当前发展态势的一种推测,向大家汇报一下个人的思考,抛砖引玉,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体系

首先破一下题,什么是课程体系。在认识课程体系之前,首先知道什么是体系,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者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简单来说,我们认为课程有三个特征:第一,一定有要素,有组成的东西;第二,这些要素之间要有一些联系,而不是孤立的;第三,这个体系要发挥一定的功能。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如果是孤立的,我们不清楚有哪些功能;但是如果桌子摆在前后凳子摆在后边,有了顺序的话,我们就可能猜出它的功能;如果调整桌椅之间的距离,它们就有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的功能,因此就成了学生的课桌椅。所以从这个过程当中就发现,对于一个体系的研究或者了解,必须要关注要素、关系以及功能。虽然有了课桌椅的体系,但是多套课桌椅进行排列组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大的体系,出现新的功能。比如,有双人的桌子,有一对三的桌子,把不同的桌子放在教室里面,摆成不同形状,就有不同的功能。

课程体系

通过这个比喻了解了要素、联系和功能之后,我们对课程体系给出了一个抽象的说法:课程体系是指在一个教育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将课程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对于课程体系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最常见的理解就是课程体系是指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不同学段的课程设置,不同范畴上有领域、学科、模块。还有课程设置的课时,就是一周有多少节课,哪些课先开,哪些课后开。还可以从过程视角来理解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教育行政部门从管理视角来审视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开发、设置、教学、管理等。所以,对课程体系理解因立场、角度的不同存在差异也相互补充。

技术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课程体系的改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存在推动课程体系改变的动因。那么,课程体系改变的动力源自哪里呢?应该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理念、理论的发展、课程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要素的质量,等等。比如教育理念,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会影响课程体系,还有生源、师资、教学技术等。

由于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与技术相关,所以主要想谈一下技术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念在教育教学中也有体现。研究发现,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在大尺度、长时间的进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具体来说,口传时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吟诵的诗人,教育资源主要是口头教材,知识保存形式是存在人脑里,教学方法主要是口头的对话,教学组织形式面对面;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手写时代、印刷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数字传播时代先后出现;在电子传播时代,教育目标是逐渐促进教育高等化,包括视频教材、教育节目等,方法是远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包括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当前,新的媒体技术进入社会,是影响教育教学的一个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感觉到技术的影响在当前这一阶段非常明显。数字传播媒介技术的时代,教育目标是要实现终身教育,

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教育资源是网上的数字资源,教育方法是突出个性化,强调因材施教,实施学习方式的混合、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学习空间的统整。

课程体系的八个子结构

在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未来的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尝试着从技术通过影响要素、关系、功能的变化来探讨未来课程体系的特点。这八个子结构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时结构以及课程意识。

课程理念

课程的常见隐喻就是跑道。跑道表达了一些含义,目标单一、要求固定、规则严格、竞争激烈;而另外一种跑道,比方说有的学校提出了为学生的人身发展奠基,给他一个初始跑道,让他能够飞翔,助飞他,成就学生;还有一种是根据学生在社会当中的发展,适当给学生一些守望,形成生成性的课程。这里要注意理念的核心问题,就是哲学,我们从事课程体系思考的时候,个人哲学观点会影响到课程体系的方方面面。

课程目标

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阶段对这个问题看法各异。什么知识最有用,这是常见的提问。什么技能必须具备,什么能力最关键,什么素养最核心,这四个问题是直接作用在人的身上。还有问题是,学会什么最重要、什么学习最重要,这个问题就问得更有一些深度。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国家、很多地区、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国提出了21世纪必备的综合能力,新加坡提出了结构化非常清晰的目标,我国研制了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三个维度的学生核心素养。三个国家都在谈21世纪学生的培养目标,但是每个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这就为我们学校制订自己的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有一个启发。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加德纳就提出了五种思维能力。

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不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同。Daniel H. Pink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概念时代,描绘了从农业时代到概念时代的劳动力素养结构的变化。从物质财富、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他认为18世纪主要是农业时代,社会主要劳动力是农民,19世纪是工业时代,主要劳动力是工厂工人,20世纪是信息时代,主要需要的是知识工作者,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称之为概念时代,需要的是创造者和共情者。概念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或者能力呢?丹妮尔认为在信息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基础是线性的思维和逻辑的能力,以及类似计算机般的能力,而在概念时代,除了这些能力外,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即全新思维。全新思维包括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意义感、共情力和娱乐感。由此提出六个观点:不仅要实用,还要有设计感,突出创造性;不仅要有故事性,还要有逻辑性;不仅要专业,还要了解全局;不仅需要逻辑力,还要有共情力;不仅要严肃,还要有娱乐感;不仅要追求财富,还要有意义感。戴维·伯金斯认为,我们学校的教育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开展最有价值的学习。

课程设置

从三个层面来谈这个事情,一个是国家设置,第二个是课程建设,第三个是课程选设。学校的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学生的课程选设和个人发展情况,可以从学术取向、职业取向、生活取向来选择。课程设置,可以从要素的切入思考,这些要素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比方说谁多谁少,谁先谁后,谁轻谁重,谁大谁小,不同要素会形成何种关系,,形成的结构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

课程内容

从学段或者阶段来看,可以分为领域、学科、模块,模块下面是单元,这是体系结构;从表达方式来说,可以从主题项目任务;从设置来看,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目前的课程内容存在问题,一是学科之间缺少横向的关照,二是学生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