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之 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春之声年轻时代的王蒙和爱人崔方蕤。教学目标:①了解题目“春之声”寓意②了解小说中两种“空间”形式的对比。③选取不同的段落,分析连接主人公跳跃性思维的线索,并比较这种“意识流”与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之间的异同。王蒙,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平。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先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作者简介王蒙从事写作50多年,出版了8部长篇小说。200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23卷本《王蒙文存》,对王蒙50年文学成就进行了一次总结,半个世纪以来,他为当代文坛奉献了700多万字的作品,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长篇小说,一直到现在的《青狐》,王蒙自称是当代文学的见证者和劳动者。作品: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

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曾获得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作学会和平与文化奖,是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1、什么叫意识流、意识流小说

确切地说,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小说中的意识流,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2、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常常是以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意识流小说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

以《春之声》的第一、二段为例理解“自由联想”的运用:

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

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旱烟的辣味

3、把握《春之声》的结构和主题

(1)结构:《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

小说不重塑造人物性格,不重故事情节叙述,不按正常时空顺序。他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但又不是西方纯粹的“意识流”。小说采用的“放射性”结构有一个端点,就是坐在闷罐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小说主要写时空切换中,外界世界作用于主人公内心所引起的联想和心理状态,采撷特定时段的人文景观,语言结构独特,意象鲜明,反映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小说开始,“咣”车厢门关上,主人公进入闷罐子车这个特定环境,开始了他的感受、联想和回忆。“咣”车厢门打开,到站了,上下乘客,引进新的人物,引发新的事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因此展开。车厢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直到主人公到站,小说结束。“咣”语义的延伸和相互关联,系连了一个完整事件的始终,也构拟了清晰可感的时间序列。

王蒙自己也总结到:“我打破常规,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把笔触引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满天开花,放射性线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的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放出去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关于〈春之声〉的通信》

探讨全文的逻辑结构明确:回乡过年思念父老车上见闻感慨古今多元对比赞美时代小说采用这种“放射性结构”,纵笔所向,古今中外、乡风城貌,全无拘束,以极精练的笔墨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内涵。(2)主题:

岳之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探究 ???过去

??????

????????中国?????? ?外国

岳之峰(现在)闷罐车厢???????大空间

城市???????农村

未来

主题:新时期新转机

4、《春之声》标题的含义

明确:题目“春之声”,取自小说中火车上录音机里传出的德语歌曲和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都表征着那个时代生机勃勃、万象更新。这和那个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的火车头的作用是一样的。E:\20053295629602.wma 作者用“春之声”做标题,表达出作者及其同时代人对作品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的认识:祖国进入了时代的春天这一标题也蕴涵着80年代初期人们对“时代”的特定指认方式,包含了作者对于“历史”/ “现实”,“过去”/ “现在”、“未来”,“落后”/ “文明”等的思考。(小说标题和关于春天的描写,新的内燃机车头,无不是应用象征手法来扣合“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希望和转机”这个主题。)《春之声》的语言解读一、语意的自然流动性车身颠抖→人们摇晃→童年的摇篮→躺在故乡小河水面上摇晃→故乡和故乡的父母

火车的噪音→歌曲乐音→广州风铃的清音→美国的抽象派音乐→杨子荣的咏叹调→京剧锣鼓的噪音→火车的噪音旱烟的辣味→南瓜的香味→汗味→柿子的甜味→绿豆香→绿豆苗→绿豆时间在流逝,思绪在驰骋,相关相近的语言串起了外在的意象,展现了小说结构的自然流动性,即意识的流动二、结构的强烈扩张感三、表现手法的新奇美四、鲜明的时代感

王蒙在论坛上激情发言。王蒙的忧患意识王蒙呼吁展开汉语保卫战?指出外语伤害中华母语“昨天,为期四天的“2004文化高峰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