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学校中职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学校中职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在中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完
善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出了
积极贡献。
首先,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
通过
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不断拓宽中职教育的发展空间,为学
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同时,学校还加强与企业
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其次,学校不断完善中职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开设了更多的新专业。
比如,我们新增了电子商务、机器人技术、
汽车维修等专业,以满足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
同时,学校
还加强了对传统专业的改革和提升,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
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学校注重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会、校际教学
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
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此外,学校还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我校中职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同仁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心中职教育事业,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在中职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了更好地总结和
展示我校的建设情况,特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
首先,我校注重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学校大力投入资金,对校园内的教学楼、实训基地、实验室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提高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特别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其次,我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引进了一大批高水
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学校也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使教师更加有激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另外,我校还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学校结合行业需求,重新调整和
优化了课程设置,开设了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同时,学校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通过与各大企业的合作,学校为学生
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搭建了更多的平台。
最后,学校还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
德品质培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校在中职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努力,为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加强专业建设 深化课程改革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1专 业设 置与 开发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 培养 目标是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专 门
人才 ,即培养和训练 岗位所 必需的基本能力 。基 于这一要 求 ,结合 当前江苏省 内外对测绘 人才的需求 和主要应用行 业, 确定 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 的总体架构如下 :
座; 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沟通 , 交流信息。通过各类活动 , 我 校不 断改善合作关 系, 高实 习实训水平 。 提 23 专 业 文 化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
加 强专 业建 设 深化 课 程 改革
李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提 升职 业教 育质 量
2 13 ) 115
伟
王 唏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0J6 1 1 0 1 7— 8 42 1 — 6 — 2 3
( 南京 工程 高等 职业 学校 地质 工程 系 江苏 ・ 南京
专 业 为 龙 头 , 利 用 该 专 业 的 品 牌 和 资 源 优 势 , 动 区 域 并 带
地质 调查与矿 产普查 、 建筑 工程技 术和计 算机 应用技术 等 专业 的建 设 和发展 , 提高专 业建 设 的整体 水 平 , 同类 院 为 校培训 师资发挥示 范作用 , 进地 区和行业 职业教 育 的协 促
的教师每年都按要求 带学 生到企业 或者大型施工工地进 行 实践活 动 , 或利用 寒 、 假及课余 时间 到企业实 习调研 , 暑 了 解专业发展 的最新动 态 , 累实践 经验 , 积 促进了实践教学 的 发展 , 促进 了专业教师专业成长 。 22 大 力加 强 实 验 室 投 入 建 设 与 校 内外 实 习实 训 室 建设 . 遵 循“ 满足教 学 、 适应生产 、 顾研 究” 兼 原则 , 实训 基地 建 设注重校 内生产性实训 与校 外顶 岗实 习的有机衔接与融 通 。 目前建成普通测量仪器实验室 、 精密 测量仪器实验 室 、 数 字化成 图室 、 水准仪 实训室 、 经纬仪 实训 室 、 全站仪 实训 室 和测 绘仪器检验维修室等 7个实验实训室 ,拥 有分布在 校 内外 的地形 测量 、 制测量 、 程测 量 、 控 工 地籍测 量和 Ca I ' S 测量等 7 专业 实训场地 , 个 实训环境优美 , 布局合 理。实验 实训 室设备 先进配套 齐全 , 与测绘 企业生 产 同步 , 是教学 、 生产 型实训基地 ; 是企业 文化宣传 、 全生产 教育基地 , 安 彰 显 了独特的专业文化氛围。 校 外 实 习基 地 是 本 专 业 与 社 会 沟通 的 纽 带 ,是 检 验 和 提升专业 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此 , 我校非常重视校外实 训基地建设 , 已建立稳定 的校外 实训基地 9个 , 现 如江苏 省 地质测绘院 、 江苏煤炭地质测绘 院 、 南京 国图测绘技术公 司 等, 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稳 定。每年派出相 当一 部分学生参加实习实训 ; 导教师定期 下企业实 习 , 指 了解 学 生的实习动态 ; 聘请 企业专家到学校进 行专业技术 、 励志讲
中职专业建设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中职专业建设。
现将我校中职专业建设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专业建设总体情况1. 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我校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新增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与会计等热门专业,淘汰了部分市场需求较小、就业前景不理想的专业。
目前,我校共有20个专业,涵盖了制造、服务、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2. 专业建设成果(1)专业认证:我校共有3个专业通过国家级认证,5个专业通过省级认证。
(2)教学成果:我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10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
(3)校企合作:我校与1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二、专业建设主要工作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工学结合:我校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2)校企合作:我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2. 课程体系建设(1)优化课程结构:我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发特色课程:我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发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等特色课程。
3. 教师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我校积极引进优秀毕业生和行业精英,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加强教师培训: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我校投资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我校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
5. 产学研合作(1)开展产学研项目:我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举办产学研论坛:我校定期举办产学研论坛,促进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
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
我们金华市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根据我校机电专业建设的实践,拟就专业建设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应该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
专业结构调整,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们金华市的专业结构还甚不合理、不甚科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宏观方面,全市各校的专业相互重复设置,大致雷同,造成办学资源的恶性竞争;为了适应招生的需要,过多开设一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专业,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财会专业等,造成高入学、低就业的现象。
第二,在微观方面,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多而全,没有学校自己的骨干专业,平均使用加力量,导致专业建设资源不足,发展缓慢;一些学校没有针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随意设置专业,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要金华市范围内应该加大专业结构的调整。
要加强宏观调控,对重点专业与示范专业进行引导与扶持,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与产业结构相吻合的精品专业,使一些雷同的专业向这些精品专业集中。
尽管在目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功能已经减弱,然而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十分明显,因而不同地区对人才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主要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建设必须分析当地经济结构的特点,了解劳动市场的主要的需求。
各职业学校要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形成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作者:吴红耿波祝木伟聂恒凯李荣兵来源:《市场周刊》2016年第03期摘要:文章从校企对接、系统培养、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如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3-121 -02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做好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能否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11年被列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在校企对接、系统培养、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全面实践,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举措(一)完善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机制,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成立由企业、政府机构、行业和学院参与的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工作章程,制定共管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选聘制度、工作激励制度等,确定委员会成员工作职责和目标及奖惩措施。
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质量共评,达到共同发展。
建立了与物流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院驻外工作站的定期沟通机制,及与物流企业互聘互兼人员制度;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2场。
(二)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建立对口支援专业建设合作,成立中高职专业衔接课程开发小组,出台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小组工作制度,共同制定了中高职衔接的物流管理专业4门中职核心课程(如《物流业务流程》等)以及5门高职核心课程(如《采购与仓储》等)的课程标准。
职业学校 工作情况汇报
职业学校工作情况汇报一、总述本学年是我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工作的转折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按照学校发展战略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学校着眼于办学目标,注重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加强教学督导和考核评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全面改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着眼于人才培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增加教师数量,同时提高教师的学历和教学能力。
通过各类培训和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体制,建立了规范的办学制度,加强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加强了校园文明建设,建立了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使学校管理体制更加高效,学校管理更加科学。
五、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向前迈进,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在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方面,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职业技能水平。
同时,学校广泛开展了就业指导和招聘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六、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总结报告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总结报告学校名称学校代码专业名称(代码)专业负责人学校举办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所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部财政部制二。
一三年九月一、项目概况1.项目简介[重点介绍项目建设目标、主要内容、立项时间、资金安排、建设内容变更情况、资金使用变更情况等。
]2.进展与管理[重点介绍项目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探索系统培养、实施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学校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举措等。
]二、完成情况[对照项目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逐项详述实际完成程度。
]三、建设成效[重点介绍项目建设对专业水平、实力、特色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效果;专业发展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对校内其他专业和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等。
尽可能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社会评价指标。
]四、预算执行【主要总结预算执行情况:是否按照预算执行专项资金,如有预算调整,是否报备后执行;学校是否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如有,须作为附件);是否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原则实行项目管理;中央补助资金是否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合计占比多少;中央补助资金是否用于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化债等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如有,须注明支出的数额和原因);本专业中央补助资金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是否超过50%(如有,须说明超过部分的数额和原因);经费使用中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专业建设状态数据表项目建设资金执行情况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一览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二、招生对象三、学制四、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规格五、就业岗位与资格/等级证书五、专业课程体系(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四)课程设置*本格式为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项目学校可以按照需要调整栏目设置,也可提交本校格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补充必要的附件。
学校建设维护情况汇报材料
学校建设维护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在学校建设和设施维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展示我校的建设维护情况,特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
首先,学校建设方面,我们在校园环境美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校园内新增了多处绿化带和花坛,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同时,校园内的道路和楼宇也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保持了整洁和有序的状态。
此外,我们还对教学楼、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进行了维护和更新,确保了学生们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学校设施维护方面,我们注重了学校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对教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障了师生们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我们也对学校的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了学校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学校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学校安全出口、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保障了师生们在校园内的安全。
总体来看,学校建设维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
问题和不足。
比如,部分教室设施老化严重,需要进行更新和维护;校园内的一些绿化带和花坛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养护;学校安全
设施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建设维护水平,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加
强管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学校建设和设施维护工作取得更
好的成绩。
以上就是我校学校建设维护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得到上级部
门的认可和支持。
感谢各级领导对学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师德和专业发展情况汇报
师德和专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部门的一名教师,现就我的师德和专业发展情况向您做一次汇报。
首先,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师德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
我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与同事相处中,我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与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其次,我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我关注教育前沿理论,不断学习教学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
业素养,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我也
将继续关注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敬上!。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例吴红;耿波;祝木伟;聂恒凯;李荣兵【摘要】文章从校企对接、系统培养、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如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121-122)【关键词】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作者】吴红;耿波;祝木伟;聂恒凯;李荣兵【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做好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能否适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11年被列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在校企对接、系统培养、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全面实践,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一)完善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机制,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成立由企业、政府机构、行业和学院参与的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工作章程,制定共管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选聘制度、工作激励制度等,确定委员会成员工作职责和目标及奖惩措施。
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质量共评,达到共同发展。
建立了与物流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院驻外工作站的定期沟通机制,及与物流企业互聘互兼人员制度;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2场。
新专业筹建情况汇报
新专业筹建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新专业的筹建工作,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
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努力推进新专业的筹建工作。
下面我将就我校新专业筹建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充分了解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情况。
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沟通,我们明确了新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为后续的专业设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其次,我们组建了由学校领导、相关专家和教师组成的筹建工作组,负责新专
业的立项、规划和设置。
工作组成员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制定了新专业的发展规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新专业与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新
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注重新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相关领域优秀人才的引进和
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教学条件和实验设备的建设,为新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最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新专业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
同时,我们还将不断完善新专业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总的来说,我校新专业的筹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关心,让我们共同期待新专业的美好未来!。
强化专业建设 提升职校内涵——对绍兴县职校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2008年第8期职教论坛强化专业建设提升职校内涵———对绍兴县职校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浙江省绍兴县教育局梁贤林摘要:本文对绍兴县职校的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对专业课师资队伍的建设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对策绍兴县职业教育发展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了,二十多年来我县职校从部门联办、遍地开花、小打小闹,到如今拥有两所国家级重点学校,1所省级重点学校,4个省级示范基地,8个省级示范专业,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上都发生飞跃。
绍兴县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摇篮。
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一对孪生姐妹。
绍兴县职业教育在布局基本定型,硬件适度超前,重点、基地、示范专业全省领先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如何更好地紧贴生产实际,如何更多地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当前必须深刻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职业教育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绍兴县委领导在调研职业教育时曾经提出:“职业教育要在现代服务业中发挥人才保障作用,努力提高‘就业率’。
”这一观点深入浅出,通俗明白,一语道破职业教育的“天机”。
职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率高,是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选择,家长的愿望,也是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就业率高说明学校培养的学生专业对口,专业技能高,专业质量过硬。
产业结构决定专业设置,技能水平决定就业出路,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当地产业水平和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
而专业质量的高低,学生技能的强弱,关键和根本点在于这个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在于有否高技能的指导老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之后,国家级、省级技能比武年年举行,赛势越来越旺,竞争日趋激烈。
业内专家甚至说:“师生的技能水平一天不提高,大赛就没有终期。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绍兴县2007年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的情况及职教专业课教师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职业学校年度工作情况汇报
职业学校年度工作情况汇报本学校作为一所职业学校,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各行业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就本学校年度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教学工作情况本学校一直将教学工作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过去一年,学校教师团队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培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更新了一批教学设备和教材资料,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同时,学校也加大了对学生的督导与指导力度,加强了学业辅导和就业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发展。
过去一年,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科研工作情况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本校一直注重科研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加大了对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支持力度。
过去一年,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组织和开展科研课题,并在各项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结题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积极与企业和社会各界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学生管理工作情况学生是学校的发展希望,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过去一年,学校进一步健全了学生管理体系,规范了学生行为规范,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
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与条件,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四、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学校一直以来注重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过去一年,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完善了教师培训机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汇报****职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赤峰市名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
一、发展历程****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业和农牧民;面向大市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把****职业学校建成领导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向往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以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化校园为手段,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学校视察工作,给予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97年和1998年,中央电视台两次来校采访并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1999年,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重新评估认定;《农村教育》(2000年第11期、2002年第8期)两次专题报道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学校构建了“就业(未入学先为学生就业找出路)、服务(服务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升学(努力把学生送入高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的办学模式,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先导,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承担科教兴旗的重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自治区教育厅领导来校视察,给予学校高度评价:“在全区职业教育面临滑坡的情况下,在赤峰地区的偏远山区却有这样一所办得如此有声有色的职业学校,我们不能不说,职业教育前途无量。
”赤峰市教育局原局长张子军到校考察时指出:“如何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典范,我们要在全市推广华夏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科研兴市,就要发展职业教育。
”并亲自为《草原职教一枝花——****职业学校发展纪实》一文做按语,推荐刊发在《赤峰教育》上,在全市推广学校的办学经验;2007年,学校被评定为“赤峰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旗级、市级和自治区级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和劳动技能鉴定站;2008年,学校被自治区宣传部、发改委和实践杂志社等八委(厅局社)评为“社会奉献突出单位”;学校连续五年,在全市职教系统“双杯”竞赛和“三强杯”竞赛中获得优胜奖,多次被赤峰市政府评为职教先进集体;2012年,被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授予“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称号;2012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审批,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行列;2013年,被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和“行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同年4月,中国品德教育联合会将****职业学校确定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同年5月,荣获中国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颁发的“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牌匾和荣誉证书。
二、基础能力学校占地面积136135平方米,建筑面积83735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校建有二类驾校一所、实习门诊一所,建有功能齐全和运行流畅的数字化校园网,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网络办公平台,为所有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完全实现了多媒体电化教学和网络办公。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装备图书7.2万册、各类报刊83种,可供全校师生借阅和查找资料。
学校配备了38座的教工阅览(资料)室1个,同时为学生配备了80座的学生阅览室3个,可容纳240人同时阅读。
学校配有计算机教室5个、电子备课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有多媒体教室5个、语音室1个、美术画室3个、音乐排练室5个、学术报告厅1个。
学校建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有相对完备的教学资源库、试题库,学校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应用与维修等重点专业配备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数字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专业建设学校共开设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牧医、医学、护理、财会、工艺美术、音乐、旅游、幼师、化工等十七个专业,其中,农学(现调整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名专业;电工电子专业(现调整为电子电工应用与维修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精品专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赤峰市骨干示范专业。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发展围着市场转,专业建设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社会需要转”和“巩固发展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骨干专业,精心打造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改造老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开发特色专业,突出骨干专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专业。
学校组建了由旗政府、合作企业、合作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成立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合作企业参与制定新开设专业发展计划和传统专业调整方案,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
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两级骨干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建设一批与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重点专业。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确定重点打造的六大品牌专业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和护理专业。
学校投资2146.9万元,大量购置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当地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校内实训基地。
各实训基地均可同时接纳1个以上班级开展实习实训,能满足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需要。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配备土壤速测仪等设备3128台(套、件);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配备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设备1560台(套、件);建筑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配备沥青抽提仪等设备466台(套、件);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配备发动机分析仪等设备501台(套、件);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占地面积960平方米,配备调温焊台、电器套件等设备1390台(套、件)。
学校为实习实训基地配建电工电力拖动实训室、中央空调原理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训室、PLC编程实训室、机械制图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视听及电子安装调配实验室、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柴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电汽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空调维修实训室、汽车整体实训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涂装实训室、汽车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混凝土检测试验仪器实验室、石油沥青检测试验仪器实验室、试验机防水卷材实验室、建工多媒体实训室、生化实验室等25个实习实训室。
学校与巴林左旗鑫达种业有限公司、十三敖包镇伙房村现代种植园区、巴林左旗林东镇蓝鹰进口汽车维修厂、富邦汽贸公司、鑫隆建筑公司、恒远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公司等17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学、实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制定了合作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做到“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循环实习、稳定就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师资队伍学校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编制标准、任职资格与职务评聘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该机制为充实教师数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创设了制度环境。
学校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和水平,“双师型”教师人数逐年增加。
建立企业专家人才库,从企业和行业聘请理论功底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改善专业教师结构,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我校注重教师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专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246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人,学校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课兼职教师30人。
专业课教师130人,基础课教师86人;研究生学历13人,本科学历233人;高级教师69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5人;赤峰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5人。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0年9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多位教师被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授予“2010年度‘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科研单位”称号。
国家级课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下设的子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10年7月结题,学校被评定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基地。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五、课程改革学校以“课程体系技能化,教学过程实践化”的思想为指导,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企业需求开发课程,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针对企业岗位需要训练学生技能,参照企业岗位标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本教材,不断丰富和充实与之相配套的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校本实训教材1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