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现状与预防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疾病现状与预防控制

【摘要】:食源性疾病多表现为暴发的食物中毒,不仅导致健康伤害,还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可掌握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追踪食源性疾病的发展趋势,指导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和观察监测控制措施的效果,并建立食物中毒暴发和食品污染的早期预警系统,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现状;预防控制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种类多。但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和基础研究尚较薄弱。因此,我国食源性疾病实际发病人数统计不准确,引起食源性疾病病原体及其消长趋势不清楚,因而不能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确定预防策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也不可能对已执行的预防措施的效果及效率进行精确评价。

一、食源性疾病的现状

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在全世界相当普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例高达数十亿例,发达国家至少有1/3的人患过食源性疾病[1]。在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发病人数更是不计其数。据卫生部统计:2003年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 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相比,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2]。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一些早已被人们认识的食源性疾病(如沙门菌病、霍乱)发病率不断上升,沙门菌病在大多数国家是主要问题。新的食源性病原体感染不断出现,有些微生物因最近才发现食品在其传播中的作用而受到高度重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coli 0157:H7引起的感染和利斯特菌是近10年出现的重要的食源性疾病[3]。

其它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1)、天然真菌毒素污染,如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A及新发现的伏马菌素等对谷物等农作物的污染问题及长期暴露所致的健康损害问题;(2)、非传统病原体出现:1996年比利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二噁英和PCBs污染食品事件,大规模食品监测发现,污染与动物脂肪的回收使用有关。

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

(一)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

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条防线是保证食品企业有先进科学的管理,应在食品生

产企业中大力推行GMP和HACCP;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二条防线是保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可采取”堵源”与”截流”并重。减少食品污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防止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及其毒素、有毒有害化学物和农药对食品的污染,控制食源性疾病。防止从业人员带菌传播食源性疾病[4]。

(二)建立我国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控制体系

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预警体系是科学和经济的预防措施,它可以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先兆,赢得时间启动应急措施,采取有效对策控制食源性疾病,以防出现疾病大规模的流行。

1. 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控制现况

中国每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例数十分有限,2000年全国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150起,罹患人数仅为6 237人,远低于发达国家。表明中国食源性疾病的报告体系很不完善[5]。监测手段十分落后,与发达国家的监控水平相比,差距甚远。

2. 建立适合我国食源性疾病预警体系

食源性疾病预警体系的启动共分三级[6]: (1) 一级预警体系的启动,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所辖地区有关市、县、乡级医院共同启动,做出响应。(2) 二级预警体系的启动,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监督所、所辖地区有关省、市、县级医院共同启动,做出响应。(3) 三级预警体系的启动,由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卫生监督中心、所辖有关省、市、县级医院共同启动,做出响应。立食源性疾病预警体系信息数据库[7]。对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数据、主动监测数据、溯源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及时汇总并定期发布分析报告,达到疾病预警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提高公民个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能力

国外的一些做法应值得我们借鉴。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美国的几点经验或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善敲警钟,二是应急高效,三是善用民间力量。为了避免由此引起食源性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搞好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8]:(1) 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2) 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食用。不喝生水。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3) 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4) 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大多数公民没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少有人注意关于卫生方面的东西。在酒店、饭店、公共场所等处,也很少见到有关卫生方面的宣传。这就更显出国民素质教育在现实生活方面的意义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郭授衡. 湖南省2000-2002年食源性疾病调查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04,4(4).

[2] 生部公布2003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情况[EB/OL]。/public/open.asp x? nid =7813,2004 ,2(2).

[3] 玉华, 田海霞.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职业与健康》, 2005,21(12).

[4] 秀英. 全球食源性疾病现状,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3, 30(4).

[5] 卫生部关于2000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1, 13(2):51-52.

[6] 戴月, 袁宝君, 周天兵. 建立适合我国食源性疾病预警体系模式的初探.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5)。

[7] 戴月,袁宝君。我国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模式初探, 江苏预防医学, 2005,16(2).

[8] 华英, 龙一兵.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2, 9(1)l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