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起居注第15册(乾隆二十一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_广西师大出版社

合集下载

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

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

《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乾隆钦定二十五宝玺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限量发行:199套收藏价:36000元规格:纵115CM,横220CM已故国宝级的鉴定大师史树青生前书题<<清代皇帝宝玺总谱----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乾隆十一年据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定先代所藏御宝二十五颗,袭以重盝(读录,盒子),承以髤(读休,赤色和黑色的漆)几,设交泰殿中。

御宝各有所用,真罕见宝谱也!一九九九年元月,春兰放花,香流满室。

乾隆钦定二十五宝玺鉴赏《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1、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白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盘龙钮高二寸承天受命大清国之印,以表明皇帝的道统2、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碧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一分盘龙钮高三寸五分皇帝敬奉上天之印,以表明皇帝顺从于天3、大清嗣天子宝以章继绳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钮高一寸七分皇帝继承人之印,以表明效仿祖辈4、皇帝之宝(满文) 以布诏赦青玉方三寸九分厚一寸交龙纽高二寸一分皇帝之印,颁诏大赦时用5、皇帝之宝以肃法驾檀木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七分盘龙纽高三寸五分皇帝之印,以整治国家,使之有序6、天子之宝以祀百神白玉方二寸四分厚六分交龙纽高一寸三分皇帝之印,用来祭祀所有神灵7、皇帝尊亲之宝以荐徽号白玉方二寸一分厚六分盘龙纽高一寸三分皇帝尊崇亲属之印,用来封赠皇族成员徽号皇8、帝亲亲之宝以展宗盟白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一分交龙纽高一寸二分皇帝亲密亲王之印,向亲王颁旨时用9、皇帝行宝以颁锡贲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分蹲龙纽高二寸五分皇帝公务用印,赏赐施恩时用10、皇帝信宝以征戎伍白玉方三寸三分厚五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皇帝凭证之印,调兵时用11、天子行宝以册外蛮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分蹲龙纽高二寸五分皇帝公务用印,册封外藩时用12、天子信宝以命殊方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皇帝凭证之印,给远方各国降旨时用13、敬天勤民之宝以饬觐吏白玉方三寸一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尊敬上天仁爱百姓之印,用于来京朝觐官员降旨时用14、制诰之宝以谕臣僚青玉方四寸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高二寸七分降旨之印,训示官员时用15、敕命之宝以钤诰敕碧玉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一分交龙纽高一寸八分降旨训谕之印,颁诰命、敕命时用16、垂训之宝以扬国宪碧玉方四寸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留下皇帝训示之印,用来宣传国家典章制度17、命德之宝以奖忠良青玉方四寸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二寸一分降旨给有德才者之印,用以鼓励忠诚贤良18、钦文之玺以重文教墨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尊崇文化之印,以重视文化教育19、表章经史之宝以崇古训碧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二分表彰经史之印,以尊崇古代的训示20、巡狩天下之宝以从省方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高二寸五分巡察疆土之印,皇帝外出巡察时随身用印21、讨罪安民之宝以张征伐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高二寸五分征讨叛罪安扶百姓之印,出征讨伐时用22、制驭六师之宝以整戎行墨玉方五寸三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二寸二分统辖全军之印,发布军令时用23、敕正万邦之宝以诰外国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四分盘龙纽高二寸三分训示万国之中,给外国降旨时用24、敕正万民之宝以诰四方青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训示四方百姓之印,诏告四方百姓时用25、广运之宝以谨封识墨玉方六寸厚二寸交龙纽高三寸弘扬天运之中,以重视旌表纪念在这套哺代皇帝宝玺总谱中更值得我们珍藏的是一一爱新觉罗皇族目前唯一辈分最高的成员:道光皇帝五代嫡孙、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子80多岁高龄的爱新觉罗.毓蟾先生当见到<<清代皇帝宝玺总谱>>时激动的好久说不出话来,他仿佛又回忆起小时候在皇宫里每个宝玺背后的辛酸故事,最后颤微的说: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以前皇族的珍品,死也瞑目了.相信大家都清楚,作为我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大书法家,爱新觉罗.毓蟾先生的书法作品几乎都被国内外高层喜爱和收藏,他所提写的每个字都达到上万元。

文物200409--乾隆十五年_京城全图_中的太液池_省略_隆朝_西苑太液池地盘图_考_补证_王其亨

文物200409--乾隆十五年_京城全图_中的太液池_省略_隆朝_西苑太液池地盘图_考_补证_王其亨
修 , 见 北海 景 山公 园管 理 处编《北 海 景山 公 园 志》 , 70 页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0 年 。然 未 见具 体档案 。据刘敦 桢先生对康熙 中叶《清皇 城 宫殿衙署图》的考证 , 兼比照康熙六十年《万寿盛 典》图琼岛部分 , 均未见该组群 。可见建于顺治年 间一 说难以成立 。另 , 题咏悦心殿 首见之诗为 乾 隆九 年御制《悦心殿 作》 , 有“ … …顺 治年间建 白 塔于此 。别殿构其旁 , 颜曰 :`悦心' , 几余临幸 , 即 景成什” 之句 , 由此 , 认为悦心殿等与永安寺法轮 殿等工程一同于乾隆八年展开而工竣于九年 , 当 更为合理 。 [ 6] 乾隆十六年(1751 年)正月十六日奏案 :“ 海望 、三 和 、倍赫谨奏 :遵 旨永安寺白塔前 新建呀们达 噶 佛坛 一座 , 上檐铸造 铜镀金宝顶瓦 片 , 前檐铸 造 镀金铜隔扇四扇 , 券内漆饰并安设供案佛台。” [ 7] 《乾隆京 城全图》(1940 年)标此 亭名为“ 蓬壶 邑 胜” , 本文从《国朝宫史》改 。 [ 8] 《辍耕录》 :“ … …万寿山 … …山之东有石桥 , 长七 十六 尺 , 阔四十一尺 半 。为石渠 , 以载金水 , 而 流 于山后 , 以汲于山顶也 。” [ 9] 《 明宫史 · 金集》:“ 自北闸口迤 南东岸 , 曰船屋 , 乃冬 日藏龙舟之所 … … 再南 , 曰陟山 门 , 通里 冰 窖者也 。” [ 10] 同注[ 9] 。 [ 11] 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六月十九日奏销档 :“ 拆
(责任编辑 :李 力)
· 93 ·
·92 ·
致谢 :感谢徐 苹芳教授 对本文 研究写作 的 关心与帮助 。
[ 1] 王其亨 , 庄岳《 清代乾隆朝〈西 苑太液池地盘 图〉 考》 ,《文物》2003 年第 8 期(以下简称《太液池图》)。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资料汇编总目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资料汇编总目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资料汇编总目资料汇编总目中国第二档案馆档案史料集目录1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辑),2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再版。

2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47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 《直皖战争》,3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4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 《中国无政府主义和中国社会党》,2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212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 《善后会议》,377千字,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8 《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345千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9 《五二〇运动资料》(一),341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 《冯玉祥选集》(上),4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 《周佛海日记》(上、下),989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 《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00千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 《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下)》,1065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 《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编》,254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5 《张謇农商总长任期经济资料选编》,353千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6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上、下),1037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7 《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462千字,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18 《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575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9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下),1340千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0 《五二〇运动资料》(二),34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019年走进故宫单元测试与期末测试题

2019年走进故宫单元测试与期末测试题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一共有()年?答案:4912.【单选题】清代紫禁城内主要的宗教形式是?答案:藏传佛教3。

【单选题】故宫博物院成立多久?答案:904.【判断题】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吗? 答案:对5。

【单选题】“正大光明”牌匾是由哪位皇帝御笔亲书?答案:顺治皇帝[第二章测试]1。

【单选题】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答案:掐丝珐琅2.【单选题】横梁和立柱一层层组合成的建筑骨架用术语讲叫什么?答案:框架结构3。

【多选题】紫禁城现有四所花园分别是?答案: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4.【多选题】斗拱有以下哪几个构件?答案:斗翘、昂拱木方5.【判断题】镏金斗拱只能用在庑殿和歇山屋顶下。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珍贵文物占在国所有文物94%。

答案:错2。

【多选题】收藏大家张伯驹,捐的是以下哪副作品。

答案:《游春图》《平复帖》3。

【判断题】乾隆皇帝对宗教画进行了编目,叫《石渠宝笈》。

答案:错4.【判断题】皇家的家谱叫玉牒.答案:对5.【判断题】陶瓷、玉器这两种藏品必须存放再恒温恒湿的环境下。

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多选题】下面哪些是国画的分类方式?答案:技法画科装潢2。

【单选题】平远和平视属于绘画的哪个要素?答案:构图3。

【单选题】清亡时,紫禁城藏有多少书画?答案:6万余件4。

【单选题】《苦瓜鼠图卷》表现的内容为:答案:明宣宗庆贺“三十”得子5.【单选题】《千里江山图》表现的内容为:答案:宋徽宗鄱阳湖看庐山[第五章测试]1.【单选题】关于殷墟妇好墓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答案:殷墟妇好墓没有被盗掘过,保存非常完整2.【单选题】楚王问鼎的故事中,王孙满的答词表明了什么态度?()答案:周王室依旧是正统3。

【单选题】关于青铜器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答案:青铜器器类丰富,各有用途4.【判断题】“国之重器”指的是这个器物的尺寸大,重量大。

中国满文档案工作70年——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中心

中国满文档案工作70年——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中心

2019年2期(总第69期)满语研究MANCHU STUDIES ɴ2,2019(Generalɴ.69)收稿日期:2019-10-28作者简介:吴元丰(1956-),男(锡伯族),新疆察布查尔人,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清代满文档案整理编目及翻译研究;李刚(1982-),男(满族),辽宁岫岩人,馆员,主要从事清代满文档案整理编目及翻译研究。

中国满文档案工作70年———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中心吴元丰李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北京100031)摘要:中国满文档案工作可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创业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为奠基时期、21世纪初至今为发展时期等三个历史时期。

中国满文档案著录工作经历手写卡片著录、数字化图像电子著录、与编译项目结合电子著录的发展历程,而满文档案编译出版有汉译文编辑出版、满文原件与汉译文合集出版、满文原件编辑出版、满文档案目录及提要编辑出版等几种类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部)是全国满文档案人才最集中的地方,该处在做好整理、著录、编译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为中国满文档案的案整理编目及翻译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档案翻译;满文档案整理中图分类号:K20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873(2019)02-0081-07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王朝,是以满族上层为核心,联合其他民族上层建立起来的中央政权。

有清一代,满文、汉文和蒙古文一并成为通用文字,其中称为“清文”“国语”的满文和满语具有特殊地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满蒙官员,特别是承办八旗事务及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满蒙官员,都用满文缮写公文。

与此适应,有关诰敕、谕旨、寄信及各部院的行文,也都用满文书写。

因此,清代形成了大量满文公文,清政府则设专门部门或人员对公文进行归档保管。

虽然清代形成的满文档案都未能全部保存下来,但幸存下来的满文档案仍为数目巨大,有近300万件(册),其中200万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占整个存世满文档案的2/3。

(最新)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

(最新)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

《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乾隆钦定二十五宝玺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限量发行:199套收藏价:36000元规格:纵115CM,横220CM已故国宝级的鉴定大师史树青生前书题<<清代皇帝宝玺总谱----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乾隆十一年据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定先代所藏御宝二十五颗,袭以重盝(读录,盒子),承以髤(读休,赤色和黑色的漆)几,设交泰殿中。

御宝各有所用,真罕见宝谱也!一九九九年元月,春兰放花,香流满室。

乾隆钦定二十五宝玺鉴赏《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1、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白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盘龙钮高二寸承天受命大清国之印,以表明皇帝的道统2、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碧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一分盘龙钮高三寸五分皇帝敬奉上天之印,以表明皇帝顺从于天3、大清嗣天子宝以章继绳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钮高一寸七分皇帝继承人之印,以表明效仿祖辈4、皇帝之宝(满文) 以布诏赦青玉方三寸九分厚一寸交龙纽高二寸一分皇帝之印,颁诏大赦时用5、皇帝之宝以肃法驾檀木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七分盘龙纽高三寸五分皇帝之印,以整治国家,使之有序6、天子之宝以祀百神白玉方二寸四分厚六分交龙纽高一寸三分皇帝之印,用来祭祀所有神灵7、皇帝尊亲之宝以荐徽号白玉方二寸一分厚六分盘龙纽高一寸三分皇帝尊崇亲属之印,用来封赠皇族成员徽号皇8、帝亲亲之宝以展宗盟白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一分交龙纽高一寸二分皇帝亲密亲王之印,向亲王颁旨时用9、皇帝行宝以颁锡贲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分蹲龙纽高二寸五分皇帝公务用印,赏赐施恩时用10、皇帝信宝以征戎伍白玉方三寸三分厚五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皇帝凭证之印,调兵时用11、天子行宝以册外蛮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分蹲龙纽高二寸五分皇帝公务用印,册封外藩时用12、天子信宝以命殊方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皇帝凭证之印,给远方各国降旨时用13、敬天勤民之宝以饬觐吏白玉方三寸一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尊敬上天仁爱百姓之印,用于来京朝觐官员降旨时用14、制诰之宝以谕臣僚青玉方四寸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高二寸七分降旨之印,训示官员时用15、敕命之宝以钤诰敕碧玉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一分交龙纽高一寸八分降旨训谕之印,颁诰命、敕命时用16、垂训之宝以扬国宪碧玉方四寸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留下皇帝训示之印,用来宣传国家典章制度17、命德之宝以奖忠良青玉方四寸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二寸一分降旨给有德才者之印,用以鼓励忠诚贤良18、钦文之玺以重文教墨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尊崇文化之印,以重视文化教育19、表章经史之宝以崇古训碧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二分表彰经史之印,以尊崇古代的训示20、巡狩天下之宝以从省方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高二寸五分巡察疆土之印,皇帝外出巡察时随身用印21、讨罪安民之宝以张征伐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高二寸五分征讨叛罪安扶百姓之印,出征讨伐时用22、制驭六师之宝以整戎行墨玉方五寸三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二寸二分统辖全军之印,发布军令时用23、敕正万邦之宝以诰外国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四分盘龙纽高二寸三分训示万国之中,给外国降旨时用24、敕正万民之宝以诰四方青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训示四方百姓之印,诏告四方百姓时用25、广运之宝以谨封识墨玉方六寸厚二寸交龙纽高三寸弘扬天运之中,以重视旌表纪念在这套哺代皇帝宝玺总谱中更值得我们珍藏的是一一爱新觉罗皇族目前唯一辈分最高的成员:道光皇帝五代嫡孙、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子80多岁高龄的爱新觉罗.毓蟾先生当见到<<清代皇帝宝玺总谱>>时激动的好久说不出话来,他仿佛又回忆起小时候在皇宫里每个宝玺背后的辛酸故事,最后颤微的说: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以前皇族的珍品,死也瞑目了.相信大家都清楚,作为我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大书法家,爱新觉罗.毓蟾先生的书法作品几乎都被国内外高层喜爱和收藏,他所提写的每个字都达到上万元。

18世纪东南亚相关汉籍史料

18世纪东南亚相关汉籍史料

18世紀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岡山大学 渡辺佳成はじめに 膨大な史料無用の史料?1.工具書、目録許雲樵「南洋文献叙録長編」(『南洋研究』1、1959)顧海編『東南亜古代史中文文献提要』(廈門大学出版社、1990)Sun Laichen,“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 on Burma:A Bibliograph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Works,”(Journal of Burma Studies, 2: 1-116)方國瑜『雲南史料目録概説』(全3冊、中華書局、1984)范秀傅主編『中国辺疆古籍題解』(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呉永章『中国南方民族史志要籍題解』(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呂名中主編『南方民族古史書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鄧衍林編『中国辺疆図籍録』(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上海:商務印書館、1958))2.史料紹介a.地理書・外国伝・『(皇朝)清朝通典』 乾隆52(1787)成書。

清初より乾隆50(1785)。

巻98辺防2:暹羅、緬甸、整欠、景海など。

・『(皇朝)清朝通志』 乾隆52(1787)成書。

清初より乾隆50(1785)、四夷伝は無し。

・『(皇朝)清朝文献通考』 乾隆52(1787)成書。

清初より乾隆50(1785)。

所収文献の原本が存在しているので、史料的価値は低いが、百科全書的なものとして便利。

巻38土貢考、296四裔考4:緬甸、297四裔考5:暹羅など。

・(清)劉錦藻撰『(皇朝)清朝続文献通考』 乾隆51(1786)より光緒30(1904)まで。

改訂本は宣統3(1911)までを増補。

巻62:土貢考、325:輿地考21雲南省、333:四裔考3(緬甸)、暹羅、345:外交考9界務英吉利など。

・『清史稿』・(清)陸次雲撰『八紘譯史』(百部叢書集成:龍威秘書)1683成書。

宣教師より得た地理書を、中国の史書と比較考訂しつつ翻訳。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阅读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阅读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料目录(节选)一、有关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及研究的工具书(一)综合性书目《中国近现代史论著目录总汇》(1980—1990),徐舸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清史稿·艺文志》,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7月版。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索引)。

全二册,章钰、武作成等编。

中华书局1982年。

(二)专题性书目《太平天国资料目录》,张秀民、王会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研究太平天国史著述综目》,姜秉正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5月版。

《教案史料编目》(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丛书第五种),吴盛德、陈增辉合编,1932年。

《辛亥革命资料目录》,南京图书馆编,1981年7月印。

《武汉地区辛亥革命史料联合目录》,湖北省图书馆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1981年印。

《辛亥革命书刊目录》(初稿),上海图书馆1962年编印。

《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魏建猷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地方志综录》,朱士嘉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重印第一版。

《京津地区所藏有关北洋军阀的书目》,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

《民国笔记概观》,郑逸梅著,上海书店1991年6月版。

《清季各国照会目录》,张德泽著。

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孙中山著作及研究书目资料索引》,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编印,1979年印。

《馆藏广东辛亥革命资料索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81年编印。

《孙中山研究总目》,苏爱荣、刘永为编,团结出版社1990年3月版。

《晚清戏曲小说书目》,阿英编,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三)期刊目录《1833—1949年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史学论文分类索引》,周迅、李凡、李小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2月版。

《太平天国史报刊资料索引》(1949,10—1961,12,15),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61年版。

西北师大图书馆藏《状元策》版本价值简论

西北师大图书馆藏《状元策》版本价值简论

2020年第4期丝绸之路_总第381期THE SILK ROAD文化论坛O 西北师大图书馆藏《状元策》版本价值简论马庆洲(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00084)[摘要]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考试内容是针对皇帝的策问作一篇策对°状元的殿试答卷习惯上称为状元策9殿试答卷是朝廷秘档,外人无从得见,每科的《进士登科录》也极罕见9清代状元策的传播和流传,主要依靠各种版本的《状元策》。

这些《状元策》刻本,往往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增订、续刻,版本众多,较难识别。

西一种《状元策》,为刻本,收乾隆四十三年至嘉庆七年共13科三殿试。

该书保存完好,品相较佳,在制举类书籍已成稀有之物的今天,颇显珍贵,版本价值日渐凸显j[关键词]清代;乾隆;嘉庆;状元策;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20)04-0068-04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种清代《状元策》刻本(行文方便起见,文中简称“西师藏本”),较为稀见。

笔者曾有幸在该馆翻阅此书,在对比其他图书馆所藏同类书籍后,深感此本得来不易,颇为珍贵。

今对该本的刊刻年代、所收内容、入藏时间等作简要考证,并结合清代的殿试制度、状元策的流传,对其版本价值作简要评价。

一、清代状元策及其流传对科举选拔人才的作用,满洲统治者很早就有认识。

皇太极在建号清国之前,就采纳范文程等人建议,实行科举制度,定期考试文士。

入主中原后,对前朝旧规,多所吸纳。

清代的科举制度,基本上照搬明代,《清史稿》云:“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岀身者相比。

康、乾两朝,特开制科。

博学鸿词,号称得人。

然所试者亦仅诗、赋、策论而已。

”①在等>清代的考>代二致,采用的也是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取士的做法。

《清史稿》云:“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

书》易》书》》》》题,谓之制义。

三年大比,试诸生于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参考书

参考书

第一部分:圆明园文献一、官修政书清圣祖仁皇帝实录(3册),中华书局1985年6月影印本清世宗实录(2册),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清高宗实录(19册),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清仁宗实录(5册),中华书局1986年7月影印本清宣宗实录(7册),中华书局1986年10月影印本清文宗实录(4册),中华书局1986年11月影印本清穆宗实录(7册),中华书局1987年1月影印本清德宗实录(8册),中华书局1987年5月版清宣统政纪(1册),中华书局1987年7月影印本清世宗上谕殿本(共三函),故宫图书馆藏大清一统志(120册),清•陈德华等,重刻乾隆年殿刊本皇朝通志,乾隆32年稽璜等奉敕撰,光绪27年上海图书集成局排印本康熙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内务府),伊桑阿等纂修雍正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内务府),充禄等监修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内务府),充陶等撰嘉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内务府)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工部,内务府),托津等纂光绪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内务府),光绪25年刻本影印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工部,内务府),光绪25年刻本影印清朝文献通考,清高宗敕撰,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11.清世祖圣租御制诗文集,全6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 2000年6月清世宗御制文集,1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 2000年6月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全10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8.清高宗御制文(全2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 2000年6月清高宗乐善堂全集(全1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2000年6月清仁宗御制诗(全7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 2000年6月清仁宗御制文(全2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 2000年6月清仁宗味余书室全集(全2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 2000年6月清宣宗御制诗(全1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 2000年6月清宣宗、文宗、穆宗、德宗诗文(1册),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 2000年6 圆明园修建工程奏稿不分卷(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圆明园修建工程则例不分卷(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圆明园工程则例不分卷(清抄本),国家图书馆总管内务府畅春园现行则例三卷(清内府抄本),国家图书馆总管内务府畅春园现行例一卷(清内府抄本),国家图书馆圆明园内工则例不分卷(稿本),湖南图书馆圆明园万寿山内庭汇图则例不分卷(清抄本),国家图书馆万寿山工程则例十九卷(清抄本),国家图书馆钦定内务府则例(圆明园)二卷,国家图书馆二、各类史书、方志日下尊闻录,清•励宗万撰,北京出版社1946.1.日下旧闻考(全10册),清•于敏中等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10.校点本国朝宫史(全2册),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6.校点本国朝宫史续编(全1册),清•庆栋等编纂,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校点本北游录,清•谈迁著,中华书局 1960年4月宸垣识略,清•吴长元辑,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3年翁同龢日记,中华书局校点本 1989年养吉斋丛录,清•吴振棫,北京古籍出版社校点本1983年顺天府志(16册),周家楣等纂,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7年12月出版第二部分:清代圆明园档案目录索引一、已出版档案史料工科奏章文册(《文献丛编》第七辑,故宫文献馆编 1937年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七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编 1976.6.宫中档乾隆朝奏折(68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编 1982-1985宫中档光绪朝奏折(26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编 1973.6.清代档案史料丛编(1-14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1978-1980康熙起居注(3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4.8.雍正朝起居注(5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华书局影印本 1993.8.乾隆朝起居注(42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影印本嘉庆帝起居注(22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影印本清代起居注册•道光朝(100册),台北市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馆影印本1985年清代起居注册•咸丰朝(57册),清•沈兆霖等奉敕撰,台北市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馆影印本 1983年清代起居注册•同治朝(43册),清•桂清杨等奉敕撰,台北市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馆影印本 1983年清代起居注册•光绪朝(80册),清•徐致祥等奉敕撰,台北市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馆影印本 1987年圆明园资料集,舒牧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2年圆明园,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12.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8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1985年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40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圆明园(上、下册),清代档案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光绪朝朱批奏折(120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华书局 1995.2.影印本乾隆朝上谕档(18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 1996年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24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37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2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7.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2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黄山出版社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10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雍正御批(上、下册),华夏出版社 1999.6.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55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朱家溍选编,紫禁城出版社 2003.7.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55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人民出版社 2005.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史学会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7.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七册,中华书局出版 1979.7.二、原档清宫内务府档案:奏销档,陈设档,奏案,活计档(已出版)行文档,来文档,呈堂稿,黄册。

清代蒙古史料综述

清代蒙古史料综述

第1页清代蒙古史料综述在清代,蒙古族作为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合理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一直是清王朝比较重视的政务。

清代大多数官方文献都是满、蒙、汉文并行。

因此有清一代有关蒙古的史料是相当丰富的,且有关记载是比较有系统性的(不像明代那么零乱残缺)。

此外,由于蒙古在政策、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清有特殊的关系,还有许多针对蒙古的专门文献。

一、基本汉籍史料《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4300余卷,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

全局总目、序、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繁官等51卷外,计有《满洲实录》8册(不分卷)、《太祖实录》10卷、《太宗实录》65卷、《世祖实录》144卷、《圣祖实录》300卷、《世宗实录》159卷、《高宗实录》1500卷、《祖宗实录》374卷、《宣宗实录》476卷、《文宗实录》356卷、《穆宗实录》174卷、《德宗实录》597卷,以及《宣统政纪》70卷。

《清实录》的取材范围广泛,统治者有关实录的具体规定多达100多项,包括朝廷大典、帝王巡幸、政纪朝纲、百官除授、军政方略、封疆建置、人口户丁、少数民族、天文历法等众多方面。

按照清廷的规定,实录均以满、蒙、汉三种文字抄写。

这些实录抄本,现在都收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

《清史稿》民初赵尔巽(1844—1927)主修。

529卷,包括本纪25卷,志135卷,表53卷,列传316卷。

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帝至宣统三年(1616—1911)清朝296年的历史。

《清史稿》对有关清代的大量史料进行了初步整理,基本反映了清代重要史事,为研究清史提供了方便。

但参与修史者多为清朝遗老,他们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叙述清朝的历史,书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的封建正统思想。

加之仓促成书,未做统一审订,致使前后矛盾,繁简失当,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差错、遗漏、颠倒等现象严重。

总之,它不是一部好的史料书籍,但它是目前唯一的纪传体清代通史,能够提供大量清史资料。

起居注

起居注

第一册P294康熙十六年(丁巳)二月二十九日丙子。

差往查审原任总河王光裕事侍郎折尔肯、副都御史金儁(jùn)等请旨。

命折尔肯等近前,上谕曰:“河道关系重大,王光裕果于堤岸未曾修筑,汝等即行拟罪,勿致屈抑。

”P297康熙十六年(丁巳)三月十四日庚寅。

上谕喇沙里等曰:“治道在崇儒雅,前有旨,着翰林官将所作诗赋词章及真行草书不时进呈。

后因吴逆反叛,军事倥偬,遂未进呈。

今四方渐定,正宜修举文教之时,翰林官有愿将所作诗赋词章及真行草书进呈者,着不时陆续送翰林院进呈。

”P444康熙十八年(己未)十月十三日甲戌。

刑部侍郎禅塔海奉差查审原任江南按察使崔维雅,请旨起行。

上谕之曰:“凡察审事情,务宜详慎,不可徇私纵脱,亦不可苛刻失平。

”P449康熙十八年(己未)十月二十一日壬午。

又工部覆河臣请于骆马湖另开河道事。

上问曰:“骆马湖形势若何?”大学士明珠奏曰:“骆马湖中间水深,两旁近岸淤浅,水仍流入清口。

”上曰:“此事甚大,可令九卿等会议。

”P455康熙十八年(己未)十月二十八日己丑。

工部尚书马喇又奏:“总河靳辅请于节省河工钱粮内,动支十四万余,于骆马湖另开运河,以便挽运。

臣等议,黄河淤塞,有妨运道,宜从其请。

”上曰:“尔诸臣之意皆以为如何?”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象枢奏曰:“河运所以济漕也。

河臣动用钱粮二百余万,为一劳永逸之计。

前奏修筑堤坝,已成七分,今又欲另开河道,岂不复滋烦扰,不知所为一劳永逸者安在?臣等欲不从其议,恐将来漕运有阻,则咎归会议诸臣,然前后情节,不得不俱为奏明。

”户部尚书伊桑阿奏曰:“今黄河壅塞,使不预为疏通,运道恐致有阻。

”上曰:“以朕揆之,宪臣之言为是。

漕运关系,自应从其所请。

但河道虽开,必上流浩瀚方无壅滞。

今岁雨少水涸,恐亦未必有济。

即目前河工告成,亦因天旱易修,岂可遽恃为永固耶?”P460康熙十八年(己未)十一月初五日丙申。

又为总河靳辅部议削去加级,不准带尚书衔。

上曰:“前所削之级,原系虚级,兵部尚书乃其实衔,该部所议未惬。

四库全书总目版本与概况

四库全书总目版本与概况
导思想,梳理出大致的编撰经过
卷首 二
进表(殿本) • 表文(浙本) •
• 职名

后人一般把它称为《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或《奏进四库全书表文》 一篇4300多字的骈文,起首语为“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奉敕编纂四库全书告 成谨奉表上进者”,落款时间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
殿本中全称《钦定四库全书勘阅缮校诸臣职名》,浙本中全称《乾隆四十七年 七月十九日奉旨开列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一般简称为“职名表” 编委会:浙本有而殿本无者1人,浙本无而殿本有者11人——共370人
一、《四库全书总目》版本 (一) 《总目》编纂及刊刻过程表
《总目》提要的编撰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 四要求采书时需附简要介绍开始,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 七月十九日完成,前后又因《全书》的抽毁增补,《总目》 随之改动,于乾隆六十年(1795)方刊印问世,由永瑢等 人奉表奏上。
复杂的政治背景,纷繁的人事,决定了《总目》问世 的曲折历程。
纪版本目录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这一观点毫无依据,他
认为浙本早于殿本,理由如下:
殿本《总目》刊竣于乾隆六十年(1795)十一月,
校刊负责人曹文埴《奏折》有详确记录。浙本《总目》
刊竣于乾隆六十年(1795)十月,浙江学政阮元有《跋》
为证。浙本的底本是乾隆五十七年的四库馆写本,殿本
的底本是乾隆六十年的纪昀修订“完竣”稿本。
以上参考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浙本《总目》的《出版说明》
目录
一、《四库全书总目》版本 (一) 《总目》编纂及刊刻过程表 (二)“浙本翻刻殿本”的争议 (三)刻本:殿本、浙本、粤本 (四)影印本与整理本 二、《四库全书总目》收书与标准 三、《四库全书总目》基本结构 (一)体系——部-类-子目(属)-具体典籍 (二)卷首——圣谕、表文、职名、凡例 (三)正文——部序、类序、案语、提要 四、诗文评类 (一)诗文评类概貌 (二)《诗文评》批评的结构框架

中国近代档案史档案史料研究

中国近代档案史档案史料研究

38ARCHIVES & CONSTRUCTION中国近代档案史档案史料研究*丁海斌1 刘卉芳1 许 茵2(1.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16)摘 要:档案史料是进行档案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具有真实性、原始性等特征。

我国档案馆馆藏的近代档案记述了近代史发展的脉络,也反映了近代档案工作和档案自身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对我国档案史进行研究的宝贵材料。

文章从中国档案馆馆藏近代档案史档案史料出发,对我国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史档案史料进行了探析,指出我国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史档案史料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晚清时期档案种类、载体以及档案机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民国时期的公文改革、行政效率运动以及近代档案事业、档案教育的发展。

除此之外,文章对相关档案史料的编研出版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档案史;档案史料;档案馆藏 分类号:G271Study on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China's Modern Archives HistoryDing Haibin 1, Liu Huifang 1, Xu Yin 2(1.School of Management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2.The Second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 Nanjing, Jiangsu210016)Abstract :Archival historical materials are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archival history, whic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henticity and originality. The modern archives in China's archives not only describe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story, but also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modern archives work and archives themselves. They have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and they are valuable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China's archival history. Starting from the modern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collected by Chinese arch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collected by Chinese archiv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tents reflected by the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collected by Chinese archives mainly have two aspects: one is the changes of archives types, carriers and archives institu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they reflect the official document reform,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mov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ves and archives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addi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ublication of relevant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Keywords :Archival History; Archive Historical Materials; Archival Collections 档案史料是进行各方面研究的最原始的材料,相较于实录、地方志、文集等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对档案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考述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考述

85·文献学研究·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考述杨国彭(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北京 100009)摘 要: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康熙《御制文第四集》稿本一部三十册,是雍正年间内府编订《御制文第四集》时形成的一部修改稿本。

其内容有可能是在康熙间王掞编录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该书通过夹条和浮签等形式呈现了修订的过程,并在收录篇章、文辞表述、人物评价、诗文字句、人名地名译法和涉及康熙诸皇子记述等方面不同于刊本。

该稿本是对康熙朝史料的还原和补充,诗文部分则保留了康熙帝诗稿原文。

同时,该稿本也展现了雍正帝修改康熙稿本的意图,并呈现了雍正朝内府稿本的修订方式,因此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康熙帝;《御制文第四集》;稿本;雍正帝中图分类号:G256.2 文献标识码:AAn Examination of the Manuscript Version of Kangxi's Collected Imperial Writings Volume Four from the Library of the Palace MuseumAbstract The Palace Museum Library houses a thirty-volume manuscript version of Kangxi's Collected ImperialWritings Volume Four , which represents a revised edition created during the Yongzheng period when the imperial court edited Collected Imperial Writings Volume Four . It is possible that this manuscript was based on Wang Yan's compilation during Kangxi period, and the revision process is evident through the use of interlinear notes and marginal comments. In terms of the included content, literary expressions, character evaluations, poetic passages, transliterations of personal and place names, and descriptions of Kangxi's sons, this manuscript differs from the printed versions. This manuscript serves as a restoration and supplement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from the Kangxi period, preserving the original text of Kangxi's poems. Furthermore, it sheds light on Yongzheng's intent in modifying Kangxi's manuscript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ditorial practices of the imperial court during the Yongzhengperiod, making it of significant academic value.Key words Emperor Kangxi;Collected Imperial Writings Volume Four ; manuscript version;Emperor Yongzheng* 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故宫博物院藏康雍时期内府稿抄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CTQ004)的阶段性成果。

《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出版及其社会影响pdf

《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出版及其社会影响pdf

《出版與管理研究》Journal of Publishing and Management 第三期 2007年6月 No.3 Jun, 2007 頁105~122 pp.105~122《四庫全書》與法國《大百科全書》編纂出版及其社會影響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代出版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蕭東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代出版科學研究所研究生周悅**摘要18世紀是世界歷史上重要的一百年,在西方,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後的資產階級革命風起雲湧,把歐洲領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東方的中國封建君主專制集權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統治手段更為殘酷,社會更為黑暗,這樣相反的結果一定程度上於東西方分別出版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大書有關,一部是法國狄德羅帶領「百科全書派」編纂的《法國大百科全書》,一部是中國清朝皇帝下令編纂的《四庫全書》。

由於東西方文化底蘊的不同,使這兩部巨書風格各異:《百科全書》重創造,著眼于現實;《四庫全書》重因襲,沉湎於歷史。

《百科全書》的編纂者以科學和民主為旗幟,熔鑄了18世紀中葉以前歐洲取得的全部文化成果,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學說和理想追求;《四庫全書》的纂修,對古代典籍進行了系統整理,匯輯了中國漫長歷史進程中留下來的豐富遺產,體現了傳統文化的鮮明特徵。

它雖然推動了清代考據學的發展,但重道輕藝、淡泊科學技術的傾向,與《大百科全書》所具有的革命性和科學性是大相徑庭的。

尤其是統治者在編纂的過程中大肆禁書、毀書,乃至大興「文字獄」,其結果削弱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民族的創造力。

關鍵字:乾隆、《四庫全書》、狄德羅、法國《大百科全書》105《出版與管理研究》第三期前言西元1772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在西方世界的法國,由狄德羅編纂的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百科全書,即關於科學、藝術、及工藝的論述詞典》正編二十八卷(文字十七卷,圖冊十一卷)全部出齊;而在東方世界的中國-正值乾隆三十七年,清高宗乾隆帝以編纂《四庫全書》的名義,下詔各省徵集圖書,開始了我國古代征書、編書都是最大規模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的編纂。

2019年走进故宫单元测试与期末测试题

2019年走进故宫单元测试与期末测试题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一共有()年?答案:4912.【单选题】清代紫禁城内主要的宗教形式是?答案:藏传佛教3.【单选题】故宫博物院成立多久?答案:904.【判断题】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吗?答案:对5.【单选题】“正大光明”牌匾是由哪位皇帝御笔亲书?答案:顺治皇帝[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我们俗称的景泰蓝学名是:答案:掐丝珐琅2.【单选题】横梁和立柱一层层组合成的建筑骨架用术语讲叫什么?答案:框架结构3.【多选题】紫禁城现有四所花园分别是?答案: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4.【多选题】斗拱有以下哪几个构件?答案:斗翘、昂拱木方5.【判断题】镏金斗拱只能用在庑殿和歇山屋顶下。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珍贵文物占在国所有文物94%。

答案:错2.【多选题】收藏大家张伯驹,捐的是以下哪副作品。

答案:《游春图》《平复帖》3.【判断题】乾隆皇帝对宗教画进行了编目,叫《石渠宝笈》。

答案:错4.【判断题】皇家的家谱叫玉牒。

答案:对5.【判断题】陶瓷、玉器这两种藏品必须存放再恒温恒湿的环境下。

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多选题】下面哪些是国画的分类方式?答案:技法画科装潢2.【单选题】平远和平视属于绘画的哪个要素?答案:构图3.【单选题】清亡时,紫禁城藏有多少书画?答案:6万余件4.【单选题】《苦瓜鼠图卷》表现的内容为:答案:明宣宗庆贺“三十”得子5.【单选题】《千里江山图》表现的内容为:答案:宋徽宗鄱阳湖看庐山[第五章测试]1.【单选题】关于殷墟妇好墓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答案:殷墟妇好墓没有被盗掘过,保存非常完整2.【单选题】楚王问鼎的故事中,王孙满的答词表明了什么态度?()答案:周王室依旧是正统3.【单选题】关于青铜器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答案:青铜器器类丰富,各有用途4.【判断题】“国之重器”指的是这个器物的尺寸大,重量大。

清朝修史与_清史稿_编纂研究_秦国经

清朝修史与_清史稿_编纂研究_秦国经

2002年8月清史研究A ug.2002 第3期Studies in Q ing History N o.3 纂修清史清朝修史与《清史稿》编纂研究秦国经 高换婷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

仅就历史档案而言,甲骨金文,简册缣帛、纸书公文、图像谱牒,等等。

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数量繁多,如汗牛充栋。

再就中国史籍而论,有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有史事详明的历代通鉴、纪事本末等史书;有遍及全国的地方志书;还有各种实录文荟,典制方略等,真是浩如烟海。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我国历史何以那样悠久灿烂,而又史不绝书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祖先重视和善于保存档案史料,并利用档案编纂历史。

纵观我国历史,一个王朝灭亡以后,后继的王朝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都为前一朝编纂历史,这就是“易代修史”,它是我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一、清朝的修史机构与纂修的史籍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继承历代修史的优良传统,认为“凡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史”。

为了“昭当时之政治,垂后世之法程”①,清朝曾大量利用档案,撰修书史。

清代修书开馆,可分为三类:一是例开之馆,如实录、玉牒等馆。

每次修书时开馆,书成即闭馆。

清代一般由下一朝修上一朝的实录。

清代修的实录,有《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世祖实录》、《圣祖实录》、《世宗实录》、《高宗实录》、《仁宗实录》、《宣宗实录》、《文宗实录》、《穆宗实录》、《德宗实录》、《宣统政纪》。

另外,同时还修有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等各朝的《圣训》。

二是常开之馆,如国史馆、方略馆、武英殿、起居注馆等。

清朝为修国史,于天聪三年曾设文馆于盛京。

天聪十年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内宏文院、内秘书院。

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纂史书及撰拟诸表章之属。

”②这是清朝最早的修史机构。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为了撰修天命、天聪(崇德)、顺治三朝的历史,特设立国史馆。

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

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
其 中满 六 人 , 十八 人 。 汉
三 、 熙对 于起 居 注 官 的看 法 康
根据 以上记述可知 , 清代起居注馆变化最 频繁 、 最剧烈的时期是在 康熙年间 , 这与康熙对 于起居 注官 的看 法不无 关系。在《 康熙起 居注>
中记载了康熙颁布 的关于起居住官的上谕。
其后 ,会典》 《 中关 于起 居注 馆的记 载就是官员 的裁减 直至衙 门的
汉 文 主事 二员 , 管 文 移 ; 文 笔 帖 式 四员 , 汉 文 笔 帖 式 四 员 , 军 笔 掌 满 满 汉
帖 式 四员 , 管 翻 译 。 掌
九月至二十八年 十二月 、 三十九 年( 不全 ) 四十五年 、 、 五十三年正月 至 七年三月 ; 另有一部分收藏于台湾 , 属年月为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 、 所 五
清代的起居注馆与《 熙起居注》 康
郑 岩 中央 民族 大 学 10 8 00 1
【 摘 要】 清代 于康熙九年(60年) 17 创置 了立馆设官修起居注的制度 , 其后 的雍、 两朝都 有调整和 变化 , 至嘉庆朝终成定制。《 乾 直 康熙起居 注> 是清朝 第一部正式的起居 注, 熙帝本人对于起居 注官的看法 , 导致 了 康 直接 起居 注馆的 变动和最终裁撤 。《 康熙起居注》 实录》 比较 , 与《 相 有其独特 的
史料价值 , 但也存在若干缺 陷。
【 关键词】 清代
起居注馆
康熙起居 注
中 图分 类 号 :2 9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9— 0 7 2 1 )2- 14- 2 I4 ( A 10 4 6 (0 0 0 0 3 0
自汉代 以来 , 皇帝皆有起 居注。南北朝多 以著作 郎任其事 ; 北魏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