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docx

合集下载

亚洲历史档案资源概述(六)——中国隋唐至明清

亚洲历史档案资源概述(六)——中国隋唐至明清
多. 主委内容包 卷宗、 人事 民格、 礼仪 、 军政 、 钱粮 、 站 . 驿 浏讼 、 明代档案 全宗 、 内 全宗 、 机处 全宗 . 中全家 、 务府 全 订 内 票据 儒学 、 箍等 . ¨ C 封 矮一 以钱粮内弈辟多. 主要反映 地的历史 宗 、 宗人府 全宗 、 责任 内阁全 宗 , 悠院 伞东 、 弼 兜政编 馆 伞求 , 概况. 足不可多的珍贵档案 J ̄、 ¨ { 【档案馆 保存有一 修订法 律馆仝宗 嘲史馆 令宗 、 I'. 斑f治 X 'I L 止部个宗 、 f 户{——鹰 点部全宋 , 『 j 大批元朝西藏地方政府所形成 的历 史 案 . 甘肃省博物馆也有 2 札部 仝宗 、 3 兵部一 陆军 部全宗 部全 宗 ,f 仝宗 . 9部 仝 刑 ‘ 部 外 } 件元瑚 案 = ] 宗 、 部全 宗 、 学 农T 商部全宗 民政部 全宗 , 邮传 垒宗 、 臆翱 八 ; 二 、 内明清历史档 案 国 统衙 门全采、 大清银行全 宗 督办盐政处 全宗 , 潍仪梢案 全宗 . 端 明清是r 封建社 会末 期两个繁荣强大的壬鲫 .它们上承两 方档 案仝宗 , 天J 余宋 l东巡抚衙 门仝 宗 , 坨汀将 衙门 川 I 顺 1 : f J 】 黑 下多年封建制度的发腮. F肩’封建 殖民地社会的开端, 历时五 全宗 、 宁古塔 副都统衙 f全宗 、 】 阿拉楚 喀刷 都统衙 f仝岽 珲春 J 多年 。 史学 一n把明清时期作 为一 个完整的历史发『 碹阶段 ,月 削都统 衙门全宗 、 芦 盐运使 司全宗 , 议政 务处 全宗 銮仪 卫 【 j 会 f J % r 期所遗留至今的 案也统称 为f清档案 J 『 】 用此 , 明清所史档案 仝宗 巡警 部全 宗 、 米 I府档 案 , 理练 兵处 全 . 醇 三 总 神机 营伞 的研究对 F 广大明消史料研究 者具有重 醴的意义 j我们{ 茸次详细 宗 、 京师高 等审判厅 、 榆盎厅 宗 、 畿陆 释镇 懵练公所全 宗 , 近 介绍 明清 案 我嘣及【 外们分柑’ ,对【 消历史档案以及明 税务处 全宗 、 藩部全宗 略 馆仝宗 i : 4 隋眦 l f = I 理 : 集 都察院全 宗 , 清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糍意 义. 军谘府 全宗 、 政院 全宗 、 资 步 统钡衙 门 、 洋衍练处 . 北 饮天 监 、 ( ) 一 巾同第一w史档案馆馆碱州清历史档案 周子监 、 部 、 乐 陵寝 礼部 太仆 寺、 太常 寺 . 棘寺 , 光 鸿胪 寺 翰林 巾 同第一历 史档案馆 馆减 档案 1 0 万件 .共 7 0 余 0 4个全宗 : 院 、 大理院 , 会考府 、 清理财 政处 、 理前锋 护 等行 务 太臣 管 其 , 明代档 案 30) 0(余件 . 主要足 天肩 、 桢时期 的兵部 梢案 处、 崇 健锐营 、 火器营 、 1 虞 箭 : 、 侍 尚 处 J处 禁卫军、 城巡防处 、 I f J 也 育少量 洪武 、 永乐 、( 墟化 l . 德 : 鼎靖 , 德 隧庆 万所 椠吕时 京城善后协巡总硒 、 京防 营务处 、 蔡炯总墒 、 赵尔 耸 j 期的档 案 2馆蔽杓案的内存 现存的 清 史档 案. . 殳种鬟多. 生蠼” r 中同第一历 史梢案馆所存的I棚档 案. I J ] 包括 明朝兵部 礼部 分为四类 :1皇帝的诩令文书 .I {浩 、 、 、 (] f 、 救 渝 旨 延奇 、 }t 『 = 朱谕 、 电 内蝌等机构的档案文件 ,其r . {梢案搬多.约 占全部明档的 旨等;2臣1的奏章. l f I I 5 () 如题 、 表 等;3并衔署仆束 的 立 . 奏、 蹙 () 丁 = 移 9%以上。 5 现存的明朝 案 . 并不照清政府从明捌档 案库房 r接收 如粹, . 、 ;4 各衙署n 公务i 就业 编 逝的梢册等 1 移 札等 ( 】 勺 己

中国历史.doc

中国历史.doc

中国历史批准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预期成果计划完成时间重点项目02AZS0 01商人外交与近代中国的殖民地化和反殖民地化虞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著论文(集)2006-12-1一般项目02BZS0 01悬泉汉简研究郝树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论文(集)专著2005-6-3002BZS0 02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李华瑞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论文(集)专著2024-6-3002BZS0 03古代中国与希腊的史学比较研究易宁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专著2004-6-3002BZS0 0420世纪中国史学主潮研究张书学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著2004-9-3002B中国庄学史熊华中师范大专著2004-6ZS0 05铁基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集)-3002BZS0 06清代州县行政和乡里制度研究魏光奇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5-6-3002BZS0 07元明清三代治理甘青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研究李清凌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集)专著2004-5-3102BZS0 08秦汉魏晋简牍经济文书研究蒋福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5-7-3002BZS0 09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北边军研究孙继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专著2003-1-1102BZS0 10宋代官营经济史魏天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著2004-6-3002BZS0 11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唐文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论文(集)专著2004-12-3102B ZS0清代绿洲农业开发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谢丽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专著论文2004-9-2012影响——以和田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所(集)02BZS0 13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思想研究刘启良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专著2004-12-3102BZS0 14山西汾涑流域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历史地理研究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环境系专著论文(集)2005-7-102BZS0 15石刻史料所见汉唐中西文化交流史荣新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论文(集)研究报告2005-6-3002BZS0 16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罗家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所专著论文(集)2004-12-3102B ZS0 17古史传说时代新探——从历史人类学视角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王晖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集)专著2005-6-3002BZS0 18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史研究刘昭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专著2005-6-3002B南宋以来(12-20世纪)客谢中共福建省研究2003-1ZS0 19家妇女生活研究重光委党校报告专著2-1502BZS0 20明清以来华北移民传说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5-9-3002BZS0 21内阁蒙古堂档与喀尔喀汗国史研究宝音德力根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12-3102BZS0 22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研究陈尚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著2004-9-3002BZS0 23宋代军队赢利性经营活动研究王云裳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论文(集)2003-5-2302BZS0 24儒学·书院·社会——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书院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专著论文(集)2004-12-3002BZS0 25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社会樊树志复旦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4-6-3002BZS0 26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吴宣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专著2003-12-3102BZS0 27近代新疆当局治理伊斯兰教依禅派问题之研究潘向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著2004-12-3002BZS0 28江浙财团研究陶水木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4-12-3102BZS0 29近代香港与内地华资联号企业研究张晓辉暨南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5-6-3002BZS0 30近代中俄西北部边境贸易和新疆经济的发展米镇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著论文(集)2003-12-3002B ZS0 31社会变革与社会生态的互动——20世纪闽西赣南地区社会发展环境考察温锐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报告专著2003-1-1702BZS0 32晚清治理边疆思想研究苏德毕力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7-1格02B ZS0 33殖民统治下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台湾“皇民化运动”研究徐鲁航广东省汕头大学台湾研究所论文(集)专著2004-12-1802BZS0 34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佛教文化变迁与西学东渐何建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著2004-12-2702BZS0 35钱玄同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刘贵福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4-6-3002BZS0 36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1840-1949)何一民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9-3002B ZS0 37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1901至1937年的中国乡村社会王先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6-3002BZS0 38国家与社会:20世纪中国城市管理控制机制研究张利民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专著2004-6-3002B ZS0异质文化交织下的都市生活——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熊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专著论文2004-12-3039研究之究所(集)02B ZS0 40近代(1840-1919)湘籍政治家群体与中国近代化进程关系研究刘云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著论文(集)2005-2-2802BZS0 41伪满国民勤劳奉公制的调查与研究阎振民沈阳大学专著论文(集)2004-12-2602BZS0 42陕甘宁边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研究黄正林兰州大学历史系专著2004-6-3002BZS0 43近代环中国海地区华商跨国网络研究戴一峰厦门大学历史系专著2004-6-3002BZS0 44近代上海金融史研究吴景平复旦大学历史系专著2003-11-1102BZS0 45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研究(1840-1949)吴春梅安徽大学历史系专著研究报告2003-12-3002BZS0 46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红十字会研究周秋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专著2002-1-20青年项目02CZS0 01康雍乾时期舆图研究孙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著2003-12-3102CZS0 0217-19世纪北欧对华贸易研究周湘中山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4-12-3102CZS0 03明代中后期的税收制度研究林枫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专著论文(集)2004-6-3002CZS0 04金元之际的儒士境遇和文化传承赵琦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6-102CZS0 05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著论文(集)2004-12-3002CZS0 06中国历史上食盐产地变迁研究吉成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专著2002-1-2002CZS0 07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研究李玉南京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3-12-3102CZS0 08近代陕西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变迁钞晓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论文(集)研究报告2004-7-102CZS0 09清末中央和地方关系研究马平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报告专著2004-6-30自筹经费项目02E ZS0 01新航路开辟后二百年间浙江沿海地区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交往王慕民宁波大学文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12-3002EZS0 02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背景研究靳润成天津师范大学专著论文(集)2005-5-3102EZS0 03二十世纪中国的儒学研究傅永聚曲阜师范大学专著2004-6-30。

历史档案

历史档案
历史档案
制作: 晓风
夏朝

夏朝 ; 夏朝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禹建立的国 家,夏禹国,初于中岳嵩山(古称外方山)南麓阳 城(河南登封),后迁于方山(古称龙山)东麓颍水居 夏,夏邑(河南禹州),后称阳翟。太康迁斟鄩(河 南偃师),仲康,相,癸桀王数代均都于斟鄩。夏 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 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 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 争议),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履癸(桀、 杰)
春秋战国东周皇帝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前720)前770年—前720年在位50年。 周桓王姬林,(?——前697年) 前719年—前697年在位23年 周僖王姬胡齐,(?——前677年)前681年—前677年4年。 周庄王姬佗(?——前682年10月)前696年—前682年在位14年 周惠王姬阆,(?——652年12月)前676年—前652年在位25年 周襄王姬郑,(?——前619年)前651年—前619年在位23年 周顷王姬壬臣,(?——前613年)前618年—前613年在位6年 周匡王姬班,(?——前607年10月)前612年—前607年在位6年。 周定王姬瑜,(?——前586年11月)前606年—前586年在位21年。 周简王姬夷,(?——前572)前585年—前572年在位14年。 周灵王姬泄心,(?——前545年)前571年—前545年在位27年。 周景王姬贵,(?——前520年)前544年—前521年在位25年。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10月)前520年—前520年在位不足1年。 周敬王姬匄,(?——前476年)前519年—前476年在位44年。 周元王姬仁, (?——前469年)前475年—前469年在位7年。 周贞定王姬介, (?——前441年)前468年—前441年在位27年. 周哀王姬去疾, (?——前441年)前441年—前441年在位3个月。 周思王姬叔, (?——前441年)前441年在位5个月。 周考王姬嵬, (?——前426年)前440年—前426年在位15年。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24年 周安王姬骄,(?——前376年)前401年—前376年在位26年。 周烈王姬喜, (?——前369年)前376年—前369年在位8年 周显王姬扁,(?——前321年)前368年—前321年在位48年。 周赧王姬延,(?——前255)前314年—前255年在位60年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主要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⒉简牍档案:书于竹木,故称简牍档案,简和牍区别主要表现在容字数量和用途上。

⒊金文档案: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及两周。

⒋石刻档案: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亦称铭文档案或题铭档案。

⒌缣帛档案:是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战国时已有用嫌帛作为书写材料。

⒍赋役档案:即手实、计帐。

手实:是互助登录的本户人口、年龄及受田数的户籍。

计帐:是地方机关根据户籍(手实)造报的第二年的赋役册(预算)。

⒎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⒏刑书:是春秋中后叶出现的限制旧贵族特权,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的成文法,他具有成文、公开和相对同等适用的特点。

⒐计书:战国时的赋税档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依据。

⒑谱牒:有族谱、家谱、宗谱等不同名称。

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

⒒起居注:古代记载帝王者言行的册籍,起源于古代史官记注。

⒓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

左右史起居注之外,有政事及奏对,由宰相撰录者,谓之时政记。

⒔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

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当公文有错误需改正时,便用同样的黄纸,覆盖在有错误的地方。

这一制度历代沿用。

14.金耀门文书库:金耀门文书库最初是最高财政机构三司的文书库,是比三司架阁库更高一级的档案工作部门,后来逐渐发展具有了国家档案馆的性质。

金耀门位于东京外城西北部,原为后周肃政门,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名金耀门,三司文书库位于此门附近,故称金耀门文书库。

15.吏员出职制度:吏员出职制度是指吏员任职期满,无过错,可以脱离吏职外为官员,即由吏升官的制度。

第二部分:专题梳理一、春秋时期档案的广泛利用与文化学术的发展(一)历史背景这一时代,具有兼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点,随着王室衰落、世卿制度、贵族地位下降,出现了以下现象:⒈人才:各国养士之风盛行,为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培养人才的作用。

档案的起源总结报告范文(3篇)

档案的起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档案,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传承。

从古代的简牍、金石到现代的电子档案,档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变迁。

本文旨在总结档案的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期为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二、档案的起源1. 档案的起源时间关于档案的起源,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根据现有史料,档案一词最早见于清代。

现存清代档案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起居注》中出现了“档案”一词。

然而,档案的起源要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

2. 档案的起源形式(1)简牍:简牍是古代档案的主要载体,起源于商周时期。

简牍是指用竹、木、皮革等材料制成的书写材料,如竹简、木简、皮革简等。

简牍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金石:金石档案起源于商周时期,主要指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刻等器物上的文字。

金石档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3)竹简:竹简是继简牍之后的一种档案载体,起源于战国时期。

竹简由竹片制成,上面书写文字,主要用于记录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

(4)缣帛:缣帛档案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指用丝织品制成的书写材料。

缣帛档案质地柔软,便于保存,但成本较高。

3. 档案的起源特点(1)实用性:档案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传承性: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具有传承性,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规范性:档案在形成、整理、保存、利用等方面具有规范性,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

三、档案的发展1. 档案发展的历史阶段(1)古代档案:从商周时期的简牍、金石,到秦汉时期的竹简、缣帛,再到唐宋时期的纸质档案,古代档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近现代档案:随着印刷术、摄影术等技术的发明,近现代档案逐渐形成了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为辅的格局。

(3)现代档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现代档案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

2. 档案发展的特点(1)载体多样化:从简牍、金石、竹简、缣帛到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档案载体日益多样化。

六安记忆—六安历史发展档案陈列.doc

六安记忆—六安历史发展档案陈列.doc

六安记忆—六安历史发展档案陈列.doc1.六安记忆—六安历史发展档案陈列(926㎡)序厅前言历史沿革六安地图城市荣誉第一部分:古近代六安第一单元:皋陶故里,人文荟萃第二单元:灾难深重,奋起反抗(专展一:六安茶)第二部分:现代六安第一单元:寻求真理,星火燎原第二单元:土地革命,红旗不倒第三单元:抗日中心,敌后游击第四单元:千里跃进,皖西解放第三部分:当代六安第一单元:大展宏图,改地换天(专展二:水利建设)(专展三:抗美援朝)第二单元:十年动乱,努力生产第三单元:敢闯敢试,改革争先(专展四:希望工程)第四单元:撤地设市,跨越发展序厅前言这是关于六安的记忆,是用文字、声像、实物等构筑的记忆。

它真实地告诉我们:六安是怎样从过去走到现在,并将如何迈向未来。

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素称“皖西”,现辖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和金安、裕安、叶集三区,设立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人口580万。

六安历史悠久,这里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部族的聚居地,故六安又称“皋城”。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

六安英才辈出,这里有三国名将周瑜、“宋画第一”李公麟,现代革命文学奠基人之一蒋光慈、杰出中国政治活动家朱蕴山,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许继慎,走出洪学智等106位共和国将军。

六安资源富集,物产富饶,享誉海内外,在历史上被称为“金六安”。

青山绿水红土地,淳风古韵绣乾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六安市委、市政府将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发图强,谱写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安篇章!历史沿革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

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

秦时,属九江郡。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置六安国。

三国时由魏控制。

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我们最早的记事方法是:结绳在木片、骨片、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的方法是刻契《尚书》中的禹书是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

商朝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甲骨档案。

这些材料给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档案和档案工作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

商朝地位显赫的官员是史官.甲骨档案在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到清末光绪25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被大量的出土。

1899年到1928年私人发现的甲骨档案共九次,所得的四骨八万多片.自1928年开始甲骨才被科学发掘,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殷墟发掘团主持进入科学发掘阶段。

从1899年甲骨档案被人们认识起,至今九十多年来,前后累计出土15万片以上.甲骨学的开山著录是刘鹗编撰的《铁云藏龟》,此书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时开始出版的由郭沫若担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对八十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是集大成的宏篇巨著.共著录甲骨41956片,同时也是一次最大规模的甲骨档案的公布.西周起草文书保管典籍的中央机构是太史寮。

西周掌管王室的档案的是冢宰.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朝最早。

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秦朝少府中尚书为专掌文书档案官员外,其余各机构各任掌任档案.秦的柱下御史就是专门保管户籍、舆图等重要档案的官员。

收藏刘邦入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图籍档案的处所是石渠阁。

位于宫中,隶属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的汉代中央档案典籍是兰台。

东汉王朝收藏档案典籍最集中的处所是东观.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

中书省始设于魏晋,成为总揽中央机要的秘书部门,是王朝的中央秘书厅。

谱牒起源很早,早在夏朝就有了谱牒。

三省是隋唐时期中央最高辅政机构,也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的四禁制度是针对负责起草皇帝诏令文书的中书舍人而制定的。

贴黄制度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宋代官府之间的上行文书是申状。

历史资料汇编

历史资料汇编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人类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在我国,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3、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距今约80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粟、黍)。

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6、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居住----干栏式的建筑。

7、距今约5000年前后,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强大,后结为炎黄联盟,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之野大战后炎帝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黄河流域的尧、舜、禹在继承部落首领时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被称为‚禅让‛。

禹的儿子启采用夺取权位的方式继承部落首领,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约公元前16世纪夏被商所取代,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3、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4、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由层层等级严密编织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史称‚东周‛。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第一篇: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摘要】档案文献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世界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数千年之历史能够洪纤巨细、绵亘不断地记载下来,并形成了数量极为浩繁、时间又相互衔接的历史典籍,它们对后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起着决定的意义和作用。

主题词 :古代档案发展“档案”一词见诸文字材料始于明末清初,杨宾(1650—1740)在《柳边纪略》卷3中记述:“外边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日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在贮年久者日档案,日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康熙起居注》中就有“部中无档案”的句子。

但是,古代档案的出现并非始于明末清初。

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的殷商时期,距今已达三千多年。

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档案收集、保管工作,特别是秦、唐、宋、明清时期将文书档案方面的有关规定列入封建法典中,在档案的保管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公认最早用文字记录的档案是距今35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

这点从清末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文物中得到了证实。

从1936年对殷墟进行发掘,集中出土的一万七千余片的甲骨来看,考古学界认为它可能是武丁时期的一个档案库,在这些坑中出土的甲骨档案,大致都有朝代可循,有的坑存贮一个朝代的,有的坑是累积几个朝代的。

说明殷商时期的统治者已经非常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了。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也是我国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甲骨档案是殷商王朝的公务文书,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祭祀、狩猎、农业、战争、王室活动等许多方面。

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档案可以看出,这些甲片是经过人工精心整理和装订有序的文献,不同时期、不同帝王所制定和使用过的龟甲文书分坑埋藏,可以说,殷商时期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不只有了初步的规模和规则,而且考虑到了利用时的方便。

中国档案史

中国档案史

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珍品与文化档案历史的载体,是历史前进的证据,记录了不仅仅是文字,更多的是文化,历史已是吹去的风不会返回,让人不可捉摸,但档案给了人们希望,它好似历史刻录的光盘,通过它我们追寻到历史的足迹,打开失去的岁月。

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主要指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用铜、锡经烧制、锻造后所形成的各种器物。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也不可在市面上进行买卖。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形为其特征。

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

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

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面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组成。

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

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

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

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中国档案史812章

中国档案史812章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史812章
ß 中书省
ß
三省制实质上是以中书省为中心确立
的,中书省负责以皇帝名义草拟制定各种
文书,各级官府上呈的奏章文书亦由中书
省负责转呈皇帝,并草拟批复。除此之外
,还参与朝廷的各种重大活动,职权比较
广泛。
ß
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内史令、内书
令),副长官中书侍郎(内书侍郎),专
、户为中行,礼、工为后行,各官员升迁
按后、中、前的次序递进,中唐以后六部
尚书成为官员迁转的资历,不一定表示实
在的职务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史812章
三省之间的关系
ß
魏晋初建三省六部制,隋唐确立和发
展,形成了分权运行机制:“中书出令,
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局面”。三省之间
职责明确,相互配合且相互牵制;各种职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史812章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文书档案及 其管理制度
一、文书、档案名称 1 、皇帝专用文种 ß 制、敕(chi)、册——皇帝专用文种。
ß 册书:又称册、册命、册文,立皇后、太 子、封王等事用。
ß 制书: 大赏罚、大除授、赦宥、慰问等用 。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史812章
ß 慰劳制书:用于“褒勉赞赏”,即将帅得 胜,臣僚有功于国时,皇帝表示慰问、赞 赏的文书。
唐朝最盛时疆域图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史812章
唐朝702年疆域图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史812章
唐朝后期疆域图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档案史812章
(一)三省六部制下的文书机构和人员
1、三省是隋唐时期中央最高辅政机构,也是 文书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

历史 文档

历史 文档

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

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

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

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

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

经过长期努力。

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

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档案事业史

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第一章至十三章〕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远古原始记事的几种形式〔识记〕:我国历史上要紧有〔1〕传奇记事〔2〕实物记事: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2、结绳记事〔识记〕:在绳子上打上大小不一、各种式样的结子,以结子的大小、多少以及涂不同颜色等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发法。

刻契记事〔识记〕: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3、原始记事的特点与作用〔领会〕:尽管结绳、刻契图画是一些记事方法,它们代替了局限语言,与一定思想联系起来,在一定范围内有约定俗成作用,能够保持,能够传递。

能够关怀有关人们唤起某些具体事物的经历。

总之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备忘、信约和凭证作用。

4、以档案实质属性讲明原始记事是档案的起源〔应用〕:档案的实质属性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

原始记事不是档案。

因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有言有事,所谓历史记录,必须明确地反映思想,完整的记录时刻,而原始记事不能表达确切、完整、抽象的意思。

〔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和交流思想,但所有的原始记事都没有记录语言,和有声语言不相联系,因此,具有记事人的随意性。

〔3〕原始记事要紧依靠历史事实尚存贮在人脑中。

因此,这些原始记事方法只能关怀当事人经历,不能成为普遍的社会交往工具。

总之,野蛮人的原始记事和文明人的档案要区不开来。

故原始记事档案的前身,即档案起源的形态。

5、分析文字、国家的产生与档案产生的关系〔应用〕: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只有文字才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才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经验最直截了当最确切的工具。

文字的产生为档案的形成了社会的客瞧可能性。

文字是档案产生的条件,文字是国家出现产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产生应该是同步的。

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文字作为记录史事的工具而言,是档案产生的条件。

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截了当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

文字之因此产生,确实是根基因为国家治理的需要。

中国档案史812章

中国档案史812章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档案史812章
(4)舆图档案:隋一统全国后为了控制和掌 握地方情况,隋文帝时开始下令各州县将 各地地图上报尚书省。唐时,规定全国各 州府每三年绘制一次(德宗时改为五年一 造),连同户籍一起报送尚书省兵部职方 司,并据此绘制全国地图。如,《海内华 夷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档案史812章
7、文书归档制度
ß
唐规定,文书经办完毕,主管机关要
在文件上打上红色标记,并在文书上端写
明年、月、日,然后送库房收存。“凡文
案既成,勾司行朱毕,皆书其上端,记年
、月、日,纳诸案。” “凡施行公文应饮
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或差谬,然后
印之,必书与历,每月终纳诸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档案史812章
8、档案统计制度
ß
唐规定,王朝机关所受制敕和上报计
书、奏书以及尚书省收受文书数量,年终
要进行统计,京师各机关都要于四月一日
报尚书省,地方各州经本部门勾官审查后
封印附记账报尚书省,六月一日尚书省召
集各州令史核对,隐瞒不报者记入考绩材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档案史812章
9、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中国档案史812章
2)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起居郎 不能记录国政机密,故唐有官提出宰相撰 录军国政要,每月封送史馆;后来由中书 门下丞随时撰录,每季送史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档案史812章
ß (2)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 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 ,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ß 唐代规定,文书中诏敕、奏案、考案、 补官解官案、祥瑞、财务、婚、田、良贱 、市案等此类需要长久保留,其他文书每 三年一鉴定,不需要长久保存的拣除,并 要具录事目为记,同时再保留一定年限, 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年限满则可按照规定 销毁处理。

【doc】宋元时期的档案文书

【doc】宋元时期的档案文书

宋元时期的档案文书口邯郸学院张润泽邯郸市博物馆朱建路在我国新材料发现史上,殷商甲骨,秦汉魏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称为新材料的四大发现.它们对应的朝代分别为商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其中唯独宋元时期缺乏相对应的新材料发现.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大改观,宋元时期的新材料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应用于研究.黑水城文书和《宋人佚简》便是其中的两种.黑水城,又称黑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它是我国西夏,元时期的一座古城遗址,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随着夏,元王朝的远去,黑城也被历史尘封.1908年到1909年,俄国上尉科兹洛夫到访黑城,在这里发现大批的文物,文书.尤其在一座被他称为"伟大的塔"的佛塔中,他发现了包括大批珍贵佛经在内的丰富文书,文物.黑水城发现宝藏的消息不胫而走,招来了更多的掠夺者.英国人斯坦因来了,这个骗走王道士许多敦煌遗书的文化强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美国人华尔纳来了,这个运气不佳的家伙对科兹洛夫和斯坦因的盗掘骂不绝口,骂科兹洛夫与斯坦因是"两头贪婪的猪,把这里啃得一干二净".殊不知他与他们原本是一丘之貉.从此这些珍贵文献流失海外.1983年一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阿拉善盟文物工作站在黑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大批遗书,遗物,李逸友先生编着《黑城出土文书》,199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一1994年,中国学者到俄罗斯对黑城文书进行整理拍摄,之后中国和俄国联合出版《俄藏黑水城文献》,这项工作直至现在还在持续,据悉将出版30册.进入新世纪,《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中国藏黑水城文献》亦均出版.这些黑水城出土的文献,以西夏文文献居多,在汉文文献中则以元代文献为多,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宋代文献,西夏文献和少量辽金文献.这些文献对应的朝代即为辽宋夏金元,它们的公布于世,恰好填补了我国宋元新材料发现的空白,与殷商甲骨,秦汉魏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序列.目前,黑水城文献研究方兴未艾,有学者参照敦煌学的学科定名,提出黑城学的学科命名【lJ.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黑水城文献,相信关于其研究将会成为今后宋元史研究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说到宋元时期的新材料发现,就不能不提到公文纸印本.我国古代有用公牍背面刻印书籍的习惯,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宋元明印书用公牍纸背及各项旧纸》记"宋时印书,多用故纸反背印之,而公牍尤多."他在列举一些纸背为公牍的古籍之后,指出"观此数则,知古时纸料之坚,故可一用再用.而古人爱惜物力之意,亦可于此见之矣."[21这就指出了古人用公文纸印书的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公文纸质地精良,可资利用;再就是古人爱惜物力,变废为宝.宋代的公文纸印本所存实际上很多,着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在为《宋人佚简》所写序言中指出"自宋以来公文纸所印宋刻之书,今所存者,殆仅十余种,其稀珍为何如哉!"宋代已来元明的公文纸印本数量更多,瞿冕良先生《略论古籍善本的公文纸印,抄本》日一文收罗很全,不再一一转引. 这种用公牍背面刻印的书籍被称为公文纸印本,其中以宋元为最多.这种书籍流传于现代,当然是善本.但殊不知那些书籍背面因书而流传下来的公文更是海内孤本,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这种公文纸印本书籍被拆开充分利用的,目前所见只有宋龙舒刻本《王文公文集》和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宋代龙舒刻本《王文公文集》今存于世者,中国与日本各藏一部,中国藏本为用公文纸所印.此书原有100卷,现存72卷,共900余页,内用旧纸印的有780页,这批文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信札,一部分为舒州官府公牍.现已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五册影印出版.西夏刻本《文海》和《文海宝韵》背面为宋代西北边境鄢延路经略安抚使司档案文书,共有190页,现藏俄国圣彼得堡博物馆东方学分所.其影印件收在《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孙继民先生已将这些宋代西北边境军事档案文书整理出版[41.古代的官府和私人形成公牍和私人信札数量巨大,难以估计,但这些东西在使用过后,不受重视,很难保留,留存至今的则极为珍贵.如汉晋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为学者所珍视.而实际上,在我们的博物馆,图书馆保存的大量公文纸印本的珍贵文献,却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可以断言,如果将这些珍贵文献整理出来,不啻于又发现了几个敦煌,几个吐鲁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也很重视古籍整理与研究,各大学及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了古籍整理研究所等单位,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在众多的古籍整理成果中,我们能够举出的整理出来的公文纸印本只有《宋人佚简》和《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jE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有学者指出,将古籍藏在图书馆中,不轻易示人,无异于将古籍活活掐死[51.对公文纸印本古籍来说,将其"掐死"的,除了长期锁于保险柜之中外,再就是拘泥于善本决不将书打开让孤本公牍重见天日.《宋人佚简》和俄藏黑水城《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的整理出版证明了将公文纸印本公牍整理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古籍的作用,大大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每整理一部公文纸印本文献,都会取得可喜的成绩,面对这样的诱惑,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珍贵文献"羞于见人"呢?黑水城文献与宋元时期公文纸印本书籍中隐藏的公文,填补了宋元时期新材料发现的空白.公文纸印本中的公文是珍贵档案,黑水城文献中许多文书也是官府档案,如一部分元代文书甚至就出土于当时的档案库——架阁库.与敦煌吐鲁番文书相比,黑水城文献与公文纸印本中的公文无疑更具有完整性.随着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它们将大大推动宋元史的研究.我们在积极从事黑水城文献研究的同时,也疾声呼吁古籍整理工作者多多重视公文纸印本,让更多的新材料为我们的古史研究服务.参考文献:[1】孙继民,黑城学.一个更贴切的学科命名【J].河北学刊,2007(4)[2】叶德辉.书林清话【M】.长沙:岳麓书社.1999.e 31瞿冕良.略论古籍善.本的公文纸印,抄本[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2(2)[4J孙继民.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IM】.北京:中华书局.2009.【5】漆永祥.别把_古藉整理活活掐死[N】.中华读书报.2005-6-15.72兰龠世界2010.6月上宋元时期的档案文书。

历史档

历史档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建交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古代档案故事

古代档案故事

古代档案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古代档案的定义与分类2.古代档案的重要性3.古代档案的保护与传承4.古代档案的故事案例5.古代档案的现代价值正文(篇1)一、古代档案的定义与分类古代档案,顾名思义,是指在古代时期产生的各类文献资料。

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古代档案可以根据载体和内容进行分类,如简牍、帛书、石刻、纸本等,内容则涵盖了法规、政令、地理、人物传记等诸多领域。

二、古代档案的重要性古代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

其次,古代档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许多古代文化、技艺、思想等都依赖于档案的传承。

最后,古代档案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古代档案的保护与传承古代档案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古代,档案的保管主要依靠官方机构,如史官、秘书省等。

这些机构不仅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档案,还承担着将档案内容传承下去的任务。

除此之外,寺庙、书院等民间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档案的保护与传承。

四、古代档案的故事案例古代档案的故事案例有很多,如《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就是基于当时的档案编写而成的。

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

另外,《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古代经典,也是通过档案的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

五、古代档案的现代价值尽管古代档案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已有很大差异,但它们依然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

首先,古代档案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

其次,古代档案中蕴含的古代智慧和技艺,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最后,古代档案的保护与传承,也为我们现代档案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总之,古代档案是古代社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在历史、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档案
期刊简介
《历史档案》(季刊)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全国历史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全国首家刊布历史档案的刊物。

《历史档案》(季刊)以公布明清时期档案史料为主,适当公布1949年以前其他历史时期的档案,同时,刊载利用档案、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

并辟有“专家论坛”、“纂修清史工程”、“读档随笔”、“史苑杂谈”、“档案介绍”、“档案馆工作”、“典章制度”、“国外中国问题档案”、“书刊评介”、“珍档撷英”、“学术动态”等十余个栏目。

《历史档案》办刊特色鲜明,社会效益显著,发行量居同类刊物前列,在国内外史学界、档案学界及广大史学爱好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2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被评选为“双效期刊”。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历史档案》(季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杂志社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 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4.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

5.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6.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