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五学案 第一单元第2课离 骚(节选)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五第2课《离骚》word导学案
离骚(节选)导学案一、.走近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名平,字原。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划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
两度出使齐国。
屈原为实现楚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了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大约此时郢都在庄跻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
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
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的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
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治世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有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感情。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2离骚节选学案
2离骚(节选)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姱.(kuā)羁.(jī jī)謇.朝谇.(jiǎn)(suì)蕙.(huì xiāng) 揽茝.(chǎi) 谣诼.(zhuó)善淫.(yín) 侘傺..(chà chì) 鸷.鸟(zhì)攘诟..(rǎnɡ ɡòu) 兰皋.(ɡāo) 芰.荷(j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4.延伫乎吾将反(“反”同“返”,返回)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实词(1)固①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2)修①余独好修.以为常(形容词,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③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④茂林修.竹(形容词,长)(3)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动词,崇尚,爱好)②谣诼谓余以善.淫(动词,擅长)③善.万物之得时(动词,羡慕)④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友善,交好)⑤不如因善.遇之(副词,好好地)2.虚词(4)虽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副词,唯,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纵然,即使)③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连词,即使)(5)之①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结构助词,的)②哀民生之.多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又申之.以揽茝(代词,我)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⑤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6)乎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相当于介词“于”“在”)②延伫乎.吾将反(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的语气)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语气词,呢)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3.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4.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5.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6.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7.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8.何方圜..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和圆凿9.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10.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11.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12.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伤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恣情,放纵。
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教师用书 第1单元2 离骚(节选)
2 离骚(节选)本课话题——志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太息”“掩涕”,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写诗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竟是因为他太注意修身。
表现了屈原同周围小人之间的尖锐冲突和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尽管如此,他仍然立下了“心之所善”的志向并为之努力,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后悔。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司马光的警枕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努力读书,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枕头就滚到了地上,头便滑落在床板上,他自然会被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编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巴尔扎克立志写作1828年4月的一天,巴黎贫民区卡西尼街的一座四面透风的小房子里搬来一位新房客。
他简单地布置了一下屋子,在壁炉架上立上一座拿破仑的小雕像,并在雕像的底部贴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
”就是说,拿破仑想用武力征服全世界,没有做到,而我却要用笔征服全世界。
这个雄心勃勃的有志向的青年,就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3.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
——高尔基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姱.(kuā)谣诼.(zhuó)侘傺..(chà)(chì)岌岌.(jí) 攘诟.(ɡòu) 偭.规矩(miǎn)芰.荷(jì) 溘.死(kè) 朝谇.(suì)方圜.(yuán) 揽茝.(chǎi) 方枘.(ruì)忳.郁邑(tú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4)延伫乎吾将反(“反”同“返”,返回)(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固⎩⎨⎧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2)修⎩⎨⎧余独好修.以为常(名词,美好的德行)退将复修.吾初服(动词,整理)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茂林修.竹(形容词,高)(3)乎⎩⎨⎧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相当于介词“于”,在)延伫乎.吾将反(语气词,用在句中表舒缓的语气)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语气词,呢) (4)以⎩⎨⎧宁溘死以.流亡兮(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接)既替余以.蕙兮(介词,因为)竞周容以.为度(介词,把) (5)虽⎩⎨⎧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副词,只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连词,即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连词,即使) (6)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结构助词,的)哀民生之.多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又申之.以揽茝(代词,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 (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3)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 (4)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5)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 (6)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 (7)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为……献身 (8)何方圜..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圆凿 (9)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10)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1)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 (12)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伤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恣情,放纵。
鲁人版-语文-高二-名校课件1.2《离骚》教案 鲁人版修5
1.2《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3、了解《离骚》(节选)的主旨,学习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 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2. 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
3.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法】诵读法、探究法【课时】2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可由端午节导入。
二、知识梳理1.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同时,他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2.题解:《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主要代表作,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体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离”代表忧愁,“离骚”即是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高中语文:(离骚)备课资料 鲁人版(08版)必修5 教案
《离骚》备课资料一、教材解读《离骚》是屈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
第一部分从开关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
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
第二部分从“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向重华陈辞的情节。
这是现实社会现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
然后是巡行天上。
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
第三部分从“索夐茅以筳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末尾一小节为礼辞。
“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表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与他的美政理想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情感,显示出更为明确的流向。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
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禽鸟寄托情意。
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离骚》是“发愤”之作,司马迁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因此理解屈原的人生困境就显得特别重要。
屈原,名平,字原,约生于公元前三四零年(楚宣王三十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他是楚王的同姓贵族,他“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起用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一度成为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1.2《离骚》教案 鲁人版必修5 (3)
《离骚》【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课文。
【教学方法】讲述、分析、诵读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语: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因此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粽子到水中致祭屈原,因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二、作家作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yǐng)都,屈原悲愤难忍,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三、听录音,注意断句和语调的变化四、学生齐读第一段五、讲析第一段1.第一段重点字词謇朝谇..兮..而夕替.怨灵修之浩荡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竞周.容以为度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固前圣之所厚.2.提问:诗歌开篇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明确:哀:百姓人生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明确:小人诬陷,君王“不察”,周围风气败坏4.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屈原是什么态度?(用诗句回答)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离骚》教案
离骚【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2.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5课件 2 离骚(节选)
-12-
单元风向标 预习与梳理 探究与发现 阅读与写作 教学与研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点评:这一句表明屈原的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谓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儿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 会儿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事实, 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 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 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 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的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16-
单元风向标 预习与梳理 探究与发现 阅读与写作 教学与研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体会《离骚(节选)》“比、兴”手法的整体象征意义。
提示: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
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说的就是这
单元风向标 预习与梳理 探究与发现 阅读与写作 教学与研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把它作为准则。即使被肢解我还是 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抑止的吗? 点评: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的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 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 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 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一单元《2 离骚(节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一单元《2 离骚(节选)》优质课公开课教
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诗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懂有一定深度的文言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探讨,互相促进;
2、以诵读和问题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价值与态度
1、以文本为依托,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学情分析
对高一的学生来讲,对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有一定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学生也有一定的古文阅读的能力,况且本课文每句都有注解。
但总体语言运用仍显艰深,理解难度大,因此将重难点定位为诵读法读懂文本,把诵读贯穿整个教学。
深挖文本,提高学生运用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优质高效。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背诵文本;
2、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如何才能读透文本
2、怎样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利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导入新课。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五课件:第1单元 2 第2课 离骚(节选)
2.通假字 ①偭规矩而改错 . ②延伫乎吾将反 . ③忳郁邑 余侘傺兮 .. ④芳菲菲其弥章 . ⑤进不入以离 尤兮 . ⑥何方圜 之能周兮 .
错,通“措”,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同“返”,返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通“彰”,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通“罹”,遭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圜,通“圆”,圆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字音 修姱 (kuā) . 揽茝 (chǎi) . 忳 (tú n) . 鸷 鸟(zhì ) . 兰皋 (ɡāo) . 岌 (jí ) . 謇 (jiǎn) . 谣诼 (zhuó ) . 侘傺 (chà )(chì ) .. 方圜 (yuá n) . 椒 丘(jiāo) . 杂糅 (ró u) . 朝谇 (suì ) . 偭 (miǎn) . 溘 死(kè ) . 延伫 (zhù ) . 芰 荷(jì ) .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
◎诗海拾贝 江 上 吟 李 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赏析】
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謇朝谇而夕替 . 形容词,衰落 ____________________ (4)替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 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代替 . 趁着 ①及 行迷之未远 ___________ . 追赶上 ②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___________ . (5)及 至,到 岸上营落 ___________ ③延及 . 比得上 君也 ___________ ④徐公何能及 . 纵然,即使 九死其犹未悔 _____________ ①虽 . 即使 体解吾犹未变兮 ________ (6)虽②虽 . ③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_____________ 唯,只是 .
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五学案 1.2离骚(节选)
第一单元人生的五彩梦第2课离骚(节选)问题导学1.课文第一、二两段分别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开头,对诗人的“哀”“怨”应怎样理解?2.屈原一心实现“美政”,又为什么“朝谇而夕替”以至被君王流放呢?3.文章第四段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有这样的思想感情是否会影响诗人的形象?自主探究对于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文法导析1.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几乎贯串全诗,诗人借助自己和社会中的大量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诗人发挥想象,塑造自我形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了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这些都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2.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文比喻、象征手法应用广泛。
比喻形象丰富复杂,相互联系,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群,如香草、美人比喻高尚的品行,众女、凡鸟比喻众小人等。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以“生命是____”为题,借助联想与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化虚为实,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不少于200字。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人生之旅,总会遇到许多岔路。
站在每一个岔路口,都需要你冷静地作出抉择。
其他问题都好解决,惟有生死之择最大最难也最费神。
但一旦选择已定,欣然就死,最见精神,亦最显意义。
二千多年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站在滔滔的汨罗江边,被发行吟,思之再三,最终选择了怀石自沉。
人之一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屈原这个彪炳千古的文人,砥砺清节、独立不迁,忧国忧民以死表白,不可多得。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屈原第一个在诗的形式上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律,使诗歌更能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
不仅如此,屈原的诗还注意吸收民歌的营养。
尽量采用方言,在他的诗里楚国的民间语言多处可见;在韵律上,也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古代诗歌园地里,独树一帜。
屈原大胆地把民间活生生的生活与语言,灌入已经僵化了的古代诗歌里,使其复活而蓬勃起来。
2022-2021学年鲁人版必修5 第一单元 《离骚》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教学主题
新授课《离骚》
一、教材分析
《离骚》是鲁人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战国时期出名诗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浓的楚地风情,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留意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留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情趣。本文担负着学习古典诗歌鉴赏方法、培育鉴赏力气的单元训练重点。《离骚》所在单元主题是“人生的五彩梦”,本文也是培育同学献身抱负、宠爱祖国的良好教材凭借。
朗读、沟通、总结梳理。
七、教学特色(如为共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同学力气的培育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设计紧扣《离骚》古典诗歌的文本特点,以朗读为主,充分发挥同学主动性,让同学在自主阅读中体会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体会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课堂上让同学始终受到感染与鼓舞,培育同学献身抱负、宠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快速解决字词,疏通文意。
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播放ppt离骚PPT.ppt
研讨沟通
品读重点句段,圈画文中有关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诗句,先进行共性阅读,再进行小组研讨沟通。
自己认真研读分析,小组争辩,小组呈现。
听名家配乐朗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播放朗读(配乐):离骚.mp3朗读(配乐)屈原作品:离骚.mp3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经受和写作时代,理解诗意;
2、品读重点句段,感悟诗人情感,赏析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3、培育献身抱负,宠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2课 离骚(节选)学案 鲁人版必修5
2离骚节选屈子之魂屈子就如同晚霞的余赭,如淡淡的虹,如黄昏里的暮霭。
历史存留下的时间与空间,并不慷慨地赐予他。
尔后,倏忽,白影,一闪,他的壮举——“纵身汨罗江”!屈子虽去,其魂不朽!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
对于黎民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
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动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屈子之魂,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高洁魂!他食花饮露,清眼洗耳,“恐俗之污兮”;他新沐弹冠,新浴振衣,“恐尘之染兮”,朝搴木兰,夕揽宿莽,“恐年岁之不吾与”。
他的高洁之魂,如那连天而去的烈雁,丝毫不愿久驻于凡世;他的高洁之魂,更如那绿绿的青莲,出淤泥而不染。
于是,肃然成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
他一心辅佐君王,君王却听信奸佞将他放逐。
他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
君王闭目塞听将他放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么?孤帐,烛光绚烂,酒令人销魂。
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戴叔伦曾吟诵:“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郢破,国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剧,是一曲曲的悲魂曲。
瑟瑟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残阳照着江面,暮霭笼罩着江身。
孰知,寒风过去不是温暖,残阳之后不是满月,暮霭之后不是黎明?本色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色。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底色,是品德、行为、知识、能力等方方面面基本因素的积累。
生命有了底色,就会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就会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气。
这种底气,表现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打敢拼的锐气,宁折不弯的正气。
打足底气,生命就可以凸显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基本风格。
《离骚(节选)》精品课件-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5
布置作业 1.掌握《离骚(节选)》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及 其用法,特殊句式和活用现象,做好积累和整理。 2.背诵《离骚(节选)》全文。
谢
谢
101教育PPT产品介绍
101教育PPT是一款专业服务老师的备授课一体化教学软件,丰富教学 资源、多元教学互动,辅助老师轻松备课、高效授课。 101教育PPT软件内含海量免费PPT课件、学科工具,支持PPT课件制作、 PPT课件下载,帮老师轻松完成课件制作。
与这种“殉身无悔”的态度相联系的,就是“上 下求索”的精神。“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求索什
么?——能使楚国强盛的明君贤臣、开明的政治和美 好的品德。 得不到,执着追求,虽九死其犹未悔。
(3)研究《离骚》中的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美女自比服饰容颜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象征美德。
合作探究 1. 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 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 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2.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 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 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尽,待下句补充; 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 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上的善恶优劣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含蓄蕴藉,诗意盎 然。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对国王以夫君相称,称群小为众女,把君臣关系
鲁人版必修五《离骚》教案(鲁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鲁人版必修五《离骚》教案(鲁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2.能力和方法目标: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教学方法:自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学生讲解法教学时数: 3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首民歌唱的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到那一天,我国城乡,特别是南方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艾、挂蒲两种野草,吃粽子,到江边湖畔看龙舟竞赛,来纪念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吟行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屈原,他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二、基础知识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心。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 篇、《九章》9 篇、《招魂》,凡23 篇。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宋代黄伯思在VV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它的直接血缘关系的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1.2《离骚》教案 鲁人版必修5 (2)
《离骚(节选)》教师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屈原和楚辞的知识,了解《离骚》开创的浪漫主义传统。
2.朗读、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品味诗歌的语言。
3.学习、掌握诗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和提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4.理解诗人运用联想、象征的艺术手法来表明政治抱负和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领悟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的实质。
【相关知识】1.解文题《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离”,同“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是诗人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篇。
本课便是从中节选而来的。
2.识作者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卜居》、《渔父》。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3.知背景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据《史记•屈原列传》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可见,《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对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基础知识梳理】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鲁人版-语文-高二-开学第一课鲁人语文必修五 1.2《 离骚》教案1
1.2《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探究法,鉴赏重点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教学难点】诗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题解1、关于作者: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2、《楚辞》与《离骚》“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九歌》《天问》、宋玉《九辨》等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必修5练习第1单元第2课离骚(节选)
第2课 离骚(节选)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修姱.(kuà) 鸷.鸟(zhì) 兰皋.(gāo ) B .偭.规矩(miǎn ) 侘傺..(chà chì) 谣诼.(zhuó) C .芰.荷(qì) 蕙.(huì xiāng ) 揽茝.(chǎi ) D .謇.朝谇.(jiǎn suì) 溘.死(hè) 延伫.(zhù) 解析:选B 。
A.“姱”为kuā;C.“芰”为jì;D.“溘”为k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哀民生之多艰.艰:艰难 B .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虽然 C .长太息..以掩涕兮 太息:叹息 D .固.时俗之工巧兮 固:本来解析:选B 。
虽:即使,纵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为轮,其曲中规②背绳墨以.追曲兮 B.⎩⎪⎨⎪⎧①鸷鸟之.不群兮②曾不知老之.将至 C.⎩⎪⎨⎪⎧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②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D.⎩⎪⎨⎪⎧①虽.体解吾犹未变兮②门虽.设而常关 解析:选B 。
B 项,均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①把/②目的连词,“来”;C 项,①在/②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D 项,①即使/②虽然。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相同的一句是( )A .哀.民生之多艰B .悔.相道之不察兮 C .步.余马于兰皋兮 D .长.太息以掩涕兮 解析:选C 。
例句中的“长”与C 项中的“步”字,均是使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离骚(节选)屈子之魂屈子就如同晚霞的余赭,如淡淡的虹,如黄昏里的暮霭。
历史存留下的时间与空间,并不慷慨地赐予他。
尔后,倏忽,白影,一闪,他的壮举——“纵身汨罗江”!屈子虽去,其魂不朽!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
对于黎民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
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动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屈子之魂,是“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高洁魂!他食花饮露,清眼洗耳,“恐俗之污兮”;他新沐弹冠,新浴振衣,“恐尘之染兮”,朝搴木兰,夕揽宿莽,“恐年岁之不吾与”。
他的高洁之魂,如那连天而去的烈雁,丝毫不愿久驻于凡世;他的高洁之魂,更如那绿绿的青莲,出淤泥而不染。
于是,肃然成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
他一心辅佐君王,君王却听信奸佞将他放逐。
他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
君王闭目塞听将他放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么?孤帐,烛光绚烂,酒令人销魂。
他却吟出了“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的诗句!戴叔伦曾吟诵:“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郢破,国破,人亡,家亡!一幕幕的悲剧,是一曲曲的悲魂曲。
瑟瑟的寒风,让人不寒而栗,残阳照着江面,暮霭笼罩着江身。
孰知,寒风过去不是温暖,残阳之后不是满月,暮霭之后不是黎明?本色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色。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底色,是品德、行为、知识、能力等方方面面基本因素的积累。
生命有了底色,就会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就会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气。
这种底气,表现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打敢拼的锐气,宁折不弯的正气。
打足底气,生命就可以凸显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基本风格。
底气足,生命可以气吞山河;底气没了,生命也就奄奄一息。
本色是生命的一种底线。
守住底线,则出淤泥而丝毫不染,近雷池而半步不越,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本色既体现共性也展示个性。
对生命无限热爱,对事业无限忠诚,是共性的反映;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不重复昨天,是个性的张扬。
改革者的本色体现为一个“敢”字。
他们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敢于突破框框和本本,敢于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突破中跨越,在跨越中成功。
耕耘者的本色体现为一个“勤”字。
他们坚信有耕耘才会有收获,一份劳动一份所得,因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成功之峰勤为径,“春蚕到死丝方尽”。
奉献者的本色体现为一个“苦”字。
他们深深地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色体现风格,本色体现品格,本色体现人格。
本色与生命融为一体,珍重生命,首先需要珍视本色。
微感言: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赏读: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
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赏读: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赏读: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赏读: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一、作者视窗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唱和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二、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1)修姱.()(2)羁().(3)謇.朝谇.()(4)揽茝.()(5)蕙.(6)谣诼()(7)偭.规矩() (8)忳.郁邑()(9)侘傺..() (10)芰.荷()(11)岌.岌() (12)兰皋.()答案(1)kuā(2)jījī(3)jiǎnsuì(4)chǎi(5)huìxiāng(6)zhuó(7)miǎn(8)tún(9)chàchì(10)jì(11)jí(12)gāo2.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通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2)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4)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5)芳菲菲其弥章.通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 (6)延伫乎吾将反.通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措” 措施 (2)“郁悒” 忧愁苦闷的样子 (3)“圆” 圆凿(榫眼)(4)“罹” 遭受 (5)“彰”明显 (6)“返” 返回3.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长余佩之陆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恣情,放纵。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古义:善于取巧作伪。
今义:技艺巧妙 (3)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4)古义:处境困窘。
今义:经济困难 (5)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6)古义: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4.一词多义(1)固⎩⎪⎨⎪⎧ 固.前圣之所厚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蔺相如固.止之(2)伏⎩⎪⎨⎪⎧ 伏.清白以死直兮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降龙伏.虎 (3)修⎩⎪⎨⎪⎧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邹忌修.八尺有余(4)相⎩⎪⎨⎪⎧夫孰异道而相.安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悔相.道之不察兮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及⎩⎪⎨⎪⎧ 及.行迷之未远 徐公何能及.君也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6)乎⎩⎪⎨⎪⎧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延伫乎.吾将反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答案 (1)本来,原来/顽固/坚决 (2)保持,守/埋伏/使……屈服 (3)美好的/修理,整理/高、长 (4)互相/偏指一方,可译为“你、我、他”/看,审查/相国,宰相 (5)趁着/比得上/追赶上 (6)介词,于,在/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5.文言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昭质其犹未亏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宾语前置 (2)固定句式 (3)定语后置(4)被动句 (5)被动句6.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用作动词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鸷鸟之不群.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名词作状语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束缚,约束;合群 ②在清晨;在晚上(2)动词的活用①使动用法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余马于兰皋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朕车以复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动词的为动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使……受委屈,使……受压抑;使……步行,赶着;使……返回,掉转 ②为……而死(3)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用作名词何方圜..之能周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谣诼谓余以善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固前圣之所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余佩之陆离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动用法哀.民生之多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方枘,圆凿;淫荡的事 ②推重、看重③使……加高;使……加长 ④为……悲伤7.文白对照离骚(节选)长太 息以掩 涕兮, 哀 民生 之 多 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