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_邓文龙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肌紧张性头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肌紧张性头痛](https://img.taocdn.com/s3/m/728998fcb8f67c1cfad6b872.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肌紧张性头痛关键词肌紧张性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观察笔者于2001年3月至2005年2月,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肌紧张性头痛66例,同时与西药治疗50例作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18~8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
对照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
临床多表现为头痛位于两侧额枕部或颞部,有的呈束箍样痛或牵引收缩样痛,往往有头部沉重、受压或闷胀感。
头痛呈日夜持续。
有的伴有神经衰弱等其他症状。
除有局部肌肉疼痛外,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并排除外感头痛。
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川芎各10g,橘红、茯苓各20g,白芍3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唑沙宗片2片,每日3次,饭后30分钟服。
疗程均为1个月。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服药后痛止,随访1年未见复发。
显效:服药后痛止,随访半年以上复发。
无效:服药后疼痛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66例中,临床治愈45例,显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50例中,临床治愈15例,显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体会肌紧张性头痛为慢性头痛中常见而又难治的症状,属祖国医学的“内伤头痛”范畴。
本病的发生多系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所致。
故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方中半夏燥湿化痰,白术、茯苓、橘红健脾祛湿以助运化,天麻、川芎清利头目,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化痰开窍止痛之功。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前庭性偏头痛风痰上扰型的疗效探究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前庭性偏头痛风痰上扰型的疗效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df4ec0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75.png)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疾病,前庭性偏头痛主要指的是眩晕与偏头痛共存的良性复发性眩晕疾病,其在所有门诊头晕症状中占10%~13%[1],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发作性眩晕、不稳感,发病时伴随偏头痛,部分合并畏光畏声、恶心呕吐。
该疾病病程长、迁延难愈、复发率高,一方面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另一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对于前庭性偏头痛病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0.167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前庭性偏头痛风痰上扰型的疗效探究王新,王冉,谢春荣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北京101400[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前庭性偏头痛风痰上扰型的疗效。
方法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均为方便选取因前庭性偏头痛中医辨证属于风痰上扰型到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西医+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组)均为30例,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痛评分、眩晕评分(DHI)分别为(2.08±0.41)分、(23.22±4.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804、7.862,P<0.05)。
中医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40.0%、46.7%、13.3%、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953,P<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应用于前庭性偏头痛风痰上扰型患者,对患者头痛、眩晕症状缓解作用显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前庭性偏头痛;风痰上扰;DHI 评分;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0)10(c)-0167-03Study on the Effect of Modified 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in Treating Vestibular Migraine with Wind and Phlegm Disturbance TypeWANG Xin,WANG Ran,XIE Chun-rongDepartment of Brain Disease,Huairo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1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in treating vestibular migraine with wind and phlegm disturbance.Methods The time range for the inclusion of cases was from January 2017to January 2019.All patients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in the hospital du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vestibular migraine,and were treated by wind and phlegm.A total of 60cases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Western medicine +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observation group)were treated with 30cases,and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headache score and dizziness score(DHI)of theobservation group were (2.08±0.41)points and (23.22±4.35)points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t =11.804,7.862,P<0.05).Compared wi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cure rate,apparent rate,effective rate and no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40.0%,46.7%,13.3%,and 0.0%respectively,whic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Z =4.953,P<0.05).Conclusion 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vestibular migraine patients with windand phlegm disturbance.It has a significant relieving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headache and dizziness.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liable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Key words]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Vestibular migraine;Wind phlegm disturbance;DHI score;TCM dizzinessgrading scale;Clinical efficacy[作者简介]王新(1986-),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眩晕,头痛等相关疾病。
半夏白术天麻汤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汤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7846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7.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分析康紫厚;许可可;杨海燕【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发作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在眩晕发作时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3次/d,连续用药72h对症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日1剂,水煎服,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2个月累计眩晕发作次数及发作天数,对比2组不同方案对患者上述2项指标的影响,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52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完成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2组患者的累计眩晕发作次数和累计眩晕天数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后能更加有效减少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及眩晕天数(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眩晕发作安全、有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0【总页数】2页(P86-87)【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前庭性偏头痛;眩晕;预防性治疗;治未病【作者】康紫厚;许可可;杨海燕【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郑州450000;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郑州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发作性眩晕疾病,该病发病时头晕、头痛症状互见,病程迁延难愈,严重者可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及学习。
当前该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眩晕或头晕与头痛发作之间的关系),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1],治疗方法上主要参照偏头痛的治疗经验(包括发作期对症治疗、缓解期预防性治疗)。
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中医多将其归于“眩晕”“头痛”及“头风”的范畴,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从风、从痰论治该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预防性治疗该病,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精选全文完整版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1c688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0.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西医认为,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风寒刺激,使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反射的引起头部某些小动脉痉挛或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
方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5个月以上,间隔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且大多有偏头痛家庭史,排除颅内炎症、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外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各种头痛。
【方药】: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5g,红花10g,川芎10g,僵蚕10g,葛根15g,蔓荆子10g,蜈蚣1条。
【加减】:呕吐、恶心明显者加竹茹6g、苏叶8g,觉全身火热者加石膏15g、知母10g,有头痛先兆者加胆南星8g,忧郁眠差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与月经有关者加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5天为一疗程。
【编按】:方中天麻、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解痉祛风;红花、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僵蚕、蜈蚣化痰通络;葛根升清阳,使清浊得分。
本方能化痰引瘀,气血兼治,故能取得明显疗效。
84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5天内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4例,好转(5天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发作,再应用本方症状迅速控制者)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方二穴位埋线【主治】: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偏于一侧,再遇紧张或风寒刺激而诱发。
【方法】:将1号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剪成1cm或2cm长线段。
主穴取外关、合谷。
配穴:伴心烦郁怒,脉弦数加太冲;胸闷,恶心,脉弦滑加丰隆;面色晦暗,脉弦细加阿是穴;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脉细者加足三里。
使用自制埋线针,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表皮局麻,取一段羊肠线,用埋线针将肠线顶入穴内,埋入肌层,查看针孔,无线头外露,立即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疗效观察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6d9fe1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4.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疗效观察
叶世泽;郑剑薇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卷),期】2011(018)003
【摘要】@@ 1 赣床资料 35例中女性25例,男性10例;年龄30~46岁:病程短者为1年,长者达5年以上.本组病例头痛表现为:(1)呈反复发作性,一侧或双侧胀痛或昏痛,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也有的持续数日或敷周;(2)常因劳累、情绪因素和月经来潮而诱发;(3)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4)颅内无占位性病变、高血压和外伤等.
【总页数】1页(P216)
【作者】叶世泽;郑剑薇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323000;浙江省云和县人民医院·云和,323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35例 [J], 王成太;谢德万;张勇
2.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扰型偏头痛30例 [J], 孙莉;项颗;刘寅;马琳
3.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疗效观察 [J], 王秀霞
4.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24例体会 [J], 李艳娥;李琳;王艳
5.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 [J], 邓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https://img.taocdn.com/s3/m/3e92d4074a7302768e99396a.png)
To obs ve t e e f ctoft e r gul tng ofPi ae a r t odi a er h f e h e a i neli nd At aC yl l S M c-
r c p a a n s r i e De o to n 6 a e fMi r i e o e h l e a d Ga t od a c c i n o 4 c s s o g a n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
血 管 功 能 障 碍 引起 的 神
1 2 诊 断 标 准 .
经 系统疾 病 , 以反 复发 作 的搏 动 性偏 侧 或双 侧 头 痛 为主要 表 现 , 于 中 医 “ 属 头风 ” “ 头 痛” 病 症 范 、偏 等
畴 。笔 者 近 5年 来 , 用 李 东 垣 半 夏 白 术 天 麻 汤 加 运
E e o d ̄ M ga e tea yo O K yw rs iri ; rp f M; i l ea dA rcy dsMa rc p a ea dG srda e o t n n h T Pn l n t tl i ei a a o co e h l n a t ie D c ci a o o
Th e i inic n fer n e b t e r u s( < 0. 5). ncuso :Th e i o fec I m ir n a— er s sg f a tdi e c e w en 2 g o p P i f 0 Co l i n er s g od e f tO3 g aie p
te t r a ed b h e lto fPiela d Ata t l s M a r e ale a d Ga to ae Dec to in s te t y t e r gua in o n l e an r c yodi i c Oc Dh a n s r di oc in.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24例体会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24例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23de59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6.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24例体会
李艳娥;李琳;王艳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05(0)4X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TCD改变。
方法选取24例偏头痛患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在治疗前后观察发作频度、强度以及发作持续时间,同时做经颅彩色多普勒(TCD)。
结果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显著改
善,<0.05。
P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可作为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总页数】3页(P25-26)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偏头痛
【作者】李艳娥;李琳;王艳
【作者单位】鞍山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鞍山市学生保健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
【相关文献】
1.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5例疗效观察 [J], 叶世泽;郑剑薇
2.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扰型偏头痛30例 [J], 孙莉;项颗;刘寅;马琳
3.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体会 [J], 何邦睿
4.王建萍主任医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经验 [J], 康紫厚;
王建萍
5.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 [J], 邓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https://img.taocdn.com/s3/m/c427882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7.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①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麻各 1 5g,茯苓 20g,橘红 15g,生姜 10g,代赭石、竹茹、泽泻各 1 5g。
②痰浊上蒙,瘀血痹阻天麻、法半夏、白术、茯苓、远志、菖蒲各9g,川芎、陈皮各6g,泽泻 15g,益母草、牛膝 1 2g。
③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阻遏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脑髓失养或蒙蔽清窍)半夏 12g,白术 10 g,天麻 15g,茯苓 10 g,陈皮 10g,川芎12g,胆南星 1 2g,当归12g,僵蚕 10g,全蝎 6g ( 冲服) ,枳实 10g,甘草 6g④老年性高血(肝阳上亢、痰浊壅盛)天麻 1 2g,钩藤 10g,珍珠母 30g,法半夏 10g,川牛膝10g,广地龙 10g,白术10 g,云茯苓 1 5g,防己 30g,泽泻 15g,莱菔子 1 2g,川芎 10g。
中风痴呆症(风痰瘀阻脑络)天麻、炒白术、法半夏、菖蒲、郁金、远志、川芎、当归、僵蚕、地龙、牛膝各 10g,泽泻 13g。
癫痫(痰浊瘀阻,肝风内动)天麻、姜半夏、生白术、茯苓、郁金、川芎、红花、僵蚕各9g,丹参、桃仁、牛膝各 12g,龙骨、牡蛎各 30g,远志、全蝎、陈皮各 6g。
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型)制半夏 30g、白术 15g、天麻 30g、陈皮 10 g、茯苓 10g、炙甘草3 g、生姜 2 片、大枣 3 枚,当归 10g、赤芍 10g、川芎10g 、三七 5g、红花 5g。
双下肢颤抖(风痰扰阻心络)清半夏、天麻、甘草各 10 g,苍白术、地龙、泽泻各 1 5g,郁金、菖蒲,白芥子、陈皮各 12g,鸡血藤、茯苓各 30g,全蝎 5g,生姜 3 片,大枣5 枚。
呕吐(中阳不运,痰饮内阻,胃气不降,饮邪上逆)半夏,白术,天麻,干姜各 10g,陈皮,茯苓各 12g,甘草,丁香,大枣各 6g。
偏头痛(痰湿内阻,风痰上扰清窍)半夏、白术、天麻、柴胡各 1 0g,陈皮、茯苓各 12g,生姜、甘草、大枣各 6g。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https://img.taocdn.com/s3/m/ff7361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0.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药】半夏4.5克,天麻、茯苓、橘红各3克,白术9克,甘草1.5克
【用法】加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功效】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证为脾虚生湿,湿聚成痰,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所致。
古人云:“无痰不作眩”,风痰上扰,肝风内动,故眩晕头痛,眩晕甚者,自觉天旋地转;痰阻气机,浊阴上逆,故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均为风痰之象。
脾湿生痰,为病之本;肝风内动,风痰上扰,为病之标。
本方证重点是痰与风,故化痰息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方中以半夏、天麻为君药,其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两药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要药。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治生痰之源,共为臣药。
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煎加姜枣,以和中健脾。
诸药合用,能使风息痰消,眩晕自愈。
王建萍主任医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经验
![王建萍主任医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218b963ada38376bae1faee4.png)
根据该病的各项临床特点,中医将其归于“脑风” “眩晕”“眩 冒 ”及“头 痛 ”的 范 畴,吾 师 王 建 萍 主 任 医 师,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河南省中医药 青苗人才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郑州市老年病学会副主 任委员,从医 30 余载,熟读古籍经典,精于临床辨证, 衷中参西,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左右,聆听其教诲,收获 颇多。现将王建萍主任医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诊疗 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思路详述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半夏白术天麻汤载于《医 学 心 悟·第 四 卷·眩 晕 门》,全方含半夏、天麻、白术、橘红、茯苓、生姜、大枣、 甘草,《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天麻为治风之神药; 《脾 胃论》中有曰: “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 眼黑 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本经疏证》中有言: “白术治眩,非 治 眩 也,治 痰 与 水 耳 ”。 最 新 药 理 研 究 证明: 半夏能够镇痛祛痰[10],天麻能够镇静安神、促进 受损的脑组织 细 胞 恢 复、缓 解 神 经 性 头 痛 等 作 用[11], 茯苓、白术、大枣具有镇静作用[12]。此方中以半夏、天 麻二味为主药,半夏化痰燥湿,天麻平肝熄风,二药合 用则标本同顾,共奏化痰燥湿、熄风止眩的作用,用以 治风痰所致眩晕、头痛; 橘红理气化痰,茯苓、白术,益 气健脾、渗湿化痰,以治生痰之源; 佐以甘草、生姜、大 枣顾护中土、调和诸药,配伍得当,方简力宏,共奏熄风 化痰、健脾祛湿的功效,王建萍主任医师临床用于治疗 前庭性偏头痛,随症加减,取得了良好疗效; 3 验案举例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综合评分情况比较观察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综合评分情况比较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e9facbd7e21af45b207a8ab.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综合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目的:观察比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综合评分情况。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76例痰浊上扰证偏头痛患者,对其进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持续治疗15 d,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的综合评分情况。
结果:76例患者总治疗有效7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4.7%;且患者治疗后的头痛发作次数评分为(1.7±0.9)分、头痛程度(1.0±0.5)分、头痛持续时间(1.3±0.6)分和伴随症状(0.6±0.8)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对降低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改善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有着确切疗效,值得临床加以应用。
偏头痛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以头部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头部一侧或双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临床综合征[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偏头痛患者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研究显示,近几年我国成年人偏头痛的患病率在8%~18.7%之间[2-3]。
且偏头痛患者人群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偏头痛患者发病突然,疼痛程度不等,且多反复发作,头痛剧烈者对其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代医学以西药如非甾体消炎药、麦角胺类等缓解或消除头痛症状为主,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及依赖性,且停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记忆损伤、肝肾功能下降等严重并发症[4-5]。
本研究从祖国医学的角度上寻求治疗偏头痛上的合理方案,具体以观察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上扰证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综合评分情况为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76例痰浊上扰证偏头痛患者,其中男27例,女49例,年龄16~64岁,平均(36.7±7.3)岁,病程0.5~126个月,平均(38.2±11.7)个月,一侧头痛59例,双侧头痛17例,伴随症状中出现恶心呕吐25例,头晕14例,口干17例,耳鸣22例。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2f56af758fb770bf68a558a.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12-20T15:17:43.61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8月第8期作者:曾彪[导读] 观察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效果。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中医院湖南茶陵 4124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痰浊型偏头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
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疗程均为3周。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治疗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7.83%,远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稍低于对照组的6.52%(P>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临床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痰浊型;半夏白术天麻汤;效果偏头痛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搏动性、反复发作等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时作,沉重昏蒙,胸闷,痰涎等症状[1],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临床上常采用西药治疗,取得一定成效,但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中药治疗具有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等特点。
为进一步观察并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采用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痰浊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
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6-67岁,平均(48.63±5.64)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0.98±0.23)年,疼痛分级:I级6例,II级13例,III级15例,IV级9例,V级3例;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6-67岁,平均(48.63±5.64)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0.98±0.23)年,疼痛分级:I级6例,II级13例,III级15例,IV级9例,V级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疼痛分级等临床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d5a26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0.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组成】半夏一钱五分(4.5g) 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各3g) 白术三钱(9g) 甘草五分(1.5g)【用法】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
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
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
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
故以两味为君药。
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
橘红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
使以甘草和中调药。
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
综观全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本方亦系二陈汤加味而成,在原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之白术、平肝熄风之天麻,而组成化痰熄风之剂。
《医学心悟·头痛》条,另有一半夏白术天麻汤,较本方多蔓荆子三钱,白术减为一钱,治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之证。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对于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2.加减运用: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改善痰浊上扰型偏头痛77例疗效分析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改善痰浊上扰型偏头痛77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448a80dd88d0d233d46ac1.png)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s i n K a t o s i c e( P o l a n d ) : o u  ̄ o m e r e p o r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 U
桃红 四物汤减少细胞膜 的损伤损伤 , 稳定和维护 细胞 膜的完 整 性从而 保护膜 系统 的功能 , 减少 钠泵失 灵 , 改善 钙超载 ,
改善 、 缓解偏头痛临床症状 , 安全可靠 , 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 【 关键 词 】 盐酸氟桂 利嗪胶囊 半夏 白术天麻汤 ; 偏头痛
D O I :1 0 . 1 4 1 6 4  ̄ . c n k i . c n l 1 - 5 5 8 1 / r . 2 0 1 5 . 1 2 . 1 6 8
偏头痛 以发作性 、中重度 、抽动样疼痛为临床主要发病 特征 , 持续 4 ~ 7 2 h 不等 , 部分 患者 呈进行性加重 , 稍作休息 可缓解 头痛 J 。常规西药在改善头痛症状 与体征 同时容易 出
现副作 用。本文 旨在探讨半夏 白术天麻汤加减改善痰浊上扰
橘红 1 0 g 、大枣 3 枚、 生姜 6 g 、甘草 6 g 。辨证加减 : 头痛
[ 3 ] 张淑文 , 王超 , 阴赦宏 , 等. 多器 官功能障碍综 合征诊断标 准
与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中国危重病急救 医
学, 2 0 0 4 , 1 6 ( 3: 3 2 8 — 3 3 2 .
[ 4 ] 任燕怡 , 万美华 , 唐文 富 , 等. 活血化瘀法治 疗重症急性胰 腺
1 . 3 疗效评价标 准
临床疗效 : 若治疗后患 者症 状完全
消失 为临床治愈 ; 头痛强度 与治疗 前 比较减轻 Ⅱ级 , 或发作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晕](https://img.taocdn.com/s3/m/4315adc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4.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晕
张某展,女,76岁近半年来头晕逐渐加重,CT检查:脑萎缩,诊断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头晕大脑供血不足,夜眠差,痰多,色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
方药:半夏15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甘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蔓荆子10克生姜15克大枣6枚丹参15克钩藤15克(后下)
七付水煎服
2021年12月5日复诊,头已不晕,睡眠有所改善,基本不再吐痰了,脉弦细,舌质淡红苔白
方药:半夏15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甘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60克蔓荆子9克生姜15克大枣6枚丹参15克栀子6克钩丁15克(后下)
七付水煎服
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治疗痰饮上逆引起眩晕,故作为主药(头晕,痰多)。
夜眠差,脉弦细,说明肝火上逆加龙骨牡蛎。
平肝熄风安神定志。
方证对应故效如桴鼓!。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病症的进展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病症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c485eb633d4b14e84246821.png)
天麻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 30 例的治疗,
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明显,总有效 率为 90.0%。杨志宏等 [20] 利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西比灵
1 概念
半夏白术天麻汤 ,是中医经典复方。出自《医学心语》 具 有 化 痰 熄 风,健 脾 祛 湿 之 功 效。 为 祛 痰 剂 之 一,主 治 风 痰 上扰证。头痛,眩晕,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临 床 常 用 于 治 疗 耳 源 性 眩 晕、高 血 压 病、神 经 性 癫 痫 等 属 风 痰上扰者,其组成:半夏、天麻、白术、橘红、茯苓、甘草。用法: 生 姜 一 片,大 枣 二 枚,水 煎 服。 方 义:本 方 证 缘 于 脾 湿 生 痰, 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风痰上扰,蒙蔽清 阳,故 眩 晕、头 痛;痰 阻 气 滞,升 降 失 司,故 恶 心 呕 吐、胸 膈 痞 闷;内 有 痰 浊,则 舌 苔 白 腻;脉 弦 滑,主 痰 主 风。 治 当 化 痰 熄 风,健脾祛湿。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 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 [1]。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效率优于
单用西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对风
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2.2 半夏白术天麻汤和其他药联合治疗
半 夏 白 术 天 麻 汤 和 其 他 药 联 合 治 疗 也 疗 效 显 著,李 现 林 [18]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指迷茯苓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年第 18 卷第 45 期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https://img.taocdn.com/s3/m/b00a0c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7f.png)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组成] 1、半夏一钱五分(4.5g) 2~4、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各3g) 5、白术三钱(9g) 6、甘草五分(1.5g)
[用法]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 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 半夏白术天麻汤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
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
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君药半夏、天麻。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要药。
李东垣《脾胃论》:“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
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治生痰之源。
佐药橘红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
使药姜、枣、甘草。
甘草和中调药;煎加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
综观全方,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以化痰熄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半夏白术天麻汤系二陈汤加味而成,在原燥湿化痰基础上,加健脾燥湿之白术、平肝熄风之天麻,组成化痰熄风之剂。
古方解读—半夏白术天麻汤
![古方解读—半夏白术天麻汤](https://img.taocdn.com/s3/m/3b837a1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b.png)
古方解读—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适宜】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见上述证候者,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方解】本方为治风痰眩晕的常用方剂。
其病缘于脾湿生痰,痰阻清阳,加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扰清空所致。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风性主动,肝风内起,则头眩物摇;复因湿痰上犯,浊阴上逆,故眩晕之甚,自觉天旋地转,遂作呕吐恶逆。
治宜化痰熄风之法。
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
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故本方以此两味为君药。
以白术为臣,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尤能治生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以使气顺则痰消。
使以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
诸药合甩共奏化痰熄风之效,俾风熄痰消,眩晕自愈。
本方亦系二陈汤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之白术,平肝熄风之天麻,而组成化痰熄风之剂。
《医学心悟,头痛》条,另有一半夏白术天麻汤,较本方多蔓荆子三钱,白术减为一钱,治痰厥头痛,胸膈多痰,动则眩晕之证。
【运用】1、本方是为风痰眩晕而设。
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应用。
2、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以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代赭石以潜阳熄风。
【歌诀】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来源】《方剂学》主编:段富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
[作者简介]邓文龙(1960-),男,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风湿病的中医治疗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
邓文龙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医院,湖南双峰417700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比灵、谷维素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811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1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药疗法;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7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613(2007)04-0239-02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regulating of Pinelliae and Atractylodis Mac -rocephalae and Gastrodiae Decoction on 64cases of Migraine
Deng W enlong
People 's hospital of Shuangfeng,H unan province,Shuangfeng ,Hunan 417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regu lating of Pinelliae and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nd Gastrodiae Decoction on 64cases of Migraine.Methods:T he regulating of Pinelliae and Atractylodis Macro -cephalae and Gastrodiae Decoctionwere given to cases in therapeu tic group ,Flunarizine and Oryzanol were u sed in control group.Result:The effect rate is 93.8%and 81.8%in therapeuti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 ce between 2groups(P <0.05).Conclusion:There is good effect on migraine pa -tients treated by the regulation of Pinelliae and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nd Gastrodiae Decoction.[Key words]Migraine;therapy of T CM;Pinelliae an d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and Gastrodiae Decoction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偏侧或双侧头痛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头风0、/偏头痛0等病症范畴。
笔者近5年来,运用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本病64例,并与西比灵、谷维素治疗的44例对照比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4例中,女性42例,男性22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712岁;病程(015~20)年,平均718年;普通型偏头痛43例,典型偏头痛21例。
对照组44例中,女性29例,男性15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614岁;病程1~19年,平均714年;普通型偏头痛30例,典型偏头痛14例。
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 >01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5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6制定[1]。
¹部位:单或双侧头痛,常位于额、颞、顶部,可在眶后或波及全头,放射至颜面肩项。
º性质:钝痛、胀痛或严重搏动跳痛。
»兼证:伴有恶心呕吐、视觉异常或耳鸣头昏、汗出。
¼诱因:受凉感冒,月经期或情绪抑郁烦躁。
½发作情况:每次发作时间数小时至数天,反复发作5次以上,有或无间隔规律,多有阳性家庭史。
¾神经系统检查、CT 、MRI 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颅内感染性疾病及五官科疾病所致的头痛。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5g,天麻15g,
表1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441(6411)11(1712)8(1215)4(612)60(9318)*对照组4416(3614)9(2014)11(2510)8(1812)36(811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105
陈皮6g,法半夏10g,黄柏10g,苍术10g,泽泻10 g,葛根10g,川芎6g,僵蚕10g,全蝎4g,丹参15 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对照组:服用西比灵10m g,睡前服;谷维素20mg,每日3次。
两组均以20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停服其他中西药物,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
212观察方法
头痛指数:分别记录治疗前1w内和治疗20d 后1w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各项计分。
疼痛程度计分法:采用临床通用的直观模拟标尺法,受试者在一把10cm长,一端标不痛,另一端标有最痛的尺子上,指出受试者的疼痛程度。
计分方法为[ 2cm者计1分,>2cm但[4cm者计2分,>4cm 但[6cm者计3分,>6cm但[8cm者计4分,> 8cm但[10cm者计5分。
疼痛持续时间计分法:数分钟至2h者计1分,2~6h者计2分,7~24h 者计3分,<3d者计4分,>3d者计5分。
计算方法:头痛指数=每次发作的疼痛计分@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之积相加[2]。
2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V2检验。
3结果
311疗效标准
参照5头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2]计算疗效百分数。
疗效百分数=(治疗前头痛指数-治疗后头痛指数)/治疗前头痛指数@100%。
临床治愈:疗效百分数\95%;显效:疗效百分数<95%,但\ 55%;有效:疗效百分数<55%,但\20%;无效:疗效百分数<20%。
312疗效观察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811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05)。
结果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改善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改善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6428194?91627164?4121v*
对照组4429103?101018174?510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v P<01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1054讨论
偏头痛是指由于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阵发性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女性多见。
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头痛的性质相似。
与遗传、内分泌机制障碍、精神紧张、忧虑、激动及身体内环境平衡失调等因素有关[3]。
由于本病的发病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故属于中医学的/内伤头痛0。
头为/诸阳之会0、/清阳之府0,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之精华,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或气血运行不畅均可引起头痛。
笔者结合本病现代研究进展及中医/久病多痰0、/久病入络0、/久病必虚0、/久病多瘀0的观点认为,气血虚衰、肝风挟痰浊瘀血共同上扰清窍是其病机关键。
故以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辨证治疗。
李东垣5兰室秘藏#头痛门6,首次提出将头痛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并指出/白术半夏天麻汤,治痰厥头痛药也0(白术半夏天麻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同方异名)。
方中党参、白术、黄芪补脾益气生血;二陈汤燥湿化痰;法半夏、天麻化痰熄风,5脾胃论6曰/是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0;苍白二术、茯苓、泽泻醒脾祛湿。
原方加川芎、丹参、葛根行气活血、解肌止痛;加全蝎、僵蚕有通络祛风止痛之功;黄柏苦寒坚阴,以防温药过燥之弊,并治痰湿久郁化热。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共奏补养气血、化痰降浊、化瘀通络之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第二辑11995:199-201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1头风诊断与疗
效评定标准[J]1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691 [3]郑惠民,吴晓华1头痛的诊断及处理1见:李兆申1内科
学理论与技术新进展[M]1上海:第三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9171
(收稿日期:200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