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

走进文言文
走进文言文

《走进文言文》(6、7)(21——30单元译文)

【第二十一单元译文】

揠苗助长: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砚眼: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官办的旅店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大为惋惜。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农夫耕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嘲笑他说:“你这个农民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一整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农夫说:“不是种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做事也是这样,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稚犬:某村有一个姓赵的人,家里的狗生三只小狗,刚两个月,小狗随着母狗出来走。有一只老虎呼啸着从树林冲出来,飞快地奔向母狗。母狗急忙召唤小狗躲伏在身子下面。然而一只小狗已经被老虎吃掉。姓赵的人叫来村里的年轻力壮的人,拿着矛来追老虎。两只小狗跑过去咬住老虎的尾巴,老虎拖着两只小狗跑。小狗被荆棘挂住胸部,身上皮毛几乎掉光了,始终不肯脱口。老虎因为尾巴被小狗咬住,尾巴摆动还是不能摆脱,越走越慢。众人呐喊着冲上前,追上了老虎,老虎终于死在大家刀下。啊!两只小狗真勇敢啊。

鷧鸟中计:有个人有(个)养鱼池,苦于一群鷧鸟(总是)偷偷啄食鱼,就绑草做了个(假)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放在鱼池中用来吓唬它们。鷧鸟们开始(在天空)回旋飞翔不敢马上下来。后来渐渐注意观察,(飞)下来啄食。久了,(就)经常飞到竹竿上站着,自自在在不(再)被它所吓了。有看见这情况的人,(就)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鷧鸟仍然下来啄食飞停照旧。那人随手抓住它的脚,鷧鸟脱不了身了。(鷧鸟)拍动翅膀“假假”地叫着。人说:“原来是故意假的,现在还是假的啊。”

【第二十二单元译文】

枭将东徙: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徙。”斑鸠问:“什么原因?”猫头鹰说:“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为(这个)所以我要向东迁徙。”斑鸠说:“要是你能改变叫的声音,那就行了;要是你不能改变叫的声音,那么就是你搬到东边去,那儿的人还是会讨厌你的叫声。”

世无良猫:有个人十分讨厌老鼠,倾家荡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食那只猫,用棉垫毯子做猫窝。猫吃的又饱睡的又舒服,大都不去捕鼠了,有的时候猫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猖狂!这个人十分的恐慌,把它赶走了,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啊!是没有好猫吗?是那个人不会养猫。

河豚之死:河里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豚,在桥墩之间游动,撞到桥的柱子,不知道离开桥远点。(河豚)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张开面颊立起鱼鳍,(因恼怒而)吸了一肚子的气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飞过的老鹰抓住了它,撕裂它的鱼腹把它吃了。喜欢游却不知道停,因为游而碰到东西,不知道自己的过错,错误地发泄自己的愤怒,以至于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

刻舟求剑: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请注意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鹬蚌相争: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yù)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第二十三单元译文】

曹竹虚族兄遇鬼: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安徽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便受邀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曹兄不管,一定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作吊死鬼的样子。他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摘下自己的头放到桌子上。曹兄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一瞬间就消失了。待到他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它的脑袋,曹兄就唾骂到:“又是那个倒霉的东西吗?”鬼最终没有进去。

疑鬼:夏首的南方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涓蜀梁。作为一个人来说,他愚蠢而且胆小。在有明亮月亮的晚上行走时,低头看见他自己的影子,以为是趴着的鬼;仰望上面的头发,以为是站着的魅。转身逃跑,等他到家,已经绝气身亡。

畏鬼致盗:有一个怕鬼的楚国人,他听到枯叶落地与蛇鼠爬行的声音。没有不认为是鬼来了。小偷了解到这一点,便乘着夜晚潜伏在墙边装作鬼叫。那楚人心中恐慌,连瞟一眼都不敢。像这样搞了四五次,然后进入他的房间,偷光了他家收藏的财物。有人骗他说:“这的确是鬼拿去了。”他虽然有些疑惑,但暗地里却认为讲得对。没多久,他的住宅中果然有了鬼。因此,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拿了出来也总认为是鬼偷了给他的,不相信是偷的。郁离子说:“谗言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先有疑心才会相信它;离间、挑拨也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因为有空子可钻才会发生作用。这都是由于聪明早已被蒙蔽住了。”

畏影恶迹:有一个赶路的愚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脚印。为了甩开脚印和影子,他越走越快。可是他不知道,无论走得多快,影子始终寸步不离脚跟;他不知道,自己走得越多,脚印也就越多。他更不明白,只要走到树阴里,影子就没了;只要坐着不走,脚印也就没了。他还以为是自己走得不够快,于是拼命狂奔,终于力竭而死。

鸲鹆噪虎:有座山叫女几之山,喜鹊都喜欢在这里筑巢。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八哥鸟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说:“它一吼叫起来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然后问道八哥鸟,八哥鸟竟无法应对。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

【第二十四单元译文】

孟母戒子: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止,过了一会儿接着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要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孟母不欺子:孟子很小的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说:“想要给你吃呀。”孟母就后悔了,对自己说:“我怀着孟子以来,坐席不端正我不坐,割食物不正我不吃,(给)他(良好的)胎教。现在孟子初识人事就欺骗他,这是教他说话不讲信用啊。”于是孟母就去东边杀猪的那户人家买了些肉来(给孟子)吃,绝不欺骗(孩子)。

秦西巴纵麑: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于是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君回来后,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

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到了第2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周围的人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伤害我的儿子呢?”

屠夫杀狼: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麦桔杆中把爪子伸了进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但屠夫也想到没有办法可以把狼弄死。屠夫只有一把不够一寸长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涨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直溜溜的不能弯曲,嘴张得很大闭不上。屠夫于是背了狼回家了。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郢书燕悦:从前有人从楚国的都城郢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写信的时候是夜晚,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仆人说:“举烛。”。结果无意识地在信里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并予以施行。结果燕治理得很好。国家倒是治理好了,却不是写信人的本意。今天的读书人,多数都是像这样的。

【第二十五单元译文】

陶侃尝出游: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木屑竹头: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墨子怒耕柱子: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足够负得起责任的”。耕柱子大悟。

李存审诫子:李存审出生贫寒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历的九死一生的险事不止一件,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一百多次了。”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给孩子们,吩咐他们珍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他的子孙都答应了。

芒山盗临刑:宋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母亲十分怜惜他,露出乳头,不料小偷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行刑的人说:"你为什么那么狠毒!"小偷的人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怀恨我杀了她。”

【第二十六单元译文】

读书与作文:(人们)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的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停地扇,很费力气。作文好像浇制器皿,铜已熔化,(人们)按照模型浇制器皿,一熔就成功,只要知道模型,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上多用力,在作文时就轻松。

卖瓜减字:一个农民,种了好几亩西瓜,正好丰收,就挑出来卖。于是在牌子上写:“这西瓜出售。”一个秀才走过来,说:“‘此’字可以去掉,只留‘西瓜出售’就可以了”。农民以为这样是对的就这样做了,又一个秀才看见了,说:“大家都看得见这是西瓜,为什么要‘西瓜’二字?”于是农民就去掉了。后来,又一个秀才过来说:“西瓜放在市场上,难道不是卖的?‘出售’二字应该去掉。”农民很惊讶,于是就去掉了。正好旁边有一位老人,说:“虽然字都可以去掉,但是必须写上价格。”

修改一法:最近我听说(这么一件事):家乡的朱梅崖先生,每次写好一篇文章,一定先把草稿贴在墙上,每天仔细看,去掉十多个字。数日后,觉得文章没有再可以去掉的字了,之后完稿给人看,这个(就是)后来学习(的人)都应当采取这样的方法。

歧路亡羊: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的亲属,还请杨子的僮仆一起追赶它。杨子说:“咦?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赶呢?”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杨子的邻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羊没有找到。”杨子问:“羊怎么会找不到呢?”邻居说:“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杨子的门徒都觉得十分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

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到底是为什么呢?”杨子不说话,学生没有得到想知道的答案。

二叟钓鱼: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十分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巨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应该记下来。

【第二十七单元译文】

张飞横矛当阳桥:刘备背离曹操投靠袁绍、刘表。刘表死了以后,曹操进兵荆州,刘备到了江南。曹操追先主刘备,追了一日一夜,到了当阳的长坂坡,终于追上了刘备。先主刘备知道了曹操追兵到了,把什么儿子老婆全瞥下,跑了,让张飞带领二十个骑兵断后。张飞去把河上的桥弄断,让二十个人骑马拖树枝扬起烟尘弄的好象很多人的样子,然后张飞在马上瞪大眼睛横长矛大喊:“老子我就是传说中杀人不眨眼吃饭不给钱的张飞张翼德,不服的话就来和我单挑!”追兵太菜,没人敢上来,于是他们就得以跑了。

次非斩蛟:楚国有位名叫次非的勇士,在吴国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他渡江返回去,船到了江中心,有两条蛟龙夹绕着他坐的船。次非对船夫说:“你曾经见过两条蛟龙夹绕小船,还能活命的吗?”船夫说:“(我)从没见过。”次非挽起袖子伸出臂膀,脱下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烂肉朽骨而已。丢弃剑来保全自己,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呢?”说完跃入江中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一次回到船上。船上的人都活了下来。

溺鼠: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人把粮食装入缸内,老鼠放肆的吃,而且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缸里。到了月底,粮食将要没有了,主人十分担心,有一个人告诉他一个办法,于是就用糠皮代换粮食,浮盖在水面上。到了晚上,老鼠又来了,兴高采烈的进入,不料结果全部被淹死。

鸡感恩:有个旅者半夜赶路遇上雨,于是就到朋友家里借住。朋友见有客突然造访,非常高兴,想要杀鸡招待他。旅人觉得鸡可怜,假装说自己只吃素,于是(主人)就不杀鸡了。睡到半夜三更时,(客人)突然听到鸡叫的急,以为是黄鼠狼来了,于是起来想赶走它(黄鼠狼)。不一会墙倒了,正好压向客房。主人被惊醒起来,以为客人已经死了,举着灯找(客人),(发现)客人在鸡笼的旁边。大概是鸡(为了客人不杀)感谢他,(才)叫他起床的。

猫儿索食:母猫生了只小猫,小猫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小猫问母猫:“我该吃什么呢?”母猫回答说:“人自然会教你的”。晚上,小猫溜到一家人家,躲藏在瓮罐后面。听见有人在对仆人说:“把烧好的乳酪、肉都放在器皿内盖好;把嫩鸡高高挂

起来,免得被猫偷吃。”小猫仔细地听,它(终于)懂了:原来鸡、乳酪和肉都是自己该吃的食物。

【第二十八单元译文】

刘道真戏谑:刘道真遭遇社会动乱,在河边给别人拉船,见一老妇也在这里摇橹,他嘲讽说:"女人怎么不在家织布,为什么到河上来摇橹?"女人答道:"你是大丈夫,怎么不去骑马挥鞭,为什么来到河上拉船?"又有一次,刘道真与人共用一个盘子在草房中吃饭,见一个女人领着两个孩子从门前走过,都穿的是黑衣裳,他便嘲讽人家道:"青羊牵着两只小羊。"那妇人道:"两头猪共用一个槽。"结果刘道真无言以对。

唐明皇赐名:贺知章有显赫的名声,告老还乡时,唐明皇隆重的为他送行.将要送走时(唐明皇)涕泪俱下,上前问贺知章有什么想要的,贺知章说:"臣有一个男孩还没有取名,希望有荣幸得陛下赐名,以此显我还乡的荣耀。”皇上说:“做人的道理没有大于信的,孚,也就是信,爱卿的儿子应该起名为孚。”贺知章再次拜谢皇上而领命。一会悟到了什么,说:“皇上为什么戏谑我?孚字是爪下有一个子,不是叫我儿子为爪子吗?”

偷鸭求骂:西边的一个县白家庄里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来吃。到了夜里,觉得全身的皮肤刺痒难耐。等到天亮一看,原来浑身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碰到就疼。这个人吓坏了,可是这种怪病找不到医生可以医治。有一天夜里,他做了梦,梦中有个人告诉他:“你的病是老天爷给你的惩罚,需要让失主痛骂你一顿,鸭毛才会脱落。”可是邻居老人一向宽厚,平常损失东西,从不表现于声色。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骗老人说:“您的鸭是被一个人偷走,因为他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以后不可再偷。”结果,老人笑着说:“谁有闲气去骂那些恶人呢?”最终没有骂,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于是,老人才痛骂了他一顿,这个人的病很快好了。

何梅谷之妻: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已经老了,喜欢念经,从早到晚,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儒学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番五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何梅谷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喊上千遍,怎么能不对你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庸医:有个医生,自称精通外科。有一位副将从战场下来,被流矢(乱箭)射中,深入皮肉里,请这个医生来治疗。这医生手持剪子,剪掉了箭杆,跪在地上请求奖赏。副将说:“金属箭头还在皮肉里,必须赶紧治疗。”医生说:“取肉内的箭头是内科的事,没想到也一起要求我来治疗。”

走进文言文23-24单元

曹竹虚族兄遇鬼 译文 曹竹虚说:他的堂兄从安徽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便受邀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朋友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曹兄不管,一定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他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摘下自己的头放到桌子上。曹兄又笑着说:?有头的我都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一下子消失了。待到他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它的脑袋,鬼就唾骂道:?又是那个扫兴的东西吗??鬼最终没有进去。 词解 1族兄:堂兄。14亦:也,也是。 2歙:古地名,今安徽境内。15何:怎么,为什么。 3延:邀请。16足:够得上,值得。 4是:这。17案:几案,矮长桌。 5魅:鬼。18技:技艺,本领。 6蠕蠕:小虫爬动的样子。19穷:穷尽,完结。 7乃:原来是。20倏(shū):迅速,极快。 8殊:很。21再:第二次。 9作:做,进行工作或活动。22甫:刚。 10状:......的样子23辄:就 11犹:副词。24唾:轻视,鄙弃 12还,仍然。25竟:最终 13但:只是。 句子 暮欲下榻其中。 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 忽披发吐舌,作缢死状。 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 鬼技穷,倏然灭。 鬼的招数出尽了,一下子消失了。 疑鬼 译文 姓毛的人是浙江一带的人。当时他正逢雨在晚上赶路,左顾右盼的,心中非常害怕。忽然一个人从后面赶上来,说没有准备伞,请求借他的伞一同走。毛氏没有办法,勉强答应了他。两个人沉默了很久。毛氏怀疑这个人是鬼。到桥上时,便将他挤了下去,急忙狂奔离去。没过多久,天微微亮,一个卖饼子的店铺开门了,(姓毛的人)便进了这家饼店,身体发抖。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 【第一单元译文】 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第二单元译文】 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陈遗贮焦饭:陈遗非常的孝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煮焦的饭。当时陈遗是一个郡的负责文书的官员,他一直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后,就将锅底烧焦的饭收集起来,等到回家后就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来掠夺陈遗所在的郡,郡守袁山松立刻出兵征战,当时陈遗已经收存了数斗焦饭,由于来不及回家,就带着这些焦饭从军作战。后来与孙恩的战役失败,全军溃散,逃进深山沼泽,由于没有粮食供应,很多人都饿死山野,但是唯有陈遗因为自己带的焦饭可以充饥而存活下来。人们都说这是陈遗的孝心得到上天的回报了! 哑孝子:“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郑人买履: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您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鲁人锯竿入城: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想要)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不久,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第三单元译文】 智永退笔冢: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一箧磨穴砚:古时候有个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乘机由于东西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精通了他的技艺。 王羲之书六角扇: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扇卖它们。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一开始有点生气。王羲之因此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卖到一百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掩耳盗钟:范氏被韩、赵、魏、智四家贵族联合打败,逃亡齐国。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

(完整版)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2单元译文

【第三十二单元】 猫说 【原文】齐奄①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确实)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 固然”、“ 确实”)神于虎也,龙升天浮②云,云其尚(好)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ǎi,云气)蔽天,风倏(shū,很快地)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biāo,迅疾)起,唯屏以墙③,斯足蔽矣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唯墙虽固(坚固),唯鼠穴⑤之,墙斯圮⑥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⑦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节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齐奄:作者虚构的人物。②浮:此指依靠。③唯屏以墙:用墙挡住它。 ④斯足蔽矣:就足以挡住了。⑤穴:打洞。⑥墙斯圮(pǐ):墙壁就坏了。⑦东里丈人:东面的老人。 【译文】齐奄家养一只猫,自认为此猫与众不同,在别人面前称它为“虎猫”。有人对他说:“老虎确实勇猛,(但)不如龙有神灵,请改名叫‘龙猫’。”又有人对他说:“龙固然比老虎神灵,(可)龙升天要凭借云,云大概比龙还好吧?不如称它为‘云猫’。”又有人对他说:“云雾遮天,风一下把它吹散了,云本不如风,请改名为‘风猫’。”又有人对他说:“大风激烈地兴起,只有墙壁可以像屏风一样挡住它,仅此就足以抵挡了,风怎么比得上墙?还是取名叫‘墙猫’好。”又有人对他说:“墙壁虽然坚固,只要老鼠给它打洞,墙壁就坏了,墙又怎么比得上老鼠,应改名为‘鼠猫’好。”东面的老人(听到后)嗤笑齐奄说:“嘻嘻!猫本是捕鼠的,猫就是猫,为什么要使它的本性失去呢?” 1天下无良猫 【原文】某恶(wù,讨厌)鼠,破家求良猫。餍(yàn,吃饱)以腥膏(肥肉),眠以毡罽①。猫既饱且安,率(全都)不捕鼠,甚者与鼠嬉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畜(养)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注释】①毡罽(jì):毯子。 【译文】某人讨厌老鼠,用尽家财求得好的猫。用鱼肉喂饱(它),(猫)睡(的时候)用毡毯(垫着)。猫既吃得饱又安逸,,根本不去捕老鼠,更过分的竟跟老鼠游戏。因此老鼠愈加放肆。某人生气了,于是不再养猫,认为天下没有(能捕捉老鼠的)好猫。 2南人捕孔雀 【原文】罗州①山中多孔雀,群飞者数十为偶(成对)。雌者尾短无金翠②。雄者生三年有小尾,五年成大尾,方(正当)春而生,三四月后复雕(同“凋”,谢),与花萼③相荣衰,然自喜其尾而甚妒。凡欲山栖,必先择有置(安放)尾之地,然后止焉(在那里)。南人生(活的)捕者,候甚雨往禽(同“擒”捕捉)之,尾沾(沾湿)而重,不能高翔;人至,且爱其尾,恐所伤,不复翔也。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3单元译文

【第十三单元】 诸葛亮“空城计” 【原文】 亮屯于阳平①,遣魏延诸军并②兵东下,亮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③率二十万人拒④亮,而与延军错道⑤,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⑥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⑦,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计出。亮意气自若,敕⑧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⑨;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10)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12)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13)抚手(14)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15),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16)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此文中(10)--(16)是注释] 【注释】①阳平:古地名,今陕西汉中。②并:联。③晋宣帝:指司马懿;魏国将领。④拒:对抗。⑤错道:交错进军。⑥侦候:侦察兵。⑦回迹反追:掉转人马追击。⑧敕(犮犺ì):下令。⑨庵幔:营帐。 (10)却:再。 (11)猥(wěi):突然。 (12)2趣:同“趋”,急走。 (13)参佐:助手。 (14)抚手:拍手。 (15)怯:此指伪装怯弱。 (16)候逻:侦察巡逻的士兵。 【译文】诸葛亮驻军在阳平,派魏延等人的军队联合向东,他自己只留下万把人守城。司马懿率二十万人马与诸葛亮对抗,而跟魏延的军队刚巧错道前进,直接到了眼前,仅离诸葛亮驻地六十里左右。前去侦察的士卒告诉他,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将到,已经跟他迫近。他想前去依靠魏延,可相距又远,(如果叫魏延)掉过头来追击司马懿,看形势来不及。将军士兵(都大惊)失色,不知用什么计策(对付)。(这时)诸葛亮神态自若,下令军中全部偃旗息鼓,不能随意出入营帐,又命令打开四面城门,(派人)扫地洒水。司马懿常认为诸葛亮(处事)稳重,而(现在)突然显出势弱(的样子),怀疑他有伏兵,于是带领军队向北急走上山。第二天吃早饭时,诸葛亮拍手对助手们笑着说:“司马懿必定认为我伪装怯弱,将有强大有伏兵,(所以)沿着山路逃走了。”侦察兵回来报告,正如诸葛亮所说的。司马懿后来知道了(实情),深感遗憾。 1 七擒孟获 【原文】 建兴三年①,诸葛亮率军至南中②,所战皆捷。闻有孟获者,为夷③汉所服,于是令生致之④。既得,亮使观营阵,曰:“此军如何?” 获对曰:“向(早先)不知虚实,故败。今蒙(承蒙)使观营阵,若止(同“只”)如此,定能胜!”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还)欲释获。获曰:“公天威⑤,南人⑥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平定)。 【注释】①建兴三年:建兴是蜀国皇帝刘禅的年号;建兴三年为公元225年。②南中:古地名,在今云南、四川、贵州交界处。③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④生致之:把他活捉后送上。⑤天威:天助的威力。⑥南人:孟获自称。 【译文】公元225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到南中,所打的战役都取得胜利。听说有位孟获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备课资料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 杨修啖酪 【原文】人饷①魏武②一杯酪③,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④“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⑤至⑥杨修⑦,修11便啖,曰:“公教⑧人啖一口也,复⑨何疑?” 【译文】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注释】①饷:同“飨”,泛指请人受用。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③酪:牛、羊等的乳制品。④题:写上⑤次:传递⑥至:到⑦杨修:曹操的谋士。⑧教:让。⑨啖:吃。复;又便:就 【练习】1、问:杨修为什么敢吃? 答:“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 王戎识李 【原文】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⑥枝,诸儿竞走⑦取之,唯⑧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⑨然。(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然:这样。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弯了枝条。小朋友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

一尝,确实这样。 【练习】王戎为什么不去和别的小朋友摘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呢? 答:如果李子甜,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 1、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诸葛恪得驴 〖原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⑴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⑵。一日,孙权大会⑶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⑷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⑸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⑹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是个才

轻松走进文言文

轻松走进文言文 发表时间:2019-01-25T14:04:00.1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作者:张菊[导读]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255000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有其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境美和时代塑造的含蓄、幽深的内涵。小学语文课本中,设置的文言文篇目,虽然数量不多,且都集中在高年级,但是设计意图比较明确,就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好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洗涤思想、启迪智慧,更主要的是为初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做好铺垫,为语言文字的学习打下长久的基础。 让学生以容易接受的轻松方式走近文言文。才有可能克服他们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轻松愉快地走进文言文课堂,走进远古远逝的作者的灵魂和流传千古的中华民族文化精华之一——文言文文本。 从孩子们来到小学第一天起,我就带领孩子们读中国传统的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后来我领着孩子们又诵读了《常礼举要》、《古诗接龙》《古语接龙》、《论语》、《诗经》等经典内容。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带领孩子们开始诵读文言文,以《古文观止》中的名篇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坚持下来孩子们收获很多,特别是他们上初中后,因为有了背诵的节奏感语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背诵效率,后来有孩子跟我说,有些文章他们能在五分钟之内就背过。因为能够熟悉背诵,在理解上也优越于其他孩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虽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文言文中的生僻字、长句等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拗口、难懂,如果在此之前不进行对比引导,不但新鲜感会丧失,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后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讲到:“课前能够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天才,能够明白课文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奇才,能够懂得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的同学是学习良才。”于是,同学们为了表现自己,纷纷在课前预习课文,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扫除了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教学步骤: 一、读通读准课文,初步了解句意 刚入学的孩子在读文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拖长音,这种拖沓的读法缺乏节奏感,缺少活力,时间长了读者乏听者累。我先带领学生从节奏感强的《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内容开始,慢慢提高学生们读的速度,读出节奏,为下一步的文言文诵读做好了准备。 在开始接触文言文时,先由老师范读,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给学生初步的感知;接着带领孩子们画出断句,有些孩子在我范读的时候就已经分辨出从哪里停顿了。再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感受文言文的朗读特点;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和孩子们一起逐句边读边理解,引导他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理解意思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自学、同桌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具体,说清楚,要注意灵活多变,只要大致正确即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进行,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予以帮助。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二、读熟课文,以对照形式再现故事 文言文语句或声韵和谐,或文辞优美,或清新俊朗,或平实质朴,或铺排繁富,或洗炼简洁,各具其妙。与白话文一对照学生们马上就发现了文言文的优点。最初的文言文学习我们是从一些成语故事开始,这些成语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有些是非常的熟悉,甚至是他们特别会讲的故事。在学习相应的文言文之前让孩子们先相互讲讲故事,再学习文言文。在读熟课文之后,让学生读后面的译文,再以小组的形式让孩子们讲讲这个成语故事,有时我们还以文言文对话白话文的形式相互讲故事,对学生读懂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启迪学生思维,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朗读是第一位的”教学理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的追求——志在明理。我们现在所读的成语文言小故事都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之后,以自己实际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读书与个人的实际生活与成长经历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四、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语言 在了解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以至于熟读成诵,以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享受,学生也愿意读、喜欢读、喜欢背。通过诵读,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文言文语言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平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 五、课后拓展,享受读写乐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们还专门针对某些孩子们感兴趣或者是比较适合二年级孩子读写特点的文言文,做了部分字贴,让孩子们边读边写,既增强了他们对文言文朗读,又为孩子的书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对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以诵读为主,以读好停顿、读出语感为主要目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发现文言文的精妙之处,让他们养成自觉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让学生们克服了文言文难的心理,轻松走进文言文,真正从阅读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11~20单元

Revision History

Contents Revision History ................................................ 错误!未定义书签。Contents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乌鸦喜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黠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粤令好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产受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狮子王与豺................................................. 错误!未定义书签。2第12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鹤亦知人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明义法师之鸠............................................... 错误!未定义书签。 鹿亦有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喜嗔(chēn)之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3第13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越人遇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张五不复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隋候救蛇获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隆因犬获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齐人有好猎者............................................... 错误!未定义书签。4第14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韩信始为布衣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天下有大勇者...............................................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韩娥善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冯相与和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方多没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5第15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孙仪不受鱼...............................................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杨震四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迂公修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庖夫.......................................................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治驼....................................................... 错误!未定义书签。6第16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生之计在于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张溥与七录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力多者收功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为者常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望梅止渴................................................... 错误!未定义书签。7第17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韩云门与盲女偕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Revision History

Contents Revision History (2) Contents (3) 第1单元 (6) 1.1 修啖酪 (6) 1.2 戎识 (6) 1.3 诸恪得驴 (7) 1.4 道韫咏絮 (8) 1.5 冲称象 (9) 2第2单元 (11) 2.1 黄香温席 (11) 2.2 遗贮焦饭 (11) 2.3 哑孝子 (12) 2.4 人买履 (14) 2.5 人锯竿入城 (16) 3第3单元 (18) 3.1 智勇退笔冢 (18) 3.2 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19) 3.3 羲之书六角扇 (20) 3.4 掩耳盗钟 (21) 3.5 红毛毡 (23)

4.1 盲子窃案 (25) 4.2 佐治遇蛙 (27) 4.3 焚猪见真情 (29) 4.4 蜜中鼠屎案 (30) 4.5 谜语一则 (31) 5第5单元 (33) 5.1 鳝救婢女 (33) 5.2 二鹊救友 (35) 5.3 知恩图报 (36) 5.4 蝙蝠 (38) 5.5 杀驼破瓮 (39) 6第6单元 (42) 6.1 虎画 (42) 6.2 正午牡丹 (43) 6.3 元璋画像 (46) 6.4 东坡画扇 (47) 6.5 铁杵成针 (49) 7第7单元 (52) 7.1 食粥心安 (52) 7.2 鉴真东渡 (53) 7.3 少年志存高远 (54)

7.5 画龙点睛 (56) 8第8单元 (59) 8.1 黄仙裳济友 (59) 8.2 氏善举 (60) 8.3 氏之友 (62) 8.4 田真兄弟 (63) 8.5 用良不杀蜂 (65) 9第9单元 (67) 9.1 赛跑定案 (67) 9.2 拷打羊皮露真相 (68) 9.3 若庚断鹅 (71) 9.4 欧阳晔破案 (73) 9.5 螳螂杀蛇 (75) 10第10单元 (77) 10.1 人有卖骏马者 (77) 10.2 的卢救主 (81) 10.3 马啮盗髻 (83) 10.4 行思爱马 (85) 10.5 齐人攫金 (87)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0单元译文

【第二十单元】 赵广誓死不屈 【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③作马,几能乱真④.建炎中⑤陷贼⑥.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女.广毅然辞(拒绝)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⑦,唯画观音大士⑧而已(而已:罢了).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⑨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节选自《老学庵笔记》)【注释】①李伯时:北宋著名画家,名公麟,字伯时,号龙眠.②小史:书僮.③工:擅长.④几能乱真:几乎能跟李伯时地画分不清真假.⑤建炎中:建炎年间;建炎是宋 萨.. . 钱 【原文】钱金玉为松江千总①,道光壬寅②鸦片战祸起,钱方告假归省(.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阻之,曰: 假,又无文檄趣(催促)公,何急急为? 乳, . 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出发前行.他地亲戚朋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又没有公文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没听从.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同吃同住,用努力作战勉励士兵.到了东炮台被攻占后,枪弹炮弹全都聚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全力指挥作战,流血奋战好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地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婉言拒绝说:“哪儿有吃国家俸禄而逃避国家地危难呢?”没多少时候,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左胸,于是倒下了.在临终地时候,他还大喊“卖国贼害了国家”,(喊个)不停.

2苏武牧羊【原文】卫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报告)单于②.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放)大窖(地窖)中,绝不饮食.天雨(下)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一同)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迁移)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隔开)其官属常惠等⑤,各置他所.武既(已)止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所藏草实而食之.杖汉节⑦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 【注释】①卫律:本为汉将,后投降匈奴,并为匈奴贵族,与单于一同迫害苏武.②单(chán)于:匈奴头领称“单于”.③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④羝(dī):公羊.⑤ (. 部. 3小儿 【原文】有妇人昼日置(放)二小儿沙上,而浣( 妇人仓皇(仓皇:慌张)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①其一惧(害怕),而儿痴②不知怪 虎 【. 人,威风也就无从施展了! 4季文子论“华国”【原文】季文子相(做国相)鲁宣公、鲁成公,无衣(穿)帛①之妻,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规劝)曰:“尔为鲁上卿②,相二君矣,妻不衣帛,马不食粟,人皆以子(你)为爱,且不华③国乎?”季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视国人,其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妻与马,无乃非相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妻与马.”【注释】①帛:丝织品地总称.②上卿:鲁国最高地官衔.③华:有光彩.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8单元译文

【第八单元】 邴原戒酒 邴原[邴(bǐnɡ),三国时魏国人]旧能饮酒,自行[此指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对着)口。单步负笈(jí,竹书箱),苦身持力[凭着刻苦支撑疲劳的身体],至陈留[古在名,在今河南境内]则师(以……为师)韩子助,颍川[颖(yǐng),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则宗陈仲弓,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则交范孟博,涿郡[(涿zhuō),古地名,今河北境内]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指邴原]不饮酒,会[汇集]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贶(kuànɡ本义:赐,赏赐) 因给我设宴送别;见,我],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节选自《三国志?邴原传》)【译文】邴原早先能喝酒,出门求学以后,八九年中,酒不沾口。背着书箱徒步赶路,凭着刻苦支撑疲劳的身体。到陈留拜韩子助为师,到颖川是陈仲弓的弟子,到汝南跟范孟博交往,到涿郡与卢子干亲近。临分别时,老师朋友认为邴原不会喝酒,汇集米与肉送给他。邴原说“本来是能喝酒的,只是因为考虑饮酒要荒废学业,所以戒掉了。如今要远行离别,因为(你们)给我设宴道别,可以在宴席上喝一次酒。”于是坐在一起饮酒,(竟然喝了)一整天也不醉。 1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小时候失去了父亲),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能够)学者,有亲(父亲)也。一则羡其[指代书舍里的学生]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同情的样子)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译文】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说:“凡是能够上学的人,是有父亲(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没有丧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伤感,因此而哭了。”老师同情地说:“你如果想上学,就不需要学费。” 2 崔景偁拜师 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始识景偁(chēng)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已经)数岁,已而(不久)北面承贽(zhì)[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请为弟子(学生)。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跟随)先生,非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有希望]焉。” 【译文】我在京城初次结识景偁,和他结为朋友,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照顾我。几年后,不久景偁(前来)拜我为师,请求成为(我的)弟子.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景偁)不同意,并说:“景偁要跟随先生,不是为了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做世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 田舍翁之子学书 有田舍翁[乡村老人],家资殷盛(实),而累世(好几代)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握管临朱[握笔描红;描红是古人习字的一种方法],书(写)一画(划),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就)欣欣然掷笔,告其父曰:“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教师的酬金]也,请谢去。”其

走进文言文-七学年

喜嗔(chēn)之人 原文 昔有众共坐于屋中,赞一外人德行殊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促。尔时,此人适过门外,闻是语,便嗔恚(huì),即入其屋,禽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扑打。傍人曰:“何故打人?”其人答曰:“吾何时喜嗔、仓促?而此人者道我喜嗔恚、作事仓促,是故打之。”傍人曰:“汝今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譬如世间饮酒之夫,耽荒沉酒作诸放逸。见人呵责返生尤疾,苦引证作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返欲打扑之。) 翻译 从前,有很多人聚集在一间屋子里,其中有一个人称赞另外一个人德行很好,但只是有两个缺点:一是喜欢生气,二是做事急躁。这个时候,正好被说到的那个人从门外经过,听到这个话,非常恼怒,立即进入房子,抓住刚才说他缺点的人,用手打他。旁边的人就问:“你为什么要打他呢?”那个人说:“我什么时候喜欢生气了,又怎么急躁了?但这个人却说我喜欢生气、急躁了,所以我才打他。”边上的人说:“现在你生气、急躁的样子已经证明了,有什么好避开、隐瞒的?”

注释 1、过:缺点 2、殊:很 3、尔:这;那 4,讳:避开,隐瞒 5、是:这。 6、适:恰好。 7、恚(hui):恼怒 8、仓促:急躁 9、嗔(chen):生气 启示 别人指出自己的过患受不了,以怨恨的心反击对方,结果正好被其他人看出来他的愚蠢和迷惑。这就好比世上有一个酗酒的人,发酒疯后被人呵斥,心里老大不愿意,对前来呵斥的人产生怨恨的心理。还苦苦寻找各种理由,企图证明自己是清醒的。就像上面譬喻中的笨家伙,为了隐瞒自己的过失,看见别人说他的缺点就忍不住打人,结果自然原形毕露。 艾子邻人卖犬 原文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 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 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 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 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 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 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 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 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 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陈遗贮焦饭:陈遗非常的孝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煮焦的饭。当时陈遗是一个郡的负责文书的官员,他一直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后,就将锅底烧焦的饭收集起来,等到回家后就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来掠夺陈遗所在的郡,郡守袁山松立刻出兵征战,当时陈遗已经收存了数斗焦饭,由于来不及回家,就带着这些焦饭从军作战。后来与孙恩的战役失败,全军溃散,逃进深山沼泽,由于没有粮食供应,很多人都饿死山野,但是唯有陈遗因为自己带的焦饭可以充饥而存活下来。人们都说这是陈遗的孝心得到上天的回报了! 哑孝子:“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郑人买履: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说: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单元译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单元】 1.刘裕诫子孙 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 [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 2.田父遗产 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èn,救济)穷济贫。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言讫[qì]而亡。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话讲完后就死了。儿子们于是永远记住父亲的意愿。 3. 包拯家训 包孝肃公(包拯,他的谥号为孝肃)家训[教]云:“后世子孙仕宦(huàn)[做官],有犯脏滥[贪污财物。滥,贪。]者,不得放归本家[老家],亡殁(mò)[死亡]之后,不得葬于大茔(yíng)(坟)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在文书上签字)又云:“仰(敬词,无义)珙(gǒng)[包珙,包拯的儿子]刊[刻]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zhào)[告,晓喻]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译文】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代子孙做官的,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墓地中。不听从我的愿望,不是我的子孙。"(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