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板每m最小配筋率配筋面积表

合集下载

板配筋总结

板配筋总结

板配筋要点受力钢筋1、受力筋最小配筋率要求,《混规》8.5.1,受弯构件一侧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ax(0.20%,45f t/f y%;三级钢筋,混凝土等级>=C40取后者)。

《混规》8.5.2,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受拉钢筋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不应小于0.15%。

2、受力钢筋的最大间距要求,《混规》9.1.3,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混构造手册》表2.2.13、板底受力钢筋伸入支座要求,《混规》9.1.4,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注:(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10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0~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混构造手册》表2.2.2;(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板底一般不小于70mm;板面一般不小于100mm。

4、《高规》3.6.3顶层楼板宜双层双向配筋;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同《抗规》6.1.14条第1款。

分布钢筋1、分布钢筋最小配筋要求,《混规》9.1.7,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方向(包括板底受力筋和板面支座负筋)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集中荷载不宜大于200mm。

最小配筋率为0.15%时,分布筋最大间距。

(绿色替换为<=250)注:本条针对单向板,条文说明指出此处分布应力主要考虑现浇板中存在温度-收缩应力,根据工程经验提出了板应在垂直于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要求;对于双向板,板底已配双向受力筋,11G101-1(94页)在板面支座负筋处也给出了分布钢筋,因此,双向在板面支座负筋处也应该参考单向板布置分布筋。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 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楼板配筋表格(教学内容

楼板配筋表格(教学内容

板钢筋代号 E30
配筋
直径
间距
10
140
E20
10
280
E18
8
140
E16
8
280
E15
10
150
h=140 21.8 10.9 14.1 7.0 20.4 13.1 15.2 16.4 19.7 15.3 20.4 24.2 29.4 42.3 47.6
h=100
17.1
8.6
11.1
5.5 16.0
h=220 36.4 18.2 23.4 11.7 33.9 21.8 25.2 27.3 32.7 25.4 33.9 40.5 49.4 71.3 80.2
h=250 41.8 20.9 26.9 13.4 39.0 25.1 28.9 31.4 37.6 29.3 39.0 46.6 56.9 82.2 92.4
20.0
24.0
27.9
31.9
39.9
W20
12
180
18.9
21.3
23.7
28.5
33.3
38.1
47.7
W15
14
200
22.9
25.8
28.8
34.6
40.5
46.4
58.1
F18
16
180
32.8
37.0
41.3
49.8
58.3
66.8
83.9
S16
16
160
36.9
41.7
46.5
56.0
11.9
13.4
14.9
17.8
20.8
23.7

配筋表

配筋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截面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混凝土常用表汇总

混凝土常用表汇总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高规P67》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c/fw)
不同根数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
板宽1000mm各种钢筋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mm2)
梁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混凝土板每m最小配筋率配筋面积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每侧3根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抗震框架梁非加密区构造配箍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砼P101》
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限值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的钢筋面积表

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的钢筋面积表

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的钢筋面积表
【原创版】
目录
1.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的钢筋面积表的含义
2.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数量计算方法
3.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含量参考表
4.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截面面积表中的钢筋直径代表意义
5.混凝土钢筋含量表
正文
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的钢筋面积表是建筑行业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表,它为建筑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了在设计钢筋混凝土板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这个表格详细列出了不同宽度的钢筋混凝土板内所需的钢筋面积,以便于工程师们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和数量。

在计算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数量时,需要先确定板的净长和净宽,然后根据钢筋的间距和直径计算出每米宽的钢筋数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板的钢筋数量= (板的净长(或者净宽)- 钢筋间距)/ 钢筋间距,然后向上取整加一。

这个公式的出发点是考虑到板的受力钢筋的第一根钢筋,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是距离板的支座半个间距处开始布置,两面刚好是一个钢筋的间距。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含量参考表则为工程师提供了每立方米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含量的参考值。

这个表格详细列出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直径的钢筋含量,以便于工程师们在设计时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和数量。

在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截面面积表中,钢筋直径代表的是钢筋的规格。

例如,8/10 代表的是钢筋直径为 8mm 和 10mm 的两种规格,具体分布为两根 8mm 的钢筋中间夹一根 10mm 的钢筋,钢筋间距相同。

最后,混凝土钢筋含量表是建筑行业中另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表,它详细列出了每立方米混凝土中钢筋的含量,以便于工程师们在设计时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和数量。

第1页共1页。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新要求规范全面构造配筋表

新要求规范全面构造配筋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c/f w)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300~450宽框架梁受扭钢筋配筋方法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截面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限值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Kgf m N m 1Kgf m=9.801665N m
tf m kN m 1tf m=9.801665N m。

配筋计算表

配筋计算表
8mm
箍筋截面面积
Asv=50.3mm
箍筋沿梁轴向的间距
s=100mm
判断计算情况
情况1
Vs=0.07fcbh0+1.25fyvAsvh0/s或
Vs=0.2fcbh0/(λ+1.5)
Vs=227.45kN
+1.25fyvAsvh0/s
判断截面是否满足要求
箍筋不满足抗剪要求
抗剪弯起钢筋的计算
弯起钢筋与纵向轴线的夹角αs αs=60° 同一弯起平面内弯钢筋的截面积 494mm
截面单筋截面配筋计算表 钢筋级别 环境类别 临界相对受压区高度 钢筋强度fy 最小配筋率 αs=γdM/fcbh02 ξ=1-(1-2αs)1/2 As=fcξbh0/fy
梁正截面单筋截面配筋计算表 计算截面高度 最小配筋率
Ⅱ 3 ξ=0.544 fy=310N/m2 0.0015 0.01855684 0.01873229 As=5198/m2
T形截面
肋形梁(板)
独立梁
倒L形截面 肋形梁(板)
按计算跨度L0考虑 按梁(肋)净距sn考虑
L0/
L0/3
L0/6
b+s
b+s/2
当h'f/h0>0.1
b+12h'f
按翼缘高度h'f考虑 当0.1>h'f/h0≥0.5
b+12h'f
b+6h'f
b+5h'f
当h'f/h0<0.5
b+12h'f
b
b+5h'f
αs=γdM/fcbh02 ξ=1-(1-2αs)1/2 As=fcξbh0/fy

配筋常用表格

配筋常用表格

6
8
0.283
0.503
0.188
0.335
0.142
0.251
10 0.785 0.523 0.392
12 1.131 0.754 0.566
2
四、梁内单层钢筋最多根数
梁宽(mm)
14
钢 筋 直 径 (mm)
16
18
20
22
25
28
200
4
3/4
3/4
3
3
3
2/3
250
5
5
4/5
4
4
3/4
3
300
14
153.9 308 461 615 769 923 1077 1231 1385
16
201.1 402 603 804 1005 1206 1407 1608 1809
18
254.5 509 763 1017 1272 1526 1780 2036
2290
20
314.2 628 941 1256 1570 1884 2200 2513
4 1963 4418
2344 2724 3104 3484 3864
2278 2592 2906 3220 3534
5 2454 4909
2835 3215 3595 3975 4355
2769 3083 3397 3711 4025
六、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环境类别
钢筋混凝土结构
2827
22
380.1 760 1140 1520 1900 2281 2661 3041
3421
25
490.9 982 1473 1964 2454 2945 3436 39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