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档案文献遗产抢救问题研究_杜昕_高鹏翔_朱少禹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26e3d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6.png)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古籍善本是指保存完好、版本稀少的古代书籍,这些古籍善本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及思想的重要依据。
由于时间的推移和保存条件的限制,古籍善本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流失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
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本文将对这一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资源有限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开发利用也需要相当的投入。
资源有限是制约古籍善本保护和利用的一大矛盾所在。
2.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在进行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时,我们需要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
过分保护可能导致古籍善本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而过分开发则会对古籍善本造成伤害。
3.技术和专业人才不足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需要高度的技术和专业人才支持。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和专业人才依然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这给古籍善本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加大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投入,以确保古籍善本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古籍善本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2.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的古籍善本保护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加强对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确保古籍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
3.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对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技术研究,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古籍善本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古籍善本专业保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4.建立健全的开放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的古籍善本的开放利用体系,推动古籍善本的有效利用。
可以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古籍善本展览馆等方式,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和利用古籍善本。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古籍善本保护和利用经验,推动我国古籍善本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ecf88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8.png)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摘要】古籍善本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比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
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如何在保护的过程中实现开发利用的平衡。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籍善本,需要制定特殊的策略和政策,同时加强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未来应注重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完善,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开发利用、矛盾分析、建议、困难、挑战、特殊性、保存策略、数字化保护、人才队伍、国际合作、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必要性、政策建议。
1. 引言1.1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古籍善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籍文献逐渐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必须加以及时的保护和抢救。
这些古籍善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和智慧精髓,是我们了解历史、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开发利用古籍善本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通过对古籍善本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挖掘出许多有益的信息和知识,为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文化传播等方面提供支撑和保障。
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
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加强对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挖掘其潜在价值,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2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可以说是在传统保护与现代发展之间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古籍善本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稀少、保存状态良好的情况并不多见。
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
![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8922098e6137ee06eff91870.png)
---------------------------------------------------------------最新资料推荐------------------------------------------------------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杨长虹李春目前,国内每年都有水泡古籍事件发生,原因除馆藏古籍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防护措施不完善外,管理者缺乏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为此本文重点就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作了较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水泡古籍低温除湿古籍保护大量古籍遭水泡,人类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古今中外都曾发生过,且不止一次。
但因在局部空间范围内,此事并非经常能耳闻所见,以致人们对它的认识十分有限,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同时,由于在人们头脑中普遍认为古籍预防水患只是馆藏单位的一项制度建设,没有研究价值,所以理论界对它也缺少足够的关注。
然而,在全国范围的大空间中,水泡古籍之事却从未销声匿迹,警钟一次次响起。
面对突发事故人们往往缺乏理论指导,不能正确有效的施救,甚至非但没有挽回损失,反而使其加重。
为此,本文试图结合亲历一次较大规模水泡古籍抢救工作的实际,对这一问题作理论归结或探究,为尚存隐患的馆藏古籍单位,提供改进防护工作、完善应急预案的参考。
大量古籍被水浸泡,主要是由洪水、海啸、暴雨或管道破1 / 11裂所引起。
而单本或数本古籍被水浸泡,则多是人为所至。
古籍被水浸泡后,若抢救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得当,就会引起多种危害。
譬如,在水、气温、灰尘等综合环境因素影响下,页面会受到污损、变形或装订解体;纸内酸性物质增加,纤维结构被破坏,页面泛黄、变脆、干裂,直至形成碎屑。
同时,在高温高湿作用下,古籍还极易生虫发霉,使页面出现孔洞、霉斑、絮状化及酸化现象,或形成纸页粘连,字迹晕化等不良后果。
抢救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它是统领抢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绳。
水书的研究现状及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述略
![水书的研究现状及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述略](https://img.taocdn.com/s3/m/278ec7a9284ac850ad024257.png)
・
1 8・ 0
贵州文 史丛刊
21 年 01
第1 期
出版 社 出 版 。
荔 波县档案馆 十分重视 《 国家珍 贵古籍名 录》 以下简 称《 录》 申报工作 , ( 名 ) 积极 组织 相关人 员 , 选 品 遴 种、 扫描原件 、 加载 图版 、 考证 版本 , 心填写 申报说 明 , 精 上报 送 审 , 事无 巨细 , 皆认 真不 苟 。在 国家 颁 布的第
三批《 录》 其入选 品种居 全省各 收藏单位 之首 。 名 中, 据有关 统计 , 国 国有保 藏单位保存 的水 书约有 2 3万余册 , 存于 民间的约有 27 万 余册 , 者略高 全 . 散 .6 后 于前者 。我 们知道 , 民间保藏 的条件无 论 如何 都 是无 法 与 国有保 藏 单位 相 比拟 。怎样 挖 掘 、 集 散存 于 民 征 间的水书古 籍 , 使之得 到妥善保 管而流传 万世 , 进而更 好地 整理研 究 、 发利用 , 开 是值 得有 关 政府部 门、 书 水 收藏单位 、 书研究工作 者 , 一切 关注 水 书 的人们 认 真思 考 的 问题 。虽 然 三年来 申报 入 录的水 书古 籍 水 以及 占了我省 申报总数 的绝大部分 , 但与我们 掌握 的水书 总藏量 相 比 , 仍有 差距 。我们 期待着 更 多 、 好 的水 书 更 古籍 被发现 , 被挖掘 , 入到 《 录》 中 , 中华 民族传 统文化 的传 承及弘扬 , 挥更大 的作用 。 进 名 之 为 发 在抢救保 护的 同时 , 贵州省 的水 书研究 自上 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已逐步在全 省范围 内广泛 开展 , 一些前 在
水文化遗产文献
![水文化遗产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e403fc6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1.png)
水文化遗产文献
水文化遗产文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水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献:这类文献主要介绍水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包括其历史渊源、建设过程、文化传承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如《中国水利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及其文化》等。
2. 水文化遗产的技术和工程文献:这类文献主要介绍水文化遗产的技术和工程方面,包括其设计、建造、运营以及修复等方面。
如《景德镇古运河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水法典——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研究》等。
3. 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献:这类文献主要介绍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探讨如何保护好水文化遗产,如何将其传承给后代。
如《我国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4. 水文化遗产的旅游和经济文献:这类文献主要介绍水文化遗产在旅游和经济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如何开发和利用水文化遗产,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和经济收益。
如《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中国水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
水书新发现助解“夏都”之谜
![水书新发现助解“夏都”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e51110ee5f0e7cd1842536fc.png)
“水书”是我国水族的独特文字,是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专家认为,“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
由于“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流失比较严重。
近些年来,为了抢救这一文化瑰宝,贵州省有关部门在专家指导下,对“水书”进行了大量征集和抢救工作,目前共征集抢救到6000多本珍贵“水书”原件。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于2002年3月将水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进行收藏保管。
中外专家、学者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馆藏“水书”进行考证和潜心研究,取得3个新发现和新突破,水族历史有可能由此改写。
发现1400个古文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定水族古文字仅400多个,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在注录馆藏的1516册水书中,又发现了800多个,加上异体字,水书古文字已达1400多个。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水族古文字的进一步发现,对于解读水族的文化内涵,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局局长姚炳烈高兴地对记者说:“目前荔波县档案馆已收藏6000多册水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不断发现水书古文字。
”水族古文字,水族将它称为“泐虽”:泐(0白)即文字,虽即水家,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
水族古文字由3类组成: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借用汉文字。
早在20世纪初,水族古文字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1943年,著名社会学家岑家梧教授首开水族古文字系统研究的先河。
他认为,水书与殷商甲骨文有姻缘关系,其创始地在西北,后辗转迁徙而传人黔,是一种被压迫民族的文化。
1983年,吴支贤、石尚昭撰文指出,水族古文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古文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遗产之一。
1999年,王品魁破译了拉下村水文字墓碑上的水族文字,并推算出墓主死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水族古文字书写的墓碑。
清水江文书特征及抢救保护探析
![清水江文书特征及抢救保护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77331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0.png)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清水江文书特征及抢救保护探析
殷黎 渊 湖 南 吉 首 大 学 图 书 馆 袁 湖 南 吉 首 416000 冤
揖摘 要铱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流域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袁是清代以来该地区发生过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原 始记录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遥 由于历史变迁袁自然与人为损毁严重袁因此袁要加强清水江文书 抢救保护遥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247
246 科技视界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1.3 民间性 契约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对约定事项的记录遥 清
水江契约分红契和白契遥 买卖后向官府呈报尧备案尧纳 税并经官府加盖印章认可的是红契袁 而民间未经纳税 没有加盖官府印章的契约则称为野白契冶遥 严格来讲袁 白契是不完备的契约形式袁 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袁 也规 避了向国家纳税的法律义务遥 宋以后袁 历代王朝均以 政府加盖印章的野红契冶代替了私下交易的野白契冶袁以 官契和税收制度对土地等不动产买卖实行严格的管 理遥 由于清水江地区地处偏远袁交通极为不便袁无论是 山林尧房宅买卖还是土地交易袁都是以白契形式出现袁 白契在该地区签订时比较诚信袁 是当地社会独特的信 用系统与行为规范的写照遥 在执行中袁 能约定俗成地 遵守契约的内容袁 能达到契约主体预期的目的遥 即便 发生权属争议袁 也是少数袁 而且调处的效果一般都比 较好袁 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及稳定遥 据锦屏县档案 馆 估 计 袁 白 契 占 90 % 左 右 袁 红 契 只 占 10 % 左 右 遥 足 见 白 契在锦屏经济及社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遥
水书的抢救及存在问题浅议
![水书的抢救及存在问题浅议](https://img.taocdn.com/s3/m/45e0dc2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8.png)
水书的抢救及存在问题浅议
罗春寒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水书是水族的古老文字与书藉.本世纪初,水族主要聚居区的荔波、三都两县开始大规模地征集水书以抢救这一水族文化遗产.但在水书的抢救过程中,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目的不明,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研究人才缺乏,收藏条件简陋等,同样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以确保水书抢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罗春寒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水书”抢救中的突出问题急待解决 [J], 韦芦桐
2.浅议贵州水书与中华古文明的亲缘关系 [J], 韦章炳
3.三都斥资60万抢救开发"水书" [J], 杨素高
4.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存在问题及建议 [J], 周杨鑫[1]
5.贵州抢救4000余部象形文宇“活化石”水书原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水书古籍概述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水书古籍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b7a113a8114431b90dd8c1.png)
存在 的问题提 出建议 , 并就入选的水 书古籍 的进 一步抢救 与保护 、 翻译与研 究提 出切 实可行的建设性 意
见。
[ 关键词 ] 水书 ; 国家珍贵 古籍 ; 保护与研 究
An v r iw f t a e o c e t S l c e O e v e o he W t r Bo k An in ee t d i h ¨ to a e i u c e t Bo k ¨ n t e Na i n lPr co s An i n o s
Ab t a t Si c a r i g o tt e”Na o a r c o s An i n o ” a ’n t n lAn in y Pr tci n sr c : n e c ryn u h i t n lP e iu ce tBo ks nd’ a i a c e tKe oe t o o
U i nt s” d ca e e au t n ,a ttl f 9 w t r n in o k a e b e ee td i e”Na in l r co s e l r v l ai o a ae ce t o sh v e n s l ce t o o6 a b nh t a e iu o P An in o k . i 0 7 c e tB o s ” n 2 0 .T i p p rman y i t d c d t e f s u a c e e l r st e l t fs lc e h s a e i l r u e rt o rb th sd ca e h i e e td n o h i f so 6 tr a c e t b k b sc sta in,d s r e h r b e x sig i e lr t n,a d p tfr r 9 wae n in o s a i i t u o e c i d t e p o lms e it n d c a ai b n o n u owa d s me p a t a c n t c ie s g e t n o f r e e c e a d c n e v h ee td w t ra c e tb k ,a o r ci l o s u t u g s o st u t rr s u n o s r e t e s lc e ae n in o0 自 0 7年 国务院办 公厅颁布《 关于进 一步加 强古籍保 护工作 的意见 》 国 ( 办发 【0 7 6 ) 20 ] 号 文件后 , 古籍保 护工作得到更进一步 加强 , 古籍保护制度也 得到 了更 进一 步完善 。2 0 0 7年 开展 《 国家 珍贵古 籍 名 录》 全 国古 籍重 点保 护单 和“ 位” 申报评定工作 以来 , 古籍保 护工作走上 了更为科学
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
![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5d906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c.png)
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
陶琴
【期刊名称】《北京档案》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自然灾害造成的水浸是档案常见的损害原因,根据实验室内试验,结合
有关案例,分析了水浸对纸质档案的损害,论述了抢救水浸纸质档案的程序和方法,提出了强化馆库建筑物的总体防灾功能,制定应急预案,以及采用异质、异地备份等防灾对策。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陶琴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水浸纸质档案抢救工作的几个问题 [J], 荆秀昆
2.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展望——探讨抢救水浸纸质档案的最佳途径 [J], 方志华
3.水浸纸质档案的防霉 [J], 陈菲;王海峰
4.档案行业标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的实践探索——以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纸质档案脱酸修复项目为例 [J], 王建明;侯萌
5.用醇醚法抢救水浸纸质档案的探索性研究 [J], 刘宇波;于琼;姜忠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水书的研究和应用
![谈水书的研究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400aa0d1f34693daef3ebd.png)
承和解读完全依靠水书先生 , 传授方式多是家族式 的父传子, 或者是收一两个徒弟 ; 而且都只传男性 , 不传女性 , 其传播具有很强的神秘性。现在 , 普通的
水族人只有极少数认识水书。
一
落于民间的水书文献, 并系统性归类 ; 然后 , 将这些 文献全部数字化并存储起来, 供将来研究之用 ; 对珍
普及识读 , 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其 衰落与消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 属正常现象, 水 书研 究 的 最 终 目 的是 将 研 究 成 果 服 务 于 社 会
实践。
集水书一万多册 , 但仍 有相当多的水 书散落民间。 有的水书先生以主持婚丧嫁娶等喜庆活动和带徒弟 学水书为职业 , 水书是他们的职业工具, 他们大多不
时, 如果家族内没有继承者 , 家人就将水书作为祭品 烧掉或 陪 葬。另外 , 还有 一类 特别 的水 书 叫黑 书 , 书 中象形 描写很 多 , 大多为秘 密记 号 , 没有 抄录者 面授
讲解 , 人是 很难 看懂 的。 外 在各 级 政府 的大 力抢 救 下 , 贵州 省黔 南州 已征
63
殓、 停棺、 发殡、 下土安葬 , 婚嫁 中的说亲、 订亲、 迎
亲 , 造 中 的破 土 、 基 、 梁 、 营 下 上 落成 等 , 每一个 环 节 都要按 水书所 列 条 文趋 吉避 凶。水族 的端节 、 节 卯
小学阶段增设水书学 习内容 , 聘请 民间的水书先生 讲课 , 让水族孩子们从小熟悉 自己本民族的文字, 继
承和弘扬 民族文 化 。语 言文字是人类社 会相互 沟通
和娘娘节以及赛马、 赶卯坡 、 敲击铜鼓等传统庆典活
动 , 以水书水 历 为依 据 。水 书对 水 民族 的思 想 意 都
荔波县水书抢救保护研究
![荔波县水书抢救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14d42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b.png)
30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上接第307页)
“重庆渝东南土家民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对重庆 土家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并没有起到具有学术和实际效用的 价值,但其中不少论证方法和观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笔者 又以“重庆土家族饮食文化资源”为关键词在土家族饮食 文化的文献,田强 的《土家饮食文化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这 篇文章分析了川鄂湘黔毗邻地区的土家族的饮食状况,然后提出 了关于土家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但文章只从土家族 的实际情况出发,缺乏对市场的考虑和分析,在开发策略上缺少
广泛做好水书先生的思想宣传工作,研究针对水书抢救存在 的问题,来改变水书抢救保护现状。走访有水书先生家,宣传动 员征集抢救水书的重要意义,让水书先生也参与到征集抢救水书 工作当中,加大宣传征集抢救水书的力度和争取民族经费保障工 作正常进行,召开会议走村窜寨,登门拜访各位水书先生及收藏 有水书已作古的水书先生后代家属,对他们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 动员工作,让他们消除顾虑,自愿捐赠水书给国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1月下半月刊
征集抢救水书带来了极大的困境。 (三)荔波县原是水族政治文化中心,本来水书底蕴比较丰
富,据调查统计60多岁以上的水书先生有50多名,而且幸存者的 知底已不如作古的人雄厚了,于是造成了水书传承断代,濒临消 亡。如今能保存下来的水书,由于保管条件极差,大量的水书原 件都有不同的损毁、虫咬、烟熏、褪色、腐化、潮湿腐烂等严重 现象。种种因素,依靠口传心授,手抄流传至今的民族珍贵文化 遗产---水书就此濒临失传和消亡的危险。
水书的研究现状及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各录》述略
![水书的研究现状及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各录》述略](https://img.taocdn.com/s3/m/f4885b5dbb68a98271fefac9.png)
水书的研究现状及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各录》述略作者:陈琳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第01期内容提要:作为贵州特有、水族独有的水书古籍,与汉文和其他民族古籍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水书经过水族先民的传承、积淀,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是水族的百科全书,是连接水族民众的纽带,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与中华民族的“文字兄弟”齐肩,占据一席之地。
水书的研究在点与面的结合上要深入,水书抢救、发掘过程中的种种认识障碍我们也要纠正,将现存有限的水书古籍完整地保存下来,流传下去;通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将水书古籍揭示于世,让水书冲出贵州,让国人认识水书。
关键词:水书古籍申报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1-107-110一、水书的传世、抢救、保护及研究概况中国56个民族,水族约有40万人口,主要散居于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
据统计,约有90%的水族人民生活在贵州境内,使贵州成为水族的“大本营”。
水书是一种必须依赖水书先生释读才能利用的书籍,难以独立使用,过去曾被称之为“被压迫民族使用之文字”。
水书先生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往往将之秘藏于山洞、屋梁,或隐匿森林,需要使用时也是遮遮掩掩,开本大一点的则将之卷折以利携带。
因此,笔者经眼的部分水书,看了着实揪心:书品大多数呈现烟熏火燎的火烟色,或者有难以捋平的卷折痕迹,有的甚至霉变板结、鼠啮虫咬,字迹模糊,絮化和残破往往相当严重……。
毋庸置疑,广泛存留于此地的水族先民创制的“水书”,在全国具有绝对的主体性,它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三都、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丹寨等县市。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收藏单位的积极努力和研究人员的刻苦钻研,水书抢救、保护、研究、出版工作,有了详尽的规划和稳步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取得阶段性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成果。
其中,当以荔波县的工作最为出色。
2006年底,笔者受聘为荔波县人民政府水书研究员,亲眼目睹了该县从领导班子到档案馆,以及专门成立的水书抢救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水书征集、整理、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并为他们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敬佩。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0b8ba2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3.png)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古籍善本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自然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古籍善本的保存状态不尽相同,一些珍贵的善本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
然而,这两种工作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加以分析和解决。
一、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古籍善本的抢救性保护是指在文物遭遇损伤、劣化、失窃等状况时,进行及时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以挽救其文化价值的世代传承。
抢救性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古籍善本病害进行维护修复、防潮防虫、藏品安全保护等工作,以免古籍善本的物理性质和文化价值进一步下降。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的难点在于,一方面,古籍善本的保存状态各不相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抢救性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抢救性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很多文化机构来说实施难度很大,这给善本保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是指在保证其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文化、历史、学术和美学价值,进行多方面的展示和利用。
开发利用是保护古籍善本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增加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
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有着广泛的途径,如举办展览、出版图书、开展学术研究、开放数字资源、进行商业开发等。
这不仅提高了文化遗产的利用率,而且推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但又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抢救性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古籍善本的文化价值,而开发利用则是为了让这些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
然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目的,保护和利用的标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实践中,两个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值得注意。
具体来说,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开发利用不太适宜的程序,如禁止对古籍善本进行翻阅与复制等,以避免造成损害和失窃。
水淹图书档案的抢救方法与处理技术研究
![水淹图书档案的抢救方法与处理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d7d3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8.png)
·探索与创新·水淹图书档案的抢救方法与处理技术研究耿兴岩(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摘 要:水灾会给图书档案等纸质文献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如果收藏主体或救援机构及时应对,采用最优的方法进行抢救和处理,不仅可以挽救图书档案,也更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文章聚焦于水灾发生后的时间段,以实用性为出发点,着重讨论在应对和恢复两个阶段中,工作人员如何清理受灾现场、评估灾害状况、准备抢救物资、搬运图书档案,如何对纸质文献进行冷冻;并总结了7种干燥方法的所需条件、干燥原理、优缺点,详细介绍了自然风干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的操作环节,以期为收藏机构和个人提供行动指南,为制定和更新应急预案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灾; 图书档案;抢救方法;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G253.6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Rescue Methods 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for Handling Waterflooding Books and ArchivesAbstract Floods can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paper-based documents such as books and archives. However, timely intervention by collectors or rescue organiz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optimal methods for salvage and treatment can not only save books and archives but also conserve manpower, resources, and tim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eriod following a flood, with practicality as its starting point, emphasizing discussions on how to clean the disaster site, assess the extent of damage, prepare rescue materials, transport books and archives, and employ techniques such as freezing for paper documents. It summarizes the requirements, principl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n drying methods and provides detailed 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natural air drying and vacuum freeze-drying, aiming to offer action guidelines for collecting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an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and updating emergency plans.Key words floods; books and archives; rescue methods; treatment techniques水灾是一种因洪水泛滥、暴雨积水、海潮侵袭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献调查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献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a0237b90c69ec3d5bb7599.pn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献调查研究作者:高东京潘艺卢润萱黄健桐宋季阳隗欣怡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2期[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关键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文献、成果进行检索分析。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关于非物質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以期刊研究为主,所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涉及手工艺、传统艺术、传统医学等方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检索分析;内容广泛[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在第32届大会上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该公约及现有的国际准则精神,2016年制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适应非遗保护工作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目前仍然不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现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保存工作,我国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化部于2013年11月6日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非遗作为我国的重要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练了历代中华人民优秀的思想与技艺,是我国文明精神的良好载体以及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在如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的关键时代,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发纷繁复杂。
为确保我国的非遗可以传承下去,对非遗文化的保护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非遗的现状及保护传承措施。
1 非遗文献总体分析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式来对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借助不同文献的研究结论、特点及方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描述、评价以及预测,更为直观地,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趋势。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源自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高级检索方式,将主题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检索时间为 2009—2018 年(截止到 2018年12月31日)10年的文献。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6b273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6.png)
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分析及建议1. 引言1.1 现状分析古籍善本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许多古籍善本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目前,我国的古籍善本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古籍善本抢救性保护方面,由于资源有限、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保护技术不足,很多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并不到位。
许多古籍善本面临着腐朽、褪色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古籍善本开发利用方面,虽然一些善本得到了数字化、展览等方式的开发利用,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版权问题等因素影响,许多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不少困难。
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古籍善本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挑战,在当前的情况下,急需加强对古籍善本的保护工作,并寻求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宝贵的古籍文化。
1.2 问题提出古籍善本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由于各种原因,古籍善本的数量日益减少,受到严重威胁。
要想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古籍善本,就必须克服以下几个问题:古籍善本的保存环境常常不佳,容易受到湿气、霉菌、虫害等影响,导致古籍的病态加剧。
由于古籍善本的数量有限,而且传统的修复技术成本高昂,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修复工作。
古籍善本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挑战,如数字化技术尚未普及,相关人才和机构也存在不足的情况。
如何解决古籍善本保存与开发利用中的矛盾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需要通过加强专业机构与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与政策法规等措施,来促进古籍善本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古籍善本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利用。
1.3 意义古籍善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
对古籍善本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保护历史遗产,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禹敷土”本义考辨及对大禹治水事迹的重新认识
![“禹敷土”本义考辨及对大禹治水事迹的重新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a58c1f2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f.png)
2021年4月 文化艺术研究 April, 2021第14卷第2期Studies in Culture & Art Vol.14 No.2文章编号:1674-3180(2021)02-0001-14“禹敷土”本义考辨及对大禹治水事迹的重新认识尹荣方(上海海关学院 公共教学部,上海 201204)摘要:古代典籍“大禹治水”故事中神话与历史交织。
大洪水本属神话,当为一种“象”,即“混沌”的象征。
所谓洪水克服、天地开辟,象征的是历法及天地秩序的确定。
所以禹的治水故事伴随着他的“步天”,即对天上日月星辰的观测,以制定历法、确定分野,占卜天意等。
“禹敷土”,就是对这种具有天人合一意义的天地一体看法的简明概括。
“敷土”本义为“布土”,据《尔雅》,“布”本义为“祭星”,是将天上星宿与地上山川土地作对应性安排,即所谓“分野”,这涉及古人对天地的度量和星占,它与《周礼》所说“星土”意思略同。
上古度量天地主要用“矩”,而“矩”“禹”古时音字皆同,说明禹的原型之一正是“矩”。
禹“敷土”伴随“随山刊木”等,反映的还包括上古时代的“巡守”之礼。
早期的“巡守”礼主要表现为“敬授民时”以及垦荒辟地、开挖沟洫等。
在这里,焚荒垦殖被误读为“治水”,其所用的工具也被误解成禹治水之乘行工具。
关键词:大禹治水;敷土;规矩;祭星;分野;四时巡守;随山刊木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一、前人对禹“敷土”的解释大禹治水的传说今日可谓尽人皆知,然而上古典籍多载禹“敷土”,如《书·禹贡》开首即言:“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1]191《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2]1453西周中期的青铜,在所谓《豳公盨》铭文曰:“天命禹尃土。
”裘锡圭以为“尃”实“敷土”之“敷”的本字。
a禹“敷土”到底是什么意思?虽说古今学者都以“大洪水”与“敷土”为相承接之事,也就收稿日期:2020-12-28作者简介:尹荣方,教授,主要从事先秦文化与文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类现象 也造 成 了
。
例 如 荔 波 县 档案 馆 的 救人 工 作 就 是 要 做 到 第 一 做 好水 书 先 生普 查 工作 建立信息库 在 生 活健康 上 给 予 关 照 调 动 他们 工 作 的 积 极性 第 二 逐级 申报 非 物质文 化遗产 传 承人 和 水 书 师 职称
“
,’
) 水 书 档案文献遗产 的 无 形流失 大量水 书 档案文献 实 体 的流失 ( 2
三 水 书档案文献遗产 的 抢救措 施
1 加 强 征集 与追索工 作
.
水 书 档案文献遗产具有档案 古 籍 文 化 遗产 民 族 历 史文献 等
。 。
。
关 于 征集 工 作 首 先 需要 充 足的 人 员
、
多 重属 性 因 此 档 案 馆 图 书 馆 博 物 馆 民 委古 籍 办 等很 多 不 同类 型 的单 位 纷 纷开 始 征集
。 。
。
(1 ) 水书 档案文献遗产 的有
形 流失
有 形 的流失 主 要是水文 化热 引 发 的水 书档案文献 实 体 的 近年来 水 书档案文献遗产影 响 力 的不 断 扩大 蔗 人
、 、 、 、
。
海 外 收购 现象
民 日报 》 《中 国 民 族 报 》 《香 港 大 公报 》 新 华社新 华 网 中央 电视 台
、 、 、
。
学 管 理 四 是 对 水 书 进行 扫描 录入 为 水 书 的研究 和 开 发 利 用 提 供
了 便 利 的 同时 减少 了 反 复利 用 原 件而 造 成 的磨损
4 重 视 传 承工 作 .
。 。
藏有水 书 档案文献 的 原件 然 而 非法 走 私 贩卖海 外 的情况 时 有存 在
,
色 污 斑遮盖 的原 件进行字迹显 示 和 恢复处理等 另 一 方 面 还 需 要 专业 的 保管 设 备 并 依据 实 际情况采 用 适宜 的保 管 措施 例 如 荔 波 县 档案 馆对 征集入 馆 的 水 书档案文献 原 件采取 以下 措施 片 是 对 新
。
、
水 书档 案文献遗产 的 流失 问题
.
,
黔友 豫毓 傀
“
-
.
”
兰 台世 界
2
1 . 0 4
9
月 中旬
。
例如 2 0 0 8 年 5 月 在贵州省 第 十一 届 人 民 代表大 会第 二 次 会议通过 的《三 都水族 自治县 水 书文 化保 护 条例 》第 八条就 明 确 指 出 厂自治 县
、 、 、
的水 书 原件 一 同陪葬
因 此 在 水 书 大规 模抢救之前 民 间还没有保
,
档案 管理 部门 负责 水 书的接 收 搜集 整理 保管 和提 供利 用
。
、
判 许多 村寨 里 一 些 比较 有名 的水 书 先生 家里 都被 抄 过 水 书原 件被
大量焚毁
的损毁
。
。
一 些不太 为外 人所 知 的水 书先 生 就把 家里 的 水 书档案文
献 的原 件包 裹起 来 藏 在宕 洞 或稻 田 里 恶劣 的保 管 条件加 剧 了 原件
第 二 按 照古 老 的水族 传 统 水书 先 生去 世 后要 将 生前 用 过
、
波 县 三 都 县 独山 县 都 匀 市 黔南州 以及 贵州 省 的 档案 馆 清 华大 学 图 书馆 中山大学 图 书 馆 台湾 中央研 究 院 以 及 一 些 县 上 的 民
,
、 、
、
、、ຫໍສະໝຸດ 、。关 于 海外
“
’
追索 工 作 我 国 政府 应依 据 《关 于被盗 或非 法 出 口 文物 的 公 约 》等 国
意放 下 生 计劳作 转 而 专 门学 习 水 书 水书 面 临着失 传 的严峻 问题
8
。
] 华 林 肖敏 王 旭 东 西 部 濒 危 少数 民 族 历 史 档 案保 护 研 究 田 档 案 学研 究 [ z (工 ) 翌 1矛 2012 咧 仆 界芳 档 案 保 护 概论 3 (3 ) 林 西部 民 族 历 史 文 ] 平莎 [ # ★ 本又 文 为 国 家社 科 划项 旦 西 民族档 遗 产 集 中保 护 问 题研 趣 究 成 果 项 目批 准 亏 : 1 2 月 I Q O 4 8
、 、 、 、
失 偷 盗 洪水 侵 蚀 火 灾焚 烧 等情况 加 之保存条件 简 陋 大 量 的水
书原 件都存在 潮 湿霉烂 损毁 虫咬 烟 熏 褪色 腐化 等严 重现象
3 .
、 、 、 、 、
差 原 件进行去 污 清洁处
、
。
理 对 发 黄 变 脆 的 原 件进行去酸 处理 对 腐 化 的 原 件进行加 固 处 理 对 破 损 的原 件进行修补 托裱 修整 和 装订处理 对 字迹扩散 褪
等 数 百 家新闻媒体 纷 纷 对水 书 抢救 工 作做 了 宣 传报道 世 界 自 然遗
。
征集进 馆 的 水 书原 件进行登记 消 毒 烘 干 处理 二 是对 绝迹孤本
“ ”
、
、
、
产保 护联盟 专 家 桑 塞 尔 博 士 史 密 斯博 士 法 国 国 家 社会 科 学 院社
会 科 学语言研究中心 美 国 语言研究学者朱 丽 叶 日 本 国 中 国 汉 语
、
深入 到 各个 乡镇 将 征集 工 作落 实 到 村 户 加 强 法 制 宣 传和 文 化 教
国 内主 要 藏有水 书 文献 典 籍 原 件 的藏 馆
、 、
:
育工 作 提 高 收藏者 的遗产抢救意 识 从而 开 展征集 工 作 淇 次 需 要
充足 的 经 费 来保障征集 工 作 的 顺 利 展 开 并抢救 那 些 需 要 征 购 的 珍
生 借 调 翻 译人 员 很 难保证 工 作 的顺 利 开展 和 持续进行 如不 及 时
不 愿 意 捐 赠 还 有一 些则是 因 为 价格问题 而 不配合
、 、 、
抢救 水 书 很可 能 真 的成 为 天 书
、
“
” 。
征集工 作 构
。
。
第二 被 征集 的水 书档案文献遗产散存于 不 同的 保 管机
、 、 、
3
.
。
”
护 古籍 的 意 识 许 多古 老 水书 人 死 书焚
、 、 、
“
,’
大量 原 始 信息随之 丢 失
。
开 展 修复 与保 护 工 作
。
要 抢救 那 些残损 的 水 书档案文献遗
,
第 三 由 于水 书原 件长 期 以来都散存 于水 族 民 间 本 来就避 免不 了 遗
产 厂 方 面 需 要在 其 保 管单 位配备专 业 的档案文献技术保 护 人 员 从而 运 用 正 确 的档案文献保 护 技术 对 脏
际公 约 通 过 外 交途径追 回 流 失海 外 的 民 族 档案文献 肩 关 机 构还
委 古 籍办 和 文 管 所 等 单 位
。
其 中有些 单 位 的 保 管 条件并 不尽 如 人
、
意 并 且 分 散保存 实 际上 是很不 利 于 其保 护和 研究 的 但 由于 这些
可采 取 交换 或 购 买 出版 物和 缩 微 品 的方 式 进行征集 从 各个 方 面 收 集流失海外 的 水 书档案文献遗产
、
行 传 承人 的选 择 要 严格 悟 守 传 男 不 传 女 传 长 不 传 幼 传 内不 传
外 的 原则
、
、
大 程 度 上 推 动 了 水 族 语言 的传 承 发 展和 研究深 化
:
.
。
”
。
目 前 能较 全 面 掌握水 书 文化 的 水书 先 生 所 剩无 几 三
。
都 荔 波两 个水族 最集中 的县 中的水 书 先 生仅 有 6 0 余 人 大都 年事
“
,’ 。
、
。
极 少 即 便是 一 般 的本 族 人 也视 其 为 天书
“
“
”
。
其 传 承 主要 是依 靠水
、
例如 贵州 民 族 学 院就 开 办 了
书 先 生这个特殊 群 体 的手 抄 和 口 传 并 主 要是在 家族 内部 中秘 密进
水 族 语言文 化 本科 专业
,
招 收了 水族 语言文学 方 向 硕士 研究 生 极
中国 国 家 档案馆 中国 国 家博 物 馆 中 国国 家 图 书 馆 中国 民 族 图 书
馆 黔 南 民族 师 院 图 书馆 黔南州 图 书馆 贵州 省 博 物 馆 贵 州 省 荔
、 、
贵水 书档案文献遗产 最 后 针 对 无法 征集原 件 的 情况 还需 要 采 用 复 印 拍 摄 等 多种 方 式来避 免珍贵水 书档案文献 的遗 漏
DOI : 10. 16565 /j . cnki . 1006 7744. 2014. 26. 083
寨 县 以 及 一 些 其 他 水 族 地 区 仍 散存 着 大量 未 被征 集 的 水 书 档 案 文 献 其 中 以三 都 县 和荔 波 县 的存量最 为居 多 由于 民族 传 承 和 一 些
.2 完善立 法工 作
。 。
单 位之 间大 多无 业 务 交流 且 出于 研究 工 作业 绩 等 方 面 的需 要 也
不 会将 馆 藏 的水 书 档案文献移交 出来统 一 保 管
2 .
。
立 法 保 护方 面 虽 然 《档案 法 》 《文 物法 》 《贵
,
、
、
水书档案文献遗产 的损毁问题
` ,’
。
造 成 水 书档案文献损毁 的原
。
、
针对 因 水 书传 承人 断层 造 成 的水 书档案文献
。
此外
,
水文 化 的 兴起 也 使得许 多 外 国 人 前来 荔 波 等 地旅 游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