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优质课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优质课教案
执教者:王永涛
单位: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初级中学
《三峡》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三峡》一文选编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6课,是本单元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之一,体现了本单元的单元特色。该文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澈明丽,秋季的凄凉肃杀。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三峡景物特点。
2.引导学生感知三峡之美,体会作者欣赏大美山水,与自然山水为知己的情怀。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
2.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成长。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文言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特殊用法的文言词汇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导致在理解文意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同时对课文中某些词句的翻译理解,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朗读的指导、品析语言等重点环节,更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手段、不同角度的引导点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宽阔,对三峡的了解不多,因而在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收集三峡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主动参与学习交流。
教学设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学资源(PPT课件),采用现代教育
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给学生讲清楚课前预习目标。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学习,老师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学生活动以诵读与讨论为主,读中释义,读中品味,论中释疑,论中赏析,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与讨论,使其对文本的理解由浅显逐步走向深入,感受三峡美丽多姿的山水风光,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能力以及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诗歌,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图片1),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三峡)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文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没有哪一方山水胜景,能像三峡这样把历朝历代的文化宗师巨匠深深吸引,使这里在千百年中,一直有星光闪耀的人物不顾山高水险,在这里流连高歌,休憩沉思。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独特的魅力。
二、诵华章,释文意
1、找学生试读课文,师生共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将文字障碍扫除。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自己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注意句子停顿、语气、语调等。
3、学生自由朗读。
4、译读课文
师:要想把文章读得声情并茂,首先得理解文章的意思,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意,现在请各小组代表结合本组讨论记录汇报交流情况(若有本组未理解的地方,先主动请某个小组帮助解决
),其他小组加以评价。
1、小组朗读代表先朗读本组在字词句翻译方面的收获,在小组发言代表做交流汇报,其他小组点评。
2、小组解决不了的,可请其他小组帮忙。
3、老师提问重点字词、句子,帮助学生加强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教师预设(书下没注释的重点词句):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曦:日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古义,即使今义,连词虽然;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疾: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的确)
(4)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运用互文修辞手法)(5)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
连接;引:延长;空谷: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转:通“啭”婉转发声;绝:消失)
三、赏美景,悟情感
1、学生分段诵读,边读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用自己的语言概况三峡山水的特点,领略三峡四季之美,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师生共同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学生分小组质疑,教师搜集整理,并展示有代表性的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四、赏奇文,品雅言,
学生畅所欲言,你认为作者对三峡四季之景中,哪个季节的描绘最精彩,为什么?(教师引导:可以从描写,修辞,色彩,观察视角,准确精炼的语言等方面入手)
五、拓展文本,小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