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优质课获奖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市2015年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
《三峡》
甘谷县第六中学谢金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学情分析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5、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白色的急流]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的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盛。]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疏通文意、问题探究
1、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第一段:
(1)略无阙处(毫无) (阙通缺)
(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第二段:
(4)夏水襄陵(漫上)
(5)不见曦月(太阳)
(6)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
(7)或王命急宣(有时 )
(8)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9)不以疾也(不如) (快)
(10)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12)飞漱其间(急流冲荡)
(13)良多趣味(实在)
第四段
(14)属引凄异(接连不断)
(15)林寒涧肃(寂静)
(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白色的急
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6)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5、问题探究
问题一、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