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与梁江、孙晖两位先生商榷

合集下载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原创版4篇】篇1 目录I.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背景和历史渊源II.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结构和特点III.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影响和作用IV.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衰落和消失篇1正文唐朝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唐朝长安城中,坊市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城市管理制度。

I.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隋朝时期,城市中的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这种制度被称为坊市制度。

到了唐朝,这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II.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结构和特点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特点是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分开,坊是居民居住区,市是商业区。

每个坊都有一个门,每个市都有一个中心广场。

在坊市制度下,居民区和商业区是互不干扰的,这样可以保证城市的秩序和稳定。

III.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它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

最后,它可以维护城市的秩序和稳定。

IV.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衰落和消失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衰落和消失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的。

随着城市的扩大,居民区和商业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坊市制度也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篇2 目录I.唐朝长安城概述II.坊市制度的定义和特点III.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IV.坊市制度的影响和作用篇2正文唐朝长安城是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国际性大都会之一。

它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唐朝长安城中,坊市制度是一种独特的城市管理模式,对于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坊市制度是指在城市中划定特定的区域进行商业活动,这些区域被称为“坊”和“市”。

坊市制度的特点是严格规定了商业活动的区域和时间,使得城市的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商业活动,维护城市的秩序和安全。

在唐朝长安城中,坊市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在唐朝长安城中,共有108个坊和108个市。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新石器时期,农业逐渐发展,到后期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氏族部落的形成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

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及生活的要求,有一定的选择,一般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在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低下,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由于多水潮湿,还发现高出地面的桩上建筑。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仰韶龙山文化说明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以前仍为原始社会,如财产公有及禅让制度等。

廓,有屋顶并一边有墙。

夏代就有“筑成以卫君,造廓以守民”龙山文化,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半穴居的住屋,可分为早期和晚期。

在这些穴居住室之间,还长间有一些制陶制骨冶铜等场地。

城池包括宫室,庙宇,住宅,坟墓,土穴,窖和地牢,方圆皆离宫别馆,绵延100余公里。

房屋结构,茅茨土阶○2殷墟(安阳小屯)一小屯村为中心,发现大量的》土房屋台基,这是当时公式建筑群的遗址。

房屋台基沿洹河两岸呈带状分布,长达5公里。

王宫的外围有密集的居住遗址,可能为小奴隶主或自由民的住宅。

王宫的遗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

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有庭院,已发现四组,建筑轴线与磁针方向北偏东5度左右。

可知当时已注意朝向及日照。

发现有半穴居,还有穴及竖穴。

发现一长20米,宽10米,深2.8-3米的窖,为圈牛的牢,还有深7-8米的窖,有上下脚窝,可能是关罪犯或奴隶的牢。

唐长安城里坊制度

唐长安城里坊制度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典范,其里坊制度是当时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坊制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是对城市居民进行划分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唐长安城的里坊制度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区域,称为“坊”。

每个坊内又分为若干个小区域,称为“里”。

这种划分方式使得城市的管理更加有序,方便了政府对居民的控制和税收征收。

同时,里坊制度也有利于维护城市的治安稳定,因为每个坊都有专门的坊门和守门人,晚上坊门关闭后,居民不得随意出入。

在唐长安城里坊制度下,居民的生活井然有序。

白天,坊门敞开,商贩云集,市井繁华;夜晚,坊门关闭,居民归家休息,市井安宁。

此外,里坊制度还规定了居民的职业分布,如工匠、商人、文人等各有所属的里坊,这有利于各行业的繁荣发展。

然而,随着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里坊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首先,由于人口增长和土地紧张,许多居民被迫居住在拥挤不堪的环境中,生活质量下降。

其次,里坊制度的严格管理限制了居民的自由流动,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交流。

最后,里坊制度助长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导致政府治理能力下降。

总之,唐长安城里坊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最终,在唐朝末年,里坊制度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和开放的城市管理模式。

唐长安城城市空间解析

唐长安城城市空间解析

唐长安城城市空间形态浅析0121018谢亚[摘要]: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完整按全盘规划建造的城市。

本文通过解析其整体空间格局、街道系统、里坊制度、建筑分布,诠释唐长安城城市空间形态。

[关键词]:唐长安城、空间形态、道路系统、里坊制度目录引言 (2)一、整体空间形态 (2)1.1三重城结构 (2)1.2严格中轴对称的空间格局 (3)1.3规矩方正的棋盘型格局 (3)二、唐长安城街道系统 (3)2.1三级道路系统 (3)2.2道路尺度 (4)2.3里坊街道 (5)三、唐长安城的里坊制度 (5)3.1里坊基本形态 (5)3.2里坊尺寸 (5)3.3 里坊管理制度 (6)四、唐长安城的建筑分布 (6)4.1宗教建筑 (6)4.2王府、公主府 (7)4.3高官宅第 (8)引言唐长安城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唐王朝都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并且是当时最完整按全盘规划建造的城市"。

通过研究唐长安城的城市形态,可以了解古代规划思想和方法。

西安历史上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从周至唐,先后称之为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历时近1100年。

宋代及其以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西安政治、经济地位日益下降,成为西北地区中心(图1)。

唐长安是西安历史中最辉煌的时代,并且其规划对后时代西安城市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唐长安城的城市形态可以深入了解城市发展中历史因素的影响。

一、 整体空间形态 1.1三重城结构唐长安为三重城,内城二重,包括北部的宫城和南部的皇城,外郭城为一重。

内城位于唐长安城北部正中,其南为皇城,其北一街之隔为宫城。

(图2)从尺寸上看,宫城 “东西四里,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步,周十三里一百八十步,其崇(即高)三丈五尺①,今实测东西为2820米,南北1492米,周长8.6公里,面积约4.2平方公里;皇城“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百四十步,周十七里一百五十步②”,今实测南北为1843米,东西2820米,周长9.2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外郭城① 《长安志》卷二《宫室四》② 《长安志》卷三《唐皇城》 公元904年,唐昭宗迁都洛阳,当时的长安城城墙毁坏不堪,不利防守,驻守长安的韩建于是下令在原来皇城的基础上重建长安城,即韩建新城,由五代一直沿用至清朝。

市场制度向街巷制度转型下的城市形态演变

市场制度向街巷制度转型下的城市形态演变

市场制度向街巷制度转型下的城市形态演变摘要:本文通过对市场制度、街巷制度的探源,分析这两种制度之下典型的两座城市——唐长安和宋东京。

在市场制度在向街巷制度的转型过程中,城市形态发生了相应的演变,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本文对这种演变进行了思考,并且对其深层内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场制度;街巷制度;城市形态演变1.市场制度向街巷制度的转型1.1 市场制度的演进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因为人们需要交换所以有市。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为了奴隶主贵族进行商品交换的需要,西周城邑中出现了固定的集中市场。

这种市只是宫市,只为君主的生活服务,在王城制度中,它与宫、朝、祖、社一道成为城的结构元素之一,这个时期它对城市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

至春秋战国,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市开始为市民服务了。

相应的,市的规模与组织也发生了变化。

但是市的形制仍然沿袭西周,即集中商业区。

这个时期市场的演进是由奴隶社会时期的“宫市”向各阶层居民的公共交换场所的转化,附于宫的“后市”变成了城市独立的集中商业区。

1.2 市场制度向街巷制度的转型在中唐出现了破坏市的迹像,这跟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有着最根本的联系。

正是这种变化引起了市场的变化。

市场因为过于狭小,是不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管理也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矛盾,集中地反映在市制中,扩大市场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这些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城市中表现日益明显,在晚唐更出现了许多对市场制度破坏的事件:首先是坊内设店以及穿越坊墙面对大街开门(坊店因为营业而这么做),与市场问题有较大的联系;其次是出现夜市。

就全国而言,哪里商品经济繁荣,哪里市制改革就快,例如大都会扬州。

以往市里严格区分,且对市有严格的交易时间限制的制度完全被破坏了。

五代时期,市场制度瓦解了:临街盖店成为合法,坊内亦设邸店。

后周开始承认居民面街而居的合法性。

在市的营造上也只是放好街巷红线,划定一些特殊建筑的地段,即听任老百姓随便营造。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1. 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而长安城则是当时的首都。

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在唐朝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包括其起源、组织结构、商业活动和影响。

2. 坊市制度的起源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坊肆”制度。

汉代时期,为了方便管理和监督商业活动,政府将商业集中在特定区域,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在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在唐代形成了完善的坊市制度。

3. 坊市组织结构3.1 城区划分唐朝长安城按照规模和功能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被称为“坊”,如东内坊、西内坊等。

每个坊内有若干条街道,街道两旁建有商铺和住宅。

3.2 坊市管理机构每个坊市都设有坊主和坊监来负责管理。

坊主负责管理商业活动,维护秩序,并收取一定的税费。

坊监则负责监督商业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不正当竞争。

3.3 商会组织在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中,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

商会由同行业的商人组成,他们共同制定规章制度,维护自身利益,并进行集体经营和合作。

4. 商业活动4.1 商品交易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是商品交易的中心。

各种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在这里进行买卖。

商人们通过货摊、店铺以及临时摆摊等方式展示和销售商品。

4.2 金融服务坊市中还提供了各种金融服务,如兑换货币、放贷和存储等。

这些金融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方便了商业活动的进行。

4.3 文化交流唐朝长安城作为当时东方最大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和游客。

坊市成为了不同文化交流的中心,各种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表演在这里举行,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5. 坊市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1 经济发展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坊市中的商业活动带动了农业、手工业和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5.2 社会稳定坊市制度通过规范商业行为,维护秩序,并提供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唐长安,是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帝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和精美的坊里形态,展示了唐帝国的繁荣和文明。

然而,对于唐长安城市布局和坊里形态的研究,历来倾向于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本文将尝试以新的视角解读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并探讨其与人文环境、艺术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关系。

首先,唐长安的城市布局体现了其人文环境的特点。

唐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完善,使唐长安获得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背景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追求的是人性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例如,城市内的建筑物相对均匀地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外围地区,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保持了城市的整体平衡。

另外,在唐长安的城市布局中,还注意到了通风和采光的问题,尽量使居民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唐长安的坊里形态体现了其艺术美学的追求。

在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使唐长安成为世界艺术中心,独特的坊里形态给予城市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高低错落的坊巷,如迷宫般的设计,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艺术殿堂。

每个坊里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大街上错落有致的宫殿建筑,小巷中精美的庭院和别墅,都展示了唐帝国的繁荣和文化底蕴。

最后,唐长安的坊里形态也体现了其工程技术的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工程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唐长安城市布局和坊里形态的设计充分借鉴了工程技术的成果,如城市内的道路设计合理,交通畅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另外,长安城的水利工程也非常发达,运河和渠道的建设使得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得以完善,更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从人文环境、艺术美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唐长安以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和精美的坊里形态展示了唐帝国的繁荣和文明。

在今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智慧,为我们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摘要:I.引言- 介绍唐朝长安城的背景- 引入坊市制度的话题II.坊市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坊市制度的定义- 坊市制度的特点- 坊市分离- 坊市分类- 坊市规模- 坊市功能- 管理机构- 贸易活动- 税收制度III.坊市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经济影响- 商品流通与交换- 城市经济中心- 文化影响- 社会阶层结构- 文化交流与传播- 政治影响- 城市管理- 社会秩序维护IV.坊市制度与唐朝的繁荣- 坊市制度与长安城的繁华- 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V.结论- 总结坊市制度的意义- 评价坊市制度对唐朝的影响正文: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而其独特的坊市制度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坊市制度是指唐朝长安城中的坊与市两种不同类型的商业区域。

坊是指居民住宅区,市则是商品交易场所。

坊市制度的特点在于坊与市的分离,坊是居民生活的地方,市则是商品流通与交换的场所。

这种制度使得城市功能分区明确,既便于管理,又方便了居民生活。

其次,坊市制度中的坊市分类、规模、功能各有不同。

坊市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市区和坊区。

市区主要用于商品交易,坊区则是居民生活区。

坊市规模则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因素来设定。

坊市功能的差异则体现在其经营商品的种类上,市区以商品交易为主,坊区则以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为主。

此外,坊市制度还包括管理机构、贸易活动、税收制度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唐朝政府对坊市制度进行严格管理,通过设立市长、市丞等官员来负责市场的监管。

贸易活动则依据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税收制度则为国家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收入。

坊市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深远。

首先,坊市制度促进了商品流通与交换,使得城市经济得以繁荣发展。

其次,坊市制度导致了社会阶层的结构分化,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

最后,坊市制度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场所,使得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

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_孙晖

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_孙晖

色得多。
2.2 道路 系统 的
等级
关 于 “ 十 字 图 3 《两京新记》 和 《长安志》 所记载的坊里区位图解
巷” 之说 ,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
打听 和描 述有 : “ 井 在何 坊、
当来自考古勘察 , 即前述永宁坊
曲?” “ 曰 知其某坊 、 某曲”
等遗址的残存巷道。 遗憾的是:
(《玉泉子》), “ 永昌坊入北门西
的坊里占地从 28 ~ 91hm2 不等① ,
的城市结构中, 对应于唐坊里的
按面积大致可以分成 3 个等级: 小 型 为 30hm2 左 右, 中 型 为
街区采用了 16 町的分区 (典型 街区被横纵各 3 条道路划分成 16
50hm2 左 右 , 大 型 为
个街廓)。 有学者认为:既然日
80hm2 左右。 虽然 , 许多
京胡同道路的密度明显高于唐长
有自发生长、 随意弯曲的各种小
的典型坊里为中型:边长 1022×
安, 也说是说道路控制线要多出
胡同 。 其次, 十字巷的宽度看起
530m , 面积约为 54hm2 (为长安
很多;再加 上其 宽度为 5 ~ 7m
来没有 7 -8m , 也有 5 -6m , 明
城东起第三列坊里)。 图 4 中上
个区 内还各设 十字形 小
街, 称为 “ 十字巷” ;十
字街 加上十 字巷 , 将 全
坊划为 16 个区 。 在 此基
础上, 研究 者绘制 出 了
唐长 安城 坊里 臆 想 图
(图 2), 原载于城市规划 图 2 唐长安城坊里臆想 专业 教 科 书——— 《 中 国 资料来源 :董鉴泓 , 1989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FANGLI UNITS OF CHANG' AN IN TANG DYNASTY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1. 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长安城作为唐朝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是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2. 坊市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理念。

在唐朝初期,长安城的规划以宫殿、官府、寺庙等政治与宗教建筑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商业区域,形成了以街巷为界的坊市区域。

随着唐朝的发展,坊市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坊市制度也逐步完善。

坊市的划分是按照行业和商业特点进行的。

长安城中的坊市分为丝绸、陶瓷、食品、药材、铁器、木器等不同类型的坊市,每个坊市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坊市内的商户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以确保市场秩序和商品质量。

3. 坊市制度的特点3.1 行业专业化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行业专业化。

不同类型的商品集中在相应的坊市中销售,使得消费者能够更方便地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这种行业专业化的坊市制度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3.2 政府管理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由政府进行管理。

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坊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转和商品的质量。

政府还规定了坊市的开放时间以及商户的经营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3.3 商会组织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还鼓励商户组织成商会,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益。

商会可以通过共同行动来解决商业纠纷、保护商户的权益以及推动行业的发展。

商会还可以向政府提出建议,为坊市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意见。

4. 坊市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1 促进商品流通与经济繁荣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与交易,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坊市集聚了各类商品和商户,使得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同时也为商户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坊市的繁荣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使得长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唐朝长安城的背景和坊市制度的意义二、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形成与特点1.坊市制度的历史背景2.坊市制度的形成过程3.坊市制度的特点三、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经济的影响1.对城市经济的促进2.对社会文化的影响3.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四、结论:总结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价值和意义正文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其都城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在唐朝长安城中,坊市制度作为一种城市管理制度,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坊市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对唐朝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的价值和意义。

二、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形成与特点1.坊市制度的历史背景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唐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实行坊市制度。

2.坊市制度的形成过程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是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隋朝大兴城在城市规划上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即将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唐朝长安城在继承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对坊市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3.坊市制度的特点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严格的位置规定,坊市有固定的位置,不得随意改变;二是明确的功能划分,坊市分为居住区和商业区,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三是严格的管理制度,坊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维护市场秩序和税收征管;四是灵活的贸易活动,坊市内允许各种贸易活动进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三、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经济的影响1.对城市经济的促进坊市制度对长安城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

由于坊市制度的实施,长安城的商业活动得到了有序的管理,市场秩序井然,贸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坊市制度还促进了商业区的形成,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前来经营,进一步繁荣了城市经济。

2.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一、引言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其首都长安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繁忙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内的坊市制度是唐朝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也为商贾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台。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视角全面评估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并根据这一主题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坊市制度的起源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源自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历史演变。

早在汉代,长安就作为西安的前身,是当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有许多商队从此地启程。

而随着唐朝的兴起,长安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商贾和人才聚集于此。

为了规范和管理商业活动,唐朝开始实行坊市制度。

三、坊市的分类在唐朝长安城中,坊市按照不同的商业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根据规模和重要程度有所区分。

其中,最为繁华的坊市是位于市中心的太市,这里汇聚了各类商品和商贾,如丝绸、茶叶、花卉、金银首饰等,且规模宏大、繁忙非凡。

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某一类商品交易的坊市,如武坊(兵器交易)、米市(粮食交易)等。

四、坊市的规模和组织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规模庞大,商贾云集,每天都有大量商品和人流进出。

为了使坊市更加有序和有效地运营,唐朝政府实行了一套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

政府对坊市的人员和商品进行登记和管理,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质量。

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巡逻队,维护坊市的秩序和安全。

政府还定期举办一些重要的商业活动,如年货大集、拍卖会等,以促进商业交流和发展。

五、坊市的影响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不仅为商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坊市的繁华景象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游客,进而促进了商业交流和文化传播。

坊市中的商贾们也积极参与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的教育、医疗和慈善机构捐款捐物。

长安城作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坊市制度不仅为唐朝的繁荣和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商业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分析材料三,概括说明1500年至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分析材料三,概括说明1500年至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分析材料三,概括说明1500年至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篇一:20XX届江苏省苏北三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苏北三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2.《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a.提升御史地位B.提高行政效率c.抑制丞相职权d.完善监督体制3.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

这说明当时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4.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

凡此皆靡费无益。

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此举根本目的是a.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B.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c.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d.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5.《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

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

”这反映清政府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6.下图是1870—1911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一、唐朝长安城的背景与坊市制度的意义二、坊市制度的形成与特点三、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总结正文(篇1)一、唐朝长安城的背景与坊市制度的意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其都城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长安城作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其中,坊市制度是长安城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坊市制度的形成与特点1.坊市制度的形成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主要受到了官府和市场的影响,同时也与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密切相关。

2.坊市制度的特点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严格的位置和规模规定:坊市制度规定了坊市的位置、规模、分类、功能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确保城市经济的有序发展。

(2)明确的管理机构和贸易活动:坊市制度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市场交易和商业活动进行管理,保证了市场的公平和繁荣。

(3)税收制度:坊市制度还涉及到税收制度,对市场交易和商业活动产生的税收进行征收和管理,为政府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

三、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坊市制度规范了市场交易和商业活动,吸引了大量商人和客商前来长安城进行贸易,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2.推动文化交流:长安城作为唐朝的都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居住和交流。

坊市制度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增强政治统治力:唐朝政府通过设立坊市制度,对城市经济进行有序管理,提高了政治统治力,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朝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篇2)一、引言:唐朝长安城的背景及坊市制度的重要性二、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坊市制度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坊市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三、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特点1.坊市的位置、规模与分类2.坊市内的功能与管理机构3.坊市贸易活动与税收制度四、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价值意义1.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2.对社会文化与政治的影响3.对后世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五、结论:唐朝长安城坊市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代城市的启示正文(篇2)一、引言:唐朝长安城的背景及坊市制度的重要性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其都城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唐朝长安城的背景和地位2.坊市制度的定义和作用3.坊市制度的具体实施4.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的影响5.坊市制度的历史价值正文(篇1)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其都城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作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城市规划和制度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坊市制度是长安城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朝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唐朝长安城的背景和地位唐朝时期,长安城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作为唐朝的都城,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人和游客。

城市的繁荣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二、坊市制度的定义和作用坊市制度是指在城市中划分出特定的区域作为商业区,这些区域被称为“市”;而居民区则被称为“坊”。

坊市制度在唐朝长安城中得到了严格的实施,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坊市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1.促进商品流通和交换: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民区分开,使得商品流通和交换更加便利,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2.维护城市秩序:坊市制度对市场的位置、规模、分类、功能等方面进行规定,有利于维护城市秩序,保障市民的生活质量。

3.促进文化交流:坊市制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游客,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三、坊市制度的具体实施在唐朝长安城中,坊市制度得到了严格的实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坊市的位置、规模、分类、功能等方面进行规定,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坊市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市场秩序的稳定。

3.对贸易活动进行规范,包括商品交易、价格调控、税收制度等方面,以保障市民的权益。

四、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坊市制度对唐朝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使得长安城的商品流通和交换更加便利,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

中国封建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及模式分析

中国封建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及模式分析

中国封建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及模式分析
梁江;孙晖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06(024)002
【摘要】该文围绕用地、街道、地块三个城市形态的基本要素,总结了我国传统商业街区的典型形态特征和结构模式,内容包括线性发展的用地布局,大街廓树型的道路体系,窄小紧凑、参差不齐的地块肌理.本文旨在为传统商业街区未来的再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的城市形态理论研究.
【总页数】6页(P78-83)
【作者】梁江;孙晖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116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有机整合——福州市茶亭街城市设计 [J], 陈友荣
2.传统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J], 夏志伟
3.论传统文化理念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锁定——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意识形态原因 [J], 郭忠义
4.传统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J], 高茜
5.传统商业街区空间密度解析rn——以沧州市传统商业街区为例 [J], 宫婷;王飞雪;解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
梁江;孙晖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3(027)001
【摘要】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出发,从城市规模、城市肌理、街道尺度三个方面对唐长安和西方古代城市进行对比,对唐长安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唐长安与西方古代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尺度差异.进而提出了唐坊里为小城镇的假说,即:唐坊里不是街廓,而是一个个强制移民的小城镇;唐坊里之间的大街不是现代意义的街道,而是每个小城镇周边实行半军事管制的隔离带;唐长安不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而是近百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布局严整的、高度组织的小城镇群.并对此进行了定性定量的论证和分析.
【总页数】6页(P77-82)
【作者】梁江;孙晖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 [J], 孙晖;梁江
2.隋唐长安城规划布局的地势因素 [J], 李春林(文/图)
3.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二 [J], 王维坤
4.唐长安城发现坊里道路遗迹 [J], 赵强;李喜萍;秦建明
5.唐长安城坊里宅第变迁原因初探 [J], 陈忠凯;杨希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周至隋唐里坊制度下城市功能的演变

西周至隋唐里坊制度下城市功能的演变

西周至隋唐里坊制度下城市功能的演变
孙雨鑫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2()22
【摘要】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起,里坊制度便一直作为居民管理的基本单位,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经过了汉代、魏晋等时代的发展和强化,在隋唐时期发展到了兼具封闭性和规划性的顶峰,里坊制度作为能够反映中国古代都城在各时期城市形态变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形制布局的演变能够体现出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了各种职能相互作用和配合的均衡综合体的过程。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孙雨鑫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
【相关文献】
1.隋唐长安里坊规划方法再考
2.洛阳新城中心区整体布局与隋唐里坊比较分析
3.里坊制度下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解析——以唐长安为例
4.里坊制度发展演变特点新论
5.隋唐洛阳里坊制度考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TERNATIVE VIEW ON LIFANG UNIT SYSTEM AND URBAN FORM OF CHANG’AN IN TANG DYNASTY ZHENG Wei; YANG Jianjun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Lifang is not small town but traditional human inhabitation unit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avenues are not military isolation zone but streets essentially. And it finds that the form of Chang’an, in which big cities envelope small ones, is very comm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It is not a unique form for Chang’an, but a result of the closed Lifang system. Therefore the study of urban form must be based on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city. KEYWORDS: Chang'an; Lifang unit; urban form
收稿日期 2 0 0 4 - 0 4 - 2 6
争鸣
Debate
84
唐代长安与西方古代城市规模尺度之间的巨 大差异是梁文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梁文认为 当时的生产方式并不支持这种巨大规模的城市 唐代长安是强制移民的产物 这是造成长安的规 模远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大的主要原因
诚然 唐代长安城市规模要远远地超过西方古 代的城市 但是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仅 仅象梁文所认为的强制移民那样简单 而是有着深 刻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搜集并研读了大量相关史料 后 笔者认为 长安与西方古代城市规模之所以产 生如此巨大的差异 深层的原因主要在于
第二 城市腹地支撑情况的差异是造成中西 方古代城市规模出现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城市的腹地支撑密切相 关 城市总是处于一定的区域范围之内 它的发 生和发展离不开区域的支持 区域人口数量 政 治文化背景和区域面积大小等因素都对城市的规 模大小产生重要的影响 虽然 以当时的社会生 产力水平衡量 长安本身及关中地区亦难以支撑 规模如此庞大的城市 但是长安是唐朝的国都 政府可以调动全国的物资来供给长安 以维持规 模庞大的长安城的正常运转 如为了解决长安的 粮食问题 唐朝延续隋朝的做法 开掘漕渠 由 关东各地调运粮食供应长安 因此 长安是唐朝 用国家的力量加以支持的 如果考究城市所处的 区域范围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整个唐朝疆 域都可算作长安的腹地 在一般情况下 唐代大 型州府占 16 个坊 中等州城占 4 个坊 小型州城 和县城占 1 个坊 这种规模等级体系的形成虽然 有礼制方面的规定 但也反映了城市腹地对城市 规模的影响 古希腊的城市都是一些城邦型的城 市 辖地大多不过百里 人口不过数万 即使雅 典在最兴盛的时候 辖地也不过只有2650km2 人
廓 而是一个个强制移民的小城镇 唐里坊之间
的大街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街道 而是每个小城镇
周边实行半军事管制的隔离带 唐长安不是一个
83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 而是近百个以农业经济为基
础的 布局严整的 高度组织的小城镇群
梁文指出了以往中西方古代城市比较研究中
忽视城市尺度的弊病 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 笔者认为梁文在中西方城
市形态的比较研究中忽视了中西方城市所处的不
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只是对城市形态进行机械
的比较研究 割裂了城市形态与社会经济文化的
联系 在方法论上是存在缺陷的 而且理论分析
和逻辑推理都过于武断 得出的结论缺乏足够的
说服力 值得商榷
2 历史比较研究的要求
历史比较研究应该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 必须把所比较的事物的基本史实研究清楚 2 必须抓住比较研究的关节点 3 不能仅局限于 事物表面的一些异同 必须透过现象分析原因 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的 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而 梁文在中西方古代城市的比较研究中 恰恰忽视 了比较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 唐代长安里坊性质和长安城市形态本质
3.1
必须考察里坊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 里坊 是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
位 在先秦称为 里 闾 或 闾里 从北魏 开始 出现了 坊 的称呼 但正式改称 坊 是从隋朝开始的 及至唐代 里和坊的称呼还是 经常互用的
速扩大的商品交易的需求 一些坊内开始开设店
道开门 这种封闭的里坊制度的盛行与当时森严
铺 甚至还出现了擅自打破坊墙临街开门的事件
85
的社会阶层等级 人身依附关系的紧张以及城市
夜市也开始出现 唐两京城坊考 中记载崇仁坊
郑 卫 杨建军 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
商业活动不发达密切相关 是封建统治阶级出于
中逐渐出现了功能混杂的情况 除了最重要的居
着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和确立 单个的家庭成为
住功能外 寺庙 军营校场 一些政府官署 旅
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 里坊就越来越成为比较单
馆 也都分布在里坊之中 而且 随着城市手工
纯的居住单位 里坊制度的初衷在于加强统治
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作坊也大量地分布在里坊
城市的里坊从一开始就延续了里 邑 封闭的建
合辄向街开门
基本制度 但是由于城乡本质上的不同 城市的
里坊 原先是一种相对纯粹意义上的居住区
里坊与出于农业生产目的而形成的农村里邑在组
概念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代里坊也出现
织原则上有所不同 城市的里坊更多的是一种基
了一些变化 长安表现得尤为明显 首先是里坊
本聚居单位的概念 而不是生产的基本单位 随
当然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还有许多 在这 里无法一一列举 笔者的意图是想指出城市并不 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事物 其形态和规模受到特定 时期的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强烈 影响 单纯的形态规模比较割裂了事物外在表象 与内在深层原因的联系 无法深刻揭示中西方古 代城市形态规模差异的本质 科学的比较研究必 须建立在历史的 辩证的基础上 虽然梁文也提及 简单地比较唐长安与西方古代城市的大小是不科 学的 事实上 城市规模只是一种表象 其背后蕴 涵着更深刻的政治 经济 社会成因 但通观全 文 这样的研究理念却并未很好地得到体现
中 靖恭坊的造毡业 延寿坊的玉器制造业 道
造形制 里坊的占地范围是由城市的干道所划定
政坊 常乐坊的酿酒业都闻名全城 此外 虽然
的 由于我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方正的棋盘式干
传统的聚居格式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按阶级和
道网 所以里坊多呈方正的格局 里坊的四周筑
职业严格划分的聚居制度已开始出现了动摇 如
有围墙 每边各开一门 以十字形街道与城市干
第一,中西方古代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巨大 差异是造成城市规模出现巨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城市规模的大小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 切相关 从古代封建社会来说 直接影响城市规模 的是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 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 8 世纪 - 公元前 3 世纪 开始 农业生产 就已经跨过粗放型农业的阶段走向了集约化的生 产 战国时期魏国的亩产量已达 40kg 左右 唐代 达75kg左右 而西欧只是在公元11至13世纪时农 业生产才出现了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化的趋势 13 世纪时 英国的平均粮食产量为每亩 38kg 左右 到16世纪也才提高到每亩59kg左右 在农本社会 中 农业生产是社会的基础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 巨大差异是造成中西方古代城市规模出现巨大差 异的最主要原因
口只有40万左右 无法形成规模庞大的城市 西 欧的封建时代 地方封建势力强大 中央王权软 弱 统一的中央集权迟迟未能建立 如英法两国 直到15世纪末才从封建割据走向中央集权 由分 裂走向统一 而德国当时分裂成许多大公国 各 个公国又分裂为许多封建领地 始终没有形成统 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试问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 何能形成大规模的城市 梁文也曾提到一些古罗 马时期的城市 如佛罗伦萨 都灵 庞贝 作为 唐长安里坊的面积达到了西方古代城市规模的佐 证 但不知梁文为何没有提到古罗马的都城罗 马 古罗马城在公元3 世纪时面积达 20 多km2 人 口超过了 100 万 这个事例雄辩地证明古代西方 也有规模庞大的城市 而梁文在中西方城市规模 比较中却忽略了这一点 因此这种比较是不够全 面的 同时 古罗马城也是一个城市腹地支撑直 接影响城市规模大小的实例 因为只要我们了解 古罗马帝国的发展历史 就可知道古罗马城之所 以能形成如此之大的城市规模 与当时罗马帝国 拥有广袤版图直接相关
里坊的组织形态是从奴隶社会时期的里 邑 发展而来的 在奴隶社会 为了便于组织和 监督生产 奴隶主结合井田制 按农业生产的组 织制度来组织居住 由此形成的里 邑 既是一 个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 也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居
住单位 在此后的城市建设中 居住区的组织上
开门严格控制 规定 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 不
借鉴了里邑制度 里制也成为城市居住区组织的
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
与梁江 孙晖两位先生商榷
郑 卫 杨建军
郑 卫 杨建军 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
摘要 认为唐里坊并不是小城镇 而是中国古代 城市中传统的聚居单位 唐里坊之间的大街在内 在本质上仍是街道 并非军事隔离带 唐长安大 城套小城的城市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城市 普遍形态 这种形态的形成是由封闭的里坊制度 决定的 不是唐长安的独特形态 比较研究必须 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 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必须 坚持历史的 辩证的观念 城市形态研究必须立 足于城市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关键词 长安 里坊 城市形态
1 引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