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长安城布局

长安城布局

唐长安城经扩建、修缮,城郭呈长方形,东西较长,南北较短。

经对唐长安城遗址实测,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

据宋《长安志》记载:城内长安、万年两县共有8万户,其中包括人口众多的许多贵族官僚府第,此外尚有寺庙的僧道,教坊的舞伎、乐工,再加上常驻军队约10万人,总人口将近100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帝王都城。

二、街道坊巷的规划唐长安城的街道坊巷不惧可谓匠心独运,它那整齐划一的结构,使整个皇城都显得落落大方,秩序井然。

遥想千百年前威震世界的大唐帝国,其郁郁乎都城风貌尽情显露出一派大国风范。

“千百家似围棋书,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来描绘这种独特的布局格式的诗句,它形象地概括了唐都长安城内的街坊布局。

长安城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内街道均为东西或南北向,排列正气、方向端正,宽畅阔达,宛如一块规则明朗的棋盘。

仔细想来,那星罗密布的宫殿和街坊群,象天上星星那样罗列,又象棋子似的分布,简直就是一盘下不完的围棋。

长安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东西南三面各有三门,北墙则开四门。

阴历闰年有十三个月,故十三座城门象征着一年有闰;北端乃宫城所在,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处所,将这多出来的一个“闰”门放在北墙,象征着皇家“闰气”。

人体阴阳之划分有许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即为:阴为静、代表人体的皮肤,阳为动、代表流动的血液。

城墙为表面,相当人的皮肤;街道为内部,相当人之血液,这种阴阳之理在唐都长安城的建筑布局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不但城墙、宫墙为方形四周开门,被街道隔列开来的坊,周围也皆用夯土筑成围墙,四面开门,四面临街。

[原创]唐代都城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明西安城墙西南角,采用圆形造型,据说唯一保留唐代皇城风格的建筑城内道路系统为严格的方格网状,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

唐长安东西两市的演变

唐长安东西两市的演变
起政府的足够重视而已。
在长安商业区的演变过程中,商业点多分布在两市周围的坊。因为东、西两市及其周围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于是在这周围形成了很大的消费群体。中唐以后,坊市制度的逐渐打破,长安最为繁盛的居民坊,就是位于东市西北的崇仁坊。《长安志》载:崇仁坊 “工商辐凑,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
东、西市同样是长安的两大核心商业区,为何在发展中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无外乎三点 :第一,朱雀街东居民中官僚贵族聚集,有较强的购买力,并且进奏院也主要分布在街东的平康坊和崇仁坊等坊,再加上来京应试的选人,这些人要吃要喝要住宿,于是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例如崇仁坊的娱乐业、旅馆业、餐饮业都比其它坊发达,是要闹坊曲。第二,皇室采购方式也在逐渐转变。皇室需求的增大,导致宫市的出现。担任宫市任务的宦官还只能到东西两市的固定市场或 “要闹坊曲 ”内去选购所需物品,而这些 “要
闹坊曲 ”自然也多形成在宫殿周围的地方。第三,贯穿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的三条干道,在此沿线的诸坊形成了
城东的闹市区,尤其是在连接东市、平康坊北门东、崇仁坊北街的街区中,诞生出象征着长安精英文化的欢乐场。而许多在此的商业点都是为了迎合这类人群的消费需求建立的。
父圹中剑,心异之,问削师何得此剑。”此所谓 “冶成坊”,也就是冶铸工业聚萃之地。《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偶似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按此所记,制造乐器的作坊大多集中在崇仁坊。从上引文可知,唐长安有各种小作坊工业,诸如 “铜坊 ”、“官锦坊 ”、“染坊 ”、“纸坊 ”等等分类聚居在各坊内。,尽管唐政府规定商业活动必须在固定的市内进行,但小规模的交易活动在坊中还是一直存在的,不可能完全禁断。日本学者妹尾达彦先生在其文《唐代长安的东市与西市》中就对长安城坊内的商业活动有详细的考证。坊内允许居民夜间行走和举办活动,这是坊内工商业者在夜间从事生产经营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坊内夜间也确实存在工商业活动。唐代实行宵禁,

唐长安城里坊

唐长安城里坊

唐长安城里坊外郭城是一个大长方形,面积74.6平方千米,完全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

城内东西14条大街,南北1l条大街,把全城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里坊。

朱雀大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和主干道,以此为界将全城分成东西两半。

城的东半部与西半部各有五条南北向的大街,构成街道的对称格局。

根据考古实测,这11条街道以朱雀街最宽,约为150米(北部最宽处达155米),也是全城最宽的街道。

其以东的5条南北向街道,依次宽为67米、34米、68米、68米和25米(东顺城街);以西的5条南北向街道,依次宽为63米、108米(残存宽度)、63米、42米(残存宽度)和20米(西顺城街)。

从实测结果不难看出,尽管朱雀街以西5条南北街的宽度均比以东的5条街略窄,但应该承认,在略去建筑施工上的误差以及地形地势的影响,仍基本上保持了东西对称的格局。

另一方面,隋初在设计大兴城时,东、西、南、北均各开三门,在全城南北向街道中。

通向南墙城门的三条街道都要宽些。

启夏门街与安化门街宽度大体相当。

外郭城墙内侧四面的顺城街都窄,大体在20米一25米左右。

这样设计既保持了东西对称布局的特征,同时也符合城市交通的需要。

东西向的14条街道也是同样布设,通向东西城门的街道比较宽,其中皇城南面的横街直通春明门(东墙中门)、金光门(西墙中门),宽达120米。

这些街道在城内纵横交错,排列整齐,将居民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里坊。

因为街道宽窄不一,排列在街道两侧的里坊也就大小不等。

宫城两侧的里坊大体东西宽955米,南北长588米;皇城两侧的里坊大致东西宽955米,南北长808米;朱雀门街东西两侧第一列各9坊东西宽514米,南北长477米;第二列各9坊东西宽661米,南北长477米,三至五列里坊东西宽955米,南北长477米;共五组大小不同的里坊。

整个城市以宫城、皇城、朱雀门街为正中,东西两侧里坊不仅两两对称,而且排列整齐。

白居易曾写诗形容“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非常贴切。

唐中后期市场制度变迁原因探析——以唐长安东、西两市的演变为例

唐中后期市场制度变迁原因探析——以唐长安东、西两市的演变为例
唐 中宗 景龙 元年 ( 0 7 7年 ) 十一 月 , 政府 规定 : 唐 “ 两京 市诸 行 , 自有 正铺 者 , 得 于 铺 前 更 造 偏 铺 , 不
各听用 寻 常 一 样 偏 厢 。 [卷 < ” 市 由此 可 以 看 出, ] 景
成为城市形成发展 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 , 长安城
也处 于这样 一个 无形 的变 化 之 中 , 由封 闭式 转 向 即 开放 式 。
唐长安 东 、 两市是 在 隋代 都会 市 、 西 利人市 的基 础上发 展起来 的 , 隋代 时 , 这两 市本 已很繁 荣 。唐前
期, 市场 交易 活动基 本 上 一 直 在这 种 封 闭 的市 场 内
再赘 述 。本文试 从 唐 长 安东 、 两市 的发 展 演变 来 西 探讨唐 中后期 市 场制 度变迁 的原 因。 二 、 长安 两市 的演变 唐
考工记》 中有关城市规划的后人 记载虽然不免过于
理 想化 , 于整 齐 , 大 体 应 该 是 反 映 了周 代 的 实 过 但
况 。中国城市 的设 置虽 然主 要 的因素是 因 为政治 和
人 的需 求 , 因而更 难满 足 商业 发 展 的需 要 。
专业 化 和分 工 程 度 越 高 , 最 初 生 产 到 最 终 消 从 费 的整个 环节 也 就越 多 。环 节 的增 多就 意 味着 行业
进 行 。经 过 百 余 年 的发 展 , 代 中后 期 以后 , 种 唐 这 “ 闭式 ” 统 里 坊 制 度 的 藩 篱 逐渐 地 突 破 了 。有 封 传 些人 不顾 里坊制 度 的约束 , 然 在 “ 坊 市 街 曲 , 居 诸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龙元 年前 , 安市 中 的不 少 店 铺 已经 在 原 来 的店 铺 长 ( 即正铺 ) 之前 , 建新 的店 铺 , 扩 即所 谓 “ 铺 ” 偏 。这

唐代长安城的都城格局

唐代长安城的都城格局

唐代长安城的都城格局唐代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都城之一,其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城市布局严谨有序。

长安城的都城格局体现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街道布局、宫殿建筑等方面,探讨唐代长安城的都城格局。

一、城市规划唐代长安城的城市规划十分严谨,整体呈现出“方圆结合、四门开放”的特点。

长安城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城墙高大厚实,四面城门分别为东、西、南、北门,城市布局呈方形,四面城门均设有护城河,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城市内部划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皇城,外城为市民居住区,两者相互呼应,构成了完整的城市体系。

二、街道布局长安城的街道布局十分规整,主要街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格局严谨、井然有序”的城市风貌。

城市主要街道有东西向的长安街和南北向的玄武门街,这两条主干道贯穿了整个城市,连接了各个重要的宫殿、寺庙和市场。

此外,城市内还设有许多横贯主干道的支路,便于市民出行和物资运输,使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三、宫殿建筑唐代长安城内的宫殿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体现了唐代帝王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明宫,大明宫位于长安城的中心,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雄伟壮观,是唐代皇宫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大明宫内有殿宇、庭院、花园等,布局精美,建筑风格典雅,体现了唐代皇室的豪华和富丽。

除了大明宫,长安城内还有许多其他宫殿,如太极宫、昭阳宫等,这些宫殿建筑共同构成了长安城的皇家建筑群,展现了唐代皇室的雄伟气势。

总结起来,唐代长安城的都城格局体现了当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水平,城市布局严谨有序,街道纵横交错,宫殿建筑宏大壮丽。

长安城作为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典范之一。

古代第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古代第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古代第C B 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现在各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CBD(核心商务区),可是你知道吗,在千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也存在着两个世界最顶级的商务区——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

“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长安城平面图东西两市的区别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经营商品的种类略有不同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墓地壁画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

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

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与长安城外是否有郭区相关的是长安诸市,尤其是著名的东市、西市的具体位置。

阎文儒[1]、佐藤武敏[2]、马先醒[3]、陈直[4]、杨宽[5]、佐原康夫[6]、孟凡人[7]等都曾推测汉长安城的市或均位于城外郭中,或至少有部分在城外。

1980年代,汉长安城的早期发掘者王仲殊提出了“可以肯定长安城内有九市”的观点[8]。

其列举的文献和考古依据是,“《三辅旧事》记述九市的位置在突门(雍门)附近、横桥大道(应即横门大街)的两侧,因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它们是在城的西北部。

在城的西北部一带,有的地方发现地面上散布着许多陶俑和钱范,说明这里是手工业作坊的所在,也可以作为上述判断的一种依据”。

从行文即可知这只是一种“判断”。

显然,手工业作坊之所在并不必然为市场。

同时,市场不易留下确切的痕迹,故在考古发掘中较难辨识[9]。

1980年代中期在城内西北部一带发现的围墙,发掘者断言“发现两个‘市’的遗址,二市四周夯筑‘市墙’,此即文献所载之‘东市’与‘西市’”[10],恐怕也只能看作是推断。

就具体内涵看,“西市之内有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西市中的一些手工业生产是直属中央管辖的,如铸币业、属于东园秘器的陶俑制造业等。

西市偏居于长安城西北隅,环境封闭,便于官府对重要手工业的控制”[11]。

这样的一处带有独占、封闭色彩之所在,与对外开放、与贸易有关的“市”,似乎难以挂起钩来,其属于官营手工业作坊区的专门用地也未可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2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至于对文献中城门和道路的具体解释,学者间也尚无共识。

如杨宽认为“所谓‘道’,是指城门通向郭区的大道。

西汉长安城内的道路叫‘街’,只有城外郭内的道路叫‘道’”,因而位于“横桥大道”两侧的市也就应在城外北郭的大道旁了[12]。

而“无论《三辅黄图》所引的《庙记》,班固《西都赋》李善注所引的《汉宫阙疏》和《太平御览》卷一九一引的《宫阙记》,一致都说长安有九市,‘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13],这与考古发现横门内大路两侧院落西小东大(面积分别为0.2和0.5平方公里余)的情况不甚符合。

唐朝的都城洛阳与长安的对比

唐朝的都城洛阳与长安的对比

唐朝的都城洛阳与长安的对比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都城洛阳与长安是两个备受称赞的城市。

洛阳作为唐朝的东都,长安则是西都。

虽然两座城市都有着繁荣的历史,但它们在地理位置、城市规划、文化氛围、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洛阳与长安在地理位置上有所区别。

洛阳位于黄河南岸,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

而长安则位于西北地区,地势较为高峻,周围山脉环绕,自然条件相对较为恶劣。

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两座城市在农业发展、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差异。

其次,在城市规划上,洛阳与长安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洛阳的城市规划注重对天文、地理等条件的研究,并通过准确计算而建造成“八门四面楼”的格局,形成了象征宇宙秩序的规划。

而长安则更加注重城市的规模和宏伟。

长安的城墙长达14公里,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城市内还有宽敞的街道、宫殿、寺庙和住宅区,构成了宏伟的城市景观。

在文化氛围方面,洛阳与长安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洛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经是佛教和道教的中心,文人墨客众多,文化活动繁盛。

洛阳还拥有许多重要的文物古迹,如白马寺、龙门石窟等,成为了文化的瑰宝。

而长安则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交流。

长安被誉为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汇聚了许多文人墨客和学者,催生了许多文化名人和名篇。

此外,洛阳与长安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洛阳的社会生活更加开放多元,因为洛阳位于中原地区,可以较为容易地与周边地区和国家进行贸易和交往,因而吸引了大量商人和外来人口。

洛阳的繁荣商业和贸易活动使得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而长安作为唐朝的西都,更加注重政治和官方的事务。

长安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也是帝王和官员们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因此长安的社会生活更加繁忙而官方化。

总体而言,唐朝的洛阳和长安都是繁荣富庶的城市,但在地理位置、城市规划、文化氛围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差异。

洛阳注重自然环境和文化活动,成为了文化瑰宝;长安注重城市规模和政治事务,成为了政治中心。

唐长安城从东市到西市冷知识

唐长安城从东市到西市冷知识

唐长安城从东市到西市冷知识长安城中设有东市、西市两个大市场,是当时长安城两大著名的商业中心。

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一带,坐落于曾经的东市遗址之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在当时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西市位于西安市劳动南路和东桃园村之间,作为千年前全球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商贸中心和时尚娱乐中心,也被称为“金市”“大唐东市”是国内贸易集散地,各地特产云集于此;“大唐西市”则是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中心,汇聚全世界的奇珍异宝。

人们只要来到“东市”和“西市”,就能买到全世界的各种商品。

后来,人们把购物称为“买东西”,“东西”一词就来源于“东市”和“西市”唐朝长安城唐代长安的东市和西市依着皇城南面,互相对称地设置在东西两侧,作为全国交通干线、宽150余米的朱雀大街,横贯城区,从皇城正南方穿梭而过。

从皇城正南门朱雀门沿着朱雀大街悠闲自在地往东走三坊之地即为东市,往西走三坊之地即为西市。

东、西二市分别设置有两个北门,这四座北门不约而同地面朝这条东西向的交通干线,因此,不论是居住在城区北部的达官贵族,还是居住在城区南部的普通居民,都可方便地购物。

此外,东市往东不远处就是长安城的东大门春明门,而西大门金光门就在西市西边不远处,而这两座东西城门以开放热情的胸怀迎接城外各地商人来长安经商贸易,共同书写盛世传奇。

繁华的长安城“大唐西市”作为国内唯一在唐长安西市遗址上再建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项目,也是唯一可以用丝绸之路起点命名的项目。

它穿越年时光,展现了大唐商业盛景,诉说着那段充满异域风情的丝路故事。

“大唐西市”项目占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总投资80多亿元人民币,规划建有金市广场、金市超五星级酒店、文化演艺中心(大型盛唐西域歌舞、影视艺术中心、民俗文化展示、唐朝宫廷宴)、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博展示接待中心(大唐西市十字街遗址展示、丝绸之路起点标志、最具人文特色的国内外贵宾接待中心、大唐西市博物馆)、中华美食街区、休闲娱乐时尚街区、现代大型购物中心、旅游纪念品交易中心、丝路文化体验街区等充满文化魅力的项目,漫步其中,仿佛时光被凝固在了千年之前,时空的交错让你沉醉在往昔大唐帝都的富足和当下中国的强盛中难以自拔。

大唐西市简介

大唐西市简介
在唐朝长安有东市(今西安交大一带)和西市(今劳动南路附近)两大市场,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群,而西市则是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根据权威机构调查,也是迄今 大唐西市
编辑本段大唐西市博物馆,残迹中看长安盛景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少年行》中描述的盛世一景。金市,就是唐代长安城西市的美誉。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实际起点,西市百业兴旺,各国商品云集,繁华盛极一时。 如今,昔日的辉煌早已湮没,当年的西市到底是什么样子?4月7日,在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开馆。馆藏的两万余件文物,以及2500平方米的遗址,让人们再次回味起1300年前的西市风光。
编辑本段大唐西市博物馆
2010年4月7日,国内首座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遗址类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它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也是唯一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 计有“十字街”、“道路车辙”、“石板桥”、“房基”、“水沟”等多处遗址,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出面积8000平方米,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收藏等各类陈列展览及主题活动于一体,是西安市的重要地标性建筑与公众活动场所之一。大唐西市博物馆盛大开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唐西市博物馆开馆汇聚“国际城市客厅”、“中国首家鉴藏主题会所”等十五大亮点,以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专题陈列《丝绸之路“百工”体验》、临时陈列《至尊国礼----丝绸之路沿线友好国家国礼》及特别展览《精品选粹》这四大陈列精彩亮相,近800件(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更有集展、演、销于一体的百工体验展,仿制唐代西市的街坊店铺外景,选择了10种反映丝绸之路和中国传统手工艺门类,如香料珠宝、丝绸刺绣、茶阁卜肆、纸笺书行等,呈献给游客,让游客切实的体验历史、消费历史。

唐朝长安各坊介绍

唐朝长安各坊介绍

唐朝长安各坊介绍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是一个规模庞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外城以坊为单位,共分为108个坊。

这些坊市经营
的商品种类较为广泛,包括食品、布匹、玉器、金银、丝绸等,其中有些坊市还具有独特的特色。

综合性坊市是长安城中最为常见的坊市类型,经营的商品种类较为广泛。

这些坊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文化名人前来。

特色坊市经营的商品种类相对较窄,但它们在质量和种类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色。

例如,玉器坊主要贩卖玉器和石雕等艺术品,茶叶坊则以贩卖名茶为主,主要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

另外,长安城中还有批发市场,是长安城中的批发中心,主要负责各种商品的批发业务。

在这些坊市中,商人可以买到大批量的商品,然后再将它们分销到其他的坊市或者直接卖给顾客。

此外,长安城的规划也非常严谨,以大化小,将城市分为108个方格状的坊。

每个坊都有土墙围起,围墙四面有坊门,通常日出时开启,日落时关门。

从城市整体规划看,唐长安城由三座宫(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108坊、25条大街(南北14条、东西11条)和东西两市组成。

以上是唐朝长安各坊的一些简要介绍,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历史资料或咨询历史学家。

历史学论文-唐代长安的“盛世辉煌”和“市场繁荣”

历史学论文-唐代长安的“盛世辉煌”和“市场繁荣”

历史学论文-唐代长安的“盛世辉煌”和“市场繁荣”许多人谈起唐代来几乎神往,恨不得到大唐长安去过两天舒心日子才好。

实际上,唐代长安的老百姓也不好过。

那繁荣的市场和令人赞叹的都市生活,并没有给下层社会带来多少好处。

就拿学界津津乐道的唐长安城来说,你不要以为你是城内的市民就能沾上多少光。

那个庞大的城垣,只是皇权物化的极致而已,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并不重要。

它的规模巨大、宫阙辉煌、布局规整、市场繁荣,恰恰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特别是皇权与社会的对立。

在唐代长安,规模巨大的城垣和辉煌耀眼的宫阙,毫无疑问是为了体现并象征皇权的神圣与帝国的伟大,而不是其它。

这种皇权的神圣和帝国的辉煌,不是建立在与民众、与社会的一致上,而是建立在二者的对立上。

因此,都城之“大”,正是为了压榨出编户齐民之“小”;高耸入云的宫阙,正是为了比照出芸芸众生的低下。

今天,我们在地面建筑保存完好的北京故宫参观,就会得到这种感受。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站在午门外,你所感到的不仅是辉煌,而且还会感到深深的压抑,感到自身的渺小(见拙作《中国城市布局的历史轨迹与现代走向》,载《街道》1994年第6~7期合刊)。

不但平民百姓要匍匐在都城的脚下,而且整个城市还要匍匐在皇宫的脚下。

即使在皇宫内部,无不直线多而曲线少,金碧辉煌多而玲珑秀丽少,既嵯峨又呆板,既宏伟又僵滞,威严有余而活泼不足,象征性强而实用性差。

在这种辉煌面前,你除了诚惶诚恐、俯首称臣以外,你还能感到什么呢?在长安城中,最威严的莫过于宫城,其次就是皇城。

宫城是皇帝所在,皇城是中央衙门所在,普通百姓看着就会发抖。

后人对它的自豪,不过是现在的你可以支配它的一种“主人”式虚幻错觉,当初的平民在那里可丝毫不会感到自豪,你只能在外郭城那低矮的住宅里,接受那种“天子脚下”所必须的特殊约束。

从唐代起,把普通民居所在的郭城也纳入了皇权至上的都城布局之中。

表面上,郭城与宫城、皇城构成了一个整体。

实际上,郭城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由此丧失殆尽。

唐长安城究竟有多繁华?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

唐长安城究竟有多繁华?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

唐长安城究竟有多繁华?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本文导读:图:唐长安城平面图之所以选择今西安地区作为都城城址,在于这一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

秦岭山脉在西安城南折向东北,造成了地形东南高而西北低的特点。

发源于秦岭山地的灞河、浐河和潏河等,均受到这种地形特点的制约,纵贯今西安东南地区,趋向西北入渭。

这些河流切割了平原,使之成为东南、西北向的长条形。

相对而言,只有灞、浐、潏河之间的这块平原最为开阔,东西宽约17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以龙首原为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地形单元,在此建都,还有效解决了城市用水的问题,又因为龙首原的隔离,再无洪水没都的危险。

如果只用数字表述长安城的面积,我们很难想象它的宏伟,但和历史上的其他城市进行对比,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唐长安城的规模。

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口,实现迁徙江南亡国贵族以实京师的计划,长安城建城之初的面积就达到了84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君士坦丁堡大7倍,连最为著名的古罗马城也只有它的五分之一。

唐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面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格局更趋合理。

大明宫与兴庆宫的修建是打破隋大兴城平面布局的开始。

贞观八年(634),为了太上皇(即唐高祖)避暑,太宗命人在太极宫东侧郭城的北墙外修建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龙首原上,高爽清凉,可以弥补太极宫地势比较低下的缺憾。

龙朔年间(661-663),大明宫再被扩充,规模与太极宫不相上下,但气魄之宏伟则超越了大明宫。

因此,高宗以后,唐朝帝王大多以大明宫为主要宫寝,只有在举行重大典礼时,才到太极宫依礼行事。

兴庆宫的位置本为隆庆坊所在,是玄宗李隆基即位前与兄弟同居之地。

开元二年(714),为避玄宗李隆基讳,改隆庆坊为兴庆坊,并建兴庆宫。

开元十四年(726),玄宗将兴庆宫的规模加以扩大,于是侵占了永嘉坊半坊之地,西面胜业坊的东墙也因兴庆门外街道的加宽而向西退缩,使原本“畦分棋布”的街坊面貌又有所改变。

唐朝长安东市和西市的区别

唐朝长安东市和西市的区别

唐朝长安东市和西市的区别长安作为唐朝的首都,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个城市中,东市和西市是两个重要的商业区域,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市和西市分别位于长安城的东部和西部。

这种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两个市场在贸易和商业活动方面存在差异。

东市位于长安城的东部,靠近长安城内的一些贵族住宅区和官署,因此东市的商业活动更加依赖于城内的消费群体。

而西市则位于长安城的西部,靠近长安城外的一些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因此西市的商业活动更加依赖于城外的消费群体。

其次,东市和西市的规模和繁华程度也存在差异。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东市的规模和繁华程度都要高于西市。

这主要是因为东市更加靠近长安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和消费者前来贸易和购物。

而西市则相对较为偏远,商业活动相对较少。

第三,东市和西市的商品种类和质量也存在差异。

由于东市更加靠近长安城的贵族住宅区和官署,因此东市的商品更加偏向于高档消费品,如珍宝、丝绸、瓷器等。

同时,东市的商品质量也相对较高,因为商人们更加注重信誉和质量。

而西市则更加偏向于普通的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因此西市的商品更加偏向于日常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如粮食、蔬菜、肉类、纺织品等。

第四,东市和西市的市场氛围也存在差异。

东市由于更加靠近长安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商人们更加注重形象和市场信誉,因此东市的市场氛围更加规范和有序。

而西市则相对较为宽松和自由,商人们更加注重商品的多样性和价格的合理性,因此西市的市场氛围更加灵活和多变。

综上所述,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虽然都是商业区域,但在地理位置、规模和繁华程度、商品种类和质量以及市场氛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唐朝时期不同阶层和群体的消费习惯和经济状况,也反映了唐朝时期城市商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同时,东市和西市的差异也为后世研究唐朝城市商业和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证据。

古代第一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古代第一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古代第一C B 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现在各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CBD(核心商务区),可是你知道吗,在千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也存在着两个世界最顶级的商务区——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

“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长安城平面图东西两市的区别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经营商品的种类略有不同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墓地壁画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

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

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

唐长安城高官住宅分布变迁之初步研究

唐长安城高官住宅分布变迁之初步研究

唐长安城高官住宅分布变迁之初步研究唐长安城是唐代的首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在唐代长安城,高官们的住宅分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他们的地位和地位随时间的变化。

本文将初步研究唐长安城高官住宅分布变迁。

唐长安城的高官住宅分布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时期。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实施了一系列的行政,其中包括城市规划和官员住房分配。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在城市规划中把高官的住宅区划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西北部分主要是供李世民自己和皇族的住宅使用,东南部分则是分配给高级官员和文武将领的住宅区。

这种分区规划反映了当时唐朝政权的政治结构和等级制度。

随着唐朝的繁荣发展,长安城的规模不断扩大,所以高官住宅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据考古发现,唐长安城内的高官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墙内的中心地带,即宫城和内城之间的区域。

这些住宅多是建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周围,为高官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办公条件。

同时,这些高官住宅还紧邻朝廷和皇宫,方便高官与皇帝和其他官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唐长安城的高官住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品住宅”。

这些住宅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地带,面积较大,建筑风格豪华,用材考究,内部设施齐全。

据史书记载,上品住宅不仅有宽敞的庭院和花园,还有宴会厅、休息室、书房等多个功能区域。

这些住宅的装饰也非常讲究,采用了豪华的家具、精美的壁画和屏风,展示了高官们的财富和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长安城的高官住宅分布继续变化。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长安城的高官住宅开始向城外扩展。

高官们开始在城外的郊区修建别墅和庄园,以逃避城市的嘈杂和繁忙,同时也为了享受自然环境和休闲娱乐。

这些别墅和庄园大都建在山水之间,拥有壮丽的景色和宽阔的土地,提供了高官们所需要的安静和私密空间。

综上所述,唐长安城的高官住宅分布是随着时间和唐朝政权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唐太宗时期的分区规划到唐高宗时期的城外分布,唐长安城的高官住宅反映了唐朝政治和社会的演变。

唐朝长安城商业发展的特点

唐朝长安城商业发展的特点

唐朝长安城商业发展的特点
唐朝长安城的商业发展特点体现了当时世界最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具体如下:
1. 规模宏大: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7.29倍。

这样广阔的面积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2. 人口众多:长安城在巅峰时期常住人口将近100万,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商业活动带来了旺盛的消费力和市场需求。

3. 市坊分离:唐代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度,即居住区(坊)与商业区(市)是分离的。

东市和西市是长安城内的主要商业区域,商铺毗邻,商品丰富多样。

4. 中轴线对称布局:长安城的总体特征是中轴线对称布局,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城门位置道路的格局及东市西市的位置等都体现了规划的严谨性,有利于商业活动的有序进行。

5. 国际化程度高:作为隋唐两朝的首都,长安城不仅是国内商业的中心,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使节,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

6. 文化影响深远:长安城不仅是经济中心,还是文化的高地。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发展,使得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长安城的商业发展不仅展现了其作为世界大都市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先进性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唐长安城设计与布局

1唐长安城设计与布局

1唐长安城设计与布局唐长安城是古代中国的一座重要都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规划完善、构思精巧的古代城市之一、唐长安城的设计与布局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唐长安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于618年统一全国后决定建造的都城。

城市建设的规模宏大,城墙周长36公里,四面都有城门。

城墙由砖石建造,高14.7米,宽10米,外面被护城河环绕。

城墙上由箭楼、角楼、敌楼等引发而成,构成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城墙周围种植了树木,形成了城内外绿化的景观。

唐长安城的布局合理,城市规划严密。

城市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展开,中央是皇宫所在的宫城,四周分布着行政区、商业区和居民区。

皇宫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是宏伟壮丽的建筑群,整个宫城由内外两层城墙组成,内有禁苑、后宫、文庙等。

宫城里布局非常严谨,按等级分成多个院落,各个院落由门、厅、殿等建筑组成。

宫城东西有两个主街道,分别是东华门街和西华门街。

东华门街是东面的主干道,中间有宽敞的街道供人们通行,两旁有商铺、酒楼、茶馆等,这些商业场所形成了繁华热闹的商业区。

西华门街是西面的主干道,也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地方,有很多商铺和市场。

除了东西两条主街道,唐长安城还有南门街和北门街,它们分别是城市南北两个主要的通道,也是商业繁荣的地方。

除了商业区,唐长安城还有很多居民区。

居民区的布局也是非常有序的,主要是以胡同和坊巷相接连的,形成了一个个小社区。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公共设施,如水井、澡堂、厕所等,方便居民生活。

此外,唐长安城还有很多公共建筑,如学校、庙宇、市场等。

学校教授儿童读写算等知识,庙宇供人祈福,市场则是交易和购物的地方。

总的来说,唐长安城的设计与布局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它合理的规划了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使城市的功能分工明确,交通便利。

这种城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唐代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也为后世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唐长安城的商业空间

唐长安城的商业空间
市重要 。
外, 也是 市民百姓公共 交往 、 信 息交流 的场 所。 我们依据文献和 考古资料 , 对唐长安城 东、 西市的位置 、 大 小、 内部状况 以及 东、 西市外商业点的分布特 点和原 因进行 了阐述 。 唐长安城达到 了 坊 市制的顶峰 。 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中唐 以后 , 封 闭的坊市制 逐 渐从极 致到松动 。 但有唐一代 , 长安城 的东市、 西市是 最重要 的商业空间, 这是 由于都城政治对经济发展有 强大的制 约作 用
2 0 1 3 年 7月
总第2 8 5 期
文化教育
唐长安城的商业空问
李志红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陕西
摘 要: 商业 空间除 了具有物 资交换 、 货物 流通的作 用以
西安
7 1 0 0 5 5 )
南市 、 北市 、 中市 、 宫市 、 新市等 , 但这些市场远远 没有东市 、 西
造成 的。
长安城东市和西市 的行肆非常细密 。 《 长安志》 记载 : “ 东市 货财 2 2 0行 , 四面立 邸 , 四方 珍奇 , 皆所职聚” , 西市 “ 市 内店肆
如东市之制” 。文献记录 , 唐武宗时“ 夜 三更 , ( 长安 ) 东市失火 ,
烧东市 曹门以西十二行 四千余 家 , 官私钱物 、 金银绢药 等总烧
西市” 。市并作刑场之用 , 这是因为在市中人群密集 , 在此处死 犯人 , 可 以对 百姓起到很好 的威慑作用 , 所 以这 就成为 封建统
治者最理想的施刑场所。
发展 , 限制在 白天 的商业 活动 已经无法满 足居民 的要求 , 长安 城 内出现了“ 夜市 ” , 如“ ( 崇仁坊北 街 ) 昼夜 喧呼 , 灯 火不绝 ” 。 “ 贞元末 ,有布衣 于长安 中游酒 肆 ……至夜 ,多酣 醉而归旅 舍 。” 虽然唐时有规定 “ 两京市诸 行 , 自有 正铺者 , 不得于铺 前 更造偏铺 , 各听用 寻常一样 偏铺” , 但 由于经济发展 的需要 , 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
作者:芦蕊
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6期
摘要:东市与西市是唐长安最主要的、规模最大的两个市场。

长安东、西两市作为唐代市场体制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承担着区域经济中心的职能。

两市在最初设置时并无太大差异,然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两市的空间布局和周边环境、市场繁荣程度以及商业功能方面产生了一定差异。

关键词:唐代长安东市西市
唐长安东、西两市在规划布局等方面基本无差别,但毕竟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具体条件不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状态。

对两市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从东、西两市的比较中进行探索。

一、东、西两市的空间布局与周边环境
唐长安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全城共108坊。

东市和西市位置是对称的,分别设在皇城以南东、西两侧。

东、西市在最初的设计理念上并没有特殊的区别,二者位置对称,建制、规模也基本相同。

两市的地理位置是取决于长安城的交通条件的,其北面紧临春明门至金光门东西向大街。

这条街道宽约120米。

春明门是长安到灞桥必经的地方,由灞桥经蓝田是趋向东南各地的大道。

金光门是向西通往周至、户县等地的必经之地,出金光门再往西经眉县就是沿渭河谷地到大散关的大道,也是西域人来往长安必经之路。

两市设在这条大街的南边,便于商人和货物的进出,更重要的是,由于两市位置适中,周围人口稠密,无论是住在长安城北部还是南部的居民,要到东、西二市去购物都比较方便。

虽然两市的空间布局基本没有差异,但两市毕竟有各自的具体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市周边的环境都会随着市的发展而趋于不同。

首先,西市及周边诸坊外来族、流动人口较多,以致这里人口稠密,驱使从事小买卖的商贩都趋向西市,于是“商贾所凑,多归西市。

”形成了人气极旺的市场氛围。

这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西市及其周边聚集了许多胡人、胡商。

西域诸国与唐朝的来往相当密切。

西域人往来大唐,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都是十分方便的。

唐人统称其为“胡人”,这其中有许多是来贸易的商人,他们被称为“商胡”、“胡商”、“藩客”等。

长安两市聚集了很多胡商,尤以西市及其周边里坊居多。

盖因为西市靠近唐长安的西大门——金光门,西域胡商来到长安后,首先的落脚之地就是距西门不远的西市,所以在西市及周围定居和活动的胡商远远多于东市。

长安中轴线朱雀大街以西地区的胡寺数量之多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据史料记载,唐代长安与洛阳城里均有数座祆祠。

长安城布政坊西南隅,醴泉坊西南隅,普宁坊西南隅,靖恭坊街西和崇化坊共5处。

胡寺在街东、街西分布上的差异,以及从数量上来说,在东市周围少、西市周围多的情况说明了两点,一是外来商人,尤其是西域商人来到长安后,多在西市周围安家落户,从事经商、传教等
活动,使西市及其周围流动人口数量较多,人口构成较复杂,从而具备了形成多元文化的条件;二是从供需关系这点来说,需求旺盛可以强烈刺激供给方,从而使市场更加活跃、更加多元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其次,东市周边官宦多,官宦宅第多于西市周边的坊,因此东市不像西市那样看起来热闹非凡,似带有几分官家性质。

《长安志》“长安东市”条说:“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

”唐长安有三座宫殿,太极宫为隋文帝所建,大明宫为唐高宗所建,兴庆宫为唐玄宗所建。

三宫之中,太极宫位居正中,距两市远近基本一样;至于大明、兴庆二宫,都在偏东部位,距东市较近,百官为了上朝方便,纷纷在东市附近营宅(尤其是在玄宗朝以后),以致东市附近里坊勋贵宅第所占甚多。

而西市周围诸坊的官、贵宅邸就相对零星。

另外,东市周围诸坊集中了全国各地绝大多数的进奏院,进京办事的官员大多往来于此。

此外,东市周围还聚集了许多进京赶考的选人学子,其中以崇仁坊为甚。

《长安志》云:“北街当皇城之景风门,与尚书省选院最相近,又与东市相连接,选人京城无宅第者多停憩此。

”综上所述,东市周边的社会环境官味远比西市要浓厚。

二、两市繁荣程度的不同
据文献记载,东市内有货财二百二十行。

然史文简略,只记录了市场里“行”的数量,至于具体都是什么行,并没有细述。

据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会昌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四千余家,官私财物、金银、绢药等总烧尽。

”可见商家和货物之多。

日本著名学者平冈武夫在其作《长安与洛阳》中指出:“东西两市,究竟有多少种类的店铺,作了多少买卖,是不十分明确的。

但关于西市,文献上记有大衣行、辔行、酒楼、秤行、窦家店果子铺、张家楼食品店、景先宅装饰品店、麸行、绢行、饮子药行、卜者李老,等等。

和这相反,关于东市,没有记载这样种类的商店。


记载西市店铺种类的史料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东市商店种类的记载没有西市多。

宿白先生指出:“龙朔三年改在大明宫听政……商贾所凑多归西市之后,东市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盛况。

文献记载东市有笔行,有赁驴人,有杂戏,有琵琶名手,有卖胡琴者,有货锦绣彩帛者,有铁行、毕罗肆、酒肆、肉行、凶肆,曲内还有临路店……(还有)新兴的雕版印刷行业……”,但从文献记载看,东市也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赵太和王布的记事,也可显示东市的特点……长安在正月中有顺次轮流备酒食宴客的风俗……称为传坐,这事的当值者是赵太。

王布是东市的居民,识字且有钱,以喜欢款待旅客而有名。

以这些记事和关于西市的记录比较起来,非常带有官家的性质。


从文献记载来看,对西市邸、店、行、肆的记载较多,东市相对较少,西市显得比东市繁荣,西市更有“金市”的美称。

笔者认为,不能就此说东市不如西市。

从冷暖程度上讲,自然东市冷,西市暖。

西市由此给人一片繁荣之景象。

但就其原因,是两市的商业功能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三、商业功能的差异
关于长安东、西两市内的邸店肆行,《太平广记》、《全唐文》等文献中有很多记载,前辈学者对这些记载不断搜集,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

总体而言,两市内的商品行数、商品种类都相差无几,但毕竟两市具体条件不同,在商业功能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长安志》载:“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市。

” “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万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


从文献记载看,西市比东市消费人数多,但笔者认为,东市比西市消费层次高。

第一,从消费者人数上看:唐长安的南北轴心大街——朱雀大街将长安城一分为二,此街以东属万年县,街西属长安县。

两县户口的多少直接影响贸易的状况。

长安县比万年县户口多,属万年县管辖的东市自然没有隶于长安县所辖的西市人气旺。

第二,从消费层次上看:唐长安的三大宫殿有两座都在偏东位置,百官为了朝谒方便大多将宅第建于靠近皇宫的街区,因此,朱雀街东居民中官僚贵族较多。

而且地方驻京办事机构——进奏院也主要分布在街东的平康坊和崇仁坊,进京公干的官员和进京赶考的举人也大多停留在东市附近,以致东市不如西市那么热闹,带有一些官家的性质。

也正因为如此,东市的高档消费品及奢侈品或者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商品消费就比西市多一些。

比如文献记载东市有笔行、雕版印刷行等与文化相关的行业。

总之,东、西两市所涵盖的行业门类繁多,商品品种多样。

从周边环境和商铺的种类上就可以看出,西市更普罗大众一些,面对众多平民百姓、异族及外来者的不同需求,商铺及商品自然更多样化。

消费者的层次以普通大众为主,那么商品种类、商铺类别自然都会以大众为主,也就是说,消费品主要是大众化的消费品。

商铺多但并不代表规模大,消费人数多也不等同于消费水平高。

而万年县人口减于长安县,东市周边更多官、贵人群,消费者的层次更带有官家的性质,那么东市的商业氛围就不会像西市那般热闹兴旺。

同理,商铺数量(从现有史料所看到的)不多并不能说明规模不大,消费水平低。

应该说,消费人群、消费品及消费水平则会使东市与西市具备不同的商业功能,而功能的差异则会导致两市在发展过程中走向不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宋敏求.长安志《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徐松撰,李建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史念海.西安历史地图集[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
[4]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平冈武夫著,杨励三译.长安与洛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
[6] 宿白.隋唐长安城与洛阳城[J].考古,197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