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1、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区域及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的关系导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与实施途径(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尽相同。
(课题2)新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背景介绍)一、中国水土流失的概况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88万平方千米。
4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减少耕地4000万亩,造成经济损失4000亿元 (每年平均造成经济损失100亿元) 。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第3册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倾听、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提问,共同探讨治理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掌握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及实际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交流治理水土流失的心得。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创设、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1.现实问题导入:以黄土高原地区现实的水土流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讨论:“如何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水土流失治理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治理措施的实际效果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括治理措施、实施过程、治理效果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通过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如多媒体演示、网络查询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质学案(6页)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教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地点,我知道了吗?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祸屡次的自然原由。
我清楚了吗?(二)能力目标1、经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点,学会描绘黄土高原的范围,培育读图、剖析图的能力。
2、经过读图剖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进一步培育训练读图剖析及概括整理能力。
二、学习要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与治理举措。
三、学习过程复习引入新课:1、可连续发展的观点:2、可连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以及它们与可连续发展的关系:3、水土流失的定义:一、黄土高原的范围1、认识黄土高原的范围读图 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描绘一个地域的地理范围时,常用“四至点”来描绘:__________以西、 __________以东、 __________以南、 __________以北主要包含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省区。
2、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的差别3、高考题:例 1读图回答1-3题。
1)整幅等高线地图中,表示的地形可能是()A .平原B.高原C.山地 D.盆地2)该地形可能散布在()A .河套平原B.柴达木盆地C.太行山脉D.黄土高原6、影响水土流失的要素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1、自然原由:天气:地形:植被:。
土壤:2、人为原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水带走了什么?这样会对耕地造成如何的影响?2、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黄河下游为何会形成“地上河”?3、“地上河”有什么危害?练习: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A上游B中上游C下游D中下游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油菜C甘蔗D小米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假如()A 一年三熟B 一年一熟C 随时播种,四时都有收获D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4、黄土高原是当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最多的省是()A 黑龙江B安徽C河南D山西5、相关黄土高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世界最大的黄土聚积区B 黄土高原景观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C 黄土高原的“风成说”获得了宽泛支持D 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6、黄土高原独到的民居是()A四合院B窑洞 C 骑楼D竹楼7、黄土高原地域生态环境柔弱的原由是()1 地形破裂2 天气干旱3 水土流失严重4 自然灾祸屡次发生A 1、2B 2、3C 3、4D 1、2、3、4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良环境的有效举措是()A 植树种草B 斜坡地建梯田C 所有发展耕种业D 所有发展畜牧业9、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A 秦岭B太行山C巫山 D 大兴安岭10、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是()A 冰川侵害B 地壳运动C 流水侵害D 风力堆积11、惹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由是()A 毁林开荒,过分垦殖B 开挖煤矿,破坏丛林C 黄土松散,多暴雨D 经济落伍,伐林为薪12、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体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惹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3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2.详细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如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等,使学生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5.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分析其经验与启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2.作业中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提交作业时,注意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与反馈,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1.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气候条件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学习进行巩固。
2.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措施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加以提高。
3.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其运用GIS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行动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3.教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土保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
第二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方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
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教案标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2. 掌握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和措施;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2. 水土流失的定义、原因和影响;3. 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们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存在哪些问题吗?请谈谈你们的了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解释为什么黄土高原容易发生水土流失;2. 解释水土流失的定义、原因和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和影响;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可能存在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防治水土流失。
四、防治方法和措施(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或措施;2.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方法或措施,并讨论其优缺点;3. 整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总结出防治水土流失的综合方法和措施。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性;2. 提醒学生要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保护黄土高原的水土资源;3.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2. 案例资料: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案例;3. 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的相关资料。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和贡献;2. 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3. 学生对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理解和总结。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或实地考察黄土高原地区,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土流失的现象和影响;2. 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演讲等,提高社会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度。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全国一等奖】
思考:
1.大量的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影响
2.结合黄土高原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结合实验进行推理分析,明确引发水土流失的条件,锻炼学生的思维演绎能力;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同时,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进行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经过第一单元中关于“区域认知”和“区域比较分析”的学习后,已基本掌握认知区域、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同时,关于“水土流失”这一概念,学生经过对照实验和现象观察,也能够凭借以往的认知进行相关要素的推断。因此,本节内容中,对他们来说需要重点掌握的是问题认识、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如何把这个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案例中,去进行成因的分析并思考提出关于这个问题的对策,则是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的难点。
【承转】: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农耕历史悠久的山区和丘陵,其中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展示图片】: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思考:
结合水土流失的条件,想一想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严重
(补充材料: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现在……)
【小结】: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通过图文资料,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从因地制宜地角度明确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构建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
2学时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方式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解读:
1.人类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原因是人类过度索取自然资源而导致的问题。
体现在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体现在西北地区是土地荒漠化。
不同的区域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不同。
2.了解不同区域的特征,提出其特有的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最终实现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以各区域的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分析、剖析案例、提取相关区域地理基本原理,最终学生能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案),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分析,归纳说出分析区域问题的方法。
3. 运用分析区域问题的方法,说出南方低山丘陵区和洞庭湖湿地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难点: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教学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的图文资料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相关图文资料
洞庭湖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高二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学设计教案
-年高二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学设计教案————————————————————————————————作者:————————————————————————————————日期:23 2019-2020年高二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学设计教案【考点搜索】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
这里虽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这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长期的广种薄收、陡坡垦耕、过度放牧和过量樵采,再加上独特的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状况,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1、图3.2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在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
2、图3.3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掌握图中两个要点:一是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二是框图中如何体现出“恶性”循环。
【学习策略】1、读图分析法:学习本节内容要注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成因可作如下分析:①自然原因:特殊的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海陆位置及农业结构均存在过渡性) 自然环境不稳定 自然灾害多发。
②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滥垦、滥牧、过樵、过牧)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多发。
2、讨论法:联系实例或结合“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讨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教学内容】抗灾破坏后脆弱的地理背尖锐的毁林人多砍材4 一、黄土高原概况 1.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的大部分或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关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总结:对本节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危害、措施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治理措施的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搜集并整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相关资料,制作成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10页。
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阐述水土流失的危害:详细介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理教案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理教课设计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域与西北地域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为世界最大的黄土聚积区。
下边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理教课设计,欢迎阅读!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能说出并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经过合作研究活动和读图剖析,锻炼和提升读图剖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及危害学习,养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连续发展观。
二、教课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及危害。
三、教课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经过向学生展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图片,指引学生思虑“造成黄土高原支离破裂这类情况的主要原由是什么 ?”从而导入新课。
1 / 4环节二:新课讲解1.水土流失原由剖析教师体现资料“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域。
以黄河为例,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多达 16 亿吨,假如把这些泥沙堆成一米宽、一米高的堤坝,它的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三倍。
为何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何这么严重呢 ?”播放录像,学生观看,联合教材 P28图 6.32 ,学生思虑,剖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 ( 指引学生从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两个角度去思虑,自然要素主要有地形、天气、植被、土壤,人为要素包含毁林开荒、采矿、开垦放牧等方面 ) 。
【问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由有哪些?【学生回答】(1)自然原由①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川少,斜坡多,地面破裂。
②土质方面:黄土构造松散,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 很多物质易溶于水。
③降水方面: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 月份,且多暴雨。
④植被方面:植被被严重损坏,大部分地域地表裸露。
(2)人为原由人类的过分开发 ( 过分放牧、开矿、毁林开荒)①破坏植被,斜坡耕作。
②过分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
2 / 4③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
2.原由研究【过渡】为何降水、植被、土质等会引起水土流失呢 ?联合教材P29 活动,学生小组议论研究:a. 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之间存在如何的关系?b.议论不一样土质、不一样坡度、不一样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高中地理《探究水土流失的防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方式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解读:①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②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
③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④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前面第一章已经介绍了有关区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关于具体案例的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教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方面,通过案例形式研究生态环境问题。
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知识与技能: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成因和人为成因,并概括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习掌握的知识,通过实验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当地问题。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理教案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
2.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黄土高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地貌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吗?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1)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2)展示水土流失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分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2)分组讨论,提出防治措施。
5.实践活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1)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为黄土高原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2)各小组展示方案,全班交流讨论。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土流失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危害,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了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分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1.视频观看: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2.图片展示:展示水土流失前后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分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1.思考:如何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2.分组讨论:提出防治措施。
四、实践活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1.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为黄土高原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2.各小组展示方案,全班交流讨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第一节内容,在前两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之路等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对前两单元所学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综合应用,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其所对应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
本单元主要以黄土高原、德国鲁尔区、南水北调三个实例说明不同的区域资源和人类活动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有所不同的。
并且本单元的学习对后面的区域开发起着铺垫作用,只有处理好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的综合开发。
本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
本节教材主要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分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三方面来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
学完后,学生需要能对水土流失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同时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并观看下面几幅图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土流失现象。
2. 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在黄土高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2. 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土流失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讲解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水土流失案例资料及水土保持技术介绍。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探究水土流失原因: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如地表破碎、植被稀少、土壤裸露等。
3. 分析水土流失影响:讨论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如河道淤积、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4.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水土保持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土保持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水土流失,讨论水土保持技术及其在黄土高原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保护水资源和关爱环境方面的责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评估其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
2. 邀请水土保持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专业知识。
高中地理 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2
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于我国多项自然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
2、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理解当地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3、要求学生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要大范围、彻底根治水土流失问题上无良方。
在这一前提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水土保持、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三、教学方法:对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和歌曲《黄土高坡》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承接)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单元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背景和治理措施。
[讲授新课](显示板书)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师讲述)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1 课时)(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图片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示意图”——分析地上悬河的成因及危害(教师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汇人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转承】这一切,都是水土流失惹的祸。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学生阅读课本试着找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首先,展示“黄土高原位置图”,学生从地形,降水,植被和农业类型等方面考虑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从而说明黄土高原地理要素和环境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更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其次,展示“黄土层直立性图”,说明黄土物质组成,并说明其特性,干燥时较坚实,遇水易分散,极易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使学生不会无从下手,以此来分散难点。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知识的再创造能力。
图片展示形象直观的表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加深学生的印象。
层层递进展示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成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分析一般区域发展问题的自然成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习目标】
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水土流失问题提出治理的措施。
2. 探究学习与生本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主干知识链接
图1—图6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景观图,请在横线上填写出序号所代表的治理措施。
图2 暴雨集中图3 土质疏松
1
①在沟谷中修淤地坝②植树种草,减小地表水流速度和流量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抗侵蚀能力⑤合理放牧⑥开发利用新能源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二、相关知识链接
1. 南小河沟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流域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面积曾达到总面积的80%。
而如今的南小河沟草木葱茏,环境优美,瓜果飘香,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翡翠”。
下图为南小河沟流域某地等高线图和景观图。
2. 下图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及横剖面示意图。
【探究篇】
一.请结合已有的知识及相关知识链接1、2,说出南小河沟流域在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黄土塬(a):平整土地,修整农田
缓坡(b):修筑梯田
沟谷(c):打坝建库,蓄水拦沙
陡坡(d):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
山东省华侨中学
3. 近年来,长江上游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迅速,陡坡开荒、采薪、开矿、修路等活动日益频繁,导致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
下图为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及水土流失景观图。
4. 长江上游山区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实施了“山顶戴帽子(植树造林)、山腰穿裙子(退耕还林还草)、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台地内发展粮经作物)、入户建池子(沼气池)、村庄移位子”等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如下图:
7
二.请结合已有的知识及相关知识链接3、4,谈谈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拓展题目:
假如你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位市委书记,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目前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