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摘要:课堂教学应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成为一个乐思、善思者,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学生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80-01
之前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数学学科的学习。

当认真的聆听完第一模块专家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第三模块《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后,我的心再也不平静了。

因为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诸多不足。

内心充斥着缺憾和自责。

记得某周的周五我要出差,参加省级的培训。

我给自己下了一个硬任务,在周四的这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根据一个统计表制作扇形统计图。

先用课件出示一个统计表,又配上了一个扇形统计图。

然后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与统计图间的联系。

问题一提出,大多数学生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一同学马上举手说他会画扇形统计图,我示意他再想一想或画一画,他执意坚持。

于是我就让他上黑板画。

哪知他不带任何工具,拿着粉笔就开始写:先把圆分成若干份,再涂上不同的颜色……其他同学看了都说他做的不对。

为了节省时间,接着就开始了我的教学流程。

1 让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2 引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扇形统计图
(1)求出总体(即总量)。

(2)计算出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百分比=×100%。

(3)计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度数=百分比×360°。

(4)画一个圆,用量角器量出角度画半径,画出扇形统计图。

在每个扇形上标明所代表部分的名称、百分比。

(5)写清统计图的标题、名称。

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正确操作,画出了比较规范美观的统计图。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相继调查了本班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让学生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

一节课也就这样一帆风顺的结束了。

这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学习”所承载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本身,它应该包含着让学习者通过学习知识获得相关的思维活动、推理、判断、操作的本领,包含着对“知识”产生及其存在价值的正确的认识。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健全。

这节课虽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扇形统
计图的制作方法。

但真正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多少?学生只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

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本,因学论教。

我却让那位男同学所提供的信息与我擦肩而过,没有对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有教学价值的因素。

很显然,那位男同学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上。

如果当时不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追问几个问题。

如:把圆分成若干份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分?为什么要把各部分涂上不
同的颜色,目的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扇形统计图,效果一定会更好。

也许这才是课堂的真正精髓之处。

只是当时自顾自的一味要完成教学任务,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而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扇形统计图表象经验的基础上层层递进的将教学引向深入。

再一次证明教师许多时候应该舍得放弃自己的预设。

看似水平如镜的课堂其实是一种缺憾的课堂,看似行云流水的课堂是非常态的课堂。

教育不是对学生的加工和塑造,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课堂中精彩的生成。

从那位男同学的角度来看,他积极的想表现自己,人是需要表达和表现的,而老师和同学均未给他提供表现的平台。

也许从此也就挫伤了他积极表现自己的激情和自信。

课堂不缺少知识,最缺少的是成功。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收获成功,获得自信。

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自信比知识重要,成功比成绩重要”。

让每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拥有自信和成功是有
效课堂的追求。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

带着这样的思考,先后观察了10多节课,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每个教师思考、反省的课题。

观察之一:一位年轻女教师,授课内容是一年级数学《数数数的组成》。

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摆出35这个数。

约一半的学生摆出了3捆加5根(每捆10根),另外的学生摆出的则是“三五”的形状。

这类学生显然并不一定是不会摆35这个数,显然是未听懂教师的要求。

教师未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而是伸手把这些小棒合在了一块儿。

与授课教师交流时,她说这样做的初衷是因为有人听课,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

很显然,她眼里关注的是教学任务,而不是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

观察之二:一位青年女教师,授课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整个课堂自始至终未听见一句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教师的面部未闪现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

被提问的学生,大多也是站着听课。

课堂气氛压抑沉闷。

课后与她交流,她说让学生课前准备三角形,只有很少学生做了,让她很气愤。

其实在课堂上现场做三角形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教师将不良的情绪带入课堂,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

显而易见,教师关注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忽略了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容不得教师疏忽,学生是鲜活的、有意识的人,他们
不同于工厂的产品。

因为工序的问题导致产品的不合格,大不了重新回炉。

如因教师的疏忽导致教学的失误,改正的周期较漫长,毕竟学生已不是一张白纸。

有人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思考,时不时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达到逐渐栽培自己的目的。

“一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对于教师成长仍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熠熠生辉的生命;反思每一次讲课、每一次感动、每一次困惑……都将让教师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

“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你的课堂有效吗”,“你的课堂关注学生了吗”这也许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时时扪心自问的一句话。

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锤炼思想,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乐思、善思者。

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学生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