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整合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之,应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看待太平天国运动,不能忽 视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起到的促进作用。
一、时空观念
返回
二、晚清各阶段具体史实
三、重难点知识扩展
(一)晚清前期(1840-1894)的政治
(二)晚清前期(1840-1894)的经济
(三)晚清前期(1840-1894)的文化
(四)晚清后期(1895-1912)的政治
返回
2.“不平等条约体系” 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 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 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 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 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 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 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 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 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2)洋务运动兴起: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文 化
(1)“新思想”萌发: (2)“中体西用”: (3)早期维新思想:
返回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 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 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 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 经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 济 的失败。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 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 趋势
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 的局限性。 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返回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5~1912年)
经 济
(1)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2)洋务运动失败: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返回
2.从社会政治方面看,清朝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 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的统治出现自 立的倾向,并且汉族官僚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而改变着清朝统 治集团力量分配格局。
3.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使得长江流域传统的封闭状态被 进一步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 量也发生着间接影响。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借此宣传变法 的必要性;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接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面影 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的反面教训。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 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政 (2)中国人民的抗争 治 ①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 的政治运动;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②义和团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
(五)晚清后期(1895-1912)的经济
(六)晚清后期(1895-1912)的文化
四、高考考法
返回
(二)晚清前期(1840~1894 年)的经济
隐性 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耕织分离、资本主义世界 时空 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近代海防 素养 不平等条约下的经济体系;迅速解体的自然经济; 热词 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萌生
文 (1)维新变法思想: 化 (2)民主共和思想:
返回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5~1912年)
(1)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
订,清政府正式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制造,列强纷纷效仿,对华
侵略由以商品倾销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进一步瓦解了中
经 济
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洋务运动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 的破产。
一、时空观念
返回
二、晚清各阶段具体史实
三、重难点知识扩展
(一)晚清前期(1840-1894)的政治
(二)晚清前期(1840-1894)的经济
(三)晚清前期(1840-1894)的文化
(四)晚清后期(1895-1912)的政治
(五)晚清后期(1895-1912)的经济
(六)晚清后期(1895-1912)的文化
返回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5~1912年)
社 (1)物质生活的变化 会 (2)交通事业的进步: 生 (3)通信工具的变迁: 活 (4)大众传媒的发展
返回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5~1912年)
(1)物质生活的变化 ①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 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社 (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 会 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生 (3)通信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 活 (4)大众传媒的发展 ①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 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深化认知
返回
一、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生产模式 的变化
经济结构 的变化
生产力 的质变
国内外 市场形成
经济政策 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 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 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 日渐上升
返回
三、多层次看待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作用 1.从社会经济来说,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改变土地制 度,但是对于封建地主分子的人身消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 勒逼,又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和地主阶级经济的萎缩,部分 农民因此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战争的破坏、人口的大量 减少,进一步瓦解了占领地区明清以来形成的长期土地租佃制 度,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这些自耕农经济有利于商 品经济发展,客观上对于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高考考法
返回
(一)晚清前期(1840~1894 年)的政治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总 隐性
理衙门、火烧圆明园、《天朝田亩制度》《资 时空
政新篇》、湘军 素养 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 热词 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
深化认知
返回
一、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 1.变局之因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
②过程:爆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 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 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失
败——天京陷落
返回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经 济
(3)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转向被迫开放; “理藩”外交被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
(4)思想上: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 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返回
二、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1.“朝贡体系” 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 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 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局面。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 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一步
加剧,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和维持统治,放宽了民间设厂限
制,民族资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 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 文 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化 (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 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 入人心
返回
一、时空观念 二、晚清各阶段具体史实 三、重难点知识扩展 四、高考考法
返回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 政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治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①背景: ②过程:
返回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返回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5~1912年)
政 治
(1)沉重的民族危机 (2)中国人民的抗争
返回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5~1912年)
(1)沉重的民族危机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战 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 危机。
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 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 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 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 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
政 治
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通史整合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
——晚清时期
一、时空观念 二、晚清各阶段具体史实 三、重难点知识扩展 四、高考考法
返回
返回
屈辱线索——近代列强发起的一系列战争使中国主权遭 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 抗争探索——近代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朝统 治于1912年结束 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 经济 业和民族工业出现,中国产生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 起“实业救国”浪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思想 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 文化 深受影响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
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文 化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 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 起了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外敌入侵(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 2.具体表现
(1)政治上: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内政局
满洲贵族势力削弱,以曾、李等为代表的汉族 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增强
斗争性质
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 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先声
社会阶层 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
返回
(2)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 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 艰难诞生。
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返回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社 (1)物质生活的变化: 会 (2)交通与通信的进步。 生 活 (3)近代报刊的出现:
返回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 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 社 (2)交通与通信的进步。 会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 代化进程。 生 活 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 版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