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药物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用药精编版
目前农业部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药
目前农业部已批准的水产养殖用药包括抗微生物药、中草药、抗寄生虫药、消毒剂、环境改良剂、疫苗、生殖及代谢调节药共7类,通过评审并在农业部第1435号公告、第1506号公告、第1759号公告和第1960号公告及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予以公布的水产用药物共104种,并明确了在水产养殖。
抗微生物药
抗微生物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
它是水产养殖用药中应用最广泛、种类最多的一类药物。
根据来源不同,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动物和植物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抗生素的种类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农业部批准生产和使用的水产养殖用抗生素共有3类4个品种,分别为氨基糖苷类的硫酸新霉素粉(水产用),四环素类的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酰胺类的氟苯尼考粉(水产用)、甲砜霉素粉(水产用)。
人工合成抗菌药包括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两大类。
其中磺胺类药物抗菌谱广,价格较经济,是水产养殖业是最常用的抗菌药之一。
其被列为水产用的品种包括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水产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粉(水产用)、复方磺胺嘧啶粉(水产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水产用)4个品种。
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而达到抑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也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包括恩诺沙星粉(水产用)、诺氟沙星粉(水产用)、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水产用)、氟甲喹粉、乳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水产用)、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水产用)和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共7个品种。
表1 已批准的抗微生物类的水产养殖用药
中草药
中草药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改善水产动物体质的经过加工或未加工的药用植物、动物或矿物,其中以植物药占大多数,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或全株入药。
中草药具有天然、安全、药物作用温和等优点,其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等。
对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均有疗效,并且还对动物促长、改善肉味等作用。
目前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常用的中草药有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黄连、五倍子、大青叶、槟榔、桅子、苦参等。
现行国家标准中中药类水产药物有45个产品,按功能可分为抗菌类、杀寄生虫类和调节机体类。
抗菌类中药制剂有38种,其中最常用的有大黄末(水产用)、三黄散(水产用)、双
黄白头翁散、双黄苦参散、五倍子末、板黄散、清热散(水产用)。
还有部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有:板蓝根末、苍术香莲散(水产用)、柴黄益肝散、穿梅三黄散、大黄芩鱼散、大黄五倍子散、地锦草末、大黄解毒散、扶正解毒散(水产用)、肝胆利康散、根莲解毒散、虎黄合剂、黄连解毒散(水产用)、加减消黄散(水产用)、六味地黄散(水产用)、六味黄龙散、龙胆泻肝散(水产用)、七味板蓝根散、青板黄柏散、青连白贯散、清热散(水产用)、山青五黄散、银翘板蓝根散、大黄芩蓝散、蒲甘散、青莲散、清健散、板蓝根大黄散、地锦鹤草散、连翘解毒散、石知散(水产用)。
杀寄生虫类中药制剂有5种,分别为百部贯众散、苦参末、雷丸槟榔散、驱虫散(水产用)、川楝陈皮散。
调节机体类中药制剂有3种,分别为利胃散、脱壳促长散、芪参散。
表2 已批准的中草药类的水产养殖用药
抗寄生虫药
抗寄生虫药是指能够杀灭或驱除水产养殖动物体内、体外或养殖环境中寄生虫病原的药物。
按药物作用可分为抗原虫药、抗蠕虫药、杀甲壳动物药和除四害药四大类。
根据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可分为杀体内寄生虫药和杀体表寄生虫药。
杀体内寄生虫药采用拌饵投喂方法,杀体表寄生虫药多以全池泼洒方式施药,也有个别体表寄生虫既可采用拌饵投喂施药,也可以全池泼洒方式施药,如治疗三代虫可用阿苯达唑粉(水产用)拌饵投喂,也可用敌百虫溶液(水产用)进行全池泼洒施药。
按使用方法可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
内服药有盐酸氯苯胍粉(水产用)、阿苯达唑粉(水产用)、吡喹酮预混剂(水产用)。
外用药包括有机磷类:精制敌百虫粉(水产用)、敌百虫溶液(水产用)、辛硫磷溶液(水产用),重金属盐类: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硫酸锌粉(水产用)、硫酸锌三氯异氰脲酸粉(水产用),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溶液(水产用)、氰戊菊酯溶液(水产用)、溴氰菊酯溶液(水产用)及甲苯咪唑溶液(水产用)。
表3 已批准的抗寄生虫病类的水产养殖用药。
消毒剂
消毒剂是通过泼洒或浸泡等方式作用于养殖水体,用于杀灭动物体表、工具和养殖环境中的有害生物或病原生物,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
消毒剂种类较多,按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可分为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卤素、酸类、醛类等。
目前通过农业部评审的水产用消毒剂多公布在农业部第1435号公告中,包括阳离子消毒剂的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含氯消毒剂的次氯酸钠溶液(水产用)、三氯异氰脲酸粉(水产用)、溴氯海因粉(水产用)、含氯石灰(水产用),碘制剂的复合碘溶液(水产用)、高碘酸钠溶液(水产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碘附(I)、蛋氨酸碘溶液和醛类消毒剂的浓戊二醛溶液(水产用)、稀戊二醛溶液(水产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水产用)。
表4 已批准的消毒剂类的水产养殖用药。
环境改良剂
环境改良剂是以改良水产养殖环境、去除养殖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为目的一类有机或无机的化学物质。
它具有调节pH、吸附重金属离子、调节水体氨氮含量、提高溶氧等作用。
从用药效果来讲,某些消毒剂也可以作为水质改良剂,而某些水质改良剂也具有消毒作用,如过氧化氢溶液(水产用)作为水质改良剂具有增氧作用,还具有抗菌消毒作用。
水处理剂种类较多,主要有絮凝剂、吸附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肥料及经过筛选的微生物制剂等,但目前肥料和微生物制剂不在农业部批准并公布的水产兽药名单中。
通过并已公布为国家标准的水产用环境改良剂有过硼酸钠粉(水产用)、过碳酸钠(水产用)、过氧化钙粉(水产用)、过氧化氢溶液(水产用)、硫代硫酸钠粉(水产用)、硫酸铝钾粉(水产用)、氯硝柳胺粉(水产用)。
疫苗
疫苗是指一类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毒素或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用于预防、控制特定传染性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制剂。
它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属于生物制品的范畴。
按病原生物的不同可分为细菌疫苗和病毒疫苗。
按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
我国水产疫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应用欠缺。
到目前为止,仅有4个疫苗产品获得生产批准文号和国家新兽药证书,包括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和牙鲆溶藻弧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其中只有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被列为国家兽药标准。
生殖及代谢调节药
这类药物以改善养殖对象机体代谢、补充代谢必要物质、增强体质、促生长为目的的药物。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调节水产动物代谢及生长的药物,主要有催产激素、维生素、促生长剂等几类。
激素类药物对维持生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稳定内环境有重要作用。
目前用于水产养殖的激素类药物仅用于亲鱼催情、催熟和催产,尤其是对性腺成熟度较差的亲鱼催熟,以保证鱼苗数量和质量,满足生产养殖的需要。
目前列入国家兽药质量标准的催产激素包括注射用复方绒促性素A型(水产用)、注射用复方绒促性素B型(水产用)、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和注射用绒促性素(I)。
维生素是维持水生动物生长、代谢和发育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仅少数可在体内合成或肠道内微生物产生。
维生素类药物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缺乏症。
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用于增加养殖动物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
已知的维生素有几十种,农业部在兽药国家标准上公布的水产用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和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2个品种。
促生长剂是通过刺激内分泌系统,调节代谢,改善体质,刺激采食,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动物生长。
促生长剂只有盐酸甜菜碱预混剂(水产用)一个品种列入兽药国家标准。
目前禁用渔药
《国家禁用渔药》是根据国家农业部第193号令公告的《食用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编制,表中药物自2002年5月15日起不得在水产养殖上使用。
目前禁用的渔药一览表
药物名字别名药物名字别名
地虫硫磷大风雷酒石酸锑钾
水产动物用药禁忌
水产养殖用药的十大注意问题
1 盲目加大药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容易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甚至中毒死亡。
一些渔民在鱼病发生初期不够重视,认为随便泼一些药就行了,到了鱼病暴发大规模死鱼时慌了神,以为加大药量就能把病菌杀死得更快。
还有一些渔民觉得今天用药不见好转明天就应加大份量,此外还有一些渔民认为一次性加大份量下足够的药物来一个疾病一扫清。
当然这些办法有时能凑效,有时疾病消除了可是鱼也死光了,有时根本就没有效果。
笔者长期在水产技术服务部工作,这样的问题确
实存在。
盲目加大用药量除了给渔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外,同时也折射出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药物本身的安全性问题。
比如说一种标明治疗量为10~12亩杀虫药结果按5亩使用才有效,另外一种标明治疗量为5~7亩的杀虫药结果按1亩水面使用还不一定有效,对于这些药物的疗效不得不引起大家的质疑。
总的来说,盲目加大用药量,首先不管它有效还是无效,这个用药成本首先是增加了。
2 什么是协同与拮抗作用
在前来求诊的渔民当中常有人问:为什么我用生石灰加硫酸铜泼洒没有问题而用生石灰加敌百虫就出现死鱼呢?要想知道为什么,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药物的协同与拮抗作用。
简单地说协同作用就是当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其疗效会比它们单独使用时加强;拮抗作用就是当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会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反应使得疗效降低或是完全无效,还有可能是毒性增加了。
比如硫酸铜加硫酸亚铁合用发生协同作用其杀虫效果会更明显,但是硫酸铜与生石灰合用就会发生拮抗作用,因为生石灰是碱性物质,而硫酸铜偏酸性,当它们合用时就会发生中和反应,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大多数消毒药偏酸性,所以都不宜与生石灰合用,如二氧化氯、强氯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
生石灰特别不能与敌百虫合用,因为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生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非常容易引起中毒死亡。
常见的协同作用还有:青链霉素合用、双氧水与冰醋酸、大黄与氨水等,常见的拮抗作用还有:氟派酸(诺氟沙星)与氯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类药物如土霉素与青霉素。
3 使用过期、违禁药物
过期药物往往会失效或变质,不但治不了病还会延误治疗时间,甚至引起中毒死亡。
有些渔民贪小便宜,结果省了不该省的钱花了不该花的钱。
在笔者工作过程中,经常有人来问有没有土霉素卖呀,有没有氯霉素、环丙沙星卖呀,当被告知这些是违禁药品时,他们还不当回事,兽药店没有卖那就去买人用的吧。
实际上有些不法商贩还在偷偷地卖以上药品。
不可否认这些药品的疗效的确明显,但是因为它们的残留量大且易产生耐药性,甚至有致癌作用,所以列入禁用药物。
如果渔民还是继续使用,最后吃亏的只有自己。
其它违禁药物还有痢特灵、红霉素、孔雀石绿、亚甲基蓝等。
4 病急乱投医、频繁用药
不少渔药在使用后次日可能出现更多死鱼现象,这是因为一些老弱病残、特别是症状严重的鱼受到药物的刺激反应而会死得更快的原因,所以用药后次日死鱼增加一般来说是正常现象。
但是一些渔民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是埋怨你的药物没有疗效就是埋怨你的技术不行,于是今天这个人说用什么药有效就马上下什么药,明天那个人说用什么药又下什么药,其结
果可想而知。
当渔民急急忙忙拿着鱼来求救时笔者也不知道用什么药了。
在这一点上渔民朋友应该懂得一点,其实鱼病发生也有一定的阶段性,可分为感染期,暴发期和衰退期,所以鱼病治疗也分一定的疗程,如发生寄生虫病,通常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发生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则需要3~5天为一个疗程,所以用药3天后如果死鱼逐渐减少摄食恢复正常说明该药有效,如果不见好转,病情越来越严重才可判定该药无效,应重新诊断症状换用别的药物。
5 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
每年都有渔民来问,为什么鱼塘里别的鱼类没有问题而唯独死了淡水白鲳,为什么虾类会浮头甚至死亡了而鱼类也没有问题,这就需要了解鱼类对某些药物的敏感程度问题。
正如某些人对某些药物过敏一样,一些鱼类对某些药物也是非常敏感的,那怕是很小剂量也会引起死亡。
常见名优水产品用药禁忌有:鳜鱼对敌百虫、氯化铜敏感不宜使用;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应禁用;淡水白鲳对敌百虫酸感应禁用;加州鲈对敌百虫较为敏感应慎用;青虾对甲胺磷、敌百虫较为敏感应慎用,对敌杀死特别敏感应禁用;罗氏虾对六六六、敌百虫敏感应禁用;蛙类在1‰的盐水中就无法生存,所以蛙类要特别注意盐的含量。
广大渔民应牢记以上用药禁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 高温季节用药
大多数渔民都这样认为:温度越高疗效更强,治疗效果会更快更好。
所以有渔民就纳闷:为什么以前泼过同一品种同一剂量的药物治好了病而现在按同一方法使用却出现浮头、上跳下窜狂躁不安的现象呢?经打听才知道是高温季节中午泼洒药物造成的。
我们强调池塘泼洒药物时间一般应在早上8~9时或下午3~5时,中午一般不用药。
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8℃时,鱼停止摄食,而药液挥发加快,如果在高温季节中午用药,不仅起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会造成鱼中毒。
大多数药物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特别是杀虫类药物,如硫酸铜,在16~30℃范围内,水温每升高5℃,药效便会增强85%~90%。
高锰酸钾水溶液不稳定遇光发生分解,生成二化锰沉淀。
碘制剂在高温下易挥发等。
7 长期单一用药产生耐药性
今年渔民都发现车轮虫特别难对付,反反复复用了各种各样的杀虫药都无法彻底消灭它,据了解,别的各个地方也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排除了药物的真假因素外,问题应该出在鱼病本身。
由于杀虫药都比较有针对性,如车轮虫都是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指环虫就用甲苯咪唑,鱼针就用氯氰菊酯等等。
经过长期使用,寄生虫对它们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要想杀死它们必须不断加大份量。
就拿硫酸铜来说,本身安全范围较小且一过量就会引起鱼类浮头,
但是今天再按相同的份量使用那是根本没有效果,所以只有加大份量,但是这个量应加到多少合适,很多人心里都没有底。
已经有渔民试过加大一倍份量使用也没有出现问题。
所以说,广大渔民朋友必须清楚耐药性带来的严重后果,等到某一天发现无药可用时麻烦就大了。
8 不了解病理导致疾病的反复发生
我们都知道鱼病的种类可分为四大类: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引起的疾病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对某些常见性疾病我们如果懂得它们发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就可以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
对于病毒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患病毒性疾病的水产动物用药,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病原性细菌对水产动物的二次感染。
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一般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治疗水产动物的寄生虫病时,还应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周期来适时用药,如锚头蚤在平均水温25℃时寿命为14天左右,而从产卵到孵化则为2~3天,因为敌百虫只能杀死锚头蚤的幼虫不能杀死锚头蚤的成虫,必须连续用药2~3次才能彻底治愈此病,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一般为7天,水温高间隔的天数少。
又如小瓜虫因其在体表形成胞囊,这些胞囊药物很难除掉,被杀死的仅是刚孵出的幼虫,在水温15℃~20℃时,从胞囊形成幼虫破囊而出一般需23~25小时,所以也应连续用药2~3次才能彻底治愈。
需要指出的是,治疗小瓜虫不能用硫酸铜,否则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卵甲藻病也是如此。
9 使用土方偏方
笔者也曾遇到这样的渔民,他们蛮有经验的说:我养鱼从来不用买渔药的,只要人用什么药鱼就用什么药,便宜多了;还有的渔民说:不管鱼类发生什么病一瓶甲胺磷或者井岗霉素保证药到病除;也有说:以毒攻毒,到野外找一些对人类有毒的草药来放入鱼塘肯定管用。
虽说这些独门秘方可能一时半会会有效,但是还是缺乏科学性,必定存在一定危险。
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中草药逐渐被推广到鱼病治疗范围上来,它们的安全性高,残留少且成本低,来源广,所以广大渔民应懂得一些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做到科学用药。
如防治病毒性鱼病的中草药有大黄、黄柏、黄芩等,防治细菌性鱼病的有五倍子、大蒜、穿心莲等,防治寄生虫类鱼病的有苦楝树叶、桉树叶、干辣椒、生姜等。
10 水质调控问题
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池塘水质也非常容易变黑变浊变臭、有毒物质增加等。
在水源不便的情况下,大多数渔民都是一味地追求各种各样的调水药、解毒药、底质改良剂等药物,而不少渔民都反映这类药物效果都不那么明显,收效甚微。
使用光合细菌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水质调控药物,但是因为它的成本偏高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经过笔者多年的反复实践得出以下两种药物既经济又实用,而且效果非常明显:第一对于水质变浓变臭的池塘采用泼洒沸石
粉,因为沸石粉的结构特殊,具有非常强的吸咐能力,不但能吸咐水中悬浮物澄清水质,而且还可吸咐水中有毒物质从而降低它的含量;第二对于单纯是有毒物质含量高的水体,采用泼洒增氧剂效果明显。
曾有一位渔民看见他的池鱼停食了但是没发现有鱼病发生,于是他就拿水来检验,经检验得知他的水质pH值偏低,只有6.5,而氨氮含量却非常高达到1.5。
鱼类在这样的水质中生活不停食才怪呢。
众所周知氨氮在碱性环境中的含量会更高,所以这样的池塘万万不能使用生石灰。
于是笔者介绍他使用增氧剂,结果第二天鱼类就开口摄食了,而且逐渐恢复正常。
因为增氧剂反应后放出大量的氧气,在氧气充足的前提下,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都被转化为无毒物质,而且使用增氧剂的水偏碱,所以也就间接提高了pH值,从而更加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可为一举两得。
影响渔药药效的因素
影响渔药选择和使用的因素较多,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渔药,以确保用药效果。
在用药过程中遇到的来自药物本身、机体、用药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药物的性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作用。
鱼体方面的因素:一般多数药物对各种鱼类都有类似作用,但由于各种鱼类的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生化特点及进化程度的不同,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
不同年龄的鱼类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幼鱼一般对药物较为敏感,这一点除体重因素外,还由于幼鱼体内的活性酶较低,或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对药物的转化能力较弱,易引起毒性反应。
在年龄和体重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同种鱼类中有个别个体对药物有特殊的敏感性和耐受性。
各种病理因素都会改变药物在健康机体内的正常转化和运转,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包括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解离度及某些物理性状如溶解度、挥发性、吸附力等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剂量是指药物的用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剂量越大,作用愈强,但超过一定剂量则会导致药物作用由量变到质变,引起鱼类的中毒甚至死亡。
剂型是指物理形状,通常有散剂、水剂、注射剂、片剂等一些类型,其中以内服散剂和泼洒剂最为常用,应根据不同防治对象和药物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剂型。
给药方法或给药途径也会影响用药效果,一般来说,制剂和剂型决定给药方法,不同的给药方法主要影响药物的吸收度、吸收量和药物在鱼类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决定药物效果和作用的快慢等;个别药物也会因给药方法的不同而影响药物作用的性质。
给药时间和次数也是一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