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特殊句式总结PPT(优秀课件) 通用
1.毋吾以也
2.不吾知也
3.则何以哉
4.求,尔何如?
5.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秋水》
1.以为莫己若 2.我之谓也
三 介宾短语后置:
翻译后把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 前作状语。
《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佚之狐言于郑伯 3.若亡郑而有益于晋
• 《勾践灭吴》 • 1.乃号令于三军 • 2.勾践说于国人 • 3.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 4.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 5. 十年不收于国 • 6.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 7.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
《邹忌讽齐王纳
谏》
《触龙说赵太后》
欲有求于我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赵氏求救于齐
皆以美于徐公
是寡人之过也。 此则寡人之罪 因人之力而敝之, 也
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昔者之战也, 非二三子之罪
君之所知也
也,寡人之罪 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寡人之于国也》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 • 是亦走也
者也
• 非我也,岁也。
• 吾 妾妻之之美美我我者者,,畏私我我也也;;• 非我也,兵也。
• 五、 被动句: • 1、以“见......于......”
为标志
• 2、以“见”、“于”为标 志
• 3、以“为”为标志 • 4、以“为......所”为标
志
• 5、无标志
例句: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六、省略句:省略代词或
介词的句子。
如:晋军函陵,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客从外来,与坐谈 自以为不如 可使有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高一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高一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必修一)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句中“是”不表判断,作指示代词用,意为“这”;而“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要加“是”)(《烛之武退秦师》)2、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3、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烛之武退秦师》)4、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9、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10、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11、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二、被动句1、皆为戮没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4、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鸿门宴》)5、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6、妇女无所幸(《鸿门宴》)三、省略句1、敢以烦执事。
(“以”后省略宾语“之”)(《烛之武退秦师》)2、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烛之武退秦师》)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退秦师》)5、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6、秦王购之金千斤(《阿荆轲刺秦王》)7、取之百金(《荆轲刺秦王》)8、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四、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此句应为“有何厌”,疑问代词“何”却出现在谓语动词“有”的前面。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2、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为“如何”)(《荆轲刺秦王》)3、燕王拜送于庭(应为“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4、不然,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5、客何为者(《鸿门宴》)6、沛公安在(《鸿门宴》)7、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五、定语后置句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为“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为“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六、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句中“于”作介词,与“晋”组成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修饰“无礼”。
必修一特殊句式整理(学生版)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一、判断句(请同学们试着归纳出判断句的几种类型来)【第一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表判断)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者,……也”表判断)3.用心一也。
(“……也”表判断)4.用心躁也。
(“……也”表判断)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表判断)6.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7.人非生而知之者。
(否定判断)8.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断)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也”表判断)10.富贵非吾愿(否定判断)1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12.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1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14.刘备天下枭雄。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沁园春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
《短歌行》1.契阔谈讌“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五)句式: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4.(我)脚著谢公屐;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琵琶行》(一)句式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1)初为《霓裳》后《六幺》“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4)送客湓浦口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5)感斯人言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4.状语后置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5.介宾短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
必修一文言文句式整理
句式整理——状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而寒于水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师不必贤与弟子6.学于余7.寻程氏妹丧于武昌8.农人告余以春及9.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0.佚之狐言于郑伯曰1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2.言于孙权曰13.与备会于当阳长坂14.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15.亮见权于柴桑16.豫州军虽败于长坂17.方与将军会猎于吴18.进,与操遇于赤壁19.裹以帷幕20.游于赤壁之下2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3.荆州之民附操者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6.马之千里者7.僧之富者不能至8.石之铿然有声者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复驾言兮焉求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乐夫天命复奚疑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卿欲言何7.何以言之8.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9.夫晋,何厌之有?10.吾孰与徐公美?1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被动句1.不拘于时2.既自以心为形役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行将为人所并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6.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7.操军破,必北还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9.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是寡人之过也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5.此帝王之资也。
6.刘备天下枭雄7.我,子瑜友也。
8.子瑜者,亮兄瑾也9.田横,齐之壮士耳10.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11.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12.曹公,豺虎也13.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1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5.此天以君授孤也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必修一至必修五特殊句式
必修一至必修五特殊句式《劝学》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4.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5.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6.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7.金石可镂(被动句)《师说》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学于余3.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人非生而知之者。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不拘于时《赤壁赋》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相与枕藉乎舟中《始得西山宴游记》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3.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5.皆我有也(可以认为都被我所拥有)《六国论》1.赵尝五战于秦2.齐人勿附于秦3.其势弱于秦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省略6.洎牧以谗诛7.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8.是又在六国下矣9.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10.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1.苟以天下之大《阿房宫赋》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函谷举4.秦人不暇自哀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7.可怜焦土8.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指南录>后序》1.为巡船所物色2.为巡徼所陵迫死3.予羁縻不得还4.死生,昼夜事也5.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五人墓碑记》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2.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6.且立石于其墓之门7.不能容于远近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9.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在⽂⾔⽂中,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的智慧,也增加了语⾔表达的多样性。
1.奈何:⽤于询问⽅法、原因或状况,意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o沛公⽈:“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史记·项⽻本纪》)表达了刘邦⾯对突发情况o“奈何取之尽锱铢,⽤之如泥沙?”(《阿房宫赋》)杜牧借此批判秦朝统治者对⺠脂⺠膏的极度挥霍。
2.何如:询问⽅式、情况或⽐较,意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o“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孟⼦·梁惠王上》)孟⼦通过此问讽刺统治者⾃⾝不⾜却3.何以:询问依据、原因或⽅式,相当于“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
o“⼀旦⼭陵崩,⻓安君何以⾃托于赵?”(《战国策·触⻰说赵太后》)触⻰以此询问⻓安君4.何所:询问处所或内容,相当于“所的是什么”。
o“问⼥何所思,问⼥何所忆?”(《⽊兰诗》)花⽊兰的家⼈关切地询问她的⼼思与回忆。
5.奈(若,如)何:表达对某种情况或问题的⽆奈与疑问。
o“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项⽻⾯对失败,对虞姬的深情与⽆奈。
6.孰与,与孰:⽤于两者之间的⽐较,询问哪⼀个更好或更合适。
o“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王纳谏》)邹忌借此反思⾃⼰的美貌与徐公之⽐。
7.何故:询问原因,意为“什么原因”、“为什么”。
o“何故怀瑾握瑜,⽽⾃令⻅放为?”(《屈原列传》)屈原质问⾃⼰为何被放逐。
二、表示反问反问句式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了语⾔的⼒度和感染⼒。
8.何哉(也):表达强烈的反问,相当于“怎么能呢”。
o“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记》)王安⽯感叹游览褒禅⼭的感悟难以⾔尽。
8.何为:询问⾏为的原因,常⽤于反问,意为“为什么要呢”。
o“如今⼈⽅为⼑俎,我为⻥⾁,何辞为?”(《鸿⻔宴》)刘邦在鸿⻔宴上反问⾃⼰为何需要辞别。
高一上 文言文句式讲解
1.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示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
所谓有较大不同,以判断句为例。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判断词“是”表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者,……也”的形式来表示。
(1)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1(2)倒装句又可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几种。
2【变式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2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0.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朝菌不知晦朔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④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11.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各句的相应括号中。
绝:A.断,断绝B.停,止C.高超,绝妙D.横渡,横穿E.超越3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④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⑤佛印绝类弥勒()12.辨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①而彼且奚适也:②发闾左而适戍渔阳: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答案】10.A[①②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③长,④高。
]11.①E②D③A④B⑤C12.①到,往②通“谪”③迎合【变式题2】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还原为正常句式。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中语⽂必修⼀⽂⾔⽂特殊句式汇总 ⽂⾔⽂特殊句式教学是⾼中语⽂⽂⾔⽂教学中的⼀个难点,同时也是⼀个重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特殊句式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必修⼀⽂⾔⽂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千⽄ 取之(以)百⾦ 欲与(之)俱(往) 皆陈(于)殿下 ⽽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以(之)试⼈ 遂拔以(之)击荆轲 嘉为(之)先⾔于秦王⽈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使(之)毕使于前 群⾂侍(于)殿上者 ⽐(于)诸侯之列 敢以(之)烦执事 许君焦、瑕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辞⽈ 阙秦以利(于)晋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为击(之)破沛公军 加彘肩(于盾)上 沛公欲王(于)关中 为(我)击破沛公军 急击勿失(之) 具告以事(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从(之)俱死也。
旦⽇(你)不可不蚤⾃来谢(于)项王将军战(于)河北,⾂战(于)河南项王即⽇因留沛公与(之)饮举所佩⽟玦以(之)⽰之者三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则与(之)⼀⽣彘肩 再拜献(于)⼤王⾜下 置之(于)坐上 ⾼中语⽂必修⼀⽂⾔⽂定语后置句 群⾂侍殿上者 太⼦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千⽄ ⾼中语⽂必修⼀⽂⾔⽂被动句 ⽗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珍宝尽有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中语⽂必修⼀⽂⾔⽂状语后置句 佚之狐⾔于郑伯⽈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秦王购之⾦千⽄ 常痛于⾻髓 嘉为先⾔于秦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给贡职如郡县 以其⽆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若亡郑有益于君 ⾔于项⽻⽈ 贪于财货长于⾂ 具以沛公⾔报项王 因击沛公于坐 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高一的常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021
高一的常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021文言文是语文课程里最重要的考试题目,同学们要重视起来,文言文能够大幅度的帮助考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
如:具告以事。
(《鸿门宴》)。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而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本文对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总结,包括:
1. 并列句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通过连接词(如“而”、“乃”、“或”等)来连接起来。
并列句常用于表达两种相对独立的事物或概念。
例如:
孟子曰:“民无食,我饮水”。
仲尼曰:“吾不怨天,不尤人”。
2. 省略句
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为简洁明了。
常见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状语副词省略等。
例如:
乞与之道,不才请示于俸禄幸而乱。
3. 并列结构句
并列结构句是在句子中使用对偶结构或对称句式,通过对比和呼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例如:
形躯可恶,溺识可恶,不为人臣可恶,与其听汝之所好,不如说而已矣。
4. 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强调某种语气或表达特殊的语境或感情色彩。
例如:
功名富贵,一世安闲。
以上是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作品。
高一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一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是高一语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有关特殊句式的考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以)百金欲与(之)俱(往)皆陈(于)殿下而为(之)留待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以(之)试人遂拔以(之)击荆轲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见燕使者(于)咸阳宫使(之)毕使于前群臣侍(于)殿上者比(于)诸侯之列敢以(之)烦执事许君焦、瑕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烛之武)许之(烛之武)辞曰阙秦以利(于)晋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为击(之)破沛公军加彘肩(于盾)上沛公欲王(于)关中为(我)击破沛公军急击勿失(之)具告以事(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毋从(之)俱死也。
旦日(你)不可不蚤自来谢(于)项王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举所佩玉玦以(之)示之者三若属皆且为(之)所虏则与(之)一生彘肩再拜献(于)大王足下置之(于)坐上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若属皆且为所虏珍宝尽有之吾属今为之虏矣定语后置句群臣侍殿上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金千斤状语后置句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燕王拜送于庭使毕使于前秦王购之金千斤常痛于骨髓嘉为先言于秦王见燕使者咸阳宫给贡职如郡县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若亡郑有益于君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长于臣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击沛公于坐具告以事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以乱易整,不武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何如?客何为者?何辞为?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动词)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词)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动词)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动词)12.道义:道德和正义诸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合音词)贼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4.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敌人)族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卒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2.初,鲁肃闻刘表卒(死)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最终)4.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走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左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
高一语文必修一4篇古文 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六种句式情况 1. 被动Βιβλιοθήκη 2. 判断句3. 省略句
4. 宾语前置句
5. 定语后置句
6.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被动句 1.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里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判断句 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2. 是岁,元和四年也。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我老师存在的地方。
宾语前置句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2. 何为其然也? 为什么它是这样的呢? 3. 而今安在哉! 如今(又)在哪里呢!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还要青。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3.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4.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我与客人划着船,在赤壁下面(的长江)游玩。 5.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里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省略句 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千里马一次跳跃,不能(跃出)十步之外;(省谓语)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它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天地万物竟然不能在 一眨眼功夫(停止变化)。 (省谓语)
定语后置句 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劲的筋骨。 2. 客有吹洞箫者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 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自己)认为凡是这个州中有奇特形态的山水景 观,都是我拥有的。 4. 凌万顷之茫然。 越过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6、死生,昼夜事也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9、斯固百世之遇也10、廉颇者,赵之良将也1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1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13、项伯者,项羽季父也1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15、亚父者,范增也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7、此天子气也18、是社稷之臣也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0、非我也,兵也2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4、今臣亡国贱俘2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二、被动句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2、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4、为巡船所物色5、贾家庄几为巡儌所凌迫死6、真州逐之城门外7、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于庆献谄于后8、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9、余羁縻不得还10、几以不纳死11、余犹记周公之被逮12、不能容于远近13、激昂大义,蹈死不顾14、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5、而君幸于赵王1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8、使不辱于诸侯19、若属皆且为所虏2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1、洎牧以谗诛2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3、戍卒叫,函谷举24、而刘夙婴疾病25、则告诉不许26、轩凡四遭火,得不焚三、省略句1、輮以为轮2、望西山,始指异之3、行城子河,出入乱尸间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5、今君乃亡赵走燕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7、大王见臣列观8、为击破沛公君9、加彘肩上10、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1、少仕伪朝1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四、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凌万顷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6、求人可使报秦者7、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五、介宾短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而耻学于师4、师不必贤于弟子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夫7、月出于东山之上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9、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10、将请罪于君,君不许11、请罪于母,母不许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1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15、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16、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1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1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19、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0、拜送书于廷21、设九宾于廷22、以勇气闻于诸侯23、燕王欲结与君24、具告以事25、因击沛公于坐26、得复见将军于此27、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8、龟玉毁于椟中29、虎兕出于柙3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1、申之以孝悌之义32、树之以桑3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4、访风景于崇阿35、其势弱于秦36、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37、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8、急于星火39、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0、鸡栖于厅六、宾语前置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而今安在哉3、而又何羡乎4、何为其然也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6、何以知之7、君何以知燕王8、今日之事何如9、大王来何操10、沛公安在11、籍何以至此12、以为莫己若者13、我之谓也14、无乃尔是过与15、何以伐为16、未之有也17、童子何知。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1、吾从而师之 省略句 2、居是州 省略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因坐法华西亭 省略句 5、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 6、始指异之 省略句 7、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8、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9、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省略句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善假于物也 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而耻学于师 6、其皆出于此乎 7、师不必贤于弟子 8、学于余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略句
1、輮以为轮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从而师之 5、居是州 6、因坐法华西亭 7、始指异之 8、故为之文以志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宾前置被动句固定句式
1、善假于物也 状语后置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状语后置 3、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5、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 固定句式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7、其皆出于此乎 状语后置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9、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 10、不拘于时 被动句 11、学于余 状语后置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岁,元和四年也。
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马之千里者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忌不自信 1、不拘于时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 3、輮以为轮 省略句 判断句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 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固定句式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省略句 1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 省略句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句中“是”不表判断,作指示代词用,意为“这”;而“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要加“是”)(《烛之武退秦师》)
2、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3、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烛之武退秦师》)
4、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
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9、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0、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11、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二、被动句
1、皆为戮没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4、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鸿门宴》)
5、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6、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三、省略句
1、敢以烦执事。
(“以”后省略宾语“之”)(《烛之武退秦师》)
2、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烛之武退秦师》)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退秦师》)
5、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6、秦王购之金千斤(《阿荆轲刺秦王》)
7、取之百金(《荆轲刺秦王》)
8、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四、宾语前置句
1、夫晋,何厌之有(此句应为“有何厌”,疑问代词“何”却出现在谓语动词“有”的前面。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2、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为“如何”)(《荆轲刺秦王》)
3、燕王拜送于庭(应为“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
4、不然,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
5、客何为者(《鸿门宴》)
6、沛公安在(《鸿门宴》)
7、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五、定语后置句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为“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为“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
六、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句中“于”作介词,与“晋”组成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修饰“无
礼”。
在古文中,状语放在谓语的后面,翻译时要把顺序调整过来)(《烛之武退秦师》)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退秦师》)
4、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
5、贪于财货(《鸿门宴》)
6、具告以事(《鸿门宴》)
7、长于臣(《鸿门宴》)
七、固定句式
1、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的,无法)(《荆轲刺秦王》)
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方法)(《荆轲刺秦王》)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荆轲刺秦王》)
4、荆轲有所待(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荆轲刺秦王》)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荆轲刺秦王》)
6、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没有被……,……没有被……”)(《鸿门宴》)
7、孰与君少长(表选择问的句式,译作“……比较……哪一个……”)(《鸿门宴》)
8、何辞为(表反问的句式,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