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如何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如何创新
摘要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尽可能从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民着想,服务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鼓励和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这样才能贴近农民,使广大农民乐意听、喜欢看,这样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文分析了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现存的问题,探究了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现存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创新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的对策。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新农村农民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忽视了这一体就等于忽视我国最大的国情。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已成为农村的主流媒体,是农民与外界接触的窗户,广阔的农村集中着广播电视最大的听众群体,可以说,对农节目成了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因而,广播电视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非但不能袖手旁观,而且要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与农村和农民接触最紧密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把农民作为最主要的受众自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聚焦荧屏和电台,我们发现新闻、财经、文体、娱乐等节目层出不穷、应接不暇,而对农节目则鲜有特色。
作为当今社会主流群体的农民,其收视习惯、收视心理、收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为此本文针对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的创新提出一点看法。
一、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现存的问题
对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新要求,当前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农宣传栏目节目缺失
当前,一些县级广播电视单位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千方百计搞创收,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节目就办,反之就不办。
虽然与农村近在咫尺,其节目内容却很少顾及“三农”。
这样做的结果是:离“三农”最近的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内容,离农村越来越遥远,与农业越来越生疏,对农民越来越陌生;农民听广播、看电视不是信号差,就是节目不对路。
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认为农业节目难做,节目无吸引力,收听收视率不高,只有投入没有经济效益。
于是,离“三农”最近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相当缺位,目前,有的县级电视台根本就没有开办对农广播电视节目,有的虽然开办了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时间也只占整个节目时段的几十分之一。
另外,对农节目的播出时间多数安排在农民根本不可能收看的清晨或者中午、下午,而农民看电视的黄金时间段,却没有高质量的对农节目。
(二)从业人员的观念和素质存在问题
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宣传除了栏目节目的缺失,从业人员的观念和素质问题也令人担忧。
一些记者从小时候生活就远离农村,学的专业也基本上都是新闻、中文、播音主持等,对“三农”缺乏了解,农业知识极度匮乏,加上平时又不注重学习,对党和国家制定、颁
布的关于农业农村的一系列大政方针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办好高质量的对农节目就无从谈起。
(三)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对农节目范围狭窄
对农节目的传播主要面向农业、农村, 其受众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广大农民和农村城镇化的居民。
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对农节目显得势单力薄。
不少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往往是单一的纯农技类节目、信息类节目、讲座类节目,有些节目甚至还在介绍如何翻土、播种这样的等传统内容,而现代农村受众同样关心的农村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农村征地补偿问题、农民工待遇问题等等则少有在节目中体现。
这对于渴求新技术、新知识的世代以农耕为主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隔靴搔痒。
而且我们时常看到,涉及农村热点问题的报道,主角往往是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各方专家,而真正基层的农民却处于失声状态,农民的主体地位被边缘化了。
二、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现象固然有许多客观方面的因素,如县级广播电视台投入不足;受日益激烈的竞争影响,县级广播电视台暂处较弱态势等等。
但是,笔者认为更应该从主观方面来找寻深层次的原因。
(一) 媒体趣利的结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电台/电视台栏目也与广告客户的投入方向密切相关。
部分广告客户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认为农民阶层的消费者购买力低下,农民和农村能给予的广告回报远不及其他的受
众群体,不愿过多投入到对农节目中去。
这就制约了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对农节目的重视程度。
(二)部分采编人员对深入基层采访的积极性不高,即使下基层也是浅尝辄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农村感情的冷漠,“嫌贫爱富”思想严重,对“三农”缺少一种亲切感和亲近感。
部分编辑、记者在进行对农节目的采编时,所站的角度可能有偏差,高高在上,似乎到农村采访是一种委屈的工作,采访农民对农民是一种恩惠。
即使到农村基层采访,也不愿意多花时间平等地、深入地与农民进行交流。
不少对农节目是以都市人的眼光和价值取向来采访和制作的,这种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农民、农村居民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给农民描绘的理想蓝图、奋斗方向因为不切实际,更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
如此节目,难以发挥广播电视台应有的作用。
不可否认,对农节目缺少的是满腔的热情、理性的分析、明智的指引、周到的服务。
在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农民渴望得到更多的致富信息,学到实用的致富技术,县级广播电视台完全应该通过做好“三农”节目,为农民的脱贫致富服务。
三、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的创新思路
县级广播电视台地处最基层,离“三农”最近,在
宣传“三农”、做好对农节目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中央、省、市台不可取代的作用。
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一定要抓住优势,立足基层,围绕“三农”,下大力气在对农节目上进行突破和
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以精品工程带动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才能把节目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可听性、可视性,让农村群众喜闻乐见,才能使农村受众把看电视、听广播当作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
(一)节目采编制作人员思想意识的创新
“三农”是党的中心工作重中之重,我们要关注农民的需求。
在设置节目时首先考虑农民需求什么、关心什么,结合本地特点多开设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栏目,充分满足农民朋友的需要,这应该是我们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采编制作人员在新形势下确立的新的
立足点。
贴近“三农”办节目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我们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民,要把话筒伸向农民,将镜头对准农业和农村,多反映农民的心声,多展示新时代农民的形象。
真正将农业节目办出“农味”、“农色”。
当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宣传的思路定位要跳出狭隘的农字小圈子,除了农村、农业本身加快发展之外,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城乡如何统筹发展,如何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观念统领现代农业发展,这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也是我们宣传报道的新思路、新方向。
新时代的农民兄弟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黄牛”了,他们有着新的生活内涵和文化诉求。
现在的农民对广播电视节目提供咨讯需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关注粮食市场、
蔬菜市场的走向;在外打工的农民,关心城市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和各项保障措施;青年农民,比较愿意了解一些科技致富信息;老年农民则比较多地关注养老保障、农村医疗服务等待遇改善问题。
因此,关注新事物、捕捉新亮点、抓住新特点、讴歌新生活,这些都是对农节目的源泉所在。
(二)节目形式上的创新改革
要使对农广播电视节目对农民有吸引力就必须在节目内容形式创新上下功夫。
广播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要选择最恰当的节目形式做农业节目。
一是可以采取在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直播的方式。
将广播电视直播车开到田间地头,对农业的“四季歌”和农村喜事新事等等都可尝试现场直播。
二是应当充分发挥话筒的作用,多采用现场声和同期声,以“声”夺人,与农民朋友直接对话交流,将这些真实且亲切自然的对话播出来,农民朋友自然感到可亲可信。
三是可以将农民朋友请进直播间,或现场介绍优良品种,或现场谈种植新方法,或现场讲解病虫害防治经验等等。
四是可以用访谈或讲故事的方式反映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说说他们生活中的新鲜事、趣味事、烦心事。
总之,应当打破固有模式,推陈出新,以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让广播电视节目鲜活起来。
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对节目的内容进行故事化表达,这种表现手法提高了观众收看的兴趣。
在这档节目中,观众看到的是一处处鲜活的农村场景,感受到的是普通农家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难怪农民
们想看、爱看。
2002年,江苏省丰县广播电台曾采制过一档《植物的爱憎情仇》节目,介绍有关植物搭配种植的科学方法,节目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深奥难懂的科技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又形象化,深受听众的好评。
(三)节目内容上的创新改革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在内容上要贴近“三农”,了解农民所想所需所盼,使节目让农民朋友爱听爱看。
一是及时传递政策。
县级广播电视应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农民朋友了解政策,消化政策,帮助农民学会用政策指导生产,保护自身利益。
二是重点传播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经验。
在宣传中应实事求是,不误导农民。
三是注重季节性。
对农宣传应与农业生产季节性相连,要下“及时雨”,不放“马后炮”四是提供多种信息。
传递一些种养、加工、营销等信息,使农民朋友“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不花一分钱就能获得有价值的致富信息。
当前农民普遍关心的政务公开、粮食直补、土地延包、社会养老等问题,县级广播电视都应给予密切关注。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抓好“三农”宣传,对于县级台来说是大有可为的。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每天发生在农民身边的新鲜事,是县级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源泉。
事实表明,对农节目要好看、可看,好听、可听,就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发现和抓住农村生活、农业生产中鲜活的亮点。
这就要求记者、编辑经常深入农村,多了解农村,熟悉农民,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做到选题更贴近农民的
真实生活,反映农民实际需求,还要及时捕捉到农民的闪光点,把握住他们心灵跳动的脉搏,就能写出一篇篇有血有肉感人的好文章,做出农村受众喜欢的好节目
(四)节目的语言要贴心
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的传播方式不应居高临下,不要故作高深,设置过高的接受门槛,要针对农村受众的接受水平,体现节目的大众化、通俗化、趣味性。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和蔼,听起来入耳、入心、贴心。
要多用群众的语言,播讲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变“播”为“说”,语气平和亲切,用农民熟悉的通俗的语言,说平凡人,道平凡事,拉家常话;还要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通俗化,让农民朋友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四、结束语
县级广播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加强对农宣传,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需要,是当地老百姓的需要,也是县级广播电视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要办好对农节目,就要在以农村受众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改进和优化对农节目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使对农节目不断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满足农村受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县级广播电视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要培养对农民的情感,和农民交朋友,从内心深处为农民着想,从农民的根本利益着眼,做出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节目。
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农宣传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三农的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