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信仰”写作指导与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信仰”写作指导与示例材料作文“信仰”写作指导与示例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说:“人总要相信些什么,才不会度日时,跌入未知的黑洞里。”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更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有人说,中国人目前没有信仰,所以速成鸡、毒胶囊、毒生姜才会泛滥; 也有说,中国人目前有明确的信仰,民主、公正、法制、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无数人反复践行; 也有人说,我们正走在寻找信仰的路上⋯⋯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本试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信仰,所以考生只需以“信仰”为话题,紧扣材料的三个观点任选其一作辩证分析,立意均属切合题意。如以第一句为切入点,考生可批判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进而分析其实质与危害,呼唤信仰的回归; 如以第二句为切入点,考生可讴歌信仰的力量,呼唤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社会,发现生活的美; 如以第三句为切入点,考生可采取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信仰的状况,即既没有丧失,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同时,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

【推荐素材】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

——(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契诃夫

屠呦呦PK黄晓明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成果拯救了、拯救着、还会拯救无数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9日,演员黄晓明在上海举办结婚仪式。媒体报道,这场盛大婚礼席开了上百桌,来了“大半个娱乐圈”,堵了市中心的半条延安中路。

当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的婚礼,铺天盖地的全是他的消息的时候,关于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很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于是有网友评论: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近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颁奖典礼都要隆重的时候。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

当黄晓明挥金如土,婚礼奢华,费用达两亿的时候,而诺奖得主屠呦呦呕

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报告,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却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哪些就业因素阻挡了优秀人才回国?民调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71.4%的留学生

认为薪酬待遇比国外低。

【运用点拨】无论是“什么是成功的象征”的调查结果,还是优秀人才不回国的原因,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钱”是这个社会的信仰!

【佳作展台】

点亮信仰的天空

张思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民族复兴,文化繁荣。我的中国梦是让中华民族在物质日益繁复的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呵护自己的文化之根,实现精神世界的繁荣。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不可能绵延不息,没有信仰的国家即使物质充盈也会因精神世界的干涸而断流,没有信仰的社会注定是一盘散沙。

信仰!我们的信仰正在丢失!十年来,城市里的人都在找东西,找稳定工作,找廉价房子,找安全食品,找不知身在何处的自己。他们东奔西走,却始终说不清到底在找些什么。高楼大厦簇拥在一起,绚烂的灯光下,是越来越多人心的荒芜。

村庄里的人一直在丢东西,丢了锄头,丢了石林的木楼,丢了渔舟悠扬的歌声。他们将传统的生活变卖给现代的繁华,那依江傍水的树林,那一家人在场院其乐融融的场景,那飘荡在山头的炊烟都已不见了。远方游子心念的那个故乡呢,只能在记忆里长存。

有一句戏言:唐朝在日本,明朝在韩国,民国在台湾。在古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儒家思想逐渐普及。举国上下,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信仰的源泉,强健着民族的根基,使其高傲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文字传承了下来,这能证明中华文化绵延不息,但人们心中信仰的光辉开始黯淡。我想起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岁月,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以拯救民族危亡、复兴中华为信仰,最终雪洗百年国耻。那时的精神如今已四分五裂,中华文明正逐渐失去自己。我们不能容忍前面那句戏言,我们要照亮信仰的星空,实现民族复兴之梦。

当看见老人倒地,我们会犹豫:要不要去扶?“彭宇案”的阴影还存在于每个人心里。政府官员贪污钱财,公款私用,对于此,民怨载道。商家企业,唯利是图,“毒胶囊”“地沟油”“塑化剂”一次次刺痛消费者的心。这是道德与欺诈,廉政与腐败,诚信与诓骗之间的博弈,这是信仰与社会现实的摩擦。当人心丢失了信仰,社会就开始浮躁,道德就开始沦落。

一句“你幸福吗?”问倒了无数中国人,有的人欲掩饰内心对幸福的焦虑,刻意使用其他的回答。实际上,归根到底还是信仰的缺失。有许多人内心缺乏信仰的滋养,正被现实折磨。信仰可以教会我们怎样才能过上内心想要的生活。精神世界富足了,内心就不会焦虑了,幸福的报春鸟就会翩然而至。

信仰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在神话传说的奇幻中,在京剧古曲的弹唱中,在汉字的那一点、一撇、一捺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信

仰的深刻。

《舌尖上的中国》引人遐思,各种各样的佳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民以食为天”的最好诠释。中国是农耕社会,一直以来承蒙天地自然的礼遇,“吃”也成为了信仰之一。古代皇帝的“满汉全席”,乃天下美食之盛景。正是由于对“吃” 的讲究,对“民以食为天”的深切信仰,我们才造就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共餐制”是我们国家“吃”的传统方式,其中也充满了信仰内涵。“共餐”即共同享有; “奉菜”是互相施予,相互帮助; “谈笑风生”是友好交流,以和为贵。这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区别。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洋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