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政治学的
角度考察, 党和政府执

众 政 党 公共 权力
政是人民委
托授权。
个人与公共权力的解释,无非是两种:
1、神权政治——民众是公共权力的接受对象,公共 权力施于民众,逆来顺受。
2、民主政治——民众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民众交出
一部分公共权力,授权于公共权力机关,共产党执政
是人民授权。党和政府是民众使用公共权力之手的延 伸。
四、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宪政体制及决定和影 响中国公共管理体制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宪政体制
• 研究中国公共管理,必须把握它在一 个什么宪政环境下进行的。因为公共 管理的一切组织设计、制度安排、行 为过程、结果评定,无不受宪政体制 的制约。 • 在理念层次上,宪政至少包含民主、 法制和公民权利三要素。其中民主是 宪法的基础,法制是重要保障,公民 权利保障则是宪法的目的。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 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社会行为主体及 其组成的网络化结构,为了最大限度 地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广泛运用公 私领域提供的各种方法和方式,在公 众参与、参加及制约下对社会公共事 务所实施的管理活动。
管理和行政 • 管理二字连用,一般是指在权限的范 围内,对事物进行处理、条理或整理 之意。 • 行政二字连用,即指把“政务”(实 为统治之事)推行开来。(即政府推 行政务)
二、公共管理的本质追求与对象
(一)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本质追求 • 公共利益的内涵 • 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地域共同体多 数成员普遍密切相关的社会需求或要 求。
对公共利益这一定义的理解,需要 作如下说明:
• 第一,公共利益首先是一定地域的社 会共同体的共同利益。 • 第二,公共利益的客观属性是其“公 共性”。 • 第三,共利益的主体是社会公众。 • 第四,公共利益与政府的相关性。 • 第五,公共利益体现着公平、公正、 公开等公共价值。
人部门等。
(二)公共管理主体责任
• 1、公共管理与公共责任 • 公共责任应当是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 理活动的责任状态与责任后果的统一。 公共责任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公共 责任主体、公共责任内容、公共责任 客体或对象。
公共责任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
• 公共责任主体、公共责任内容、公共 责任客体或对象。 • 对于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来说, 公共责任既有共向点(追求和实现公 共利益的责任),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wenku.baidu.com
2、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的治理危机与治 理思维的创新
• 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的 弊端主要集中在政府自身理性与结构 的缺陷。
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 (1)政府及其官员虽然只有追求公共利益的一面, 但客观上也存在自利性成分。政府及其官员的自 利性往往导致寻租与腐败、贪污受贿、权力滥 用.以及根据自己的自主性人为地漠视某些公共 需求信息或故意制造虚假的公共性息,使公共利 益扭曲和异化 • (2)政府也并非“全知全能”,如同“市场失败” 一样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共需求得不到有 效显示或有效认定.常常出现与社会需求不—致 的供给。 • (3)由于缺乏相应的竞争和外部压力、公共产品与 公共服务投人与产出的分离性及对结果衡量和约 束(包括代议制约束与公民约束)的困难性,政府 部门及其官员存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足,导致 公共责任精神匮乏。
公共性
公共性,指的是一种 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 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 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公共性问题是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 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
• 1、公共性问题的探讨或解决有助于公 共管理理论的构建 • 2、研究公共性问题有利于深入研究行 政管理深层次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问题,有利于形成行政观、政府观、发展 观,它对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是长期的、 制度性的、根本性的影响。 • 3、从行政哲学层面,关注和审视公共 性问题,确立行政的公共价值观 ,对于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 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政府中心论者站在政府与社会不一致的人 性观和集体理性假设的基础上认为:
• 政府是“善”和“公益” 的化身, 要对无知、盲动和自私的个体损害公 共利益的行为加以限制;政府的责任 是最大限度的为社会谋求“善”和 “公益”;政府应尽量扩大介入私人 社会的范围和程度,垄断更多的公共 事务。
现实中,政府对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干预以及 政治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确立是从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 • 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对这一进程的发 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他们促成了政府干预 的合法化。 •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普 遍建立了彻底的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 制,政府不仅自上而下、一统到底包揽了 一切公共事务,而且还以单位制为核心来 配置一切权力、资源和社会福利。 • 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凯恩斯理论,在二战后 普遍建立了政府干预体系,建立了完善的 福利经济体系,个体生活从“摇篮到坟 墓”,无不受政府活动的影响。
自由主义者和政府主义者都是政府 垄断模式的倡导者,有所不同的是:
• 自由主义者站在“经济人”假设与个 人理性计算的立场上认为:个人利益 优先,私人事务自主,是社会运行的 基本动力;为防止私人的自我利益的 追逐而导致社会秩序冲突,需要政府 对“必要的邪恶作出制度安排”;为 防止自利性的政府滥用职权,必须限 制政府,“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 府”。
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 1、传统管理方式――政府垄断 • 公共事务的传统治理方式,是政府垄 断一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并采 取由政府统揽与直接生产的方式。 • 这种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在于:一是 把政府看作是私人利益冲突的必要协调者 或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二是公共产品与公 共服务如果采取私人生产方式,难以解决 消费中的“搭便车”行为以及供给不足等 问题,客观上需要求助于政府。
国家安全 • 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以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否充分为标准 • 公共设施
• 公用事业-水、电、煤气、公交、排污
公共性
2、意指公平的、公正的、正义的。
Public相对于private而言,公共 领域称为公域,私人领域称为私 域。
根据公共性的两层含义,我们重点讨论一下 关于权力的公共性问题
利益追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 利益追求的合理性:追求自身的利益,是 人性的本能。

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由于人们把利益往往看作是一个伦 理的范畴,同时歪曲地理解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认为集体主义 就是要消灭个人主义。其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反对个人利 益;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观告诉我们:“人们奋斗所 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对于现实中的人来说,“他 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人类社会所有关系归根结底是利益关系, 把人和社会联系起来的惟—纽带是“需要和私人利益”。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主体 公共行政:政府
客体
国家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 部事务 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党、人大、 政府、政协、司法组织、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NGO组织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
手段
公共行政:行政权力 (授予权、许可权、执行权)
方式 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公共权力
政治、经济、 法律
(二)公共管理的特性
(1)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国家和社会的 公共事务 (2)公共管理主体的广泛性 (3)公共管理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宗旨 (4)公共管理过程的民主化 (5)公共性与管理性的有机统一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主要区别:
• 第一,管理的主体己多元化,它不再是政府“只 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格局。 • 第二.由于多元管理主体的出现以及它们在管理 中纳紧密关系,已经形成了一个管理网络。 • 第三,把“行政”演绎为“管理”,工作范围就 会更广,管的事务就更具体,更复杂,因而也就 能更方便地借鉴私营部门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方法, 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领域; • 第四,它使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乃至参加公共 事务的管理活动,甚至是实行公民自治,从而使 民主突破了“代议”的局限.得到了更好地落实; • 第五,随着权力的分散化,公共责任也相应地分 仪于社会各个公共权力主体,所谓有其权必有其 责,因而公民的监督视点也要相应实现分散化。
在中国,民主、法制和公民权利三要素及其 关系的固定化,是通过以下的政治制度并以宪 法的方式固定下来的公共管理的宪政体制:
公共管理的本质追求:
• 追求一定地域共同体多数成员普遍密 切相关的社会需求或要求的利益,追 求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 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 性的公共利益。
(二)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对象
• 公共事务即公共领域的事务,它与一定地 域共同体多数成员利益普遍相关,如公共 安全、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共 事务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其成本由社会共 同承担、收益由社会共同享有,因而应出 按照民主原则组成的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 以“国家”或“社会”的名义采取集体行 动加以处理。
2、公共管理的其他社会行为主体
• 以政府为核心、非政府公共组织为重 要组成部分、在私人组织和公民广泛 参与和参加下的公共事务治理主体及 共组成的网络结构。
公共管理的其它主体
第三部门( NGO组织)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
政党、人大、 司法部门、政协
会中介组织、民间公益组
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作为公共管理参与者的私
从社会现实上分析:
• 当代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 一方面是公民对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需求 的不断增加和需求形式的多样化,全球化 与信息化浪潮也不断催生新的公共领域和 公共问题;另一方面是政府规模日趋膨胀、 官僚制的无能为力,导致政府的财政危机、 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种种危机直接导致 了20世纪晚期“反国家主义”狂潮的出现, 并加剧了社会公共生活的整体性危机。
2、政府的公共责任及其实现机制
• • • • • • • • • • • 政府公共责任的主要内容: 第一,法律责任。 第二,政治责任。 第三,行政责任。 第四,道德责任。 政府公共责任的实现机制: 第一,法律机制。 第二,政治机制。 第三,行政机制。 第四,道德机制。 第五,市场机制。
3、非政府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责 任及其实现机制
• 从抽象意义上看,非政府公共管理主体 的公共责任主要包括: • (1)法律责任(2)职业责任(3)道德责任 (4)财务责任(5)公开责任(6)民主责任。 (7)公正责任。 • 非政府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责任的实 现机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法律约束。 (2)政府监管。 (3)竞争机制。 (4)舆论监 督。 (5)自律机制。
• 1、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政府 •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这是因为 (1)政府的目的和功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这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2)政府作为共同体利益的代表者,对公共事 务的治理承担最终责任。 (3)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在多元主体中的 地位并不是一样的,政府承担着公共事务 “元治理”的角色。
公共管理基本理论
主讲人: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云南行政学院 教 授 欧黎明
导言:值得认真商讨的重要概念
•关于公共性
公共性
• Public • 1、意指多个人的、大多数人共有的、 共同的属性和特征。 • 公共需要 • 公共问题 • 公共秩序 • 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
公共性
• 医疗卫生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 掀起了一股全球性、持续性的公共行政 改革浪潮: • 这场改革是对“公私”二元分离关系 的超越,即对公民身份、政府角色与 功能、政府与公民的社会关系、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的再认识,探索公共事 务多元治理、多种制度安排的解决之 道。
三、公共管理主体及其责任
(一)公共管理主体及其分类
利益追求的合法性:
•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和理性的选择,如果不 能得到制度和法律意义上的承认和保护, 也将难以实现。因此,只有在市场经济时 代,人们利益追求的合理性才能得到普通 承认;只有在保护公民权利的时代,人们 对利益追求的合法件才能得到确立;只有 社会具备对政府权力进行限制和有效制约 的宪政制度安排,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 与合法性才能得到最终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