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绪论检验技术专业汇总讲解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检验绪论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检验绪论ppt课件
5. Wright(1902)、Giemsa(1902)、Jenner(1899)、 Leishman(1901)和MacNeqal(1922)对Romanowsky混合物 染色剂做了改进
6. Romanowsky型混合物染色剂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直到现在 其基本配方仍被广泛使用,这一混合染色剂由甲基蓝、伊红和 天青组成,依据染色后细胞的大小、形状及色彩深浅进行鉴别
始人之一、著名的血液学家、医学教育家。多年致力于临 床医学和血液学研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学 研究所(天津输血及血液研究所);重视医学教育,积极 参与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主编有《邓家栋临床血液 学》、《内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临床血液学》 及其他医学专著
15
王振义(1924.11.30- ),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 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他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 之一,其主编的《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在引领 中国血液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方面具有极高价值。 在医学上的最主要贡献还有首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
20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及特点 (一)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21
原发性血液病:是指原发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并以血液学异常为主 要表现的疾病,多有其独特的血液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红细胞疾病
原发性血液病
白细胞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病)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继发性血液病 (继发性血液异常)
继发性血液病(继发性血液异常):是其他器官或组织的病变,通过 某些机制累及血液和造血组织而出现血液异常,其转归常取决于原发 疾患。此外,外科手术、严重创伤及药物治疗等也可引起血液学异常

《血液学检测》课件

《血液学检测》课件

05
血液学检测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型血液学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血液中的 DNA和RNA进行检测,有助于发 现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达,为疾病
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液体活检技术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循 环肿瘤细胞等生物标志物,实现早 期发现和监测肿瘤,提高治疗效果 。
免疫检测技术
现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血液学检测已经从细胞水 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
血液学检测的分类
按检测项目分类
可以分为血常规检测、血生化检测、 免疫学检测、血液流变学检测等。
按检测方法分类
可以分为手工检测和自动化检测。手 工检测包括玻璃棒法、涂片法和血滴 法等,自动化检测包括血液分析仪、 血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等。
异常指标提示
对异常指标进行标注和简要说 明。
血液学检测报告的判读与分析
异常指标分析
对异常指标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患者病情和其他检 查结果,判断可能的病因 和疾病类型。
诊断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 性的诊断建议,如进一步 检查、治疗等。
注意事项
提醒医生在解读报告时需 要注意的事项,如指标的 动态变化、仪器误差等。
感染性疾病的血液学检测
总结词
血液学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检测,判断感染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血液学检测通过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同时,通过对病原体的检测,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4
血液学检测的解读与报告
血液学检测结果的解读

血液学一般检验(绪论、第一章)PPT

血液学一般检验(绪论、第一章)PPT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出血和血栓性疾病。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功能检测
除了计数,还需要检测血小板的功能,如聚集、释放等,以评估止血和血栓形成 的风险。
血沉测定
• 血沉测定:血沉是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用于评估炎症、 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活动程度。正常值范围男性为0~15mm/h, 女性为0~20mm/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液一般检验的临床意义
协助诊断
监测病情
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医 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协助 其对疾病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
通过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动态监测,医生可 以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为调整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预后
指导用药
某些血液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 度和预后情况,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风 险评估和预后判断。
注意事项
采集血液样本时应避免剧 烈运动、情绪激动和进食, 同时应确保采血器具的清 洁和干燥。
血液标本的处理与保存
分离血清或血浆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一 段时间后,离心分离出血 清或血浆,用于后续的检 验项目。
保存方式
将分离出的血清或血浆保 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密 封好,存放在2-8℃的冰箱 中,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保存中的质量控制
定期检查血液样本的保存温度和时间,确保样本质量稳定可靠。
04
第三章 血液一般检验的指标与检测
方法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红细胞增 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范围为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4.5×10^12/L。

临床血液学检验 绪论

临床血液学检验 绪论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
绪论
要点1
一、概念
1.血液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等。

2.临床血液学
临床血液学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检验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要点2
二、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1.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通过血管循环全身,各种组织都与血液密切接触。

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可以反映在血液变化中,血液系统疾病也可影响其他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2.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血液学检验的检验医师和检验技师应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疾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试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试验;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具有一定程度血液病的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

第1页。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复习精讲.doc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复习精讲.doc

复习精讲复习精讲造血检验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第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第五章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红细胞疾病与检验第七章贫血及其细胞学检验白细胞疾病与检验第八章白血病概述第九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第十一章慢性白血病第十二章特殊类型白血病第十三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四章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五章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六章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七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第十八章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检验第十九章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第二十章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基本方法第二十一章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第二十二章血栓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第二十三章抗栓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造血检验一、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三、血细胞化学染色一、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

1.胚胎期造血中胚叶(卵黄囊、血岛)肝脏骨髓2.出生后造血骨髓(全能、脂肪化规律)淋巴器官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5.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1.骨髄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诊断、协助诊断、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2.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凝血因子缺陷)3.骨髓标本的采集髂骨后上棘为首选的穿刺部位4.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痛感;骨髓小粒和脂肪滴;骨髓特有细胞;杆核/分叶大于血片5.骨髓涂片检查低倍镜: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五级)油镜:200~500个细胞6.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诊断意见:肯定;支持;排除;可疑;描述7.正常血细胞形态学(Wright染色)(1)红细胞系统形态特点(2)粒细胞系统形态粒细胞系统形态特点:(3)单核细胞系统形态特点(4)淋巴细胞系统形态特点(5)浆细胞系统形态特点(6)巨核细胞系统形态特点三、血细胞化学染色1.过氧化酶染色(peroxidase,POX)2.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acid-Schiffreaction,PAS)3.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icalkalinephosphatase,NAP)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naphtholAS-Dchloroacetateesterase,NAS-DCE)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naphtholacetateesterase,α-NAE)6.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α-naphtholbutyrateesterase,α-NBE)7.酸性磷酸酶染色(acidphosphatase,ACP)8.铁染色(ferricstain)酯酶的分类三种常用细胞化学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中的应用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部分临床意义红细胞疾病与检验一、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二、缺铁性贫血三、巨幼细胞贫血四、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五、溶血性贫血一、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1.确定有无贫血根据RBC、Hb和Hct确定。

检验专业血液学血液绪论 ppt课件

检验专业血液学血液绪论  ppt课件
3.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 刘志洁 黄文源主 编 科学出版社
4.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王霄霞主编 人 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网址:
——丁香园 ——Medline ——检验医学网 福建医大网站的首页→课程信息化平台
绪论
专业主要学习内容
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及名称

《 《 《 《 《 《 《 《《 《

临 临 临 临 临 临 临 分遗 流

床 床 床 床 床 床 床 子传 行

生 微 免 血 输 实 寄 生学 病

物 生 疫 液 血 验 生 物学 学

化 物 学 学 与 室 虫 学》 》

学 学与 与 检 管 与 检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
血液学理论---基础 检验医学实验方法---手段
创建的一个
理论-检验-疾病 紧密联系新体系
临床血液病---工作对象
二、教材使用 教学内容
教材及其使用
理论教材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许文荣、王建中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 2012年出版
血液学(hematology):
是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



血遗血实



液传液验



免血流血



疫液变液



学学学学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
是以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 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 性血液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 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临 床学科。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血液学检验 讲义 16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血液学检验 讲义 16

第十六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大纲要点>一、概述*二、实验诊断1.血象2.骨髓象*3.细胞化学染色*4.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一、概述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简称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和组织中出现形态异常的恶性组织细胞的灶性增生,常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的现象。

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黄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

病程较短,多在半年内死亡。

二、实验诊断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是本病的典型血象表现。

2.骨髓象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是本病的最重要特征。

这类细胞呈多少不一的散在或成堆分布,由于病变分布不均,故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恶性组织细胞按形态学特征,可归纳为下列五型: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和吞噬性组织细胞。

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中的异常组织细胞 A.B.吞噬型组织细胞C.异常组织细胞D.E.多核巨组织细胞3.细胞化学染色恶组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染色正常单核细胞异常单核细胞恶组细胞过氧化物酶++0~+0碱性磷酸酶0 0 0酸性磷酸酶++++++++糖原(PAS)+~++(弥散)+~++(弥散)0~+(弥散)苏丹黑B ++±0 β葡萄糖醛酸酶+±0注:“0”为无反应,±为可疑,+~++为弱阳性,+++~++++为强阳性。

4.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鉴别对恶性组织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是A.淋巴样组织细胞B.单核样组织细胞C.多核巨细胞D.幼稚细胞E.吞噬性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对恶性组织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是多核巨细胞。

血液学检验 绪论 检验技术专业

血液学检验 绪论 检验技术专业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研究
近年来发现血小板颗粒(PMP)
Page 8
临床血液学检验近年来新进展
20世纪50年代 简陋:一台显微镜、几支吸血管、一块血细胞
计数板、一个目视比色计加上一些玻璃片、染色液等,就是血液学检 验的全部“家当”。
全血细胞计数(CBC)及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红细胞病理相关分析:Wiliams血液学第6版将红细胞形态分
Page 15
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 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原始细胞、幼 稚细胞和成熟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 多向分化两个基本特征
Page 15
血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结果。造血 系统不断生成新的细胞以替代衰老退变的细胞, 维持体内各类细胞数量的相对恒定 造血调控是造血的基础研究,对于阐明造血机 制以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分析等 发挥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造 血微环境及造血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相互作用,骨 髓细胞构造的贴壁细胞层对造血都有调控作用
第一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胚胎期造血器官及造血特点;造血微环境 的概念及组成;造血干细胞的概念、基本特征;血 细胞生长发育阶段及过程。 2.熟悉:髓外造血的概念及特征;造血祖细胞的概 念、基本特征;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概念;造血细胞 的临床应用。 3.了解: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造血因子调控 ;细胞凋亡与自嗜。
(二)肝脏造血
造血特点
2.脾造血 (人胚5周~出生后)首先产生红细胞,以后产 生粒细胞,5个月可以形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出生后只 产生淋巴细胞。 3.胸腺造血 (人胚6周~7周)形成淋巴细胞,也可产生红 细胞和粒细胞。 4.淋巴结造血 (人胚7周~出生后)终生形成淋巴细胞和 浆细胞。

血液学检验重点

血液学检验重点

血液学检验重点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检验血液样本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用于诊断、监测和评估疾病的状态。

血液学检验包括血细胞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测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血液学检验的一些重点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血细胞分析血细胞分析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常见的一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形态学评估以及相关功能测试。

其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的关键指标。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可以反映炎症、感染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的指标。

二、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是通过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的各种生化参数来评估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器官状态。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和血糖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肝炎、肾病、心肌损伤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例如,AST和ALT是常用的评估肝功能的指标,血尿素氮和肌酐则是评估肾功能的关键指标。

三、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是评估机体出血和凝血功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出血和凝血异常的类型和原因。

例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而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增高可能与抗凝药物治疗相关。

四、其他血液学检验指标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测,血液学检验还涉及其他一些指标的评估。

例如,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指标,血沉是评估非特异性炎症和感染的指标,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

这些指标能提供更多关于疾病状态和机体功能的信息,对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血液学检验涵盖了血细胞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测和其他相关指标的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学检验结果仅作为一个辅助诊断依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血液学检验讲稿

血液学检验讲稿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第一节血液学概述一、血液学(h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研究对象:血液和造血组织(如骨髓)。

研究内容:1、血细胞形态学:血液骨髓有形成分形态。

2、血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来源、增殖分化的功能。

3、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

4、血液免疫学:研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

6、血液流变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

7、实验血液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

二、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主要研究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重点研究血细胞(如白血病)、造血组织(如再障)、出血倾向(如血友病)和血栓栓塞(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措施等。

三、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ic examinations)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是临床和实验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医学应用科学。

近20年来,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全面推动了血液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使认识和诊断疾病从原来的细胞水平上升到亚细胞,到目前的分子水平。

本课程主要学习血液和骨髓中血细胞形态学和各种血液病的细胞学诊断,以及溶血、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病理和生理和实验室诊断与治疗监测的方法。

第二节血液学发展史历史:1616年:Harvey发现人体血液循环;1590年:Jansen发现显微镜;1673年:Leeuwwonhook发现RBC;1749年:发现WBC;1842年:Donne发现Pt;1852~1878年:Vievordt、Gramer govers发明血细胞计数、Hb测定。

【正式版】血液学检验课件绪论PPT资料

【正式版】血液学检验课件绪论PPT资料
▪ 60年代 发现单核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依靠于 胞内大量存在的溶酶体
▪ 1976年 提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
3.对淋巴细胞的认识
▪ 1959年以后发现,淋巴细胞受到丝裂原和抗原刺激 后又转化为抗原(免疫母细胞),并能继续进行有 丝分裂和增殖。
▪ 近年来更加明确了淋巴细胞分工的复杂性: B细胞产生抗体,并且在受抗原刺激后转化成浆细胞 ,浆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
▪ (二)白细胞的认识 1.对粒细胞的认识
▪ 1892~1930年 已知粒细胞具有趋化、吞噬和杀 菌作用
▪ 1986年 该杀菌作用依赖于细胞内过氧化物酶 ▪ 1949年 已知嗜酸颗粒会转变为夏科-莱登晶体 ▪ 近年来得知 嗜碱颗粒成分(如组胺等)与过敏反
应有关
2.对单核细胞的认识
▪ 1910年 有报道单核细胞不但能吞噬一般细菌, 而且能吞噬较难杀灭细菌(如结合杆菌、麻风杆 菌),也能吞噬较大的真菌和寄生虫。被称为“ 打扫战场的清道夫”。
take it eas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临床血液学检验和临床的关系
▪ 临床血液学检验和临床密切联系, ▪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不仅能够正确掌握检验
的基础知识,检验基本技能,还应具备一 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才能 较为准确的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一)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 血液通过血管循环全身,各种组织都与血 液密切接触。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可以反映 在血液变化中,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影响 其他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二、临床血液学检验和临床的关系 被称为“打扫战场的清道夫”。
▪ 白细胞减少有时提示发生伤寒杆菌和某些病 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hematology)范畴,又是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的一个分支,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第二部分)第一章绪论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yexaminations)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2。

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

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4.血岛:人胚第二周末时,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是一些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聚集成团,成为血岛。

5.妊娠月数造血部位图(记住)出生前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卵子受精后逐渐分为内、中、外三个胚层,造血细胞均发生于中胚层;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可将出生前造血分为三个阶段。

①卵黄囊造血期最早,人胚第2周末;主要生成RBC(第3周开始),肯定不生成Lc,粒c 不确定。

第一代幼稚RBC,第二代幼稚RBC。

②肝造血期肝脏造血9—24周,肝造血的干细胞是由卵黄囊迁移来的;以RBC为主,肯定不生成Lc,有粒c,巨核c。

脾脏造血始于第3个月;早期以RBC和粒c为主,第5个月有Lc生成,出生后成为终生制造Lc的场所。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CD分子),白血病类的“恶变”细胞,FAB分类法转变为WHO的 MICM模式。

• 血栓与止血相关分析: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第二章 血液学和临床的关系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病合并 非血液系疾病
非血液系统疾病 合并血液病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巨幼细胞性贫血 轻型血友病 多发性骨髓瘤 皮肤性淋巴瘤
呼吸疾病-红细胞增高 消化疾病-贫血 感染-白细胞增高 临床疾病-DIC
急性大失血-输血 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 血小板重度减少 -血小板
第二章 血液学和临床的关系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
利用多种检验技术对血液学 异常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观 察,推动和促进血液学与临 床血液学发展和提高。
• • • • 血细胞认识 血栓与止血的认识 骨髓干细胞与造血调控的认识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
血细胞认识
• • • • • • • 显微镜 列文.虎克 1673-1677 红细胞 1673年 Leeuwenhoek 白细胞 1749年 Senac 血小板 1842年 Donne Wright、Giemsa染色 1902年 骨髓穿刺术 1929年 Coulter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1953年
第一章 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 血液学(hematology) •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 • 临床血液学检验( 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 ):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
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 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 临床分支学科。
• 20世纪50年代 简陋:一台显微镜、几支吸血管、一块血细胞

医学病理知识专题:血液学检验PPT资料

医学病理知识专题:血液学检验PPT资料

各类贫血。
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九页。
五、RBC平均 指数 (píngjūn)
医学 PPT
第四十页,共九十九页。
【参考值】
医学 PPT
手工(shǒugōng)法:MCV 80~92fl;MCH 27~31pg;MCHC 320~360g/L;
血液分析仪法:MCV 80~100fl;MCH 27~34pg; MCHC 320~360g/L。
• 【临床意义】
• • 1、生理性变化
• 年龄与性别(xìngbié)的差异:
• 精神因素:
• 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
• 气压降低:
• 妊娠中、后期,6个月~2岁的婴幼儿,老年 • 人。
第七页,共九十九页。
医学 PPT
• 2、病理性变化

• 〔1〕、RBC和Hb减少:贫血〔单 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 蛋白(xuèhóng dànbái)量及血细胞比 容低于参考值下限,通常称为贫 血〕,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外周血单 位体积RBC减少,即为病理性贫血。
第十页,共九十九页。
医学 PPT
二、血红蛋白(xuèhóng dànbái) 测定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或 HGB〕
第十一页,共九十九页。
医学 PPT
Hb的代谢
RBC衰老(shuāilǎo)破坏后释放出的Hb分子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降解为铁、 珠蛋白和胆色素。铁进入铁代谢池供机体重新利用;珠蛋白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 氨基酸循环;胆色素经肝脏代谢后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理现象。多见于溶贫、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骨纤、脾
切除术后。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九页。
医学 PPT
•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pínxuè)、巨幼细胞贫血(pínxuè)、铅中毒及白血病。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资料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资料

【血液学检验】知识点整理(一)粒细胞系统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特异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10~14μm,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非特异颗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0
造血干细胞与造血调控
✓1896年细胞生物学家Wilson在他的著作中用到了“干细 胞”这一术语 ✓1981年Evans和Martin首次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离 出胚胎干细胞,并成功用于体外培养 ✓20世纪初提出了造血干细胞的概念,知道60年代初, Tills等用致死量放射线照射实验小鼠进行骨髓移植,发现 了造血干细胞 ✓1984年,Civin首先提出表达CD34抗原的细胞就是造血 干细胞 ✓1979年,体外成功培养人造血祖细胞 ✓1990年,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之类的遗传 性疾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性转换为Rh阴性
Page 6
白细胞的认识
Page 10
白细胞的认识
1892~1930年已知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 1910年报道单核细胞为“打扫战场的清道夫”,1976
年之后称之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959年发现淋巴细胞可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并能有丝分
裂和增殖,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转化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Page 7
血小板的认识
Page 10
血小板的认识
1842年发现了血小板,40年后了解到它有止血和修复 血管的作用,1923年发现其黏附和聚集功能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研究
近年来发现血小板颗粒(PMP)
Page 8
临床血液学检验近年来新进展
20世纪50年代 简陋:一台显微镜、几支吸血管、一块血细胞
一血液学概述
血细胞形态学 血细胞生理学
血液生化学 血液免疫学
血液学
血液遗传学 血液流变学 实验血液学
新的领域:血细胞生物学和血液分子生物
学等
Page 2
二血液学发展史
血细胞的发展史 血栓与止血的发展史
Page 3
血细胞发展史
➢关于血液我国最早在《黄帝内经》即有 记载,国外在公元前3~4世纪也有人提及
血栓与止血相关分析: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
血发展史
2000年以前,犹太人记载了血友病 20世纪50年代后对凝血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 60年代凝血机制的“瀑布学说”得到公认 70年代发现新的凝血与纤溶相关因子 80年代开展对纤维连接蛋白等黏附分子的研 究 90年代至今对之前的深入研究,完善并修整瀑布学 说,拓宽了血栓与止血的研究领域 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等在血 栓形成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显微镜问世,使 人们认识到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9世纪中后期血细胞计数方法的发明和 改善,红细胞来源于骨髓及血细胞染色方 法的建立是血液学进入形态学研究阶段
➢1900年红细胞ABO血型系统的确立开创了
输血领域
Page 5
➢1945年Coombs建立了抗人球蛋白试验, 对免疫血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证实镰状细胞性贫血是血红蛋白 结构异常而提出“分子病”,使血液学进 入分子水平
血液学检验
绪论
学习要点
1.熟悉血液学、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 验的概念 2.掌握血液学与检验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3.了解血液学的发展史 4.了解血液学与检验的新进展
绪论
一 血液学概述
Page 3
一 血液学概述
血液学(hematology)是以血液和造血 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独立分支学 科。
(一)血液学与临床
1.血液病合并非血液系统疾病
巨幼细胞性贫血刻可因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而 就诊于神经科和消化科
骨髓瘤可因肾衰竭就诊于肾内科,也可因骨痛或神 经痛就诊于骨科和神经科 白血病可因出血等多种皮肤表现由皮肤科医师发现
Page 15
2.非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病
•红细胞异常增高可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见于某 些肿瘤,如脑肿瘤,肾肿瘤等
Page 2
一 血液学概述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起源于 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 的继发性血液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 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
血液学检验(hematologic laboratory science) 是以检验方法为手段,分析和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 的病理变化,阐述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协助 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检测的一门学科。
•贫血可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肝炎、自身免 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全身衰竭等
•白细胞增高可见于绝大多数的感染,显著增高时可 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Page 15
血液制品的应用
临床上根据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血液成分,如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清蛋白,球蛋白,凝血蛋白 等进行输注来挽救生命和特效治疗 临床输血液制品也可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性 疾病,应引起注意
计数板、一个目视比色计加上一些玻璃片、染色液等,就是血液学检 验的全部“家当”。
全血细胞计数(CBC)及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红细胞病理相关分析:Wiliams血液学第6版将红细胞形态分
为12类,17种。
白细胞病理相关分析:流式细胞分析仪,细胞分化抗原
(CD分子),白血病类的“恶变”细胞,FAB分类法转变为WHO的 MICM模式。
1871~1876年发现红细胞具有 携氧能力,且参与组织的呼吸
作用
20世纪20年代发现红细胞的体外 保存需葡萄糖, 30年代用于体外保存血液,
红细胞发展史 40年代逐渐建立血库
1946肯定红细胞寿命120天左右, 1959年以后对红细胞的糖代谢
有全面了解
20世纪80年代将A型、B型转化 为O型血初步取得成功,并将Rh阳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造 血微环境及造血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相互作用,骨 髓细胞构造的贴壁细胞层对造血都有调控作用
Page 15
三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分析血液学和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 简述非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病的概念 解释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阐述血液学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Page 12
Page 15
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 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原始细胞、幼 稚细胞和成熟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 多向分化两个基本特征
Page 15
血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结果。造血 系统不断生成新的细胞以替代衰老退变的细胞, 维持体内各类细胞数量的相对恒定
造血调控是造血的基础研究,对于阐明造血机 制以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分析等 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