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选地
1、要选择土层深厚(40公分以上),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地势较平坦,水源方便充足,无内涝的地块。

2、选择PH5.5~8.0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或沙壤土。

3、马铃薯要尽量避免重茬,尽量避免与茄科作物(西红柿、茄子等)和根茎类作物(甜菜等)连作。

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是马铃薯的良好前茬。

(二)整地
选定的地块要进行深翻(以夏秋翻为最好),深度要达到30-35厘米左右。

翻后施肥耙平(顺翻横耙或对角把),做到地平、土细、上实下虚,疏松保墒,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选种
1、根据种植目的,依据市场的需求、价格,选择种植不同的马铃薯品种。

目前北方种植的主要马铃薯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克新一号、夏波蒂、底西瑞。

2、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当地的种植习惯与种植方式,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3、选择真正脱毒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原种或一级种薯作种薯。

(四)切种
播前10天左右种薯出窖。

播前2-3天切种。

切块40-50克,机播以近正方形为好。

切刀用75%的酒精或0.4%的高锰酸钾液认真消
毒。

切后及时拌种。

方法是:10000公斤薯块用3公斤78%科博加5公斤70%甲基托布津(或5公斤50%多菌灵)加100公斤滑石粉均匀拌种。

为预防早期低温冷害,促进根系发育,可用30毫升海绿素拌150公斤种薯。

装网袋后小垜防雨通风。

切种薯严把消毒关,防止细菌感染。

(五)播种
1、播种时间:土壤10公分深处温度6-8度(固阳地区4月28--5月10日)为最佳播期。

2、播种深度:种子播在地平面下8-10公分处为宜,覆土13-15公分为宜。

土壤湿度大和膜下滴灌可适当浅播。

3、播种密度:根据品种和用途决定,商品薯每亩3200-3500珠左右,种薯5000珠左右。

4、播种方法:90公分大垄单行密植或90公分大垄双行小行距40公分地膜种植。

(六)施肥
1、施肥原则
按照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底肥和追肥相结合,大、中量元素肥和微量元素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全营养施肥。

2、施肥的根据
(1)实践及试验数据提供,生产一吨马铃薯需纯氮5公斤、纯磷2公斤、纯钾8公斤、纯镁2公斤、纯钙0.5公斤、纯硫0.5公斤、纯硼10克、纯锌50克、纯锰50克、纯铁10克、纯铜2克。

(2)马铃薯萌芽后15天开始吸收养分。

氮营养期100天,磷营养期110天,钾营养期90天,中微量元素营养期100天。

氮肥的当年利用率约42%,磷肥的当年利用率约25%,钾肥的当年利用率约50%,中量元素的当年利用率约50%,高质量的微量元素当年利用率约65%。

(3)马铃薯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除受温度、湿度及肥料移动性的
影响外,还受土壤PH值的影响,当PH值小于6时大量元素难以吸收,而当PH值大于7时微量元素难以吸收。

(4)近年来随着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复种指
数的增加,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剧贫乏,马铃薯疑难杂症增多。

碱性土壤降低对锰、锌、铁、硼、镁等的有效吸收,影响产量的提高。

叶面补充高质量的微量肥已成为当今马铃薯生产中的一大趋势。

3、施肥量的确定
(1)根据上年末土壤养分测定值确定当年施肥量
施肥量(纯量)=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当年供肥量
土壤养分供应量(kg/亩)=土壤养分测定值(mg/kg)×0.15×
校正系数0.8。

其中:0.15——是将养分换算成每亩耕层可提供养分数量的一个
系数;校正系数0.8——马铃薯可利用土壤速效养分的80%。

施化肥数量=纯量÷(元素百分含量×当年利用率)。

(2)根据地力和经验确定施肥量
以亩产3000公斤为例,在无科学测土情况下,土壤本身肥力按
亩产1000公斤记,还需增加施入纯氮24公斤、纯磷16公斤、纯钾32公斤、纯镁5公斤、纯钙2公斤(主要由土壤、太阳、叶肥补充)、纯硫2公斤(由硫酸镁、硫酸钾补充)、纯硼30克、纯锌200克、纯锰200克、纯铁30克、纯铜8克。

(3)根据肥料品种的确定施肥量
专用肥15-19-11肥每亩80公斤,50%硫酸镁每亩10公斤,46%尿素每亩20公斤,硝酸钾(13.5-0-44.5)每亩10公斤,50%硫酸钾每亩10公斤,52%水溶性硫酸钾每亩15公斤,99%磷钾动力每亩3公斤,11.1%全家福营养液每亩120毫升,50%海緑素每亩30毫升。

(计:每亩施纯氮22.55公斤、纯磷16.76公斤、纯钾27.05公斤、纯镁5公斤、纯微量元素18克)。

4、施肥方法
(1)播前施底肥
把已准备好的专用肥15-19-11肥每亩40公斤、硫酸镁10公斤混合均匀,在翻地后播种前用撒肥机撒入地里,要求是:不漏不重均匀准确。

(2)苗前中耕补底肥
出苗15%左右(基本能看见垄),用撒肥机撒入混合均匀的(专用肥15-19-11)每亩40公斤、50%硫酸钾10公斤。

撒肥后及时中耕(前面撒肥后面中耕),培土约4公分(垄台面到种薯17-19公分),做到一次成垄。

(七)滴水追肥
1、播后滴保证出苗水
如果土壤墒情不好,不能保证出苗,播后3-5天内要进行滴水,一直滴到种薯下3-5公分为止。

最好7天左右滴完。

2、苗后滴水追肥
(1)6月15日左右,进行第二次滴水每亩加尿素2公斤。

(2)6月23日左右,进行第三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硫酸钾1公斤。

(3)7月1日左右,进行第四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硝酸钾1公斤、硫酸钾1公斤。

(4)7月8日左右,进行第五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硝酸钾2公斤、硫酸钾2公斤。

(5)7月15日左右,进行第六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硝酸钾2公斤、硫酸钾2公斤、99%磷钾动力1公斤。

(6)7月23日左右,进行第七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硝酸钾2公斤、硫酸钾2公斤。

(7)7月30日左右,进行第八次滴水每亩加尿素2公斤、硝酸钾1公斤、硫酸钾2公斤。

(8)8月5日左右,进行第九次滴水每亩加尿素1公斤、硝酸钾1公斤、硫酸钾2公斤、99%磷钾动力1公斤。

(9)8月10日左右,进行第十次滴水每亩加硝酸钾1公斤、硫酸钾2公斤。

(10)8月15日左右,进行第十一次滴水每亩加硫酸钾2公斤、
99%磷钾动力0.6公斤。

(11)8月20日左右,进行第十二次滴水,每亩滴水时间比第
八次少三分之一。

(12)8月25日左右,进行第十三次滴水每亩。

滴水时间比第
八次少一半。

要求:第2-11次滴水必须滴透,25厘米土层内手握土成团,1
米高落地不易散。

第12-13次滴水要减少,25厘米土层内手握土成团,1米高落地易散。

(八)除草
1、化学除草:
苗前可选择封闭性除草剂,如45%二甲戊灵(每亩100-200毫升)。

可杀灭75%左右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苗后杂草3-5叶用10.8%高效盖草能每亩50毫升,可杀灭90%以上的一年生禾本
科杂草。

2、人工拔草:
马铃薯封垄前、茎叶回头后人工拔草。

3、膜下除草:二甲戊灵80-100毫升每亩
(九)虫害、病害防治
1、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根蛆。

防治方法:在播种的同时,每亩沟内喷施100倍液《48%毒死蜱》150-200毫升防治。

2、地上害虫:蚜虫、瓢虫、斑蝥、草地螟等。

防治方法:叶面喷施800-1000倍液歼灭(高效氯氰菊酯)加500倍液《比虫磷》加每亩5毫升《展透》防治。

3、侵染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放线菌病害、病毒病等。

(1)真菌性病害:晚疫、早疫、黑痣、干腐病;
防治方法:轮作换茬、科学窖储、淘汰病薯、田间药剂防治。

(2)细菌性病害:环腐、黑胫、软腐、青枯病。

(3)放线菌病害:疮痂、粉痂病。

防治方法:轮作换茬、淘汰病薯、薯块杀菌、切刀消毒、药剂拌种与田间防治相结合。

(4)病毒病:X、Y、S、M、A 病毒,花叶、卷叶(PLRV)病毒。

防治方法: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脱毒种薯,田间隔离,消灭蚜虫、蓟马、粉虱、增施锌肥。

4、非侵染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缺素症、中毒症、黑心病、畸形薯、二次生长、空心等病害。

防治方法:平衡施肥、合理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相结合;淘汰病薯,轮作换茬,改良土壤。

(十)收获
马铃薯生理成熟期收获产量最高。

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叶色由緑变黄转枯,块茎脐部与葡匐茎易脱落,块茎表皮增厚,色泽变老。


获前7天杀秧,上冻前必须收获完毕。

(十一)储存
收获后的马铃薯,在薯皮干燥后上冻前要及时入窖贮藏。

老窖要提前3-5天用福尔马林液消毒,入窖时淘汰病薯、烂薯。

堆高1-3米,温度1-4度,湿度80%左右。

加工和鲜食薯在储存期要实现保鲜、保质的目的,必须使用《抑芽剂》。

每吨土豆用400-800克,保鲜、保质120天左右。

方法是,薯皮干燥后再入窖内贮藏。

在入窖过程中,用美国仙农公司生产的戴科牌抑芽剂(2.5%氯苯胺灵粉剂)施于成熟、健康、表面干燥的土豆上,放一层土豆撒施一层药(用喷粉器效果更好),后将土豆窖密闭2天,再将捂盖物去除即可。

若储藏期延长,可在用药60天后至薯块芽痕萌动前,重新再施药400~500克抑芽剂/吨土豆,保持室温,避光封闭48小时。

种薯禁用。

附件:
一、马铃薯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黑痣病)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

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

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
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

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1~5mm)形状各异的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小菌核;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发病重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

实行2~3年以上轮作,不能轮作的重病地应进行深耕改土,以减少该病发生。

种植密度适当,注意通风透光,低洼地应实行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2%恶甲水剂(克枯星)3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

此外用30%倍生乳油200~375mg/kg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也可施用移栽灵混剂。

枯萎病
马铃薯枯萎病症最初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

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

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
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

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田间必要时可浇灌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300倍液,也可浇灌50%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灌溉20%地菌灵(乙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晚疫病
染病叶片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茎部或叶柄染病呈褐色条斑。

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至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俗称“曝死”。

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病斑,稍凹陷,病斑皮下薯肉亦呈褐色,逐渐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叶片: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多在叶尖和叶缘处,病斑边界不明显,
霉层在叶背或雨后明显。

病斑可扩展到叶柄或叶脉形成褐色条斑,叶片萎焉,最后全株焦黑成湿腐状;茎部:受害形成褐斑,组织坏死、软化甚至崩解,造成病斑以上部位死亡;块茎:初为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病斑,略凹陷。

病斑下薯肉不同深度褐色坏死,与健部无明显界限,易受其它病菌感染而腐烂。

土壤干躁时呈干腐状。

薯块可在田间发病也可在储藏期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在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切块、青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

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发病初期喷洒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2 0 0波尔多液,隔7~1 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早疫病
早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病斑黑褐色。


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一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嘲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棉状干腐。

防治方法: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选择土壤肥沃的干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发病前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 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隔7 ~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干腐病
干腐病多发生在块茎上,病薯外表可见黑褐色稍凹陷斑块,切开病薯,腐烂组织呈黑色、黑褐色、淡褐色或黄褐色,病薯进一步形成空洞。

病斑多发生在块茎脐部,初期在块茎病部表面呈暗色的凹痕,逐渐发展使薯皮变成典型的皱缩或形成不规则的同轴褶叠。

发病重的块茎病部边缘呈浅灰色或粉红色多泡状突起,剥去表皮,病组织呈淡褐色至黑色粒状并有暗红色斑。

髓部有空腔,干燥时白色菌丝充满空腔。

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呈肉红色糊状物,无特殊气味。

湿度低时,内部患病组织呈褐色并变干,至干硬而皱缩。

防治方法:在新薯贮藏前要将窖内杂物清扫干净,并在贮藏前几
天,用点燃的硫磺粉熏蒸或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或用百菌清烟剂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10%百菌清烟雾剂每立方米20克密闭熏蒸薯块24小时。

入窖时严格剔除病、伤和虫咬的块茎,并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预贮堆放3d左右,使块茎表面水分充分蒸发,使一部分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防止病菌的侵入。

生长期追施“多钙镁”。

钙和镁有互助吸收作用,可促进块根膨大,增加大薯率;可使果实早熟,硬度好,耐贮运。

另外钙能抑制真菌侵袭。

钙通过增强组织硬度及化学作用抑制真菌侵染。

生长期追施时间:在现蕾期、花后追施一次,每次每亩用6公斤。

或钙肥30公斤加镁肥10公斤。

黑胫病
黑胫病主要侵染茎和薯块。

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厘米出现症状,病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

横切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

防治方法:采用土沟薄膜催芽晒种,在播前25天左右,挖深0.5米、宽1.0~1.3米、长度根据种薯数量而定的土沟。

沟底铺草,草厚
10. 0~13.3厘米,上堆种薯3~4层,盖上塑料薄膜,保持在17~2 5℃下催芽7天左右,当幼芽催出火柴头大小时,白天揭膜晒种,夜间盖草帘防冻。

种薯切脐部检查,将病薯彻底淘汰。

草木灰拌种,促进伤口木栓化,拌后立即播种。

适期早播,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田块,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黑胫病的侵染和流行。

田间若有病株,挖除田间病残体,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

田间可使用叶面喷洒0.1%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铜、氧氯化铜等,能显著减轻黑胫病的发生。

环腐病
又名轮腐病。

俗称转圈烂,是一种检疫性病害。

病症分枯斑型和萎蔫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端先发病,叶尖、叶缘、叶脉绿色,叶肉黄绿色,具明显斑驳,叶尖干枯或向内卷曲,病情逐渐向上发展,致全株枯死。

萎蔫型多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发展,全株叶片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

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

防治方法: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播前剔除病
薯。

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剔除烂薯。

使田间环腐病减少,此外用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效果较好。

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一种严重病害,种植带毒种薯,栽培管理粗放,缺肥、缺水均会加重病情。

发病后植株畸形、矮小,产量降低,还可引起马铃薯种薯性能退化。

马铃薯受侵染后,主要表现为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2种。

皱缩花叶病:叶片上深绿和浅绿相间,叶片缩小,叶尖向下弯曲,皱缩,全株矮化,由病毒引起。

卷叶病:叶片的叶缘向上卷曲,严重时呈圆筒状,病叶比健康叶稍小,叶色较淡,有时叶背呈红色或紫红色,是由蚜虫传播造成的。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高垄深沟栽培,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及时拔除病株,减轻发病。


铃薯出苗后,立即喷药,防止蚜虫传毒。

药剂防治可用1.5%的植病灵1000倍液加20%的病毒A600倍液喷施,隔7d喷1次,连喷3~4次,防病效果较好。

二、马铃薯缺素症状及防治方法
缺氮
症状表现:植株矮小,叶色淡绿,继而发黄,到生长后期,基部小叶的叶缘完全失绿而皱缩,有时呈火烧状,叶片脱落;缺氮可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变缓,茎杆细弱,叶片从基部的叶开始褪绿变黄并向上部生长活跃部分发展。

顶部生长的幼嫩小叶发黄说明已严重缺乏氮素。

地下根系发育不良,块茎数量和重量都下降,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底肥多施有机肥,用氮肥作为种肥和追肥;生产上发现缺氮时马上埋施发酵好的人粪。

也可将尿素或碳酸氢铵等混入10-15倍腐熟有机肥中,施于马铃薯两侧,后覆土、浇水。

缺磷
磷素是植物体内能量转化重要媒介三磷酸腺苷的重要组成部分,缺磷植物生长初期缓慢、矮小、分枝减少,叶柄和叶片向上直立,叶片变得窄小细长,叶缘上卷,叶色暗绿无光泽。

缺磷首先从基部小叶间褪绿变褐,渐发展至全叶严重时,叶片向上杯状卷曲。

根系和匍匐茎数量减少,块茎内可产生锈褐创痕,不易煮熟。

防治方法:基肥每667m2施过磷酸钙15~25kg,混入有机肥中施于10cm以下耕作层中;开花期每667m2施过磷酸钙15~20kg;也可叶面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或0.5%~1%过磷酸钙水溶液。

缺钾
马铃薯缺钾,生长缓慢节间短,叶面粗糙皱缩,叶片边缘和叶尖萎缩,叶尖及叶缘开始呈暗绿色,随后变为黄棕色,并逐渐向全叶扩展,叶脉间具青铜色斑点,且向下卷曲,小叶排列紧密,与叶柄形成夹角小,老叶青铜色,干枯脱落,切开块茎时内部常有灰蓝色晕圈。

钾的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到块茎形成期才呈现出来,严重的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基肥混入200kg草木灰。

栽后40天施长薯肥时用草木灰150~200kg或硫酸钾10kg对水浇施。

也可在收获前40~50天,喷施1%硫酸钾,隔10~15天一次,连用2~3次。

也可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或1%草木灰浸出液。

缺硼
硼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运转和细胞分裂,进而加速植株的生长、叶面积的形成,促进块茎淀粉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块茎产量。

缺硼幼嫩叶片畸形,生长点坏死。

叶片变厚,叶缘上卷,顶芽坏死,叶柄失绿变脆,未成熟前叶尖和叶缘就坏死,叶片萎缩,上部叶杯状卷曲,边缘变为浅褐色,叶脉附近组织萎缩变褐干枯,根短且粗,褐色,根尖易死亡,块茎小,表面上常出现裂痕。

防治方法:苗期至始花期每667m2穴施硼砂0.25~0.75kg,也可在始花期喷施0.1%硼砂液。

缺锰
缺锰植株首先表现为嫩叶黄化且轻微杯状卷曲,叶脉间出现暗黑色斑点,主脉附近斑点密度逐渐增大。

严重缺锰时,顶小叶、侧小叶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叶缘杯状卷曲,轻度缺锰时,叶缘稍向上卷曲,叶脉附近出现褐色斑点。

严重缺锰时,叶缘杯状卷曲严重,褐色斑点多而密集。

防治方法:每667m2用23%~24%易溶的硫酸锰1~2kg作基肥,必要时叶面喷0.05%~0 .10%硫酸锰溶液50k g 左右,每7~10d(天)喷1次,连喷2~3次,喷施时可加入1/2或等量石灰,以免发生肥害,也可结合喷施1:(0.5~1.0):200的波尔多液。

缺铁
缺铁植株易产生失绿症,幼叶先显轻微失绿症状,变黄、白化,顶芽和新叶黄、白化,心叶常白化。

初期叶脉颜色深于叶肉,并且有规则地扩展到整株叶片,继而失绿部分变为灰黄色。

严重缺铁时,叶片变黄,甚至失绿部分几乎变为白色,向上卷曲,但不产生坏死的褐斑,小叶的尖端边缘和下部叶片长期保持绿色。

防治方法:注意改良土壤,排涝,通气和降低盐碱性,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腐殖质。

叶面喷0.2%~0.5%硫酸亚铁溶液每亩米50~75千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酸性土壤中补充铁最好选用0.1%螯合铁肥溶液,避免肥害。

缺钙
马铃薯缺钙时,早期顶芽幼龄小叶叶缘出现淡绿色色带,后坏死致小叶皱缩或扭曲,严重时顶芽或腋芽死亡。

根部易坏死,块茎小,有畸形成串小块茎,块茎表面及内部维管束细胞常坏死。

防治方法:缺钙时,要根据土壤诊断,施用适量石灰,应急时叶面喷洒0.3%~0.5%氯化钙水溶液,每3~4天1次,共2~3次。

此外,还可施用惠满丰液肥,每667m2用量为450ml,稀释400倍,喷叶3次即可,也可喷施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600倍液。

缺锌
缺锌易引起植株生长受阻,使幼嫩的叶片上卷,与早期卷叶病毒症状相似。

缺锌初期,在植株和附近的叶片上还会出现灰褐色或青铜色的斑点,然后发展到全株所有的叶片,出现坏死症状,严重缺锌时植株早期就会死亡。

缺锌植株症状出现在幼嫩叶片上,叶片失绿,狭窄,叶上部杯状卷曲,顶端烧焦状。

当斑点褐坏死部分增加时,叶片干枯,叶柄易从茎上分离下来。

防治方法:在缺锌的土壤中,叶面喷施氧化锌或硫酸锌,对马铃薯减轻缺锌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可每667m2追施硫酸锌1kg,或喷洒
0.1%~0.2%硫酸锌溶液50~75kg,每隔10 d(天)喷1次,连喷2~3次。

在肥液中加入0.2%的熟石灰水,效果更好。

三、马铃薯多素症状
氮------叶色浓绿,叶片大而柔软,少花,徒长。

磷-----易引起锌及铜缺乏症状,易引起铁缺乏症状,下部叶出现红斑。

钾-----易造成钙及镁缺乏症状2、叶尖焦枯。

钙-----土壤易成中性或碱性,引起微量元素不足(铁,锰,锌),叶肉颜色变淡,叶尖红色斑点或条纹斑出现。

镁-----叶尖萎凋,叶片组织色泽叶尖处淡色,叶基部色泽正常。

硫-----盐害,叶缘焦枯。

铁-----易引起缺锰症。

硼-----先叶尖,叶缘黄化后,全叶黄化,并落叶,由成熟叶开始产生病症
锌-----叶尖及叶缘色泽较淡随后坏疽。

叶尖有水浸状小点。

锰-----异常性落叶。

铜-----叶肉组织色泽较淡呈条纹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