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教

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保罗·朗格朗

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

还有著作《演说术原理》。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6.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

于促使“灵魂转向”,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著作《理想国》。

7.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苏格拉底以其

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这

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著作《政治学》。他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大脑的作用不过是使血液冷却。他的著作《论灵魂》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10.(捷克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

11.洛克(英1632—1704)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

由于教育之故”。主张绅士教育。文化传递主义。

12.卢梭(法1712~1778)著作《爱弥儿》,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环境和教育破坏了,让儿

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浪漫主义。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13.康德(德1724—1804)深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

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

14.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深受卢梭和康德思想影响,

教育应该做到德育、智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

心理学化的设想。

15.1776-1841)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

教育观点: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提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该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16.福禄贝尔(德1782)著作《人的教育》。

17.斯宾塞(英1820—1903)著作《教育论》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课程一词出现在斯宾塞的书中。实质教育论代表人物。

18.乌申斯基(俄1824—1871)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最早在教育中尝试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他明确提出“心理学就其对教育学的作用和对教育学者的必要性方面来说,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19.卡列杰夫,1877年,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卡列杰夫出版了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杜威(美1859—1952)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机能主义心理学流派,实用主义教育流

派,教育无目的论。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提倡教育应从儿童兴趣出发,进步主义教育学。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儿童中心论”、“以活动为中心”和“从做中学”。

21.克伯屈(美1871—1965)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作

22.克鲁普斯卡娅(苏联1869—1939)《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23.加里宁(苏联)《论共产主义教育》

24.马卡连柯(苏联)指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与德育

的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相一致。著作《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25.凯洛夫(苏联)《教育学》,该书系统地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其

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单一课和综合课。

26.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写的《新教育大纲》

27.科尔伯格(美)道德发生论。柯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

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

28.皮亚杰(瑞士1896—1980)发生认识论,分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

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论,把品德的第一阶段称为“他律阶段”,第二阶段称知为“自律阶段”。

29.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发展理论,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提出了“学习

的最佳期限”问题。提出最近发展区,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0.布隆斯基(苏联)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性和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综合研究。

31.鲁宾斯坦(苏联)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

32.赞科夫(苏联1901-1977)“教育与发展”理论倡导者。“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这

一研究持续了15年之久,其成果直接推动了本国的学制和课程改革,并且还编写了几本《年龄与教育心理学》。改革传统的小学教学体制的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三条教学的“新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33.加里培林(苏联),提出“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该过程包换五个阶段:活动的

定向阶段、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语言阶段、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和内部语言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