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肌影像]“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肌影像]“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
巨细胞瘤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
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6个月余,加重15d。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影像学报告描述
右股骨远端正、侧位(图1A、图1B),右股骨内髁偏心性骨质破坏,病灶达关节面下,皮质变薄,部分不清晰。
CT平扫(图1C)及冠状位重组(图1D),清晰显示偏心性骨质破坏,略膨胀,髓腔侧
缘边界清楚,局限性硬化,外缘皮质部分消失。
MRI矢状位T1WI(图1E),病变呈均匀的略高于肌肉的低信号;冠状位梯度回波序列(图1F),病灶信号不均匀增高,内可见多发片状低信号影。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右股骨远端巨细胞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是一种良性侵袭性肿瘤,好发于20~40岁人群,单发多见,极少数可多发,并可发生肺转移。
好发部位为骨端,尤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为多,占将近50%;其次为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腓骨近端等,脊柱、骨盆亦可发生。
患者多有疼痛、局部肿胀或肿块,关节活动受限,偶伴病理骨折。
病程数月到数年不等。
病理上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成分是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间质细胞为卵圆形或短梭形单核细胞,形态规则,大多排列稀疏;多核巨细胞比较均匀地分布在间质细胞中央,巨细胞核从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
X线表现:长骨的多位于骨端;脊柱的多起源于椎体,向后延伸到椎弓根和椎弓;骶椎的好发在上部骶椎,并常跨越骶髂关节。
肿瘤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可达到关节面下,但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
病灶多为横向生长,可呈多囊性或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
一般边缘清楚,无明显硬化,其内无钙化或骨化。
33%~50%病变可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可伴有病理性骨折,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
CT表现:平扫片所见的“皂泡样”改变通常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残留的骨嵴。
骨破坏边缘可有不规则硬化缘。
肿瘤内有时可见出血所致的液-液平面。
MRI表现:因肿瘤常有出血、坏死、囊变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改变,其信号多种多样。
实性部分绝大多数在T1WI呈均匀一致的中或低信号,如出现高信号,提示亚急性出血;T2WI上信号不均匀,实性部分多呈稍高信号,坏死囊变呈明显的高信号,其内可见分隔,继
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时可见液-液平面。
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到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
1. 骨囊肿发病年龄小,多在骨骺闭合之前,病变长轴与骨长轴一致,膨胀轻,很少呈皂泡状改变。
2. 软骨母细胞瘤常位于骺线未闭合的骨骺,肿瘤内常有钙化斑。
3. 溶骨性骨肉瘤一般发生于干骺端,较少出现膨胀,边界模糊。
小结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好发于长管骨骨端,尤以膝关节部位好发,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常横向生长,皮质变薄,也可被突破而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
一般无钙化及骨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