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国内客源地分布
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入境主要客源地分布
(黄山市在国外的宣传:在韩国首尔地铁站投放宣传广告)
2014年4月23日黄山市旅委
4月18日开始,黄山市联合韩国MODETOUR旅行社,分别在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乙支路入口驿和乙支路3街驿2个地铁站投放黄山市旅游宣传广告。

每个地铁站安排5幅,其中4个横幅一个全景,为期3个月。

首尔地铁是世界前五大载客量的铁路系统,一天载客量超过8百万人次,年运送乘客数为22亿名,位居全球第3位。

首尔地铁站点广告将通过精美直观的旅游产品广告画面展示,激发韩国市民前来黄山旅游的热情。

产品广告由韩国MODETOUR旅行社针对黄山旅游产品设计制作,方便韩国市民报名参加。

2.2接待能力
目前,黄山市共有旅行社120 家,其中有4 家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星级以上宾馆74 家(挂牌五星级1 家,通过终审即将挂牌五星级2 家),四星级宾馆20 家(表3-3),三星级宾馆34 家,二星级宾馆17 家,若再包括一些非星级饭店、青年旅社、社会招待所、小旅馆,全市可供出租的床位突破12 万张,住宿设施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同时,4 家国际社进入全省国际社10 强,14 家国内社进入全省国内社50 强;创建省级优秀星级饭店16 家,诚信旅行社20 家,绿色旅游饭店35 家。

据介绍,2013年,黄山市首创了“旅游+文化+地产”整体营销模式,围绕“大美黄山,宜游宜居宜业”主题,整合旅游、文化、地产资源力量,联合推介,捆
绑营销,在省内和长三角8个城市,开展旅游暨旅游地产巡回推介活动,实现了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双赢;加大“城市+产品+线路”整体宣传力度,围绕“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城市整体形象,在主要客源城市自驾游俱乐部、骨干组团社门店、知名电商持续开展城市整体宣传,分时段、分季节推出多条精品线路,收到良好社会反响。

据了解,近年来,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逐年提升。

自从开展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以来,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保持稳定,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10年度黄山市位列第十名,2011年度为第八名,2012年度为第三名,2013年度为第二名。

其中,2013年四个季度排名,黄山市名次分别是第二、第三、第一、第一。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今天的黄山,风景优美建筑和谐、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优良,不仅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旅游胜地。

通过调查搜集相关信息,我们对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发展进行以下优劣势分析:有五大比较优势:
3.1景区品位优势
3.2品牌影响优势
3.3区位条件优势
3.4资源保护优势
3.5发展潜力优势
当前黄山正在推进“大黄山旅游圈”建设,着力构建文明和谐景区,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由粗放资源型向集约效益型升级、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升级、旅游客源市场由国内主导型向境内外并重型升级,旅游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相对优势而言,黄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品牌影响与潜力挖掘之间存在差距。

二、龙头作用与辐射带动之间存在差距。

三、发展要求与队伍现状之间存在差距。

中共黄山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真正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

实现这一目标,压力不小、困难不少,但主要来自景区自身,在改革的意识、开放的观念以及发展环境、工作作风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打造“最强”的要求。

四调查总结及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黄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优劣势问题,
我们小组对改善旅游市场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4.1、黄山市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动态保护
4.1.1徽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旅游开发
(1)树立精品意识,明确黄山市旅游文化形象特色定位
徽州文化是徽州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由徽州文化衍生出的文化旅游资源存量丰富,是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因此,开发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符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筹集资金更好地保护徽州文化遗存,使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和其外围的人文景
观有机结合,形成“群星拱月”式的旅游景点群的需要,更是增加安徽省新的旅游吸引物、增强安徽省旅游业后劲的需要,打造黄山市旅游文化的新品牌,是解决黄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站在“旅游国际化”的起点上,注重旅游文化品牌的包装,塑造黄山市旅游文化新品牌。

做一次对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整体包装,提过采风、考察、调研等方式,邀请国内外专家对旅游文化产品如民间文艺、杂技、戏曲等进行整理挖掘,整个过程邀请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参与。

打造一台有黄山特色的文艺节目,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创意推出一台彰显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娱演出,寻求徽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使之成为黄山市的新“名片”。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黄山歌曲征集活动,遴选出一首朗朗上口、能脍炙人口的宣传黄山市的歌曲并通过一线歌手在全国唱红;征集一条口号:继续推进面向全国征集黄山旅游形象和标识,挑选出最切合黄山旅游形象的“符号”。

(2)实施项目牵动,倾力打造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载体
第一,政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好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以项目为载体,整合资源,聚集资本,推进文博事业向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且通过产业辐射和产业链延伸,全面带动各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各区县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编排合理的旅游文化项目。

如屯溪区可以定位为“提升新安江夜游项目”;黄山区可以定位为“建设黄帝文化博览园,打造中国中部黄帝文化的载体”;徽州区可以定位为“建设徽州文化旅游网”;歙
县可以定位为“筹建徽州名人馆项目”;休宁县可以定位为“建设状元文化城”;黟县可以定位为“策划一台大型实景剧——印象徽州”;祁门县的“实施茶文化、目连戏、古戏台等文化项目”。

(3)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旅游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一是建议成立由市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文化产业协调领导组,整合各方力量,协调开展工作;二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制定出台鼓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旅游文化深度结合的若干意见》等。

明确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各部门围绕这些措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是制定并完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

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必要的扶持,待市场发育成熟后,鼓励和放开各投资主体介入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是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全民营销”,将酒店、旅行社、景区(点)各方利益捆绑,共同投资旅游文化项目,形成利益共生关系,实现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多元化。

(4)明确开发重点,将古徽州乡村旅游开发作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一是全面推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和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正确处理严格保护与适度开发、产品结构升级与差异化发展的关系,努力把黄山市打造成为国际化乡村旅游度假区;二是大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店和农家饭馆,改变单一的消费和观光的模式,先让游客住下来,然后产生消费需求;三是选择部分重点村落作为示范点,充分挖掘、整理、编排、演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广泛吸引游客参与的民俗节目,从徽州当地民俗文化中提炼具有趣味性和游客参与性的内容,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
4.1.2特色民俗与皖南古村落的组合开发
2000 年11 月,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因为是“古老文明的见证、特
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黄山市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3 处,分别是黟县西递镇西递村,黟县宏村镇宏村村,歙县徽城镇渔梁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 处,分别是休宁县万安古镇,徽州区潜口镇,徽州区西溪南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2 处,分别是徽州区呈坎村,徽州区唐模村,歙县许村,歙县唐樾村,歙县雄村,歙县昌溪村,歙县瞻淇村,黟县屏山村,黟县南屏村,黟县关麓村,休宁县右龙村,休宁县黄村。

在旅游模式的升级过程中,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旅游已经成为安徽第二张王牌旅游产品。

其中,对于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古村落来说,实现古村落和特色民族的组织开发,是提升皖南古村落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如歙县叶村的叠罗汉、堨田村的麒麟舞,屯溪区黎阳村的仗鼓,祁门县清幽村、栗木村、马山村的傩舞(戏)和目连戏,黟县黄村的“黟山派”篆刻、卢村的凤舞,休宁县齐云山道教音乐,屯溪区隆阜村的抬阁、高枧村的板龙舞等。

组合开发方式:通过旅游演艺,让旅游需求实现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

黟县西递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游客在西递旅行过程中,可以亲自感受古徽州婚嫁风俗,在参与过程中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徽文化的认可。

4.1.3创新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黄山市要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地区、行业、要素等,整合相关要素和区域,组建各类、各级的旅游企业(集团),实现黄山市旅游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1)做大做强黄山旅游集团
进一步做大做强黄山旅游集团,积极拓展旅游业务范围和业务空间,依托其品牌优势、管理经验,实行资本输出、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进一步发挥其在黄山市旅游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黄山市旅游业做出更大贡献。

积极推进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因地制宜组建区县旅游集团公司
积极推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各区县根据具体情况,以骨干景区为龙头,整合区(县)域范围内的相关旅游资源,成立区县旅游集团(公司)。

(3)组建专业性旅游集团公司
根据发展的需要,依托核心旅游企业,通过重组、并购、收购等形式,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专业性旅游集团公司,譬如旅游车船公司、旅行社公司、旅游餐饮公司、旅游演艺公司、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乡村旅游发展公司等。

(4)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投资集团、旅游管理公司、旅游企业等来黄山市投资、经营、管理旅游业,实现黄山市旅游业的集团化发展。

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导和支持若干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集团将其总部迁入黄山。

如安徽旅游集团参股管理徽州区唐模景区,北京中坤集团租赁管理黟县宏村、南屏等景区。

4.2 做好旅游规划,实施黄山市旅游发展战略
4.2.1“两山一湖”旅游胜地打造
“两山一湖”是指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包括黄山市、池州
市及宣城市部分地域的旅游经济区。

此地区接待游客占安徽省的25%,旅游收入占安徽省的40%。

“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

自1996 年安徽省旅游工作会议以来,“两山一湖”旅游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一批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并开始发挥支柱作用。

下一步,为提高“两山一湖”旅游业的竞争力,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
(1)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提高“两山一湖”旅游胜地的旅游品位。

“做好徽文章”是安徽省旅游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徽文章”即徽州
文化。

徽文化对提升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灵气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奇作用,如果没有徽文化的现存,黄山就只能是“世界自然遗产”而不能同时戴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两项桂冠。

徽文化旅游景点群是今后“两山一湖”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空间,从“两山一湖”旅游区已有的旅游景点来看,共有164 个景点,其中属于文化类景点的有114 个,占总景点的70%,“两山一湖”旅游开发应将徽文化充分融人进去,深入发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使徽文化在“两山一湖”甚至更广的范围内显示其重要的价值,使徽文化所蕴藏的古代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经济与政治生活等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旅游产品,并实现旅游经济效益。

个人认为,“两山一湖”的旅游形象总体定位为:徽文化——“两山一湖”的瑰宝;“两山一湖”——世界旅游之仙境。

(2)打好“两山一湖”发展的生态牌。

“两山一湖”的旅游发展思路要强调黄山的生态性质,发展生态山岳观光休闲旅游。

一方面,推出生态旅游产品,符合现代旅游的主流,具有较大的客源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有利于黄山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周期的延续。

将黄山作为山岳观光游览的中心,除此之外还包括九华山、齐
云山、牯牛降等。

各个山体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特色以及不同类型的文化内涵,易于相互补充。

同时加强对池州几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宣传,迎合世界潮流,发展生态观光教育旅游。

(3)“两山一湖”旅游发展市场的拓展。

“两山一湖”旅游发展规划可以将江浙沪、广东等周边省市作为一级市场;福建、北京、山东、江西、湖南、湖北等作为二级市场;港澳台、日韩及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作为三级市场。

市场定位于迎合生态旅游时尚,推出黄山生态游览;抓住“追求健康”的心理,开展康体登山旅游;体验异域民俗风情,欣赏徽州民居艺术;追逐佛教禅宗踪迹,延伸九华朝圣旅游;保护珍稀生物资源,推出生态教育旅游;感受天人合一,寻求道家的精神哲学。

4.2.2 旅游产品的新组合和系列化开发
为实现加快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产品的转变,黄山市应该努力培育新型旅游业态,建立复合型、高端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客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1)继续巩固提升观光旅游产品
“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提升黄山风景区山岳观光、西递宏村等古村落观光等旅游产品品质,打造世界旅游精品。

在此基础上,通过打造主题城市、主题城镇、主题村落、主题街区,发展主题观光型旅游产品,丰富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类型。

(2)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黄山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产品发展的重点。

应依托黄山市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城市型、乡村型、滨水型、山地型、温泉型(新徽天地醉温泉、黄山风景区温泉、蜀源温泉)、运动型、夜间型、生活文化型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

(3)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旅游产品
——养生型旅游产品(生态养生、温泉养生、乡村养生、美食养生、医学养生、道教养生);
——运动型旅游产品(山地车、自行车、水上运动、山地运动、高尔夫、体育赛事);
——演艺型旅游产品(地方文化演艺、现代高科技演艺、地方民俗表演、异地文化演艺、山水大型实景演出、4D 影院、影视基地);
——城市休闲旅游产品(酒吧街、购物街、餐饮街、娱乐街、艺术主题街区等);
——活动型旅游产品(黄山国际旅游节、国际登山节、国际健走节、国际摄影节、国际自行车节、国际山地车赛事、国内外体育赛事)。

针对黄山市旅游资源的情况,还存在一个错位发展旅游线路和错位定位的问题。

错位发展即利用产品差异性与互补性,以反差组合资源,联动发展。

4.2.3 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
(1)加大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
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尤其是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投入,重点开拓日本市场和欧洲市场;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旅游展会,创新旅游促销方式;积极争取举办、承办相关国
际旅游会议;巩固现有国际市场,开发远程国际旅游市场;提升黄山机场
的国际化水平,争取开辟更多的客源国城市航线。

(2)加快引进国外知名旅游企业
以主要客源地为重点,引进5 家左右的境外知名旅行社,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对接;鼓励有实力的境外知名旅行社开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以吸引更多海外客源。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洲际、万豪、希尔顿、雅高、喜达屋等知名酒店管理集团中的5-10 家进入黄山酒店业,吸引5-10 个国外品牌
酒店、高端度假酒店进驻黄山。

(3)营造国际化的旅游环境
一是要建立国际化旅游的语言环境。

主要涉及交通导引系统和城市、旅游区、接待设施的解说系统等。

整体规划、规范设置交通引导设施,形成与国际通行的查询模式衔接,道路系统与地图系统协调一致的多方位指示引导体系。

通往3A 级以上旅游区、大型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车辆停放场所的主要道路,均要设置规范醒目的多语种交通指示牌。

二是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娱乐业、体育运动产业,举办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事活动和体育赛事。

三是城市和景区的整体国际化环境营造,包括基础设施、道路、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积极采用中外语对照的解说等。

四是提高市民的国际化意识,积极引导市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外语。

(4)积极争取建立免税商店
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大型免税品经营集团入驻黄山;加快城市免税商店的建设;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免税商店的经营管理。

(5)建立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交通管理体制;建立于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

(6)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内驻外机构的合作
一是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合作,积极争取世界旅游组织的支持;
二是加强与国家旅游局的合作,充分国家旅游
4.3、强化旅游购物的开发
4.3.1 充分发掘本地特色和徽文化内涵,开发系列化旅游商品,实现产业化规模
化发展
4.3.2 加强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购物网点建设
4.3.3 建立高效率的旅游营销体系
4.4、大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实施人才强旅战略
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化人才,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对于黄山市这样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来说,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

人力资源被称为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

人力
资本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将是发挥黄山市旅游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提升黄山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制度、待遇、工作环境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

黄山市应尽快出台《关于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程的实施意见》,编制《黄山市旅游人力资源专项规划》,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开发为重点,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

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

关键一是要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竞争机制,营造“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大环境。

根据黄山市存在的人才问题,着重引进既有理论修养,又有综合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旅游教育工作者。

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

要推行高素质旅游人才收入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允许他们获褥较高的报酬。

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推行一次性现金或实物奖励、税后利润提成、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期权奖励等多元纯分配方式,逐步形成工资报酬与贡献挂钩的机制。

三是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整体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黄山市目前唯一的一所高校——黄山学院旅游学院,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摇篮。

要建设全面型旅游人才,必须转变思路,创新模式。

一是要注重技能训练,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适用旅游应用型、实践性强的行业特点。

二是加强交流,做好与国内知名高校旅游学院的人才引进、学术交流、学生培养等工作。

三是加强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本运营等新知识的培训学习,应用现代化手段经营企业、管理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效率。

导游是旅游人才的主体部分。

黄山市导游人数较多,但整体素质偏低,外语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比较缺乏。

为缓解矛盾,必须强化旅游教育培训,导游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深造要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出成效。

一方面主管部门可采取定期考核、培训的方式,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进行检测;另一方面,还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带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包括心理、医疗方面的讲座、咨询等。

至于紧缺的外语导游,除专职导游外,还可聘用一部分外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兼职导游经培训上岗,既缓解了人才缺乏的压力,又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