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设计指导

合集下载

建筑物地震隔震设计方案

建筑物地震隔震设计方案

建筑物地震隔震设计方案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能够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地震防护措施成为了设计的重点之一。

隔震是一种有效的地震防护手段,它通过减小地震作用力传递给结构的程度,降低了建筑物受损的风险。

本文将围绕建筑物地震隔震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一、地震隔震的原理地震隔震是指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设置隔震体系,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周期和减小地震作用力的传递,达到减少结构受损的目的。

地震隔震常用的隔震器包括橡胶支座、摆球隔震器、液体阻尼器等。

在设计中,根据地震活动性质、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和结构形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隔震器进行应用。

二、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1. 地震隔震器的选择与布置在进行地震隔震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和抗震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地震隔震器。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建筑会采用橡胶隔震器,而中小型建筑则可以考虑使用摆球隔震器或液体阻尼器。

同时,在进行隔震器布置时,需要合理配置,确保整个建筑物能够得到均衡和稳定的支撑。

2. 结构的抗震设计除了地震隔震器的选择与布置,结构本身的抗震设计也是地震隔震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所处的地域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3. 隔震建筑物的非结构性元素设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不仅仅局限于结构本身,还会对非结构性元素造成影响,如设备、管道、装饰物等。

因此,在进行地震隔震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非结构性元素的抗震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或固定,确保其与结构的协调性。

三、地震隔震的效果评估与优化地震隔震设计方案的效果评估与优化是确保方案可行性和合理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结构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对地震隔震方案进行性能检验,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进行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地震抗灾能力。

隔震设计指导

隔震设计指导

隔震设计指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隔震设计成为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隔震设计的原理、方法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隔震设计的指导。

一、隔震设计的原理隔震设计是通过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摩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隔震装置通常由隔震支座、隔震橡胶等材料组成,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隔震设计的方法1. 建筑物的选择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选择。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桥梁、核电站等重要设施适合采用隔震设计。

而对于一些低层建筑、独立房屋等,由于造价较高,可以考虑其他的抗震设计方法。

2.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准确地确定地震动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周期等。

通过对地震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地震动监测站的观测,可以得到准确的地震动参数,为隔震设计提供依据。

3. 隔震系统的设计隔震系统的设计是整个隔震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设计隔震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基条件、地震动参数等因素。

通过合理地选择隔震装置的类型、数量和位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4. 结构的设计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结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荷载的作用,并保持稳定。

三、隔震设计的实施1. 隔震装置的安装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将隔震装置安装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

安装隔震装置需要考虑装置的位置、数量、固定方式等因素。

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隔震系统的调试在安装完隔震装置后,需要对隔震系统进行调试。

调试过程中需要检查隔震装置的性能和稳定性,确保隔震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3. 监测和维护隔震设计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相反,监测和维护是隔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

致AASHTO隔震设计第二版指导性规范的读者说明AASHTO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第二版已作了临时修订。

本期包含修订页。

本书已设计有可替换页面,并有相应的编号。

页边空白处的垂直线表明在2000年已经通过AASHTO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批准。

为了保证您的规范是正确且实时更新的版本,请用本期的页面在书中做相应更换。

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由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出版华盛顿套房249西北区国会大厦街444号,20001电话(202)624-5800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由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出版华盛顿西北区国会大厦街444号,20001电话(202)624-5800版权,2000年和1999年,归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所有保留所有权。

在美国印刷。

本书或其中的部分内容未经出版方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

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执行委员会1997-1998有投票权成员官员:会长:David L.Winstead,马里兰州副会长:Dan Flowers, 阿肯萨斯州秘书/财务部长:Clyde E.Pyers,马里兰州区域代表:区域:I.Anne Canby, 特拉华州Glenn Gershaneck, 佛蒙特州II.Elizabeth Mabry, 南卡罗莱纳州James C,Codell,III,肯塔基州III.Charles Thompson, 威斯康星州James Denn, 明尼苏达州IV.Dwight M. Bower, 爱达荷州Thomas R. Warne, 犹他州无投票权成员前任主席:Darrel Rensink, 爱荷华州执行总监:Francis B. Francois, 华盛顿1998年AASHTO 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主席:David Pope, 怀俄明州副主席:James E. Roberts, 加利福尼亚秘书:David H. Densmore, 联邦公路局阿拉巴马,William F.Conway 田纳西,Ed Wasserman阿拉斯加,Steve Bradford 德克萨斯,Richard Wilkison亚利桑那,F. Daniel Davis 美国运输局,David Densmore(联邦公路局Nick E. Mpras (美国海岸警卫队)阿肯萨斯,Dale F. Loe加利福尼亚,James E.Roberts 犹他,P.K. Mohanty科罗拉多,Stephen W. Horton 佛蒙特,Warren B. Tripp康涅狄格, Gordon Barton 弗吉尼亚,Malcolm T. Kerley特拉华,Chao H. Hu 华盛顿,Myint Lwin华盛顿,Donald Cooney 西弗吉尼亚,James Sothen佛罗里达,Jerry Potter 威斯康星,Stanley W. Woods佐治亚,Paul Liles 怀俄明,B. Patrick Collins夏威夷,Donald C. Ornellas爱达荷,Matthew M. Farrar 亚伯达,Dilip K. Dasmohapatra伊利诺,Ralph E. Anderson 英属哥伦比亚,Peter Brett印第安纳,Mary Jo Hamman 马尼托巴,Walter Saltzberg爱荷华,William A. Lundquist 马里亚纳群岛,John C. Pangalinan堪萨斯,Kenneth F. Hurst 新不伦瑞克, Garth Rushton肯德基,Stephen E. Goodpaster 纽芬兰,Peter Lester路易斯安那,Norval Knapp,Wayne Aymond 西北领土,Jivko Jivkov缅因,James E. Tukey 新斯科舍,Stan Nguan马里兰,Earle S. Freedman 安大略,Ranjit S. Reel萨斯喀彻温省,Herve,Bachelu马萨诸塞,Alexander K.Bardow 马萨诸塞城市区委员会,David Lenhardt密歇根,Sudhakar Kulkami 新泽西州高速公路管理局,Thomas E. Margro 明尼苏达,Donald J. Flemming 纽约,新泽西港口管理局,Joseph K. Kelly,Joseph Zitelli密西西比,Wilbur F. Massey 纽约州桥梁管理局,William Moreau密苏里,Allen ffoon 印第安纳事务管理局,Wade F. Casey蒙大拿,William S. Fullerton 美国农业-森林服务部,Nelson Hernandez内布拉斯加,Lyman D. Freemon 军事交通管理局指挥,Robert D. Franz内华达,William C. Crawford, Jr.新罕布什尔,James A. Moore新泽西,Harry A. Capers, Jr.新墨西哥,Jimmy D. Camp纽约,James M. O’Connell北卡罗莱纳,William J, Rogers北达科他,Steven J. Miller俄亥俄,Brad W. Fagrell俄克拉何马,Robert J. Rusch 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Paul C.T.Tan俄勒冈, Terry J. Shike 美国海岸警卫队总部,Jacob Patnaik宾夕法尼亚,R. Scott Christie 北安普敦郡郡理事会,R.T. Hughes波多黎各,Hector L. Camacho罗得岛,Kazem Farhoumand南卡罗莱纳,Randy R. Cannon南达科他,John C. ColeAASHTO T-3 工作组James E. Roberts-主席,加利福尼亚运输部Roberto Lacalle/Li-Hong Sheng-工委主席/联合主席,加利福尼亚运输部Myint M. Lwin-华盛顿运输部Ralph E. Anderson-伊利诺运输部专家John F. Stanton-华盛顿大学专家Michael C. Constantinou-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专家James M. Kelly/Ian Aiken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Ronald L. Mayes 博士,会长-动态隔离系统Victor A. Zayas博士,会长-抗震系统Paul Bradford-R.J.沃森有限公司Hamid Ghasemi博士-联邦公路管理局页码目录前言 (7)引言 (9)1.适用范围 (9)2.定义和符号 (15)3.加速系数 (20)4.抗震性能类别(SPCs) (22)5.场地影响和场地系数 (23)6.响应修正系数(R) (23)7.分析步骤 (24)7.1均匀载荷法 (27)7.2单模谱法 (31)7.3 多模谱法 (32)7.4时程分析法 (33)8.隔震系统设计特性 (35)8.1标准设计特性 (35)8.2 () 系统特性修正系数 (36)9.间隙 (37)10.SPC A设计力 (38)11.SPCs B,C和D设计力 (39)12.其他要求 (40)12.1非地震横向力 (40)12.2横向恢复力 (41)12.3垂直载荷稳定性 (43)12.4转动能力 (43)13.隔震系统所需试验 (44)13.1系统特性试验 (44)13.2样件试验 (46)13.3系统特征确定 (49)14.弹性橡胶支座 (53)14.1概述 (53)14.2隔震设计剪切应力部件 (54)14.3载荷组合 (55)15.弹性橡胶支座-结构 (56)15.1总要求 (56)15.2质量控制试验 (56)16.滑动支座-设计 (58)16.1概述 (58)16.2材料 (58)16.3几何结构 (59)16.4 载荷及压力 (60)16.5 其他细节 (62)16.7 材料指南 (62)17.滑动支座-结构 (63)17.1总要求 (63)17.2质量控制试验 (63)18.其他隔震系统 (65)18.1范围 (65)18.2系统特性试验 (65)18.3设计步骤 (66)18.4建造,安装,检查以及维护要求 (66)18.5样件试验 (67)18.6质量控制试验 (68)参考书目 (69)附录A……………………………………………………………………………………………A/1A.1 滑动隔震系统………………………………………………………………………A/1A.2弹性橡胶支座……………………………………………………………………A/4前言在1995年,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AASHTO)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委托新的T-3隔震设计技术委员会负责修改1991年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

9-隔震结构设计指导手册-1205

9-隔震结构设计指导手册-1205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指导宋廷苏、管庆松编写云南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前期咨询…………………………………………………………………………….- 1 -二、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2 -1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流程…………………………………………………………-2 -2 初定隔震目标……………………………………………………………………-3 -3 确定隔震层位置…………………………………………………………………- 3 -4 上部结构设计……………………………………………………………………- 4 -4.1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一般原则 ............................................................................. - 4 -4.2结构模型底层柱下端改为铰接约束................................................................ - 5 -4.3竖向地震作用考虑 ............................................................................................... - 6 -4.4最小层间剪力...................................................................................................... - 11 -4.5底层柱弯矩放大系数........................................................................................ - 11 -4.6抗震措施............................................................................................................... - 11 -4.7抗震构造措施...................................................................................................... - 12 -5 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13 -6 基础设计……………………………………………………………………….- 13 -三、隔震构造措施……………………………………………………………………..- 13 -四、鸣谢………………………………………………………………………………..- 13 -五、参考资料和图集…………………………………………………………………..- 21 -一、前期咨询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前期咨询,就是结合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形式、高宽比以及是否有地下室等,评估该项目采用隔震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基础隔震结构设计及施工指南

基础隔震结构设计及施工指南

基础隔震结构设计及施工指南一、概述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结构抗震方法,通过在建筑物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减小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本指南将就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详细介绍,旨在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指导方案。

二、基础隔震原理基础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建筑物的柔性和阻尼,减小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冲击力。

在隔震层中,通常采用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等元件,以实现减震、隔震的效果。

三、隔震结构选型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高度、地震烈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隔震结构类型。

常见的隔震结构有:基础隔震框架、基础隔震剪力墙等。

在选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施工难度、经济性等因素。

四、隔震系统设计1. 隔震支座设计:根据上部结构的重量、地震力等参数,选择合适尺寸和承载能力的橡胶隔震支座。

2. 阻尼器设计:根据地震烈度、结构类型等条件,选择适合的阻尼器类型,并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

3. 整体结构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优化整体结构布局,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五、关键部件设计1. 支座设计:确保支座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承受地震作用下的剪力和压力。

2. 阻尼器设计:选择适合的阻尼器类型,并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

3. 连接节点设计:确保连接节点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地震作用下的剪切力和拉伸力。

六、施工工艺流程1. 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结构和尺寸符合要求。

2. 安装隔震支座:将隔震支座安装在基础顶部,确保支座位置准确、平整。

3. 安装阻尼器:将阻尼器安装在相应的位置,确保安装牢固、稳定。

4. 上部结构施工:在隔震层上方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确保结构稳定、安全。

5. 连接节点施工:对连接节点进行施工,确保节点连接牢固、稳定。

6. 验收与测试: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隔震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七、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具备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隔震设计指导

隔震设计指导

目录隔震结构设计要点及流程---西昌彩云府隔震项目总结 (2)一、隔震目标: (2)二、隔震建筑要求: (2)三、嵌固端: (2)四、隔震层设计: (2)1、隔震层层高: (2)2、隔震层位置: (2)3、隔震层结构体系: (3)3、隔震层结构抗震等级: (3)4、隔震支座类型: (4)5、隔震支座设计: (4)6、竖向隔震缝设计: (4)6、上支蹲和下支蹲设计: (5)7、隔震层的抗风验算: (6)8、其他隔震措施: (6)五、隔震层以上结构设计: (6)1、隔震后地震作用的确定: (6)2、隔震后抗震等级的确定: (6)3、竖向地震作用: (7)4、剪重比: (8)5、计算模型: (8)六、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9)1、计算模型: (9)2、隔震层以下地面以上的结构的层间位移角: (9)七、基础设计: (9)1、计算模型: (10)八、抗风设计: (10)九、采取的加强和改进措施: (10)十、隔震后楼梯和电梯设计: (11)十一、隔震层建筑、机电专业做法 (13)隔震结构设计要点及流程---西昌彩云府隔震项目总结一、隔震目标:仅隔离水平地震,不隔离竖向地震。

通常采用隔震设计后,水平地震作用可以降低半度、1度、1度半。

根据以往大量隔震工程项目经验,场地条件较好,属于ⅠⅡ类场地,上部结构比较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

层数6层及以下时,多采用框架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为降低一度半;6~12层,位于高烈度区,一般会采用框剪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或者一度半以上;对于12~22层的隔震建筑,可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

具体隔震目标需计算确定。

详下述。

二、隔震建筑要求:建筑高宽比<4;建筑场地宜为ⅠⅡⅢ类。

对于剪力墙结构,结构周边要尽量少布置剪力墙,尽量降剪力墙布置在结构内部。

三、嵌固端:通常取隔震层下面一层顶板为嵌固端四、隔震层设计:1、隔震层层高:一般隔震层梁底到地面的净高不应小于600,建议不小于800,因此层高至少为“梁高+800”。

隔震设计指导

隔震设计指导

隔震设计指导隔震设计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设计方法,旨在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隔震设计指导,帮助您了解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 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隔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减少地震波传递到建筑物的能量,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隔震装置通常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和减震器组成,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波的能量。

2. 隔震设计的步骤(1)地震分析:首先需要进行地震分析,确定建筑物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和地震波的频谱特性。

这些参数将决定隔震装置的设计参数。

(2)结构评估: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评估,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

这将有助于确定隔震装置的位置和数量。

(3)隔震装置设计:根据地震分析和结构评估的结果,设计隔震装置的类型、尺寸和位置。

常见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和液体减震器。

(4)结构改造:根据隔震装置的设计方案,进行结构改造。

这可能涉及到加固柱、梁和墙等结构元素,以提高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5)施工和监测: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确保隔震装置的正确安装和性能。

3. 隔震设计的优势(1)减少地震破坏:隔震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隔震装置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伤,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隔震设计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功能的影响,保护建筑物内部设备和物品的完整性。

(4)降低维修成本:隔震装置的使用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从而降低维修和修复的成本。

4. 隔震设计的应用范围隔震设计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类型,包括住宅、办公楼、医院、桥梁和核电站等。

特别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隔震设计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防震措施。

5. 隔震设计的注意事项(1)地震分析的准确性:地震分析是隔震设计的基础,需要准确评估地震烈度和地震波的频谱特性。

(2)隔震装置的选型:根据地震分析和结构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合的隔震装置类型和尺寸。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隔震设计是指在桥梁工程设计中采用隔震设备或结构,以减小或避免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保障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运行。

隔震设计要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震动参数确定:隔震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等。

根据所在地的地震状况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地震动参数是进行隔震设计的基础。

2. 桥梁结构型式选择:不同类型的隔震设备适用于不同的桥梁结构,因此在隔震设计中需要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隔震设备。

常用的隔震设备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摩擦隔震支座和液体阻尼器等。

3. 隔震支座设计:隔震支座是隔震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震力的传递、设置方式、支座刚度以及橡胶材料的选取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确保隔震支座能够发挥其隔震效果。

4. 结构可靠性分析:隔震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

通过分析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确定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桥梁在地震中不会发生倒塌等严重后果。

5. 动力性能评估:隔震设备的设置会对桥梁的动力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动力性能评估。

包括自振周期的计算、模态分析和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动力响应分析等,以评估隔震设计的有效性。

6. 结构监测系统:隔震设计后的桥梁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以确保隔震设备的性能和桥梁结构的安全可靠。

通过安装合适的结构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桥梁的状态信息,为后续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隔震设计是桥梁工程中重要的抗震措施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震动参数、结构型式选择、隔震支座设计、结构可靠性分析、动力性能评估以及结构监测系统等要点,以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运行。

建筑物隔震减震设计手册

建筑物隔震减震设计手册

建筑物隔震减震设计手册一、隔震减震技术概述隔震减震技术是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特定的设计和技术手段,降低或吸收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伤害。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建筑物隔震减震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地震工程基本知识、隔震减震结构设计、材料与装置、施工与验收、维护与管理等。

二、地震工程基本知识地震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防御地震灾害的学科,它涉及到地震学、工程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在进行建筑物隔震减震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地震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地震的强度和频度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隔震减震方案。

三、隔震结构设计隔震结构设计是利用特定的隔震装置,将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基础隔开,以减少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冲击。

在进行隔震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类型、规模、用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如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同时,还需要对隔震装置的安装位置、数量和尺寸进行详细计算,以确保隔震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减震结构设计减震结构设计是通过在建筑物中设置减震装置,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常用的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器、阻尼器等。

在进行减震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地震工程基本知识,选择合适的减震装置,并对其数量、尺寸和位置进行详细计算。

同时,还需要考虑减震装置的耐久性和维护管理问题。

五、隔震减震材料与装置隔震减震材料与装置是实现建筑物隔震减震的关键。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的隔震减震材料与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减震器等。

每种材料与装置的特性、适用范围和安装要求都将被详细说明。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与装置。

六、隔震减震施工与验收施工阶段是将设计转化为现实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重视隔震减震施工与验收工作。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隔震减震装置的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标准以及验收程序等。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隔震设计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地震对桥梁的破坏,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隔震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地震安全性评估:在进行桥梁工程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确定设计地震作用的参数,包括地震烈度、地震波动参数等。

通过对地震作用的分析,可以确定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为后续的隔震设计提供依据。

2. 隔震支座设计:隔震支座是隔震设计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隔离桥梁结构与地震作用,减小地震力的传递。

隔震支座设计应考虑桥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同时还需考虑隔震支座的材料、几何尺寸和隔震体的选取等因素。

3. 振动控制设计:除了采用隔震支座进行隔震设计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振动控制措施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如采用减振器、阻尼器等。

在进行振动控制设计时,需考虑桥梁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地震作用频率的匹配关系,通过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度来降低地震作用对桥梁的破坏。

4. 结构整体性设计:隔震设计应与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设计相协调,确保隔震系统与桥梁结构之间的有效连接和协同工作。

在设计桥梁结构时,需综合考虑梁、墩、台和桥面系等各部分的隔震设计,保证桥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5. 隔震设施选取:在实际的隔震设计中,应根据桥梁结构的特点和地震动力学要求选择合适的隔震设施。

常用的隔震设施有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支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隔震支座等。

选取隔震设施时需考虑其承载能力、几何尺寸、可靠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6. 施工质量控制:隔震设计不仅仅是在设计阶段完成,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不合理会影响隔震支座的性能,从而降低桥梁的抗震能力。

在隔震设计中需要加强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控制,确保隔震支座的安装质量和工作性能。

隔震设计是提高桥梁工程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在地震安全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

隔震支座设计、振动控制设计、结构整体性设计、隔震设施选取和施工质量控制是隔震设计的重要要点,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广州幼儿园隔震技术指导

广州幼儿园隔震技术指导

广州幼儿园隔震技术指导
隔震技术是指在建筑物结构中加入一种新型的抗震措施,使建筑物可以抵抗地震的震动,减少地震危害,并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广州幼儿园的隔震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指导:
1. 完善隔震设计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建筑物,制定合适的隔震设计方案,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地基条件、地震动力及震害等因素。

2. 选材和施工要求:严格控制隔震设备及其固定附件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 安装检测和维护管理:在隔震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检测和验证,并及时进行维护管理,确保设备的运行状况良好。

4. 对幼儿进行地震安全教育:教职工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灌输地震安全知识,提高其地震应急避险能力。

5. 定期演练:建立健全的地震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幼儿园内的幼儿和教职工能够快速、有序的进行应急避险。

总之,广州幼儿园隔震技术指导需要注重设计、施工、维护、教育及演练等环节的全面配合,全力打造安全的幼儿园。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隔震设计是指在桥梁工程设计中采用隔震装置来减缓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作用。

隔震设计可以通过减少地震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桥梁结构上来保护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关于桥梁工程设计中隔震设计要点的分析:1. 桥梁选址:在进行桥梁选址时,需要考虑地震活动性、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地点可以在设计中提供更好的隔震效果。

2. 结构形式:在桥梁设计中,需要考虑使用哪种结构形式以达到良好的隔震效果。

常见的隔震结构形式包括隔离支座、摆支座和减震支座等。

3. 隔震装置选型: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隔震装置。

常见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球面隔震支座和沉箱隔震等。

4. 隔震性能评估:在隔震设计中,需要对隔震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使用地震动力学分析和结构响应分析等方法,评估隔震装置对地震动力学效应的消减程度。

5. 桥梁与隔震装置之间的连接:连接桥梁与隔震装置的连接方式也是隔震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连接方式既要保证隔震装置与桥梁的连接牢固,又要保证桥梁结构不会受到额外的约束。

6. 系统可靠性:在隔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组件的设计和选材,以及系统的监测和维护,提高隔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 隔震装置的维护与检测:隔震装置的维护与检测是保证桥梁隔震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对隔震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

隔震设计在桥梁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破坏,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隔震设计要点的分析主要包括桥梁选址、结构形式、隔震装置选型、隔震性能评估、连接方式、系统可靠性以及隔震装置的维护与检测等方面。

这些要点的考虑能够使桥梁在地震发生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响应。

隔震设计指导

隔震设计指导

目录隔震结构设计要点及流程---西昌彩云府隔震项目总结 (2)一、隔震目标: (2)二、隔震建筑要求: (2)三、嵌固端: (2)四、隔震层设计: (2)1、隔震层层高: (2)2、隔震层位置: (2)3、隔震层结构体系: (3)3、隔震层结构抗震等级: (3)4、隔震支座类型: (4)5、隔震支座设计: (4)6、竖向隔震缝设计: (4)6、上支蹲和下支蹲设计: (5)7、隔震层的抗风验算: (6)8、其他隔震措施: (6)五、隔震层以上结构设计: (6)1、隔震后地震作用的确定: (6)2、隔震后抗震等级的确定: (6)3、竖向地震作用: (7)4、剪重比: (8)5、计算模型: (8)六、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9)1、计算模型: (9)2、隔震层以下地面以上的结构的层间位移角: (9)七、基础设计: (9)1、计算模型: (10)八、抗风设计: (10)九、采取的加强和改进措施: (10)十、隔震后楼梯和电梯设计: (11)十一、隔震层建筑、机电专业做法 (13)隔震结构设计要点及流程---西昌彩云府隔震项目总结一、隔震目标:仅隔离水平地震,不隔离竖向地震。

通常采用隔震设计后,水平地震作用可以降低半度、1度、1度半。

根据以往大量隔震工程项目经验,场地条件较好,属于ⅠⅡ类场地,上部结构比较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

层数6层及以下时,多采用框架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为降低一度半;6~12层,位于高烈度区,一般会采用框剪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或者一度半以上;对于12~22层的隔震建筑,可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

具体隔震目标需计算确定。

详下述。

二、隔震建筑要求:建筑高宽比<4;建筑场地宜为ⅠⅡⅢ类。

对于剪力墙结构,结构周边要尽量少布置剪力墙,尽量降剪力墙布置在结构内部。

三、嵌固端:通常取隔震层下面一层顶板为嵌固端四、隔震层设计:1、隔震层层高:一般隔震层梁底到地面的净高不应小于600,建议不小于800,因此层高至少为“梁高+800”。

隔震设计指导手册

隔震设计指导手册

对抗地震,爱惜生命,用科技创造安全幸福的生活。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指导手册二〇一五年七月二日目录1.前言 (3)2.隔震原理 (7)2.1隔震技术 (7)2.2隔震原理 (8)3.隔震橡胶支座 (11)3.1支座结构 (11)3.2基本参数 (12)3.3支座检验 (12)4.建筑隔震初步设计 (13)4.1设计流程 (13)4.2隔震目标 (14)4.3隔震层位置 (15)5.结构隔震设计PKPM实现 (17)5.1上部结构设计一般原则 (17)5.2上部结构设计 (18)5.3下部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地基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隔震分析ETABS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隔震设计一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隔震橡胶支座模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隔震橡胶支座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篇一:AASHTO减隔震规定美国减隔震规范一规范思想:将减隔震桥梁等效为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然后用弹性反应谱理论来迭代求解减隔震桥梁的非弹性地震响应,其采用的假设如下:1桥梁上部结构视为刚体,其总质量即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质量:2忽略桥墩和桥台的弹性变形和质量,按刚体来处理。

3 假定减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可用双线模型来表示或等效。

4各减隔震支座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能。

以上假定表明把减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主要看成是减隔震支座的地震反应,而且整个减隔震桥梁的阻尼主要是减隔震支座发生非弹性变形的滞回阻尼。

二计算方法:1上部结构的总质量m,作为简化单自由度体系的质量,2 计算减隔震支座所在计算方向上的弹性组合刚度kec,作为简化单自由度体系的初始弹性刚度:nkec??kei?nke i?1其中式中n为减隔震支座总数,kei为第i个减隔震支座的弹性剪切刚度,根据上面4的假定kei=ke。

3 计算简化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固有周期Te:Te?2?2 4计算简化单自由度体系的位移延性系数u:u?xm xj 上式中xm为等效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位移,即减隔震桥梁的最大梁体位移:xj为等效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屈服位移,即减隔震支座的屈服位移。

5计算等效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周期偏移Te Teq12Te?u? ???Teq?1??(u-1)?其中?为等效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硬化系数,也即是减隔震支座的硬化系数,如上图所示:6计算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阻尼比?0??)(u?1)?eq?2(1??0 式中?0为初始阻尼比,一般为0.05.7 用上式得出的等效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周期Teq和阻尼比?eq后就可用弹性反应谱求解最大位移相应xm:xm?9.79ASiTeqB其中A为地震加速度系数;Si数为场地系数,对于Ⅰ、Ⅱ、Ⅲ三类场地Si分别取1.,1.5和2.0;B为阻尼影响系数,用以调整阻尼比0.05的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值,当等效阻尼比?eq为0.02,0.05,0.2和0.3时,B值分别为0.8,1.0,1.2,1.5和1.7,且当?eq不为上述值时,允许线性内插。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

AASHTO指导性规范隔震设计(中文版)

致AASHTO隔震设计第二版指导性规范的读者说明AASHTO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第二版已作了临时修订。

本期包含修订页。

本书已设计有可替换页面,并有相应的编号。

页边空白处的垂直线表明在2000年已经通过AASHTO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批准。

为了保证您的规范是正确且实时更新的版本,请用本期的页面在书中做相应更换。

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由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出版华盛顿套房249西北区国会大厦街444号,20001电话(202)624-5800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由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出版华盛顿西北区国会大厦街444号,20001电话(202)624-5800版权,2000年和1999年,归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所有保留所有权。

在美国印刷。

本书或其中的部分内容未经出版方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

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执行委员会1997-1998有投票权成员官员:会长:David L.Winstead,马里兰州副会长:Dan Flowers, 阿肯萨斯州秘书/财务部长:Clyde E.Pyers,马里兰州区域代表:区域:I.Anne Canby, 特拉华州Glenn Gershaneck, 佛蒙特州II.Elizabeth Mabry, 南卡罗莱纳州James C,Codell,III,肯塔基州III.Charles Thompson, 威斯康星州James Denn, 明尼苏达州IV.Dwight M. Bower, 爱达荷州Thomas R. Warne, 犹他州无投票权成员前任主席:Darrel Rensink, 爱荷华州执行总监:Francis B. Francois, 华盛顿1998年AASHTO 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主席:David Pope, 怀俄明州副主席:James E. Roberts, 加利福尼亚秘书:David H. Densmore, 联邦公路局阿拉巴马,William F.Conway 田纳西,Ed Wasserman阿拉斯加,Steve Bradford 德克萨斯,Richard Wilkison亚利桑那,F. Daniel Davis 美国运输局,David Densmore(联邦公路局Nick E. Mpras (美国海岸警卫队)阿肯萨斯,Dale F. Loe加利福尼亚,James E.Roberts 犹他,P.K. Mohanty科罗拉多,Stephen W. Horton 佛蒙特,Warren B. Tripp康涅狄格, Gordon Barton 弗吉尼亚,Malcolm T. Kerley特拉华,Chao H. Hu 华盛顿,Myint Lwin华盛顿,Donald Cooney 西弗吉尼亚,James Sothen佛罗里达,Jerry Potter 威斯康星,Stanley W. Woods佐治亚,Paul Liles 怀俄明,B. Patrick Collins夏威夷,Donald C. Ornellas爱达荷,Matthew M. Farrar 亚伯达,Dilip K. Dasmohapatra伊利诺,Ralph E. Anderson 英属哥伦比亚,Peter Brett印第安纳,Mary Jo Hamman 马尼托巴,Walter Saltzberg爱荷华,William A. Lundquist 马里亚纳群岛,John C. Pangalinan堪萨斯,Kenneth F. Hurst 新不伦瑞克, Garth Rushton肯德基,Stephen E. Goodpaster 纽芬兰,Peter Lester路易斯安那,Norval Knapp,Wayne Aymond 西北领土,Jivko Jivkov缅因,James E. Tukey 新斯科舍,Stan Nguan马里兰,Earle S. Freedman 安大略,Ranjit S. Reel萨斯喀彻温省,Herve,Bachelu马萨诸塞,Alexander K.Bardow 马萨诸塞城市区委员会,David Lenhardt密歇根,Sudhakar Kulkami 新泽西州高速公路管理局,Thomas E. Margro 明尼苏达,Donald J. Flemming 纽约,新泽西港口管理局,Joseph K. Kelly,Joseph Zitelli密西西比,Wilbur F. Massey 纽约州桥梁管理局,William Moreau密苏里,Allen ffoon 印第安纳事务管理局,Wade F. Casey蒙大拿,William S. Fullerton 美国农业-森林服务部,Nelson Hernandez内布拉斯加,Lyman D. Freemon 军事交通管理局指挥,Robert D. Franz内华达,William C. Crawford, Jr.新罕布什尔,James A. Moore新泽西,Harry A. Capers, Jr.新墨西哥,Jimmy D. Camp纽约,James M. O’Connell北卡罗莱纳,William J, Rogers北达科他,Steven J. Miller俄亥俄,Brad W. Fagrell俄克拉何马,Robert J. Rusch 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Paul C.T.Tan俄勒冈, Terry J. Shike 美国海岸警卫队总部,Jacob Patnaik宾夕法尼亚,R. Scott Christie 北安普敦郡郡理事会,R.T. Hughes波多黎各,Hector L. Camacho罗得岛,Kazem Farhoumand南卡罗莱纳,Randy R. Cannon南达科他,John C. ColeAASHTO T-3 工作组James E. Roberts-主席,加利福尼亚运输部Roberto Lacalle/Li-Hong Sheng-工委主席/联合主席,加利福尼亚运输部Myint M. Lwin-华盛顿运输部Ralph E. Anderson-伊利诺运输部专家John F. Stanton-华盛顿大学专家Michael C. Constantinou-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专家James M. Kelly/Ian Aiken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Ronald L. Mayes 博士,会长-动态隔离系统Victor A. Zayas博士,会长-抗震系统Paul Bradford-R.J.沃森有限公司Hamid Ghasemi博士-联邦公路管理局页码目录前言 (7)引言 (9)1.适用范围 (9)2.定义和符号 (15)3.加速系数 (20)4.抗震性能类别(SPCs) (22)5.场地影响和场地系数 (23)6.响应修正系数(R) (23)7.分析步骤 (24)7.1均匀载荷法 (27)7.2单模谱法 (31)7.3 多模谱法 (32)7.4时程分析法 (33)8.隔震系统设计特性 (35)8.1标准设计特性 (35)8.2 () 系统特性修正系数 (36)9.间隙 (37)10.SPC A设计力 (38)11.SPCs B,C和D设计力 (39)12.其他要求 (40)12.1非地震横向力 (40)12.2横向恢复力 (41)12.3垂直载荷稳定性 (43)12.4转动能力 (43)13.隔震系统所需试验 (44)13.1系统特性试验 (44)13.2样件试验 (46)13.3系统特征确定 (49)14.弹性橡胶支座 (53)14.1概述 (53)14.2隔震设计剪切应力部件 (54)14.3载荷组合 (55)15.弹性橡胶支座-结构 (56)15.1总要求 (56)15.2质量控制试验 (56)16.滑动支座-设计 (58)16.1概述 (58)16.2材料 (58)16.3几何结构 (59)16.4 载荷及压力 (60)16.5 其他细节 (62)16.7 材料指南 (62)17.滑动支座-结构 (63)17.1总要求 (63)17.2质量控制试验 (63)18.其他隔震系统 (65)18.1范围 (65)18.2系统特性试验 (65)18.3设计步骤 (66)18.4建造,安装,检查以及维护要求 (66)18.5样件试验 (67)18.6质量控制试验 (68)参考书目 (69)附录A……………………………………………………………………………………………A/1A.1 滑动隔震系统………………………………………………………………………A/1A.2弹性橡胶支座……………………………………………………………………A/4前言在1995年,美国州公路和运输协会(AASHTO)桥梁和结构小组委员会委托新的T-3隔震设计技术委员会负责修改1991年隔震设计指导性规范。

隔震结构设计指南

隔震结构设计指南
传统抗震结构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对隔震结构来
说明显减少了。但影响设计隔震建筑的参数还是很多, 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参数的变动范围,从多个角 度研究隔震建筑在地震中的状态。
四、橡胶支座的构造和特征
隔震器是指将建筑物与地基隔离的装置和机构。它 必须具有能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强度和刚度,而在水平方向 则具有充分的柔度。多层橡胶可以满足上述工程上所要 求隔震器的性能,且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压缩破坏试验 (500-714)500-3.7526试验体
压缩破坏试验情形胶系列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特性 • [概要]
高阻尼橡胶系列叠层橡胶支座在混合了天然橡胶和合 成橡胶的橡胶聚合体中加入了填充剂、补强剂、可塑 剂、硫化剂等配合剂,除了具有隔震支座的水平和竖 向弹簧功能之外,还具有阻尼功能。因此,高阻尼橡 胶支座在设计上的主要力学性能是刚度和阻尼特性。 • 滞回特性和剪切应变相关性
b)拉伸特性 左下图显示的是对天然橡胶支座500-3.75×26施加
200%的剪切变形后,在该状态下进行单调拉伸加载时 的滞回特性。
右下图显示的是天然橡胶支座的拉伸变形状态。
天然橡胶支座拉伸特性 天然橡胶支座的拉伸变形状态
(2)叠层橡胶支座的耐久性和耐火性 叠层橡胶支座通常在受光和热影响较小的环境中 使用,因此特别要注意的是橡胶的氧化反应和徐 变。下图是叠层橡胶支座的徐变试验结果。
因此,隔震结构适用于医院、广播、学校等震后恢 复中心的建筑物,也适用于博物馆、计算机中心等内部
财产价值很高的建筑物,以及建筑物本身价值很高的 历史建筑物,对其他用途的建筑物也同样可以发挥很 好效果。
上图为隔震建筑和传统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的比较 效果图,隔震结构的优越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隔震结构的设计思路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隔震技术是一种在工程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特别是在桥梁工程设计中。

隔震设计是为了减小结构在地震中所受的破坏,它是防震设计中的重点部分。

本文将分析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的要点。

隔震设计的原理隔震设计的原理就是通过在桥梁结构下部设置隔震装置,将桥梁结构与地基的振动隔离,并通过弹簧、减震器或摩擦阻尼器等调节隔离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从而将地震引起的振动减小到一定程度,减小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隔震设计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在进行隔震设计时,必须根据桥梁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处地区的地震状况来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

通常情况下,隔震装置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必须慎重选择。

2.确定隔震装置的参数确定隔震装置的参数是保证隔离效果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弹簧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减震器的阻尼系数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计算,以保证隔震系统能够在地震中发挥有效的隔离效果。

3.考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隔震设计时,必须考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隔震装置会降低桥梁结构的刚度,从而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必须对结构在地震中的稳定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可靠。

4.边界条件的设置边界条件的设置对隔震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关系到隔震系统是否能够发挥最大的隔震效果。

必须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来合理设置边界条件,保证边界条件与结构的性能相匹配。

5.系统的检测与维护隔震系统的检测与维护是保证隔震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必须对隔震系统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检查隔震装置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裂缝或磨损等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隔震效果的因素。

总体而言,隔震设计是桥梁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大大提升桥梁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确定合适的参数、考虑结构的稳定性、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以及定期检测维护,可确保隔震系统长期有效运行。

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12.2.1 隔震设计应根据预期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和位移控制要求, 选择适当的隔震支座(含阻尼器)及为抵抗地基微震动与风荷载提供初刚度的部件组成结构的隔震层。

隔震支座应进行竖向承载力的验算和罕遇地震下水平位移的验算。

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和40%。

12.2.2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计算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体系的计算简图可采用剪切型结构模型( 图12.2.2) ;当上部结构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不重合时应计入扭转变形的影响。

隔震层顶部的梁板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应作为其上部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和设计。

2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输入地震波的反应谱特性和数量, 应符合本规范第5.1.2 条的规定;计算结果宜取其平均值;当处于发震断层10k m以内时,若输入地震波未计及近场影响,对甲、乙类建筑,计算结果尚应乘以下列近场影响系数:5km以内取1.5, 5km以外取125。

3砌体结构及基本周期与其相当的结构可按本规范附录L 简化计算。

12.2.3隔震层由橡胶和薄钢板相间层叠组成的橡胶隔震支座应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支座在表12.2.3 所列的压应力下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其有效直径的0.55 倍和各橡胶层总厚度3.0 倍二者的较大值。

2在经历相应设计基准期的耐久试验后, 隔震支座刚度、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期值的± 20%;徐变量不超过各橡胶层总厚度的5%。

3各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表12.2.3 的规定注:1 平均压应力设计值应按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组合计算,对需验算倾覆的结构应包括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对需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尚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2 当橡胶支座的;第二形状系数(有效直径与各橡胶层总厚度之比)小于5.0 时应降低平均压应力限值小于5不小于4时降低20%,小于4不小于3时降低40%;3外径小于300mm勺橡胶支座,其平均压应力限值对丙类建筑为12MPa12.2.4隔震层的布置/ 竖向承载力/ 侧向刚度和阻尼应符合下列规定:1隔震层宜设置在结构第一层以下勺部位,其橡胶隔震支座应设置在受力较大勺位置,间距不宜过大,其规格、数量和分布应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勺要求通过计算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隔震结构设计要点及流程---西昌彩云府隔震项目总结 (2)一、隔震目标: (2)二、隔震建筑要求: (2)三、嵌固端: (2)四、隔震层设计: (2)1、隔震层层高: (2)2、隔震层位置: (2)3、隔震层结构体系: (3)3、隔震层结构抗震等级: (3)4、隔震支座类型: (4)5、隔震支座设计: (4)6、竖向隔震缝设计: (4)6、上支蹲和下支蹲设计: (5)7、隔震层的抗风验算: (6)8、其他隔震措施: (6)五、隔震层以上结构设计: (6)1、隔震后地震作用的确定: (6)2、隔震后抗震等级的确定: (6)3、竖向地震作用: (7)4、剪重比: (8)5、计算模型: (8)六、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9)1、计算模型: (9)2、隔震层以下地面以上的结构的层间位移角: (10)七、基础设计: (10)1、计算模型: (10)八、抗风设计: (11)九、采取的加强和改进措施: (11)十、隔震后楼梯和电梯设计: (11)十一、隔震层建筑、机电专业做法 (13)隔震结构设计要点及流程---西昌彩云府隔震项目总结一、隔震目标:仅隔离水平地震,不隔离竖向地震。

通常采用隔震设计后,水平地震作用可以降低半度、1度、1度半。

根据以往大量隔震工程项目经验,场地条件较好,属于ⅠⅡ类场地,上部结构比较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

层数6层及以下时,多采用框架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为降低一度半;6~12层,位于高烈度区,一般会采用框剪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或者一度半以上;对于12~22层的隔震建筑,可以确定隔震目标降低一度。

具体隔震目标需计算确定。

详下述。

二、隔震建筑要求:建筑高宽比<4;建筑场地宜为ⅠⅡⅢ类。

对于剪力墙结构,结构周边要尽量少布置剪力墙,尽量降剪力墙布置在结构内部。

三、嵌固端:通常取隔震层下面一层顶板为嵌固端四、隔震层设计:1、隔震层层高:一般隔震层梁底到地面的净高不应小于600,建议不小于800,因此层高至少为“梁高+800”。

2、隔震层位置:A:有地下室结构,通常设置在地下室顶部设置一个隔震层B:有人防要求的建筑,设在人防地下室上面一层C:大底盘多塔结构,设在大底盘层上面一层,即在上部结构与大底盘之间,专门设置隔震层。

3、隔震层结构体系:隔震层顶部应设置现浇式梁板式楼盖,现浇板厚度不应小于160mm。

隔震层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一般楼盖梁板刚度和承载力。

隔震层可以做成转换结构,无需按照转换层定义,转换层柱子不宜布置过密,隔震层刚度大,减震效果不好,也会导致单个支座压力变小,在罕遇地震下,支座容易出现拉应力,而隔震结构应尽量避免出现拉力。

结构设计保证隔震层水平刚度远小于上层结构楼层水平刚度,并远小于隔震层以下结构水平刚度,隔震支座以上混凝土隔震支墩及其梁水平刚度远大于上层结构楼层水平刚度。

隔震层橡胶支座需具有整体复位功能。

3、隔震层结构抗震等级:隔震层和隔震层下面一层抗震等级宜按照隔震前抗震等级。

4、隔震支座类型:目前有铅锌和无铅锌支座,参考规程《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及《橡胶支座-第三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2006;区别就是铅芯层叠橡胶支座里面注入了铅芯,增加了支座的高阻尼性,铅芯产生的滞后阻尼的塑性变形还能吸收能量,并可通过橡胶提供水平恢复力,因此有铅锌隔震支座尽可能布置在周边,天然橡胶支座布置在中间。

5、隔震支座设计:A:同一隔震层内各个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宜均匀,竖向平均压力不应超过《抗规》表12.2.3要求;b: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不宜出现拉应力,当少数隔震支座出现拉应力时,其拉应力不应大于1MPa;c: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限值不应超过其有效直径的0.55倍和各橡胶层总厚度3倍二者的较小值;6、竖向隔震缝设计:《抗规》12.2.7条规定:隔震结构应采取不阻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发生大变形的下列措施:1)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置竖向隔离缝,隔震缝宽不宜小于各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1.2倍且不小于200mm2)对于相邻隔震结构,其隔震缝宽取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之和且不小于400mm。

3)对于相邻隔震建筑,考虑到地震时上部结构顶部位移会大于隔震层处位移,因此隔震缝要留出罕遇地震时隔震缝宽度+防震缝的宽度才合适,防震缝的宽度见《抗规》6.1.4.4)一般对于单栋隔震建筑,其周边水平隔震缝至少留300;对于两栋相邻的隔震建筑,两栋隔震建筑之间的隔震缝至少留600mm。

隔震层处的管线均采用软连接。

6、上支蹲和下支蹲设计:根据抗规12.2.9,隔震层支蹲、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承载力计算。

抗震等级为一级隔震支座下支墩顶部产生的弯矩:Mx=P×Ux+Vy×hb,My=P×Uy+Vx×hb,用于支座连接件的承载力设计;隔震支座下支墩底部产生的弯矩:Mx=P ×Ux+Vy ×(H+hb ),My=P ×Uy+Vx ×(H+hb ),结合前面直接求得的轴力N 、剪力Vx 、剪力Vy ,可以进行下支墩的设计;上支墩的设计内力求得,与下支墩类似。

Vx 和Vy 为罕遇地震时设计组合工况下产生的X 和Y 向水平剪力。

Ux 、Uy 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产生的水平位移;hb 为隔震支座高度,H 为隔震支墩的高度。

7、隔震层的抗风验算:隔震层必须具备足够的屈服前刚度和屈服承载力,以满足风荷载和微振动的要求。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4.3.4条规定,抗风装置应按下式进行验算: , 即 ≤4870KN (各铅芯支座的屈服力之和),满足要求。

式中: ——抗风装置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当不单独设抗风装置时,取隔震支座的屈服荷载设计值; ——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4; ——风荷载作用下隔震层的水平剪力标准值。

8、其他隔震措施:1)上部隔震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应设置完全贯通的水平隔震缝,缝高20mm ,并用柔性材料填充;当设置水平隔震缝确有困难时,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

2)穿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车道等部位,应防止可能的碰撞。

五、 隔震层以上结构设计:根据隔震后的地震作用水平进行上部结构设计。

1、 隔震后地震作用的确定:隔震后,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可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

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具体见《抗规》12.2.5.确定。

根据经验,宏观的角度上,可以将隔震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大致归纳为比非隔震时降低半度、一度、一度半。

见《抗规》12.2.5条文说明。

同时根据《抗规》12.2.5,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非隔震结构在6度设防时的总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

2、 隔震后抗震等级的确定:以西昌彩云府项目为例:西昌9(0.4g ),建筑高度59.650m ,丙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剪力墙结构。

建筑最大使用高度:查表3.3.1-1,9度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0m ,wk 1.4V w wk Rw V V γ≤属于A级高度。

抗震等级:根据《抗规》12.2.7(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抗震措施,当水平向减震系数大于0.4时,不应降低非隔震时的有关要求,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时,可适当降低本规范有关章节对非隔震建筑的要求,但烈度降低不得超过1度。

但是对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措施不应降低,比如轴压比。

)及《高规》3.9可以知道,抗震措施可以降低一度,即8(0.2g)来查表确定抗震等级。

即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但是轴压比按照9(0.4g)控制,即轴压比按照一级确定。

3、竖向地震作用:➢计算隔震层以上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由于隔震支座不能隔离竖向地震作用,《抗规》12.2.1条规定: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0.2g)、8度(0.3g)和9度(0.4g)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30%和40%。

程度实现过程如下:《抗规》12.2.5条规定:9度和8度且水平减震系数不大于0.3时,隔震层以上结构应该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隔震层以上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时,各楼层可视为质点,按照《抗规》5.3.1-2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沿高度的分布。

以西昌彩云府9度(0.4g)为例:由于隔震后水平地震作用按照8度(0.2g)计算,程序地震水平影响系数为0.16。

选择简化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即《抗规》5.3.1,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系数推导过程,即程序中修改竖向地震分项系数:《抗规》5.3.1:按照计算,则按照计算,则因此,竖向地震调整系数为:0.4/0.117=3.418竖向地震分项系数为: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1.3x3.418=4.45当同时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时(水平地震为主):0.5x3.418=1.71。

➢计算基础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根据《抗规》12.2.9条: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即9度(0.4g)计算,程序按照9(0.4g)加速度0.32计算,但是根据《抗规》12.2.1条规定: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0.2g)、8度(0.3g)和9度(0.4g)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0%、30%和40%。

故地震作用系数如下:《抗规》5.3.1:按照计算,则因此,竖向地震调整系数为:0.4/0.234=1.71竖向地震分项系数为: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1.3x1.71=2.223当同时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时(水平地震为主):0.5x1.71=0.855。

4、剪重比:根据《抗规》12.2.5,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尚应复合《抗规》5.2.5的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对于西昌项目,为不小于9度剪重比的要求。

5、计算模型:模型一(参下图):作用是计算隔震层及以上的配筋、参数的模型,及隔震分析;主要参数:●柱底铰接(隔震橡胶支座的抗扭刚度、抗弯刚度相对混凝土柱子非常小)●楼板计算参数时采用刚性假定;计算配筋时非刚性,转换层均为弹性板6。

●地下室层数为0,嵌固端所在层YJK为0,PKPM为1;●地震烈度9度(输8度也可以,但是剪重比需人为控制),地震水平影响系数0.16;●为保证竖向地震不折减,修改竖向地震荷载组合系数为:4.44/1.71;●隔震层层高=转换梁高+300(隔震垫一半);●一层需设置转换层梁板及转换柱,抗震等级均为提高一级,转换层板厚180mm六、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1、计算模型:模型三(参下图):作用是计算隔震层以下配筋●楼板为非刚性假定,隔震层楼板板厚180mm,为弹性板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