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概况及其重要价值
第六讲:敦煌文献
潘絜xié兹cí 先生和其他敦煌学专家写的 一些书,其中记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他 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 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 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 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道教的护法天神) 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 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 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 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 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 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 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 画。
1900年,当古代文书刚搬出藏经洞时候
部分古代文书
王圆箓
王圆箓(约1850~ 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 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 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 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 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 称他为王道士。后云游敦 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 圣境,感慨万千,急呼 “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 乎”。所以他长期居留于 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3、1368年元朝灭亡,莫高窟停建。(衰落) 3、1372年明朝设置嘉峪关,莫高窟遗忘。 5、1900年藏经洞发现。
藏经洞
藏经洞的发现
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 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 (王圆箓)发现的,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 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些珍贵 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 特文、突厥文、回鹘文、 康居文等,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 的古代博物馆。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 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 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
敦煌分析报告
敦煌分析报告1. 引言敦煌是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一座古代城镇,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艺术著称于世。
敦煌的壁画、雕塑、籍、医药文献和其他文物,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交流。
本报告将对敦煌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保护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2. 历史背景敦煌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在汉朝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贸易中心,吸引了来自西域的商人和外国使节。
这些交流促成了东西方艺术、思想和科技的交汇。
在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敦煌成为了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许多著名的佛教石窟、经典和艺术品在此时期创作。
这些作品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并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文化意义敦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敦煌的艺术作品以其精美的绘画技巧、真实的表现形象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的研究者和游客。
壁画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人物、风俗等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此外,敦煌也是文化交流和统一的重要篇章。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敦煌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敦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于推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保护状况敦煌的确保存有一定的困难。
受天气现象、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煌的壁画和石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侵蚀。
此外,游客过多也给敦煌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敦煌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世纪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复和保护壁画、加强管理、控制游客流量等。
同时,国际上也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支持敦煌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然而,敦煌的保护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下的壁画需求定期维护和修复,但技术和经费方面的限制导致这些工作进展缓慢。
5. 未来发展潜力敦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宝贵的财富,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朝的敦煌文献敦煌文献的保护与研究
元朝的敦煌文献敦煌文献的保护与研究元朝的敦煌文献:敦煌文献的保护与研究敦煌文献是指敦煌莫高窟和其他遗址出土的文物、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特别是元朝时期的敦煌文献,记录了元朝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且对研究元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敦煌文献的保护与收集元朝时期,敦煌成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士和藏书家前来,他们收集、整理并保护了大量的文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这座由数百个洞窟构成的石窟寺庙保存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艺术作品。
为了更好地保护敦煌文献,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法规,加大了对盗窃和破坏文献的打击力度。
其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维护工作,确保文献能够得到妥善保存。
此外,还加强了对敦煌地区的文献保护管理,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管理和研究工作。
二、敦煌文献的研究与价值敦煌文献是研究元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对于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佛教经典和其他宗教文献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元朝时期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情况,揭示了元朝统治者对佛教的支持和推崇。
此外,还有大量的文艺作品,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元朝时期的艺术风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元朝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价值观。
敦煌文献的研究不仅关注其内容,还注重其形式和语言特点的研究。
元朝时期,敦煌文献采用了蕃字和古代汉字的形式和写法,这使得其阅读与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正是这种形式和特点,使得敦煌文献成为了研究元朝语言文字演变和汉字学的重要材料。
三、敦煌文献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播敦煌文献,近年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工作。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敦煌文献进行了高清扫描和图像处理,使得文献得以永久保存并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展示。
同时,还使用数字技术对文献进行了分类、索引和分析,方便了研究者的使用和研究。
简述敦煌古籍写本对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价值
简述敦煌古籍写本对古典文献学研究的价值
在我国甘肃的敦煌莫髙窟发现了很多的古文字抄本,包括5〜11世纪的古代文献,这些就是敦煌文书。
当时,有位叫王圆篆的道士流落到敦煌为当地人作法驱邪,有一天他所雇的一名男子,把吸剩的烟头插进洞壁的裂缝里,结果发现烟被吸进去了。
他觉得很奇怪就把王道士叫来。
把洞壁撬开一看,发现是一个洞窟,里面有一些卷轴,这就是“敦煌文书”。
文书总数达到4万多件,其中汉文写本达到3万件以上。
敦煌文献中最具有价值的是“官私文书”。
敦煌遗书的发现,推进了中国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
敦煌文献以写本为主体,具有写本文献的特征,了解和认清其特证,是正确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最基础的环节,本文从敦煌文献分券不定、符号不定、内容不定、用字不定、文多疏误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敦煌文献的写本特征。
敦煌文献是中国历史脉络的再现汉简(汉代)敦煌(南北朝直至元代)文书和明清档案(明清)成为中国考古三大发现它们正好连起了中国历史的脉络,而敦煌文书包涵广阔其内容包括佛教美术历史
世俗文书等多个部分弥足珍贵举世罕见。
敦煌文献佛经原文与解析
敦煌文献佛经原文与解析敦煌文献是指在甘肃省敦煌地区的莫高窟中发现的大量古代文献。
这些文献包含了丰富的佛教经典,被认为是了解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其中,佛经原文是敦煌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佛教思想、传播以及敦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佛经原文的发现敦煌文献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当时有人在莫高窟中发现了一批古代文书。
随着对文献的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佛经原文。
佛经原文主要以古代印度梵文和由梵文演变而来的高僧音译的龠字文书写。
二、佛经原文的研究和翻译佛经原文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学者们通过对佛经原文的研究和翻译,不仅能够还原佛教经典的原貌,也可以理解佛教教义的深层含义。
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演变,佛经原文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文化的特点。
在研究佛经原文时,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对经文语言、文献年代、文献形态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详细分析。
通过对佛经原文的解析,学者们能够还原佛经的原貌,理解其中蕴含的佛法智慧。
三、佛经原文的内容敦煌文献中的佛经原文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佛教教义、修行方法、佛教史传等方面。
其中著名的佛经包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涅槃经》等。
这些佛经原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也为后代研究和修行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四、佛经原文与敦煌文化的关系佛经原文的发现与敦煌文化密不可分。
敦煌地区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
敦煌文献中的佛经原文,既受到了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又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
通过研究佛经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敦煌地区古代的宗教、社会和文化背景。
五、佛经原文的价值与意义佛经原文作为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佛教学说、佛陀的思想、世界佛教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佛经原文的解析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核心教义,从而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敦煌文献
• (4)地理学的研究,《寿昌志》记录山川河 流及少数民族的治理情况。 (5)文学研究,变文、歌辞、俗赋、白话诗、 话本,唐代诗人韦庄的长诗《秦妇吟》, 不曾收录在《全唐诗》中,除汉文还有吐 鲁番西夏等少数民族之文字,其中有些民 族按其自己的发音,而造出许多形声字。
• (7)科技方面研究,有天文历法及医学之研 究。 (8)中外交流记录,有梵文本《心经》,慧 超《往天竺传》。 (9)经典研究,十三经中敦煌存九经,《论 语》郑玄注已失传,在敦煌发现一部分。
• 敦煌文獻,又称敦煌遺書、敦煌文书、敦 煌寫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 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总数约5万卷, 最早的前秦苻坚元年(359年),最晚为南 宋庆元二年(1196年)。
发现
•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 十六日(1900年6月22 日),道士王圓箓在 清理第16窟時,發現 墻壁後面有一個密室, 洞內滿是各種佛教經 卷等文物。
流失
•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來到敦煌,以14块马蹄银 取走24箱遺書﹑遺畫及5大箱其它文物。 • 1908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來到莫高窟,用大量銀 子換取了6000余件寫本和200多件古代佛畫與絲 織品。伯希和还在第464窟发现一批元代回鹘文 遗书。 • 1905年俄国人奥布鲁切夫,日本人桔瑞超﹑吉川 小一郎,1914年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華爾納等 人,先後從莫高窟買走了大量的經卷. • 這些文物至今流散至海外的達3.5萬件,約佔所有 文物的三分之二。。
• 所有文献基本上全是手写的,以卷軸裝為 主,又有梵篋裝、經折裝、蝴蝶裝、冊子 裝和單頁等多種形式。
文献内容
• (1) 敦煌文献五千多种佛经,一部分传世文献已亡 佚,今却由敦煌文献中发现。最重要是发现《六 祖坛经》。 (2)历史研究,吐鲁番文书,唐安始之乱以后藩政 资料、王粲的《晋纪》、虞世南的《帝王概论》、 孔衍的《春秋后语》。 (3)法制研究,中国古代民法刑法不分,但敦煌文 献中发现唐律、令之格式是分开的,另户籍数据, 标记得非常详细,使均田制实行得以证明。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文献
敦煌文书的发现,与甲骨文、敦煌西域汉晋简牍、明清内府档案的发现一起被称作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
敦煌文献发现以后,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的瞩目,利用这批宏富的珍贵资料,中外学者从历史、考古、经济、政治、军事、地理、民族、民俗、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建筑、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以敦煌遗书和敦煌艺术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敦煌学。
敦煌学显然并非一门单一的学科,它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所研究的客体上来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群敦煌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举凡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社会、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学、语言文字、哲学、教育、科技、建筑、美术、音乐、舞蹈、书法、体育、保健等等,都可以利用敦煌资料,或填补空白,或创立新说,或纠正前人研究的疏漏。
因而敦煌资料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敦煌学被称之为“学术的海洋”。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文献作者:杨秀清据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献约5万余件。
这些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因而被称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
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十四章 敦煌文献学概述
• 日本藏量不大而且比较分散。大谷大学图书馆藏34号, 龙谷大学和京都藤井氏有麟馆都有数量不等的收藏; 私人如中村不折、滨田德海等藏600余号,总计约千号。 • 奥尔登堡劫往俄国的敦煌遗书,现藏苏联科学院东方 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孟希柯夫《亚洲民族研究所 所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第一、二册著录了2954 号。近年苏联公布的入藏总数已达 11375 号,但苏联 藏品多为碎片。
• 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年5月28日-1945年10月26 日),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探 险家。就学于巴黎大学,主修英语, 后入法国汉学中心学习汉语,继入 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专攻东方各国 语文历史。曾从师法国汉学家E.E 沙婉(1865-1918)等人学习,志力 于中国学研究。 • 1908年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 买了大批敦煌文物,带回法国;今 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伯希和 是欧美公认的中国学领袖,其影响 遍及欧美日本及中国。然而伯希和 与中国学者交往,开始却并非友谊 佳话,而是以让炎黄子孙愤慨痛惜, 也令他本人蒙羞的敦煌盗宝为开端。
• 首批敦煌遗书被发现以后的最初几年尚未引起 轰动。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A.斯坦因在进行 第二次中亚探险时到达敦煌,在翻译蒋孝琬的 协助下,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和对宗教信仰的虔 诚,采取欺骗手段,骗得敦煌遗书24箱,运回 英国。斯坦因的“收获”在西方立即引起震动, 盗宝者以“探险家”的名义纷至沓来 •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也到达敦煌,他以通晓 汉文的优势,尽量挑选有纪年和题识的遗书, 共得10余筐,辗转运回巴黎。
西方对伯希和的评价:
• “伯希和不但是法国的第一流汉学家,而且也是 所有西方的中国学专家的祖师爷。”“没有他, 汉学将像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一样。”伯希和 与为数众多的中国几代主流学者的交往,很大程 度反映甚至代表了本世纪上半叶国际汉学正统与 中国国学主流的相互交汇,不仅推动欧美汉学界 加深了解认识中国学术文化及学者,更重要的是 对中国本土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有人论及“百年来影响中国的六十洋客”,将伯 希和列于“七位华风西被的汉学家”的第二位。 而以学术造诣论,伯希和无疑位居首席。
敦煌遗书的发现及其价值
传递作用 , 使得原有的众 多典籍得 到了进一 的过程 中, 或互相切磋 , 或孤军奋战 , 长年累 纸避蠹技术。私家藏书者在这四个方面都作
步的整理和保存 。 月进行此项工作。可 以说 , 对图书 内容的校 出了重要贡献。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之所 以 2 . 产生了古代衍生文化 。 私家藏书往往 勘补正是藏书者最为乏味、 最为艰 巨的常规 被广大研究和藏书 性工作 内容 , 但是却有许多私家藏书者乐此 数百年而保持不倒 , 不仅和其严格的藏书管 者往往是合二为一的, 从而达到了以典籍收 不疲 , 他们出于对典籍负责的态度 , 埋头 于 理制度有关 , 而且和其优 良的图书保管技术
散在民间的藏书 ,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了图书 对这种现象 的归纳 。为此 , 国许多私家藏 草药防虫技术和曝书法等。 我 具体而言 , 我国古
典籍受到更 大的损害。因此, 私家藏书通过 书者就 自然担负起对 图书 内容进行校勘补 代藏书保护技术主要有 以下四个方面 : 建筑
官方藏书的补充 , 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产生 正的职责 , 他们在对图书 内容进行校勘补正 保护技术 、 药物防害技术 、 装帧保护技术 、 染
藏推动学术传播的 目标。 特别是一些私家藏 图书典籍 内容的校勘补正工作中 , 出现了许 有很大关系 , 通过设置英石吸潮 和芸草防蠹
书者为世家藏书者 , 他们肩负着学术编纂和 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在清代 , 私家藏书 等方法, 对藏书产生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正是
立道教太清宫 , 自任住持 。有关他发现藏经
因生不逢时, 遗书出土后未能受 到当局 交流等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
洞的经过 , 文字记述与口头流传 的版本既多 应有的重视与保护 ,以致 内遭监守 自盗 , 外
敦煌文献名物研究
敦煌文献名物研究敦煌文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其中所涉及的名物,既包括人物、器物、服饰、建筑等实际物体,也包括典籍、经文、诗词、歌赋等文献资料。
这些名物承载着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敦煌及古代中国的宝贵资料。
然而,现有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
敦煌文献名物研究现状近年来,敦煌文献名物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
然而,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中过于重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而忽略了对名物的内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挖掘。
其次,缺乏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未能有机结合,导致对敦煌文献名物的理解不够全面。
跨学科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敦煌文献名物研究需要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深化对名物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从宗教角度出发,敦煌文献中的佛经、道经对名物有着详细的记载,通过这些经文,可以追溯名物的起源、演变和意义。
此外,通过对比不同宗教的名物,可以进一步理解宗教文化的差异和交融。
其次,敦煌文献中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名物的生动形象。
通过解读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名物在古代社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
同时,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揭示敦煌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最后,敦煌建筑史也是敦煌文献名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敦煌石窟、寺庙等建筑的真实写照,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名物资料。
通过研究这些建筑的结构、风格、装饰等特点,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古代敦煌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进而揭示其与中原及西域建筑的关联和差异。
结论现有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宗教、文学和历史等角度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未来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敦煌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敦煌文献概况及其重要价值
敦煌文献概况及其重要价值摘要:敦煌石窟是我国历史悠久,塑像、壁画与写经卷子图书最为珍贵、丰富的佛教石窟。
其敦煌文献内容丰富,包括横跨几个世纪的数目众多的佛像和壁画,展示出佛教经典的流布和造像艺术随社会的变革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
其写经卷子除大量佛经外,还有地方志、儒家文献、经济文书、农书、医术等珍贵资料。
敦煌文献是古代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敦煌文献;写经卷子;佛经;自东汉以来,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中外僧侣跨过高山大河,穿越沙漠,不畏艰险克服万难,携带经、像往来传播佛教,建寺度僧,凿窟造像。
从魏晋至唐宋大规模译经和凿石窟造像,先后开凿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天龙山、响堂山,以及大足石窟。
隋代至明代在河北唐山,历时千余年开凿藏经洞,在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石板上刻佛经一千余部”。
[1]为了广泛深入传播佛教,在经书中配有插图,大量刻印通俗读物,一册佛经中图画与经文对照,可移动携带的纸本、木雕、铸铜的佛像,进入千家万户。
图书史学者认为: “图书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概念,古今图书的概念是不同的。
古代图书的概念相当于古代文献。
”[2]“凡是有目的地用文字记载知识、积累经验,有一定的裁体形式并用以传播,起到社会作用的材料,即具有图书的功能”[3]以上佛教造像,其目的都是为了宣讲佛经义理,使人们解脱人世的烦恼和痛苦,观看图像和经文,感受到佛和菩萨的大慈大悲,拔苦施乐而信仰佛教。
有的造像上还刻有发愿文,表明造像的年代,施舍钱财造像人的身份和解除痛苦的愿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它与纸本图书和虚无的电子图书同样具有传播知识、感动人心的功能。
在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中,历史悠久,塑像、壁画与写经卷子图书最为丰富、珍贵的莫过于敦煌石窟。
一、敦煌历史文献敦煌在春秋时是秦国的属地,汉代设置敦煌郡。
西通西域和天竺,东经河西走廊到长安、洛阳,或经柴达木盆地沿黄河南进入四川,再由成都北上长安,南下滇、藏,东去江浙往南海诸国。
敦煌文献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
一、概述我国古代历史是人类历史的宝库,而敦煌文献作为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遗产之一,对于我国古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敦煌文献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其对于我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在于它所反映的历史真实性、历史细节、历史变迁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敦煌文献对我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
二、敦煌文献对我国古代史研究的价值1.历史真实性敦煌文献作为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记录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
其中包括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印证作用。
通过对敦煌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还原我国古代的历史面貌,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资料。
2.历史细节敦煌文献中所包含的大量史料,对于我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
这些历史细节涉及到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事件、社会变迁、战争冲突还是日常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在敦煌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记载。
通过对这些历史细节的挖掘和整理,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
3.历史变迁敦煌文献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和演进。
我国古代历史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变革,历史的变迁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
通过对敦煌文献中的历史记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风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4.文化传承敦煌文献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讯,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文化底蕴深厚,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深远。
通过对敦煌文献中的文化内容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我国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的传承和演变,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三、结论敦煌文献作为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我国古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敦煌文献及其语言学价值
(二)敦煌文献的发现
公元1900年5月26日清晨,“忽有天 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缝中有孔,仿 佛有光。”千佛洞住持王圆箓与工人用 锄沿缝挖出 一个洞,内藏5万多经卷及 其它文献。也有人说是王圆箓等人清扫 洞窟流沙时无意中发现的。
见王 佛道 宇士 洞是 像湖 残北 破麻 ,城 发人 誓, 募云 捐游 修至 补敦 。,
月牙泉位置示意图
三、敦煌莫高窟
也叫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鸣沙山 东麓断崖上,坐西朝东, 窟群南北长1600 余米。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336)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 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 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 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文献及文物图片
藏经洞唐代写经《妙法莲花经· 卷六》局部
敦 煌 写 经
两 条 蛇 交 配 暗 示 人 类 的 原 始 欲 望 。
敦 煌 藏 经 洞 出 土 的 伏 羲 女 娲 绢 画
(三)敦煌文献的流散
王道士没多少学问,并不知道这些 经卷的价值。他先送给敦煌县令汪宗翰 一些,汪遂转赠他人。当地其它官员和 读书人亦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一些。 其后,著名学者叶昌炽任甘肃学政 ,他认识到这些文献的价值后,让敦煌 县令运至省城,但未能实现,只是在原 地进行了清点封存。
(一)用来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
1.俗文学中的韵文 这里有四组变文的韵脚字:①波、花、 河;②沙、家、差、花、罗;③斜、罗、娥 ;④过、娥、和、迦、婆。 通过系联,我们发现这四组韵脚字在变 文中可以互押。由此初步推出,歌韵和麻韵 (歌[ɑ],麻[a])在唐五代西北方音中 属于同一韵类。
韵 脚 字 : 波 、 花 、 河
敦煌文献对学术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敦煌文献对学术研究的价值及意义敦煌的黄沙下掩埋的历史文献从被发现至今,引起了无数中外学者的关注。
各国学者对敦煌遗物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涵盖了艺术,音乐,学术等各个方面。
其中大量的敦煌文献则成为学术研究的有力支持,有着重要意义。
敦煌文献的主体是佛教典籍,但同时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研究资料。
在宗教研究方面,胡适先生就敦煌禅宗文献做出过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敦煌文献对讲唱文学的研究价值成为文学范围内研究敦煌文献的热点。
而敦煌文献中大量的壁画,雕塑,建筑等资料都是极值得研究的,对后世影响很大。
而敦煌文献对历史研究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敦煌文献对史学研究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范围很广。
突出表现在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中古社会史的研究,中古学术史研究,科技史研究等方面。
成为独立研究中试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独特的学术研究地位。
同时又是对已有史料的一个有力补充,对其他学科的研究起到辅助作用。
敦煌文献对研究隋唐五代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及意义,通过大量的史料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其他研究隋唐历史的文献也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由于唐代文献中的官文书都被省去了前后的格式,所以在敦煌吐鲁番发现的大量的官文书对我们了解唐代官文书的原貌有极重要的意义。
唐代有关官制的典籍记载其制度时大都详于前期而略去后期,而敦煌文献中的有关文书正好相反,可以弥补典籍记载之不足。
而且大多数是各级官府运作中的文书原件,所以可以反映其制度运行的一个侧面。
此外典籍对中央官职记载较多,对地方官职记载较少,而敦煌吐鲁番文书也与之相反,与地方管制相关的文书较多,包括了州郡、县、乡、里各级官吏,对于军事系统的折冲府、军、镇、戍、守捉等也有不少资料,这也说明了这些资料的珍贵之处。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保存的大量《唐律》、《唐律疏议》的写本,可以和今天传世的《唐律疏议》相对照来研究唐代的刑法。
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几个概念汉河西四郡,(河,特指黄河,一般的叫水)霍去病开的。
武威,旧为凉州,张掖旧叫甘州,酒泉旧叫肃州(甘肃名称就这么来的),安西即瓜州,敦煌沙州。
瓜沙二州离得不远。
安史之乱以后,被西藏吞并,吐蕃。
当时把边关的重要军事力量调回内地平息安史之乱,顾不上边关了,就被吐蕃包围了。
包围了十年之久,敦煌投降了。
所以敦煌里的西藏文物比较多。
晚唐,敦煌大族张议潮起义,把吐蕃赶走了。
派出使者到长安,说归顺唐中央。
行政单位叫归义军。
归义军时期很长,敦煌很多的文物如壁画都是这个阶段的。
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敦煌石窟:指敦煌地区的多处石窟,如西千佛洞,榆林窟(榆林河峡谷,安西县西南)等。
不光指莫高窟。
旅游的话到不了榆林窟,不开放。
莫高窟也只是开放有限的洞窟。
敦煌城南就是一座山,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汉朝就有了。
鸣沙山往东有条河,把山冲断,出现了崖壁,朝东。
莫高窟就开在这些崖壁上。
河对岸就是三危山。
(台)苏莹辉《敦煌学概要》莫高窟740多个石窟,时间最早的是前秦,最晚的是,千年之久。
16号窟,有耳洞,编为十七号,藏经洞,长宽高各3米左右。
耳洞地面高一点,要上两三级台阶。
把经卷都搁里边,包袱皮包上,像是有计划似的。
放得满满,把洞口封上,抹平,画上壁画,谁能看出来这还有个洞啊。
就这样,静静的,五百余年后被发现。
研究洞窟里的壁画,塑像,经卷形成了敦煌学。
二、藏经洞的发现光绪二十六年(1900),甲子纪年是“庚子”。
八国联军进北京。
8月,慈禧携光绪逃到西安来了,西狩,来西安打猎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藏经洞发现了,肯定顾不上了。
道士,不是和尚,王圆禄发现的。
(敦煌是丝路的交汇。
出了敦煌,分两路。
南路到龟兹——于阗,翻过雪山——伊拉克叙利亚,过地中海,到欧洲了。
北路到吐鲁番——喀什——翻过大雪山即,葱岭(帕米尔高原)。
东西文化交汇三岔路口,壁画很有异域特色。
敦煌萧条是因为西夏的占领。
不让你往外运了。
敦煌文献名词解释
敦煌文献名词解释敦煌文献是指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大量古代文献,包括手抄本、刻石碑文、画像壁画等。
敦煌文献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与社会的重要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敦煌文献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如下:1. 敦煌:敦煌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地处沙漠边缘,由于气候的干燥,使得保存在莫高窟中的文献得以保存至今。
敦煌也因此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学术研究地。
2. 莫高窟:莫高窟是敦煌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历法最全面的佛教艺术殿堂之一。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并经过五百多年的不断拓展和改建,形成目前的规模。
莫高窟内有数以千计的石窟,内有佛像、壁画、书法等精美艺术品,还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献。
3. 手抄本:敦煌文献中的手抄本是指佛经、经史子集、宗教文化等内容,经人工抄写而成的文献。
这些手抄本通常以纸为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研究佛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4. 刻石碑文:莫高窟中还有大量的刻石碑文,这些碑文主要以石刻的形式呈现,内容包括佛经、佛宗文化、历代皇帝的祭文等。
刻石碑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佛教、历史的重要资料。
5. 画像壁画:莫高窟中的画像壁画是敦煌文献中最为独特、宝贵的部分。
壁画内容包括佛教故事、文化艺术、历史人物等,以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景。
画像壁画在研究佛教、历史、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敦煌文献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恢复和保护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于推动世界各国的佛教、历史、艺术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敦煌文献被列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
浅论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摘要:被誉为“百科全书”的敦煌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敦煌文献 文化 历史 价值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禅宗自唐代起分为南北两宗,由于南宗慧能成为正统,早期禅宗历史及禅宗北宗历史渐被淹没,敦煌文献中却发现了许多与此有关的资料,如《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顿悟无生般若颂》、《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观心论》、《楞伽师资记》等,其中《楞伽师资记》明确记载了神秀——玄赜——慧安——普寂等禅宗北宗的世系,《观心论》则被认为是北宗创始人神秀的著作。
敦煌文献中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六祖坛经》,对了慧能禅宗思想的形成十分重要,与宋代以后的《坛经》多有不同。
《顿悟大乘正理诀》是公元792—794年间由敦煌赴拉萨的大禅师摩诃衍等三人与印度僧人辩论的记录,对研究西藏的佛教史、尤其是禅宗传入西藏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界教是北周末年僧人信行(541—594)创立的佛教教派,武则天执政时一度兴盛,开元十三年(725)政府下令取缔三阶教,到北宋初年,此教已烟消云散,其经典也荡然无存。
敦煌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三阶教经典,如《三阶佛法》、《三阶佛法密记》、《佛说示所犯者法镜经》、《三界佛法发愿法》等,它的发现,为佛教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敦煌》中的历史文化瑰宝
敦煌佛教文化的特点: 融合了印度、西域和
中原的文化元素
敦煌佛教文化的影响: 对中国佛教、哲学、 文学、艺术等领域产
生了深远影响
敦煌的道教文化
道教在敦煌的传播:道教传入 敦煌的时间、途径和影响
道教经典:敦煌出土的道教经 典及其内容、特点
道教仪式:敦煌道教仪式的种 类、特点和影响
敦煌文书:包括官方文件、私人书信、契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情况。
敦煌壁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壁画群,展示了古代敦煌地区的宗教、 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敦煌的音乐舞蹈
敦煌壁画中的音 乐舞蹈形象
敦煌乐舞的历史 背景和文化内涵
敦煌乐舞的艺术 特点和表现手法
道教艺术:敦煌道教艺术的表 现形式、特点和价值
敦煌的伊斯兰教文化
历史背景:敦煌曾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大量外来商人,其中尤以伊斯 兰教徒为多。
宗教建筑:敦煌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独特,如清真寺、拱北等,是研究伊斯兰教历 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宗教艺术:敦煌的伊斯兰教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如壁画、雕刻等,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
宗教习俗:敦煌的伊斯兰教习俗丰富多彩,如礼拜、斋月等,展现了伊斯兰教在敦 煌地区的独特风貌。
06
敦煌的科技瑰宝
THEME TEMPLATE
敦煌的建筑科技
添加 标题
建筑材料:采用土、木、砖、石等 天然材料
添加 标题
建筑风格:融合中原、西域、印度 等多种风格
添加 标题
建筑技术:采用拱券、穹顶、梁架 等先进技术
敦煌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敦煌是中国历 史文化的重要 代表,具有极 高的历史价值 和文化价值。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史料价值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史料价值敦煌吐蕃藏文文献是指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被发现的敦煌文书之一,它是吐蕃时期以古藏文形式书写的藏文类文献,因而它既是国际敦煌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藏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收藏于世界各地并已编目有序号的敦煌藏文文献达5000卷之多,仅次于敦煌汉文文献而位居其他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西夏文等民族文献之首,特别是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具有双重资料价值,既为藏学研究又为敦煌学研究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实乃当今人文社科领域中最为珍贵的古文献之一,对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一、在历史学方面的资料价值吐蕃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段建树卓著、创造了空前繁荣的古代文明的黄金时期,为后人学者留下了丰厚的藏文古文献,除了佛教经典论著之外,大致可分为金石铭刻、竹木简牍、伏藏文书和敦煌文献四大类。
这些藏文古文献为研究藏族古代文明提供了全方位的第一手资料。
其中敦煌文献更引起国际藏学界的极大关注,因为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文古文献中不仅保持了原貌,而且内容丰富,正可谓包罗万象,它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军事、法律、地理、文学、语言、民俗、艺术、天文历算、医学科技等。
首先它在历史学方面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因为以往研究吐蕃历史主要依据藏文伏藏文书,而伏藏文书大多又经过后人佛教徒的发掘润色或重新编辑,从而使资料的原始性或真实性大打折扣,并形成一种新的特色,正如陈庆英研究员指出:“藏族古典著作中,文史不分的现象十分突出。
往往一部著作既是历史著述,又是文学作品,有的甚至还阐释了宗教的哲学观点,形成文史哲合一的风格。
”这给历史学家描述吐蕃历史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对注重实证的西方学者来说,他们很不适应去辨别或引用此类史料。
自从1940年以法文出版《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之后,才引起国际藏学界对吐蕃历史的极大关注。
当时藏学界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藏族古代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敦煌文献的价值与整理
敦煌文献的概况
《道德法句经》 甘肃博物馆所藏
抄写于东晋升平十二 年(368),是最早的有 明确时间信息的宗寿添写报恩寺藏经录》 北宋咸平五年(1002) 壬寅岁七月十五日记
最晚有时间记载的文献,现藏于俄 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敦煌文献的概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刻本
• 但敦煌文献没有经过后人的篡改,全是第一手资料,保留了文 献最初的样貌。
敦煌文献的价值
P.2644 《词句摘抄》(店铺招徕叫卖口号)
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 章,买物之人但且坐。 某乙铺上且有:桔皮胡桃瓤,栀子高良姜,陆路诃 黎勒,大腹及槟榔;亦有莳萝毕拨,芜荑大黄,油 麻椒蒜,河藕佛香;甜干枣,醋石榴;绢帽子,罗 幞头;白矾皂矾,紫草苏芳;粆糖吃时牙齿美,饧 糖咬时舌头甜;市上买取新□袄,街头易得紫罗衫; 阔口裤,崭新鞋,大胯腰带拾叁事。
敦煌文献的概况
此外,敦煌研究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院、 北大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博物馆以及日本、 韩国、印度、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
敦煌文献的概况
五万多件敦煌文献分散在世界 十几个国家
• 如果不能将其汇集起来研究, 很多问题只能片面的看待
• 近二三十年来,敦煌文献陆 续被公布,敦煌文献全貌正 逐渐显现
敦煌文献整理回望
第一阶段(文革以前)
• 国内的敦煌学研究,以文献的辑录与刊布为主。 • 根据各大馆藏调查、抄录敦煌文献。 • 编制敦煌文献目录,如王重民、刘铭恕编写的《敦煌遗书总目
索引》
敦煌文献整理回望
第二阶段
• 图版的影印刊布: 《敦煌宝藏》、《英敦煌文献》、《俄敦煌文献》、《法藏
敦煌西域文献》、《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甘肃敦 煌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文献概况及其重要价值摘要:敦煌石窟是我国历史悠久,塑像、壁画与写经卷子图书最为珍贵、丰富的佛教石窟。
其敦煌文献内容丰富,包括横跨几个世纪的数目众多的佛像和壁画,展示出佛教经典的流布和造像艺术随社会的变革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
其写经卷子除大量佛经外,还有地方志、儒家文献、经济文书、农书、医术等珍贵资料。
敦煌文献是古代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敦煌文献;写经卷子;佛经;自东汉以来,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中外僧侣跨过高山大河,穿越沙漠,不畏艰险克服万难,携带经、像往来传播佛教,建寺度僧,凿窟造像。
从魏晋至唐宋大规模译经和凿石窟造像,先后开凿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天龙山、响堂山,以及大足石窟。
隋代至明代在河北唐山,历时千余年开凿藏经洞,在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石板上刻佛经一千余部”。
[1]为了广泛深入传播佛教,在经书中配有插图,大量刻印通俗读物,一册佛经中图画与经文对照,可移动携带的纸本、木雕、铸铜的佛像,进入千家万户。
图书史学者认为: “图书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概念,古今图书的概念是不同的。
古代图书的概念相当于古代文献。
”[2]“凡是有目的地用文字记载知识、积累经验,有一定的裁体形式并用以传播,起到社会作用的材料,即具有图书的功能”[3]以上佛教造像,其目的都是为了宣讲佛经义理,使人们解脱人世的烦恼和痛苦,观看图像和经文,感受到佛和菩萨的大慈大悲,拔苦施乐而信仰佛教。
有的造像上还刻有发愿文,表明造像的年代,施舍钱财造像人的身份和解除痛苦的愿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它与纸本图书和虚无的电子图书同样具有传播知识、感动人心的功能。
在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中,历史悠久,塑像、壁画与写经卷子图书最为丰富、珍贵的莫过于敦煌石窟。
一、敦煌历史文献敦煌在春秋时是秦国的属地,汉代设置敦煌郡。
西通西域和天竺,东经河西走廊到长安、洛阳,或经柴达木盆地沿黄河南进入四川,再由成都北上长安,南下滇、藏,东去江浙往南海诸国。
历代高僧大德,聘使商贾,文人学士往来不绝。
太康五年( 284 年) 月支僧竺法护在敦煌译经,碑记前秦建元三年( 366 年) 开凿敦煌莫高窟。
从此造像活动不断,历代所造塑像和壁画保持至今,清光绪年间发现藏经洞中大量写经卷子震撼欧亚学术界。
敦煌石窟以莫高窟为主体,包括附近的榆林窟和西千佛洞。
宝藏塑像、壁画、写经文书,略述如下。
(一)塑像、壁画莫高窟现存洞窟492 座,彩塑2 000 余身,壁画面积约4 500 平方米,其中佛像12 008 身,说法图933 铺,经变故事画54 种161 铺,还有不少供养人物像。
凿窟造像是为了供养礼拜、祈福禳灾,讲经说法,修禅观像,脱苦成佛。
进入窟中,正壁塑造佛说法集会的弟子、菩萨一堂,壁面遍绘佛说法内容中的故事、人物、建筑……。
魏晋时期主要是弥勒,释迦、多宝并坐和千佛,壁画中描绘弥勒上升成佛和弥勒的未来世界乐土,其中有耕种、收获、婚礼、送葬、剃度等情节。
在释迦《佛传》壁画中描绘释迦成佛之前累世苦修,“投身饲虎”、“啖子行孝”,以及降生、沐浴、习武、降魔、成道的故事。
更有《涅槃经》、《贤愚经》、《福田经》等变经文为图像的壁画,菩萨多褒衣博带,瘦骨清像,含有南朝风度。
隋朝时期增加了“三世佛”、“接引佛”等,壁画前的塑像、佛左右胁侍的不仅有弟子、菩萨,更有力士、天王等。
武则天时造弥勒佛大像高33 米,开元间又造大佛高26米,中唐大历年间造佛涅槃卧像长16 米、众弟子、菩萨、天龙八部,以及西域各族信众围绕。
壁画《维摩变》描绘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以及维摩居士常去的街巷、酒肆、赌场、妓院。
在“阿弥陀经变”和“观经变”中,以宏大的场面描绘佛与众菩萨居住的西方极乐世界,楼台亭阁、宝树、宝池、乐队、舞蹈、彩云、飞天等一片欢乐的景象。
在“法华经变”中有战争、旅行、请医、斋僧等情景。
“大方便报恩经变”讲述了释迦成佛前后孝亲忠君,舍身求法的故事,“父母恩重经变”赞颂父母养育子女的十种恩德。
还有佛教感应画和佛教史迹画,如“张骞出使西域”、“五台山全景”等。
唐代开元三大士到长安译经传播密教,敦煌石窟中也出现了毘卢佛、千手观音、如意轮观音、毘沙门天王。
当吐蕃占领沙州时,藏传密教造像也进入敦煌石窟中。
唐代菩萨形象丰腴,挺胸扭腰,服饰华丽,符合当时妇女审美风尚。
五代宋元时期,密教造像增多,出现了五方佛、宝相佛、天鼓音佛、最胜音佛、“地藏十王”、“水月观音”、“佛顶尊胜陀罗尼”、男女双身像、大黑天神像,以及密教坛城曼荼罗。
榆林窟中西夏壁画“文殊变”、“普贤变”山峰起伏,树木掩映,似一幅南宋青绿山水画。
壁画上的供养人像中有鲜卑人、回鹘、蒙古族人。
在壁画的发愿文中记有“北方大回鹘国圣天可汗天公主像”、“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像”。
以上塑像和壁画每个时期的内容和形象以及艺术风格都有所不同,展示出佛教经典的流布和造像艺术随社会的变革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
(二)写经卷子莫高窟藏经洞中的写经卷子,据姜亮夫考察著书[4]择要略述于下。
(1)儒、释、道的经典始于东晋安帝义熙六年( 410)“比丘德祐书戒经”至宋太平兴国五年( 980) 的“大智度论”止,历570 年,大多是手写本,也有刻本。
内容涵佛教各个宗派的经、律、论各种译本和著作。
佛经卷子中有很多西藏文,并附有梵文的写本。
多有《大藏经》未收入的佚亡的本子,同一经本还有不同的译文,可供研究校勘。
更有佛教事迹的史料,如“张骞出使西域”、“泗州大圣”、“五台山”等史迹,描画在窟内壁画中。
此外还有佛教与其他的教争衡化合以及外来的摩尼教、火袄教、景教的材料。
道教写本与现在通行本的内容不尽相同,有的划分为道经、德经两篇。
杂揉神仙方士阴阳杂家和佛教、儒学经论所说成为道经。
如“老子化佛经”、“孔子修问题”、“慈善老子报恩成佛经”、“洞渊神咒经”,此外还有道教史料的写本。
至于儒家经典六朝以来的古本,各经都有,以诗、书、论语最多。
可分为诗经类、尚书类、周易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
其中古本古注的发现可以纠正今本的真伪错误。
( 2) 敦煌本的史地卷子中有地志《沙州地志》、《图经》、《西州志》、《诸道山河地名要略》等记载了16 国以来城市变迁、寺院修建、乡镇户籍、分配贷谷、氏族人物、乡土大事,以及敦煌与西域及中、小亚细亚、西天竺16 国交往有关国土、里程、民风、宗教、气候、物产等资料。
( 3) 有关社会经济、人口、土地、物价……的记载,如“天宝九载户口册”、“残户籍”、“授田记册”、“田亩面积文据”、“田劵”、“分配财产的遗书”、“张骨子卖产文契”、“天宝九年田税”,以及有关物价、劳力、借贷、酒账、“婚事程式”、“質身卷”、“吉凶书仪”、“刑部格文”等卷子,从侧面反映出敦煌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
( 4) 有关语言文字的卷子,包括古汉语、字书、音义、韵书,及吐蕃、西夏窣利的语言。
文学卷子包括古代诗、词、曲、文集和当时流行在寺院的民间文学,由寺院依佛经或佛经变文向听众讲解、唱诵佛经故事讲经文。
如依据“目连变文”、“八相变文”、“地狱变文”、“维摩诘经变文”、“阿弥陀经变文”、“观无量经变”、“弥勒上生经变”、“父母恩重经变”等,用喜闻乐见的、针对现实社会的问题,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
莫高窟中有的壁画、屏风画就是根据讲经文内容描画。
( 5) 在自然科学方面,主要有医药中的开元六年写本《本草集注序录》、宋代的《李勣、苏敬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疗服石药方》、《新修集灸经》、《神灵药方》、《感应脉经》等。
在农事及手工业技术方面有《齐民要术》、《营造部》,更有《七曜历》、《七曜占星书》、《大唐同光回年具历》、《太平兴国七年具注历日》每日下有吉凶宜否的注子,七曜占星历中有栗特文。
二、敦煌文献的重要价值以上大量写经卷子提供了内涵丰富珍贵的,以敦煌地区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史和地方志的资料。
佛教写经卷子与不同时期的塑像、壁画内容、形象、风格的异同演变相联系,反映了敦煌与天竺、西域、中原、川、滇、藏及东南亚地区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用崖壁、泥土为载体的塑像和壁画,以纸为载体的写经卷子上的文字和图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且从古至今延续数千百年发挥收藏、流通、传播的功能。
“从人类文化发展表现形式来看,有实物( 塑像、壁画) 和文献( 写经卷子) 的两种形式,成为我们研究历史最直接、最详细的材料,研究它们,可以对我国文化发展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自佛教传入中土后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来自天竺、西域的佛教文化在与我国儒家、道家文化的分歧中逐渐走向彼此交融,符合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
从中国佛教分宗立派到佛教显密兼备、佛儒交融,以至三教合流,走向人间佛教的趋向,展现在敦煌石窟造像中。
“系统的密教形象传世甚少,就汉地唐密系统言,现存最完整的遗蹟,首推敦煌莫高窟”[5]。
莫高窟中的塑像和壁画“从艺术上讲,它显示了我国各族画师卓越的创造才能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从历史上看,通过壁画,直接和间接或折光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各民族、各阶层的劳动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科学技术、衣冠服饰、民族友好往来、中西文化交流,不仅是一部自然形成的敦煌壁画史,也是一部蕴藏丰富的形象化的历史。
”[6]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疆域改变、民族迁徙,“查国情,别疆域,记风土,稽物产,存故事,裨教化”的地方志逐渐形成。
敦煌莫高窟中的历代塑像、壁画和发愿文,以及藏经洞中的大量历代写经、文献卷子,记载了敦煌地方16 国以来,疆域、山川、道路、寺院、人物、户籍、物产有关经济和文化等资料,是一部自然形成的地方志。
其中一册《酒帐》残卷就记载了唐代支付莫高窟“打窟人酒”、“门楼塑像酒”、“衙内设画匠酒”、“支写匠酒”、“设修城百姓酒”、“宋都衙劝孝酒”、“孔目官修西州文字酒”、“看甘州使酒,又看伊州使酒”,“太子屈于阗酒”“酒帐和续卷共213 款,其中有关甘州、伊川、于阗的就有34 款,说明瓜沙此时是西北各地的纽带,绾联着四面八方。
……《酒帐》反映了敦煌此时的经济状况的某些侧面。
”[7]透露了打造石窟和雕绘匠师都衙劝孝,域外使节以及其他人物在敦煌往来活动,何况大量的卷子中就有《沙州地志》、《图经》、《西州志》。
现粗略总结敦煌文献的重要价值如下,但其价值远远不止如此。
1、古代文献由于战乱和天灾而损失很多,敦煌文献的发现对重新认识评价古代思想,和重新发现古代文化典籍,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实物参考。
2、古代思想和文献由于朝代更替和政治思想的压制,有很多人为篡改和编造的情况,而敦煌文献的发现,则有很重要的实物考据作用,发现哪些文献或经典在后代被改造,或者后代哪些文献是被编造。
3、敦煌文献在文物的材质上,可以考察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历程,比如造纸、印刷等技术,一些古代文献的记录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