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对利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权责发生制对净利润可靠性的影响

[摘要]权责发生制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直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它的产生和应用是会计核算的一大进步,但是从其核算的效果来看并不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原因在于如今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因此权责发生制也就显现出其本身存在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权责发生制下产生的会计信息—净利润一直是评价企业价值的唯一主流指标。净利润是通过收入与费用的递减计算而来,由于权责发生制的缺陷,致使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进而粉饰净利润,因此净利润也就失去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为了规避会计造假,提高净利润的可靠性,从而使市场经济能活跃并且有秩序的发展,务必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修正。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净利润可靠性影响

Abstract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4.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4.2可靠性的衡量标准

4.3在权责发生制下,净利润的可靠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5会计利润失去可靠性的后果

6.对净利润存在不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引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讨论很多,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结论。陈汉文(1999)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刘峰(2001)认为应从现有制度安排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等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蒋尧明,罗新华(2003)认为会计信息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带来会计信息失真。纵观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文献,大部分从会计信息的外部进行探讨,很少从会计处理建立的基础着手分析。本文主要从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说明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以及它对环境变化反映的滞后性,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乘之机”。姑且不论现实中频频发生的会计舞弊案件是如何严重影响人们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信心,仅从国内外会计准则规定程序所生成的财务数据而言,其真实可靠性也是很难得到保证的。同时,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IASC对可靠性的表述,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为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包括忠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与可靠性要求相反的是,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是依据判断,而判断往往带有许多人为的因素,这就给人为调节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权责发生制下,净利润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其可靠性。从国际上和我国目前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变化过程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此外,还影响到有关资产,负债项目,因为复式簿记原理确认一项收入同时会确认一项资产增加或一项负债的减少,确认一项费用同时会确认一项资

产减少或一项负债的增加。权责发生制实质上涉及到所有会计要素。并且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净利润作为企业评价业绩的主流指标,可见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不一般,因此,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的可靠性是值得考究的。

1.2研究意义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应计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在经过近百年的运行后,从总体上看,表现在反应公司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表,其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就像数学公理一般无比的正确,在数据勾稽关系上,表现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利润表(又称损益表)也配合得天衣无缝。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净利润作为评价公司业绩的唯一主流指标,由于净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上产生的会计信息,因为权责发生制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存在其极限性,因此,净利润作为企业评价的主流的指标是否还具有可靠性,这是值得质疑的。为了满足“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为帮助会计报表的相关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政府等)能够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我们必须揭开在权责发生制下净利润是否具有可靠性的神秘面纱。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决策,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公信力;以及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报表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保证其利益;使企业的经营治理更加有序,后续发展顺利进行。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本文从权责发生制的产生背景开始,以及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从收入和费用着手,分析在会计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权责发生制存在其局限性,从而对净利润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即从根源上探讨权责发生制对净利润的可靠性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文章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第一部分引言。在会计造假频繁发生,净利润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地位却从未削减的背景下。从根源上寻找原因即权责发生制,正是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给会计造假有“可乘之机”,使净利润失去了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确定主要研究内容及构建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权责发生制的状况。权责发生制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概念。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因此对收入和费用作了相关的规定。

第三部分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利润的基本情况。从收入与费用着手,寻找在会计利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而确定会计利润的不真实性。

第四部分可靠性的概念及基本要求。通过分析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从而确定会计利润失去了可靠性。

第五部分会计利润失去可靠性的后果。从会计利润在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其产生的各种影响。

第六部分对净利润存在不可靠性的改进措施。主要在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上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修正。

1.3.2研究思路与方法

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通过对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以及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相关要求的阐述。分析会计利润的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出会计利润在权责发生制下已失去了其真实性。究其原因在于权责发生制不能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凸显出其局限性。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保证结果正确的前提条件,本论文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文献综述法、层次分析法。

2权责发生制的概况

2.1权责发生制的历史沿革

在会计发展历史的早期,会计实务是以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 )为帐务处理基础的。按照收付实现制,企业所有收到的现金,都应当作为当期收入;所有现金支出,都应当作为当期费用。通过收入减费用确定当期的收益。

17 、18 世纪的产业革命,导致工厂制度的建立,随着企业对机器设备等价值较大、使用期限较长的资产投资增加, 以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使得企业的收益结果在前后各期变动较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资本的吸收,尤其是在投产初期。

19 世纪美国的铁路业,为了不断吸引大量的股份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采用重置会计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即首批铁轨、机车等设备投资资本化,并在账上保持不变, 以后也不计提折旧,随后发生的改良支出全部费用化,盈利就是现金收支的余额。

20 世纪初,逐步形成的费用跨期摊配方法,宣告了权责发生制的诞生。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述所说的工业制度的建立。伴随着工业制度产生的信用制度,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则是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社会基础。到目前为止,企业一直以应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2.2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权责发生制的表述为“按照权责发生制, 要在交易和其它事项发生时(并不是在现金或其等价物收到或支付时) 确认其影响, 并且将其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