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及预防(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及预防(一)
1.概述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模拟天然除虫菊酯素的化学结构而合成的农药,亦称仿生合成农药。具有杀虫谱广、药效高、对哺乳类动物毒性一般较低、环境残留时间短特点,同时还有杀螨、杀菌和抑制霉菌作用。在我国使用的有20多种,如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为黏稠油状液体,为黄色或黄褐色,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多不易挥发,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存在,遇碱分解失效。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异构体较多。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机体。在体内代谢和排泄均较快,无明显蓄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毒性一般为中等毒性和低毒。可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皮肤和黏膜尚有轻度刺激作用。
职业接触主要见于从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生产、分装、运输、保管、销售,或在使用过程中进行配药、喷洒、修理或清洗药械,用手洗污染的工作服等,皆有机会接触;而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类中毒多因
田间施药时违反操作规程而引起,如配置农药浓度过高、药械溢漏、徒手修理或用口吹喷嘴、逆风喷药、衣服或皮肤污染后未及时清洗等。生活性拟除虫菊酯类中毒多为经口中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毒性很低,室内使用一般对人较安全。
3.临床表现
口服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刺激症状和全身症状。
生产性中毒者多在田间施药后4~6h出现症状,首发症状多为面部皮肤灼痒或头昏,全身症状最迟48h出现。口服中毒者多于10min~1h 出现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灼痛、恶心或呕吐等。眼污染者可立即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红肿及球结膜充血、水肿。
生产性中毒者约半数出现面部异常感觉,自述为烧灼感、针刺感或发麻、蚁走感,常于出汗或热水洗脸后加重,停止接触数小时或10h后即可消失;少数患者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痒感。轻度中毒者的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晕、乏力、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肌肉震颤,部分患者口腔分泌物增多,常于1周内恢复。生产性中毒者发生呕吐较少,口服中毒患者呕吐颇为突出,但面部烧灼感相对少见。多数患者
尚可出现胸闷、肢端发麻、心慌、视物模糊及多汗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出现低热,瞳孔一般正常。部分中毒患者四肢大块肌肉可出现粗大的肌束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