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外建筑史4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
4中外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三、成熟的宫殿形制(隋唐时期)
宫殿开始转向纪念性。 1、 形成“三朝五门”的形式
发展是御街千步廊 制度;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 殿”“州桥”“千步
d 廊”形式。 e ② 宫城周桥前设 r 棂星门,是对前代 te 宫殿建筑的发展。 is ③ 宫殿建筑内容
带有民族特色。
g 受游牧生活、 e 喇嘛教及西亚建筑 R 的影响,用多种色 n 彩的琉璃,金红色 U 装饰,挂毡毯毛皮
帷幕。
3、明初南京宫 殿
建筑形式内 容极力寻找礼 制的依据,如 《 礼 记 》《 周 礼》等儒家经 典所规定的宫 殿形制:前朝 后寝制,三朝 五门制。
UnRegistered
四、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
d 蒯 祥 设 计 , 集 中 前 朝 e 所 有 各 种 宫 殿 建 筑 形 r 制的特点。 te 1、 宫殿和城市中轴线 is 重合。 g 2、 采用千步廊,在序 e 曲部分做文章。 R 3、 采用三朝五门制。 n 4、 采用前朝后寝制。 U 5、 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
d ◎ 类型 re A.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 te 方 锥 体 形 的 封 土 。 坟 冢 的 is 直 接 发 展 , 夯 土 压 实 形 成
方锥体,秦汉广泛使用,
g 一直沿用于宋陵。 Re B. 以山为陵:起源于汉代文 n 帝 灞 陵 , 利 用 自 然 的 山 体 U 作为封土。
C. 宝 城 宝 顶 , 方 城 明
直接和天发生关 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49
完整版ppt课件
乌尔城塔庙: 或称观象台、山岳台, 塔庙是公元前2200年— 公元前500年古代美索不 达米亚地区(在今伊拉克) 各大城邦中的艺术性和 宗教性建筑,为阶梯式 的金字塔形。乌尔塔庙 是现存塔庙中保存最好 的一座。
35
完整版ppt课件
36
完整版ppt课件
37
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
公元前4000年——陶钉、圆形、密集排列 公元前3000年——发明琉璃、色彩斑斓 公元前3000年——沥青、石片、贝壳、砖或石板
萨艮二世王宫
由210个房间围绕30个院落组成,防御性强。由四座碉楼夹着 三个拱门的宫城门为两河下游的典型形式。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 有特色。
完整版ppt课件
46
波斯波利斯宫
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之间以 “三门厅”为联系。仪典大厅石柱长细 比很大,石柱雕刻精细。艺术水平很高,
但有损构造逻辑。
完整版ppt课件
1.2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两河流域,即西南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 河流域平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 河之间的地区”。这一地区由于当时在发展农业 上条件较好,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与埃 及古文明约为同时。
完整版ppt课件
33
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
创建了住宅、宫殿、城廓、 山岳台等建筑形制
完整版ppt课件
7
阿玛纳的贵族府邸
阿玛纳废墟中的皇室建筑壁画
完整版ppt课件
8
金字塔的演变
1、方形陵墓
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 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完整版ppt课件
9
2、多层金字塔
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 )
(完整word版)自考 中外建筑史 必考题
中国古代史1.我国木结构建筑体系主要有穿斗式、抬梁式两种。
2.斗拱主要构件是:斗、栱、昂。
(昂是斜的悬臂梁)3.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生存空间是穴居和巢居。
4.我国最早的采用榫卯技术的木结构房屋是什么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河姆渡遗址。
4.两汉石建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石墓建筑5.6.外国人设计的佛塔建筑是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
(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7.中国古代都城中城与郭的功能是城:保护国君;城:看管人民。
8.古代京城有哪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
9.明代北京城的前身是元大都。
10.住宅构筑北方南方主要采用什么形式?北:抬梁式;南:穿斗式。
11.什么是庭院?庭院是有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12.什么是工管制度?工管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工管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工管有:隋代宇文恺、宋代李告诫、明代蒯(kuai)祥和徐杲(gao)等13.如何理解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注数人是李诫,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
《营造法式》中将木架结构的用料尺寸分成八等,自此分料估算有了标准。
这本书不仅对北宋末年时京城的宫廷建筑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南宋时还因在苏州重刊而影响江南一带。
除《营造法式》外,还有《园治》也是有关于园林的书14.什么是土楼?土楼是客家自三国两晋以来唐宋和明清几个时期为主,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的住宅。
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地区以及广西、台湾、海南等省区,是聚集在一起的住宅方式,楼高耸结实,用土夯做而成,有圆方两种类型。
15.什么是一颗印?指的是云贵高原。
建筑方正,看上去像印章。
16.中国木架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类型其内在优势有哪些?P21.取材方便。
中外建筑史
877- 中外建筑史一、考试性质《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建筑学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中外建筑史》考试要力求反映建筑学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开阔的学术视野、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建筑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要求考生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历程,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建筑特点,能够分析历史上经典建筑的创作思想、实践经验及其历史价值。
考生应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叙述、绘图与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科目试题解答,考核考生对中外建筑发展历史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对中外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典型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综合能力;对建筑学经典著作的了解与评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部分,各占约50%。
—、中国建筑史: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现当代建筑,以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为主。
要求考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存著名建筑实例,能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的发展演变、空间组合、结构装饰等作出叙述与评论;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与建筑造型的关联;了解中国近代及现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现象。
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类型与发展概况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3)古代建筑发展概况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1)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经验4)中国古代城市实例分析3.住宅与聚落1)住宅形制的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3)住宅与聚落实例分析4.宫殿、坛庙、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①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阶段②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实例分析2)中国古代坛庙建筑① 坛庙的分类② 坛庙实例分析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① 地下埋葬制与墓室② 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③ 陵园建筑④ 陵墓实例分析5.宗教建筑1)宗教建筑发展概况2)宗教建筑类型:佛寺(含佛塔、经幢、石窟)、道观、清真寺6.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景建设1)园林发展概况2)唐宋明清园林发展的特点3)明清皇家苑囿4)明清江南私家园林5)风景建设的特点7.中国古建结构构造技术1)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2)清式建筑作法8.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观念1)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2)选址与布局3)审美与建筑设计9.中国古代重要建筑典籍10.中国近代、现当代建筑1)近代中国建筑① 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②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③ 近代中国的城市转型及主要类型④ 近代中国城市主要实例⑤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⑥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⑦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2)现当代中国建筑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② 建筑类型及技术的发展变化③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④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⑤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⑥ 港澳台的建筑二、外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建筑发展史为主,历史跨度从奴隶社会至当代。
中国古代建筑(中外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如跂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诗•小雅•斯干》)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一.旧石器时期1. 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中国”、“华夏”、“朝代”2.穴居、巢居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 仰韶文化——仰韶村、半坡村2. 龙山文化:面积变小、出现套间式半穴居3. 河姆渡文化:干阑式建筑、榫卯构造4. 细石器文化:神庙与祭坛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1、文化背景禅让----传子不传贤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夏铸九鼎——青铜时代2、科学技术有规则的使用土地、天文历法整理河道、防洪、挖沟溉渠3、建筑状况国家机器、修筑宫室台榭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2. 建筑状况:• 宫殿—居住、厚葬—等级制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线的艺术整齐方正、院落式布局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走向封建制• 重礼,分封诸侯——宗法秩序,等级制2.建筑状况:• 城市——“镐京”• 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第二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东周(前770——前476为春秋,475——前280为战国)秦、楚、齐、燕、赵、魏、韩1.历史文化背景:田地私有制、诸侯国争战天子失学、百家争鸣先秦理性精神——伦理理性的社会色彩寓意:“礼楹,天子丹,诸侯黑,大夫苍2.建筑状况:•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楚鄢郢赵邯郸、魏大梁• 高台建筑、大型工程:七国竞筑长城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李冰父子都江堰• 木构技术:榫卯构造,墓棺《考工记》西周齐国官书公输班——鲁班3.建筑特征:防御性、礼制、线的艺术:(北)理性对称(南)楚汉浪漫主义,绚烂、神仙世界二、秦(前221——前207)1.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2. 修长城、驰道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对称三、汉(前206——公元220年)1.艺术风格: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弘2.建筑状况:•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 园林——蓬莱三岛模式• 阙——“观”。
中外建筑简史—上篇-第四章
章
孔子庙
即孔庙,又称作文庙,是纪 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 地都有,在历代王朝更迭中 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等。
九进院落,完全享受国家的 规格。目前仅有曲阜孔庙有 此规格。从曲阜孔庙的布局 可以看出横轴线上两侧几乎 全是一一对称的建筑,充分 显示出等级森严的气氛。
P82图21
通高达20.3米,面宽28.2米,进深达 16.2米,为国内明代建筑中不可多得之 瑰宝。
第 四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章
第 四
元、明外,西藏、 甘肃、内蒙等蒙藏族聚 居的地区喇嘛教建筑尤 多。
如,西藏布达拉宫。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 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 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 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 代宫堡建筑群。
天坛与祈年殿的设计运用了多种象征手法。祈年 殿作为祈谷丰收场所,多处使用与农业节历有关的数 字,如用12根外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用12根 内柱,象征一年12个月;用内外共24根柱,象征一年 24个节气;用4根“龙金柱”代表一年4季等。
第 四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章
祈年殿
大祀殿初为三重檐,上檐青色表示天,中檐黄色表示地, 下檐绿色表示万物。嘉靖时,改大祀殿称祈谷坛,降为 雩(yú )祭(求雨、求丰年)之所,另设圜丘为祭天之 坛,形成今天所见的平面布置。在城北增设地坛,实行 天地分祭。嘉靖时,建朝日坛及夕月坛分别位于北京东 郊和西郊。清乾隆时,改建天坛,加大圜丘尺寸,重新 雕琢全部地面、台基、栏干石作;祈谷坛易名祈年殿, 三重檐不同色改为一律青色。这一改使祈年殿获得纯净 统一的色调,更为庄重鲜明。现存祈年殿是雷火焚毁后 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 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巨大 的楠木柱支撑着。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 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中央的盘龙藻井遥遥相 对。
中外建筑史第四五九章宫殿、坛庙、陵墓
上图为秦咸阳宫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
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解剖图
“四号宫殿”遗址。
汉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 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汉 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 的时期。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面 积5平方公里,占全城的1/7。宫内主要有前殿、 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柏梁台等大量殿宇 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建筑 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伟,气势恢弘。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 定型化。 如 ,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间, 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 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 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 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 同的梁架跨度。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 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 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 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 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 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 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 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元代的宫殿继承 了前朝的“工” 字殿格局,又在 台基形式上有所 发展。
大 明 殿
大明殿复原图
汉白玉台基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 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中外建筑史介绍及图例欣赏
:0 :0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编辑编辑器引用陵墓建筑永泰公主墓在乾隆前东南,是乾陵的陪葬墓之一。
地面上有边长为五十五米、高十一米的方形陵台,四周有垣墙。
墓室在陵丘地下十六米处,有平面为方形的前后室各一间。
墓室用砖砌成,室顶为尖瓣拱。
墓道全长八十七米,满绘彩色壁画,但剥落甚多。
壁画内容丰富,构思完美,技法熟练,表现著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留言文集作者: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时间:2004-06-12 09:54:29编辑编辑器引用民居建筑——福建晋江大仑蔡宅本宅厅堂前天井两侧的相房为二层,称为“角脚楼”,空间变化丰富,装饰精细,立面轮廓舒展优美。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山门以高矗的仿木结构砖雕牌坊构成。
祠内建筑多采用木步架与硬山砖墙组合,屋脊多施雕饰,其风貌在朴实素雅中又显得多姿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祠前有石狮一对,造型十分生动,雕作极其精美,须弥座式的基座上还有奔马,舞风等浮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留言文集作者: 云淡风轻(bettyqiu001) :106 :1190 时间:2004-06-12 10:08:59编辑编辑器引用园林建筑——谐趣园西宫门谐趣园地处颐和园的东北角,它是仿造江南2 名园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自成一体的园中之园。
谐趣园中央是水池,环池建有亭、堂、楼、轩、斋、榭等十多座建筑和游廊、石桥,它们错落相间,互为对景,形成了一个绮丽怡静的园林环境。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的区别正文:古代世界建筑笼统得可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等。
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果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
而其余的三个体系,数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相对影响较大。
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屹立于东亚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建筑就是中华文明之树中非常美丽的一支。
一、建筑材料的不同1、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
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也是木质结构,即使一些砖筑的佛塔和地下墓室,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他们的外表仍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地位。
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
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
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
从大量的木架构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木构架具有三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
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
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
《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与细部演变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地理位置独特2.人口众多3.没有遭到古代中国建筑一脉相承,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是:1.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异己或被同化或被驱逐。
外来影响和冲击减弱。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
(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唐代已经到达成熟阶段。
如: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架建筑是——唐晚期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简介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构架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1. 材料来源广泛:(古代森林茂密;树木可再生)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由于木构架采用榫卯结构,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许有一定的变形。
木材本身具有柔韧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消减地震力的破环程度,@木构建筑中分隔空间的墙体是自承重墙体,可以进行自由的分割,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从唐代时期进入成熟期,民间建筑和管式建筑呈现高度程式化,尤其是官方建筑的程式化达到及其严密的程度,使用建筑模数制的方法。
) 4. 便于加工和运输(青铜,铁器)5. 利于迁移和维修(木构架采用构件组合的形式进行装配式施工,节点采用榫卯构造连接方式,拆卸性非常强。
维修替换很容易。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木材生长需要时间,特殊材质的大型木材越来越少,《营造法式》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虫蛀,水灾腐朽的损害,火灾的毁坏性)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木材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有限,所以木构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与石材建筑相比受到的限制比较大)4. 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免受风雨的剥蚀,需要经常对结构构件和装饰构件表面的油漆.彩绘进行护理甚至重新修缮,日积月累,成本很高)5. 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断水等)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色两种基本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
中外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A 穿斗B 内柱升高C 彻上露明造D 草栿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A 宋B 宋以前C 明清 D元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5.宋代的“材”为CA 斗口高B 斗口宽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A 晋B 冀C 苏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A 东周B 西汉C 唐宋D 明清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A 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胡服骑射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A 南怀仁B W·钱伯斯C J·朗世宁D 汤若望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A 全面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 中国固有形式D 民粹主义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中外建筑史复习重点
1.古代房屋外形分三段:基座、屋身、屋顶2.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
3.屋顶的5种形式: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
4.屋顶翼角的出翘与起翘5.南方屋顶翼角水戗发戗、嫩戗发戗6.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清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宋举折先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清举架屋面比宋举折屋面更为陡峻,清屋面坡度为1:0.8~1:0.9,宋屋面坡度为1:0.6左右。
7.斗栱的作用:(1)悬挑檐檩(屋沿)防雨。
(2)装饰作用,等级标志。
(3)模数作用主要构件(斗、栱、昂、翘、升)8.木构架主要构件(梁、檩、枋、椽、柱)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1.原始社会的建筑河姆渡文化:干阑建筑,木构架,有榫、卯。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分区、向心、半地穴。
2.奴隶社会的建筑夯土技术、茅茨土阶、高台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国最早的庭院建筑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最早的四合院,最早的“瓦”屋。
3.封建社会的建筑(1)早期(战国~南北朝)高台建筑齐临淄秦始皇陵汉长安城砖石技术(2)中期(隋、唐、五代、宋、辽、金)隋:赵州桥李春唐:长安城---里坊制;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唐(782年)----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宋:东京卞梁(开封)---街巷制;李诫《营造法式》(3)晚期(元、明、清)明清故宫、明十三陵、天坛、砖、琉璃技术、无梁殿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4)开放式街市期---街巷制(宋以后)汴梁---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转折点,取消了夜禁与里坊制,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3.宫殿、坛庙、陵墓(1)宫殿明清故宫特点(2)坛庙天坛建筑群的组成:祈年殿、圜丘(3)陵墓秦始皇陵:堆土为陵(方上)350米,高46米唐乾陵:因山为陵明十三陵:结合地形好、公用神道北京故宫总平面961米×753米明清故宫的建筑特点:(1)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布局井然,古代大型组群布局的典范;(2)择中立宫、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布局上对前朝各个时期优秀作法形制集大成者;(3)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三层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内廷三殿:乾清宫(皇帝正寝)、交泰殿、坤宁宫(皇后居所);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即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中建史部分
宋代
(五)斗栱中的模数 宋代
材分(fè n)制:
斗栱或素方用料的 断面尺寸为一材
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间
清代 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
一个斗口为10分(比宋计算方便) 材分十一等 1-4 等:没用过 5-6 等:大殿 7-8 等:厅堂 8-9 等:亭、榭 等:给装修用
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汉时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井干式:汉代以前多用, 商墓中用,如今很少。
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 屋结构。直接以圆木、矩形、 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 置,形成房屋四壁,像古代 井上的木围栏。需大量使用 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 窗都受到很大影响。中国商 代墓椁中已应用井干式结构。
2016/3/23
44
世界古代十大城市: 一 隋大兴(唐长安) 84.1K2 公元583年建 二 北魏洛阳 约73K2 公元493年建 三 明清北京 60.2K2 公元1421-1553年建 四 元大都 50K2 公元1267年建 五 隋唐洛阳 45.2K2 公元605年建 六 明南京 43K2 公元1366年建 七 汉长安(内城) 35K2 公元前202年建 八 巴格达 30.44K2 公元800年建 九 罗马 13.68K2 公元300年建 十 拜占庭 11.99K2 公元447年建
四、小结
1. 建筑类型:宫殿、宗庙、住宅、城市 2. 建筑结构:土木混合结构体系 3. 建筑技术:瓦,陶水管,斗栱 4. 空间观念:等级,中央与四方 5. 空间组织方式:庭院、中轴线、夯土台基
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之始
1.《考工记》——“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 朝后市,市朝一夫”。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三、坛庙: • 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 圜丘 祭天的坛。 • 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五、特有的建筑观
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 崇尚俭朴。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一、城市 • 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 7.汉长安城 • 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 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
•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 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中外建筑史概述(PPT95页)培训课件 培训讲 义培训ppt教程 管理课 件教程ppt
中外建筑史4 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
南
中
西
北
五色青赤黄白 Nhomakorabea黑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生长过程 生
长
化
收
藏
故宫的五行分析
• 前朝——居南——火——治政——无树 (太和殿广场)
• 后廷(中路)——居北——水——居住— —有树(御花园)
• 后廷(东路)——居东——木——春天, 生长
• 后廷(西路)——居西——金——秋收— —太后居住
• 南三所——南——火——长——皇太子居 住
· 孔子《易》、《书》、《诗》、《礼》、 《乐》、《春秋》------以礼制国,礼制思 想制度化,仪式化,通过制度的繁简,宽严, 仪式的变化和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儒学引 入自然保护神崇拜的鬼神思想为统治者服务。
·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董仲舒 · “君权神授”、“天子受命于天”
把原始氏族祖先的崇拜扩大到国家统治 者及先师贤人崇拜的广度
•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 威。” (汉高祖重臣萧何)
• 《礼记》:“ 礼,有以多为贵,有以 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为贵。” ( “文”即“纹饰”)
3.体现当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
• 满足统治者的物质享受,也满足了占 有欲望的心理需求。
• “在中国,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宗法观 念、礼制秩序及文化传统的大成,没 有任何一种建筑可以比它更能说明当 时社会主导思想、历史和传统。” (杨鸿勋)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殿”“州桥”“千步 廊”形式。
② 宫城州桥前设棂星门,是对前代宫 殿建筑的发展。
③ 宫殿建筑内容带有民族特色。
(5)、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蒯祥设计,集中前朝所有 各种宫殿建筑形制的特点。
中外建筑史讲义
中外建筑史讲义第一讲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一、古代宫殿·周制三朝五门:三朝:外朝——决定国家大事。
治朝——王视事之朝(平时办公)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五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门、内朝两仪殿。
紫禁城宫殿——中国仅存的一处宫殿。
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1)产生:源于祭祀;(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
2类型(1)祭祀自然神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大祀)祭日(日坛)月(月坛);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祭国土政权(社稷坛)(2)祭祀祖先:太庙、祠堂、家庙;(3)祭祀圣贤: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3实例(1)北京天坛天坛的环境艺术设计:1)为衬托天坛祈年殿高耸近天之势,殿周全组建筑建于4m高的大平台上,平台四周遍植4m高的常青松柏等;2)天坛庭院及丹陛桥,皆高出地面4m,行如步云;3)附屋建筑,皆掩没于林海之下;4)皇乾殿隐于祈年殿之后;5)祈年殿两侧配殿,皆半途而止,不入视野,以全祈年殿之孤傲突兀之势;6)环丘四周以矮墙环护,反衬丘坛近天之势;7)附属建筑全隐蔽于树林之下。
(2)北京社稷坛(3)北京太庙(4)太原晋祠(5)曲阜孔庙三、陵墓1墓葬的等级及名称林——孔氏宗族陵——帝王墓葬墓——王侯将相坟——一般百姓2基本形制及沿革(1)基本形制——地下墓室:存放棺椁之处——地面纪念性建筑:供后人凭吊(2)发展历史1)上古:地下——土坑木椁地上——不封不树2)商周时期地下——土坑木椁地上——坟丘、木构建筑3)秦汉:地下——砖石墓室地上——“方上”(人工封土)十字中心式布局4)三国、两晋、南北朝:神道柱、石兽、石碑等。
5)唐:因山为陵墓;十字中心式布局,发展了南向入口前的引导空间6)宋:承上启下—北宋:陵区更加集中;规模较小;北低南高——南宋:上、下宫在一条轴线上;攒宫7)明:有多处,南京孝陵,葬太祖朱元璋;风阳皇陵,葬明太祖父、母及亲族;北京十三陵,葬成祖以下十二帝,占地40平方公里。
中外建筑史-古代
中外建筑史——中国古代史部分P2答:穿斗式抬梁式2斗拱在宋、清、江南成为什么?P4答:宋:铺作清:斗科或斗拱江南:牌科P4答:栱、斗、昂4古代单体建筑特点?P5答:简明、真实、有机5中国建筑最具魅力的“”第五立面”指什么?P6答:屋顶P11答:巢穴和穴居P15答:榫卯技术P19答: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P22答: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10石建筑在两汉发展主要建筑是什么?P30答:石墓11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P35P3513尼泊尔工匠设计的宗教建筑是什么?P43答:(北京西四)元·妙应寺白塔14承德避暑山庄东侧北面山坡上建造的喇嘛庙俗称什么?P47P51郭:看管人民P51皇城或内城外城17明·北京是利用什么旧址改建?P67答:元大都18明·南京建设布局特点?P69P84南方:穿斗式20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主要有哪些种类?P95方楼弧形楼P114中和殿保和殿22沈阳故特色?P116答:满族特色23山东曲阜孔庙的主殿是什么?P127答:大成殿是主殿,后设寝殿24十三陵布局以什么为中心?P138答:永乐帝长陵为中心,万寿山为屏障25唐乾陵的布局特点?P136P14327流行于我国的佛寺主要分为哪两类?P145佛殿为主P14929“颐和园”的前身是什么?P189P250梁枋檩(lin)P277大木小(次房和一般民居)P293P166P146~P149河北正定隆兴寺P1竹楼)P1及风力、地震力。
墙不承重,用于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民间有“墙倒屋不塌”的原因)37什么是庭院?P7答:庭院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是采光、通风、排水的必须,是进行室外活动和种植花木美化生活的方法。
38庭院的围合方式的种类?P8答:一、主房雨庭院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庭院间用廊围合,称“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三合院”四、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房屋(门屋)与院门,称“四合院”P13宫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斋宫——皇帝斋戒 • 奉先殿——皇帝供奉祖先
2.规划设计意匠
• 满足森严的门禁戒卫 • 使用功能的需求(物质功能) • 繁缛的礼制规范 • 阴阳五行、风水八卦的象征 • 表现帝王独尊,江山永固 • 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气势
(1)占据最重要地段 (2)采用宏大规模 (3)采用严谨的规划布局 (4)体现一整套的礼制要求 择中立宫 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 三朝五门
• 商代,宫殿建筑由单体变为群体。 • 西周,从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
宫殿也应采用合院的形式,且已由前堂后室演变为前朝 后寝。
(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
使用高台建筑 前朝后寝(汉) 东西堂制(汉) 宫殿前设阙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 春秋时宫殿正门开始建阙。
• 表现阴阳两极 • 四象(四灵之地) • 五行
• 表现阴阳两极
外朝为阳,内廷为阴
阳中之阴 阴中之阳。
• 四象
左青龙→河,右白虎→路,前朱雀→池, 后玄武→山
• 五行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方
东
•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 威。” (汉高祖重臣萧何)
• 《礼记》:“ 礼,有以多为贵,有以 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为贵。” ( “文”即“纹饰”)
3.体现当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
• 满足统治者的物质享受,也满足了占 有欲望的心理需求。
• “在中国,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宗法观 念、礼制秩序及文化传统的大成,没 有任何一种建筑可以比它更能说明当 时社会主导思想、历史和传统。” (杨鸿勋)
二、北京故宫
1.布局 故宫,又名紫禁城。平面呈长方形,南
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 积72万多平方米。宫城辟有四门, 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 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 西华门。 (1)外朝 (2)内廷 (3)其它
代 表 建 筑 类 型 及 发 展 概 况
北京故宫
• 午门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殿”“州桥”“千步 廊”形式。
② 宫城州桥前设棂星门,是对前代宫 殿建筑的发展。
③ 宫殿建筑内容带有民族特色。
(5)、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蒯祥设计,集中前朝所有 各种宫殿建筑形制的特点。
1)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 2)采用千步廊,在序曲部分做文章。 3)采用三朝五门制。 4)采用前朝后寝制。 5)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后。 6)午门,采用宫阙制。
4.宫殿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主体,按功能而 分兼有施政和居住两部分。
• 朝,主要是举行典礼和听政的殿宇,辅 以中枢官署;
• 寝,是皇帝及其家庭的住所。
5.宫殿的发展过程
(1)宫殿形制形
•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宫室是在穴 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中的大房子,初步具备了前堂后 室的布局。
• 太和门 九开间重檐歇山顶殿宇式的宫门,重
檐歇山屋顶,位于二米高的白石须弥座上。
曾作为御门听政处。
• 前三殿
• 太和殿 用于皇帝登基、寿辰、大婚、册立
皇后等宫廷中重要的仪式举行的场所; 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最高规格表现它
的尊严高贵。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 重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 建筑;
• 三朝: 太和门院 ← 外朝——举行大典 → 太和殿 太和殿 ← 治朝——日常朝政 → 中和殿 乾清宫 ← 燕朝——接见宾客 → 保和殿
• 五门: 天安门 ← 端门 ← 午门 ← 太和门 ← 乾清门 ←
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 大清门 → 天安门 → 端门 → 午门 → 太和门
(5)运用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
• 中和殿 单檐攒尖顶,皇帝大朝前的休息室。
• 保和殿 重檐歇山9间,宴会、殿试
武英殿 文文渊华阁殿
(2)内廷 中路: 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东西六宫;
养心殿 东路: 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
隆花园 西路: 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
乾清宫 坤宁宫
(3)其它
• 东西五所——类似四合院布置,平面呈 长方形,两进庭院,规模小于东西六宫。
式,称为宫阙制,其形制影响了明清宫 门制度(午门)。
3)、 宫殿后建花园 大明宫后是以太液池为中心的苑囿,
主殿为麟德殿。
(4)、过渡阶段(宋、元、明初)
1)、 北宋汴梁宫殿 • 特点: ① 以正殿大庆殿为大朝,一改隋唐
以宫阙为大朝的制度。 ② 宫城南部正中是以大庆殿为中心
的一组宫殿,正门宣德门形制, 采用宫阙制。 ③ 宫殿建筑采用“工字殿”形制。 ④ 宫前广场的规划,御街千步廊。
中外建筑史第四讲
中国古代代表建筑类型及发展概况
宫殿建筑
礼制建筑——坛庙
宫殿
礼制建筑——陵墓
宗教建筑
民居
§1 宫殿建筑
一、概况
1.中西方比较 • 西方古代最伟大、最辉煌的建筑
—— 宗教建筑 • 中国历史上以儒立国,轻于宗教,重于
伦理 —— 宫殿礼制建筑
2.宫殿建筑是政权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 象征。
紫禁城的正门,由门楼、东西廊庑及四 角亭组成的复合式建筑,是中国宫城标志 的阙门。
在“凹”字形城台上正面开三座门洞, 两翼又各开一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五座 门洞。
是皇帝下令出征和颁诏的地方。
(1)外朝
• 太和门廊院——太和殿庭院的前奏 • 前三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 文华殿(后有文渊阁)——太子读 书处。 • 武英殿——皇帝召见大臣商议政务 处。
南
中
西
北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生长过程 生
长
化
收
藏
故宫的五行分析
• 前朝——居南——火——治政——无树 (太和殿广场)
• 后廷(中路)——居北——水——居住— —有树(御花园)
(3)、成熟的宫殿形制(隋唐时期)
宫殿开始转向纪念性。 1)、 形成“三朝五门”的形式
“三朝” 《周礼》、《礼记》说周代天子有三座 大殿用于处理政务,即外朝、治朝和燕 朝。
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 及朔望参
“五门” 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 应门,五曰路门
2)、 出现了宫阙制。 大明宫含元殿既是殿,又有阙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