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 文言文整体阅读方法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退出
解题思路:秦桧的亲党(不是秦桧与其亲党)秘密告诉萧燧,说他
一定会主持秋试。 萧燧追问原因,秦桧的亲党才说出让他照顾的意思。 Baidu Nhomakorabea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返回目录
退出
考查角度一:史传类文本阅读 史传类文本指的是从中国正统的历史著作中节选的文本,也就 是司马迁创立并一直被封建社会历代史家所继承的体式——纪传 体文本。 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纪传体从司马迁开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即先交代传主的名、 字、 号,接着上溯到他的祖先、父亲,再写他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 才开始正式写他一生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号,留 下了多少子孙等。
返回目录
退出
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 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 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 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 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 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 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 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
返回目录
退出
二、纪传体类文本阅读要抓住四个读点 1.主要人物——传记中主要人物为谁?生活在哪一个朝代?文章 还涉及其他哪些人? 2.官职变迁——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过哪 些职务,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其原因为何。 3.主要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文治?武功?等等,一 共写了多少件事? 4.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孝悌?仁义?严厉?勤 学?清廉?爱民?等等。
返回目录
退出
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 定太平。如果仰仗当前的小康局面,萌发骄傲之心,那不是我所知道 的。”皇上说:“忠言啊。”萧燧趁机奉劝皇上端正纲纪,容纳直言,亲近 君子,疏远小人;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俸禄,不可交给他们权力。皇 上都赞许并采纳。萧燧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土地少,财政匮乏,刚刚 到任,库存钱不满三千,萧燧厉行节俭,钱也就够用。 两年间,用严州的 盈余补上了累欠的赋税,各州县都减轻了负担。 皇上比较慎重授予官 职,没有功劳的不授官,萧燧治理地方有功劳,下诏任命为敷文阁待制, 调任婺州知州。严州父老挤满道路,萧燧几乎不能前行,送萧燧出境 的有上千人。婺州与严州相邻,人们熟知萧燧的法规教令,没有费多 大的力气就安定下来。当年大旱,浙西常平司请求从严州调运粮食,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 地区不管不问呢?”为此向朝廷请示,发放太仓米赈济灾民。
返回目录
退出
典题探究 【典题】(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 与薛寿鱼书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 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 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 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 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 .
返回目录
退出
典题探究 【典题】 (2012·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 题目。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 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 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 . 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 . . 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 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 .
解题思路:(1)实词要注意“贤否”“宜”“图”,虚词要注意“以”。
(2)实词要注意“与”“旧治”“坐视”,虚词要注意“安”“于”,注意状 语后置句式的处理。
返回目录
退出
参考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
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 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参考译文: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萧燧生下来就聪慧过人,年纪 很小就能写作文章。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且名列前茅。萧燧被任 命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执掌大权,他的一名亲党秘密地告 诉萧燧,说他一定会被任命为漕运总督并主持秋季科考,萧燧追问这 是为什么,那人说:“丞相有孩子参加科考,想把这件事托付给你。”萧 燧大怒,说:“我刚刚做官怎么敢欺骗自己的良心!”秦桧怀恨在心。
返回目录 退出
淳熙八年,被征召回到朝廷,进言:“江、 浙两年连续发生水旱灾害, 希望下诏书征求良策,下令各衙门缓征郡县赋税,不要只是一味督促 逼迫。”淳熙十年,萧燧上书言说广西各郡县老百姓深受“身丁钱”之 害。 他的建议大多被采纳实行。 皇家有庆典,对老百姓施行恩惠政策, 人口税减少一半,也是从萧燧的建议开端。绍熙四年萧燧去世,享年 七十七岁。
返回目录
退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题思路:①表现萧燧不畏官,不阿附,不营私;⑤表现萧燧善于 理政,勤俭节约;⑥表现萧燧体恤百姓,关心灾区,与本职无关。 答案:C
返回目录
退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 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 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 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 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 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 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 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 大多得以施行。
返回目录
退出
三、三次审读,完成解题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 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勾画出事件的起始时间和终止 时间,明确事件。 2.疏通语句:由于选文大多为节选,因而叙述的跳跃性较大,要注 意事件间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变化以及先后顺序。甚至还要添加出 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成分。 (二)再读文章,理解文意 1.利用好题目本身题干、选项的提示,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 2.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 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敏感捕捉关键的词语、 句式,并于相关题目对应,注意题目选项 所选用的语句在文中的位置,上下文的意思等。
返回目录
退出
不久萧燧就被调往秀州,到达后官员已经超出了额定的人数。 朝廷另 派一名官员前往漕试考场,秦熺果然考中并名列前茅。孝宗初年,任 命各个王宫的大小学教授。(孝宗召见,)诸位教授轮番答对皇上的提 问,萧燧论“应当按照岗位的职责选择官员,不应当根据人情授职”。 皇上大喜,作《用人论》赐给大臣们。淳熙二年,升官任起居郎。这 以前,考察空缺的官职,朝廷舆论大多认为萧燧是合适的人选,因为他 没有担任县官的经历,于是任命他为左司谏。 当时宦官甘昪的门客胡 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执掌地方军政大权,因为内有依靠, 表现很差,萧燧上奏把他们全部罢免。当时又议论朝政要有所作为, 皇上问萧燧,萧燧回答说:“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
返回目录
退出
试卷设置题目的数量和题型都很稳定。四个题目,三个选择题、 一个文句翻译题。 选择题是考查实词理解一题,虚词用法和意义判断 一题,人物性格分析有时与虚词轮考,文本内容分析一题。三个选择 题,其中两逆选一正选,特别是文章内容分析采用逆选题,降低了文本 阅读的难度。具体考点的探究见前面五节内容。
返回目录
退出
方法归纳 一、纪传体文言文的选文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2.从表达方式上看,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 洁。 高考所节选的纪传体文本,一般在 550 字左右。 但近几年选文的 长度有加大的趋势,有的长达 700 多字。 文本加大长度也就是加大了 阅读的难度。 3.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 将。 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 章思想性强,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返回目录
退出
三类为书信、赠序、奏议:这三种形式,就应用范围而言是应用 文,就语言形式内容来说属于议论文。如《答司马谏议书》 《送东阳 马生序》《出师表》《谏太宗十思疏》。 (2)杂记类 一类为山川景物、 人事记:以山川、 景物、 人物为主要记叙对象。 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二类为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掌故轶事、 小品 随笔、考证杂记等都有涉及。如《梦溪笔谈》。 三类为传状文:记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是记述死者的 事迹。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段太尉逸事状》,陆羽《陆文学 自传》等。
第六节
文言文整体阅读方法 突破
返回目录
退出
返回目录
退出
文言文复习中一个值得重视的倾向性问题就是“单纯知识观 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一篇篇内涵丰富、 语言精美的古代文章 只当作系统的文言文知识的载体,拉网推磨式的复习有时确实能让 学生选出答案项,但文章却根本没读懂,这有悖于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必须要重视篇章的整体阅读训练。
返回目录
退出
(3)应用类 主要有墓志铭和祭文。墓志铭:刻在石上、埋于墓前,记叙死者 生平事迹。如《柳子厚墓志铭》。祭文:即哀悼死者之文。如《祭十 二郎文》。 试卷设置题目的数量和题型都很稳定。四个题目,三个选择题、 一个文句翻译题。与史传类文本一样。就是考查的知识点以及所体 现出的阅读能力要求与史传类文本阅读也是一致。
返回目录 退出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文言文文本阅读更要有语境意识,不论是实词、 虚词、 翻译题目 的解答要回到文本中,与文本对应,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做出判断,就是 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要回到文本中,特别注意细枝末节的比对。 四、答题策略(见前面五节相关内容)
返回目录
退出
考查角度二:非史传类文本阅读 高考选用的非史传类文本阅读材料的文体范围很广,主要集中 在古代散文中的论辩、序跋、书说、赠序、传状、碑志、杂说等, 但就这些文本,各具自己的文体特征。 与高考和高中教材内容关系密 切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论说类 一类为论、 说、 辩、 原等,这些都是典型论说文形式或析理推论, 或阐述事理,或明辨是非。如《师说》 《过秦论》 《原君》 《讳辩》。 二类为寓言:以说故事的形式,用喻证手法反映某种哲理。 《庖 如 丁解牛》《愚公移山》。
返回目录
退出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 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 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 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 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返回目录
退出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 解题思路:阙,空缺。 答案:D 属:托付。 怀:衔恨。 易:更换。 阙:失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